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22-07-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起来,有利于突破单一化、割裂的学科教学观,形成立体式、复合式、多功能的教学观、人才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精神;教学观

2001年,国务院决定在”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①,2002年,教育部又决定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并预想到”2005年,全国初中及以上学校基本上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②。此后,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蓬勃地开展起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实践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了一些尝试。

一、尊重学生,鼓励创新,积极评价

被爱和被尊重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的高级心理需要,它的前提是一个人被尊重,有归属感,被一个群体接受和认可,这样他有可能发挥创造力和智慧。中学生正处在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从关注外部世界转向更多关注自我,主体意识强烈,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初步的价值判断,自尊心极强,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

首先,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其自信心,尊重其成功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对其创造性的萌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使其坚定信心,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允许冒险,从而缓解学生可能犯错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对于一般的作品,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对于较好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上向全体师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品评。其次,对学生的作品要用延缓评估的原则。在作品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大胆设想和观点,一般不要立刻作出对错式的判断,而是尽可能地先放一放,师生可以一起制定标准,共同评估。不管评估的结果如何,都应该承认学生在创造性地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辛苦,肯定其探索的胆识和勇气。再次,有节制地运用批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决定了在学生创造过程中就要不同于一般的对待和评价。对学生的观点、意见进行吹毛求疵地批评或用刻板的常规的方法,都会打击其积极性,甚至挫伤其自尊心,直至阻碍其创造力。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方面的知识,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信息的情意、道德和意志,它是一个综合的多方位的教育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以个人创造能力能否发挥,发挥的程度如何,除了与其所具有的知识、掌握的方法等因素有关,还与他是否具有创造性的素质、情意有关,

即创造期望--好奇心、冒险精神和坚强的信心。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中学生最大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来说,对于未知的一切,有着远胜于其他年龄群体的强烈求知欲望。他们所希望了解、获取的远非功课意义的范畴内的知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着计算机、网络来拓宽自己的求知途径,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也是正向积极的。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要积极利用这些正面的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得教学事半功倍。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授完课本知识即完成使命,要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价值和无穷威力,必须把知识拓展到书本之外,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造资源平台。另一方面,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要养成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和态度。不仅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纸质平面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不仅使用一般的课堂知识传授,还可以使用任务驱动、小组学习等方式形成学生竞争、合作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③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有重要作用。问题意识强的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找出一些有价值的具体问题,确定问题,描述问题的诸多要素,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评价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创设一些和谐、宽容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协调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相互质疑问难。例如,利用校园网提供”论坛”等互动交流平台创设学生课外发言的场所,汇集学生中的焦点问题,并且教师有计划的、针对性地整理、组织学生讨论,达到信息共享,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安排一些专题讨论,创办一些满足学生愿望的特色专栏,组织学生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我的空间”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形成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主动求知又生动活泼的和谐教育气氛和局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外,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的能力。首先,营造一种能够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些精心设置的具有一定矛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非常规地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实行开放式教学,提倡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不唯书,不唯亲,只唯实。第三,教师的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甚至很荒唐,但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年5月29日.

②《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育部,2002-06-06.

③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著.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 郭有遹著. 创造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