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几点思考
2021-03-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2015年3月 5卷第2期 JOURNAL OF HUNAN MASS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V0l,1Mar 2015 5 No.2 ・文史哲・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几点思考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摘要]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准确把握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的实质和影响,无论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还是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公共知识分子 思潮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应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核心内涵、现实影响、规避消极影响的对策等几个维 度来进行。 [关键词]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影响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454(2015)02—0052—04 [DOI]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14 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这一名词频繁出 社会运转,并呼吁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充当引 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一些以“公共知识分子” 路人。” 基于此论述,国内有的学者也把公共 自居或被媒体评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人经常 知识分子描述为具有这样言行的群体:“作为 出现在各种场合之中,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自 公众人物发表文章、演说、研究论文、评论文学 己的意见和见解,引导着社会舆论导向,有的甚 和艺术作品;进行社会批判,针贬时弊,呼唤正 至被人们迷恋和追崇。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正悄 义,鼓吹公民正义,论证社会主义原则,阐述政 然改变着人们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 治改革的方向,甚至构建新社会的蓝图。”Ⅲ2 何看待这股思潮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影响,清 二是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华东师范大学许 晰地认识这个问题,有必要从核心内涵、现实影 纪霖教授从“公共性”和“知识分子”两个词义 响、实践策略几个维度来剖析公共知识分子 解读公共知识分子。他认为,“公共”一词从词 思潮。 源学角度来理解,包括三个面内容:“第一是面 一、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概念的界定 向(to)公众发言的;第二是为了(f0r)公众而思 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概念的界定离不开对 考的,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从私人立 “公共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理解。目前,学界 场、个人利益出发;第三是所涉及的(about)通 对公共知识分子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有 常是公共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 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而知识分子的原意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 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公共知识分 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 子”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雅各提出来(《最后 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 的知识分子》,1987),他从社会学角度阐释了 识的一群文化人”_3 J。从许教授的界定来看, 公共知识分子,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 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是面向、为了、 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 涉及公众问题而存在的。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简介]黄冬霞(1987一),女,湖南郴州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52— 三是从政治意识形态角度来考察。有学者 大事的时候,他们的“粉丝”会第一时间去浏 览,从而使事件在短时问内广泛传播。他们的 言论将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向,最终以公众舆论 的压力推动舆论事件的解决。如“周老虎事 件”就是舆论监督的典型案例,一些公共知识 分子对事件的评论与关注,短时间内聚集了社 指出,“公共知识分子是以公众为对象,就政治 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公共问题发表意见的知识分 子。”_4 这一类观点有个共性特点,那就是:公 共知识分子具有超阶级性,是独立于阶级之外 的。基于这种论调,他们认为,超阶级特征的公 共知识分子才能保持对历史和社会清醒的分析 会的目光,政府的每一个态度或举措都将引起 民众的关注和讨论,还通过网络传媒的方式呈 现大量的“证据”来证明公共知识分子所论述 和判断,从而成为“漫漫长夜的守更人”。 四是从伦理学角度来考察。这一类学者的 主要观点为: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把自己的角色 定位为“社会道义和公共精神的承担者”,而不 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换言之,如果民众 和政府之间出现了矛盾,公共知识分子首先应 该站出来,调解民众和政府的矛盾,处理个人利 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减少社会中存在的 不和谐因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者对 公共知识分子的认识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公 共知识分子具有以下几个共性特征:一是身份 独立性。即公共知识分子脱离自己的专业和所 长,以社会公共问题代言人的角色发表自己的 言论。二是内容公共性。即公共知识分子的活 动内容是公共话题,不涉及私人利益。三是行 为活跃性。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 公共关怀,希冀通过自己的行为解决社会公共 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把公共知识分子思 潮界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以专业知 识和学术背景为支撑,以维护公众利益的心理 为基础,以动态形式反映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想、 愿望、利益、要求,并在传播中产生较大影响的 思想潮流。 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社会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现 实社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对于公共知识 分子思潮产生的社会影响,我们应该客观分析。 (一)积极影响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以舆论监督促进 公众事件的解决。公共知识分子以自己的专业 知识对在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发表自 己的见解,对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直言不讳, 聚集社会公众的目光。公共知识分子的博客和 专业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每当发生 的观点,由此推动陕西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对 事件的认真处理,直到“周老虎”事件的真相大 白,挽救了政府的诚信和形象。试想,如果没有 公共知识分子对事件的高度关注,也不会有这 么多人、这么多媒体推波助澜,假的虎照就变成 真,陕西省林业厅草率认定虎照为真并轻率发 布的行为就成为现实。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拓公民的知识 视野。公共知识分子有着一定的学术背景和专 业知识基础,他们对公众事物发表的言论也具 有专业性。对于没有知识背景的人来说,他们 的对事件的批判观点、论证观念、对政府提出的 意见或建议,无论是理性的,还是偏激的,都是 一种知识的收获——“哦,这个问题原来还可 以这么去看!”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共知识分子 的某些言行是某些个体“智库”系统的珍贵资 源。比如在“浙江温岭虐童事件”中,如何对虐 童教师颜艳红定罪、颜艳红又为何被无罪释放 等问题,公共知识分子从法律的角度予以专业 的解读,给人们普及了法律专业知识。“公共 知识分子在争议性公共议题中的作用如同维基 百科一般,采用非官方的方式填补着广大受众 的专业知识空白。”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蒙公民的参与 意识。公共知识分子一方面以“正义的化身” 自居,标榜自己的所言所行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是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和解决寻找出路,能够引 起公民的好感,拉近与公民的心理距离;另一方 面,通过自己的“意见领袖”作用,或者以惊人 的言论,或者以超人的行动聚集公众的目光,此 时,很多公民可能还只是观看他们“论战”的旁 观者,当此种言论或行为影响越来越广以至于与 公众内在的心理相契合、情感相共鸣时,公民的 一53— 参与意识开始觉醒,不再是只关注其言论的旁观 者,而是跟随其步伐以不同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 音,自觉地参与到公共利益的维护行动中来。 (二)消极影响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一 批当代西方思想家的著作在我国翻译出版,西 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乘机渗入我国,给我 国知识分子洗脑。有的公共知识分子宣称他们 超脱于“国家意识形态”之外,其实质就是独立 于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 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他们经常就某一社会热点、难点和焦 点问题,展示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笔锋尖锐地指 出社会制度的弊端。他们的这种思想借助其在 各自专业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加上他们已有的 名气和专业权威,很容易在社会传播开来。对 此,应予以高度警惕,特别是高校中的意识形态 建设工作,应特别注意大学生对公共知识分子 的态度。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 使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立。有的公共知识分 子的观点和论调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在行 为表现上极力强调知识分子为超阶级的、代表 社会良知的、理所当然的公共事务的介入者和 公共利益的“守望人”。他们有的披着“代表社 会良知”的外衣,通过社会的公共性事件进行 专业炒作,把笔锋直指党和政府的不足之处,指 责党和政府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丑化党和 政府的形象,使公众舆论对党和政府不利,激化 人民内部矛盾。这种公共知识分子宣扬的超阶 级性和社会公正性,其实质是要通过宣扬所谓 的知识自主性来和我们党和国家争夺“话语 权”,不利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际上, “作为知识分子的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是自外 于民族国家、社会阶级或阶层的独立超人”_1]。 任何知识分子都是属于一定国家、社会的知识 分子,属于一定国家、社会的知识分子理应为国 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着想,宣扬超阶级的公共 知识分子思潮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温宪元指出:“公共知 一54一 识分子思潮在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青 年学生以获取和认同这种思想观点为时 尚。”…有的公共知识分子借助在各自专业领 域的成就和影响,获得了话语的权威性,又由于 其名气和权威,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往往获得广 泛传播,特别是吸引了大批青年。青年正处于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时期,对信息的 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够成熟,很 容易被公共知识分子的错误论调所迷惑。具体 表现在:其一,个别青年理想信念淡化。公共知 识分子宣扬自己是超脱阶级之外、超脱意识形 态之外的公共利益的“守望人”,其实质是否定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观 点很容易消解国家一直以来对青年的意识形态 教育效果,个别青年对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的 迷恋和崇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 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淡漠和产生怀疑。其二, 个别青年政治立场动摇。受偏激的公共知识分 子言论或行为的影响,个别青年对党的基本路 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在思想 上、政治上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令人担 忧。其三,个别青年人生观出现偏差。公共知 识分子思潮宣扬的“独立于国家意识形态”,充 当公共利益的守望人,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 “英雄史观”,其核心是唯心主义。这种思想对 青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弱化青年的无产阶级 人生观,追求个人主义、崇拜英雄主义。其四, 个别青年价值观出现偏差。有调查显示,“一 部分大学生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所宣扬的 ‘独立’、‘批判’和‘意见领袖’等思想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并被其新异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 系所吸引”。 这容易使青年过分地追崇公共 知识分子,在网络圈子里表现出强烈的“意见 领袖”欲,过分彰显个性。 三、应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消极影响的 举措 首先,加深“公共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阶 级”的认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知识 分子受西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影响,看到了 自身应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使命,但是只是看 到了形式,没有看到其本质。他们抓住了公共 知识分子“独立”、“批判”和“意见领袖”等行 为特点,但是对去其本质的认识却陷入了唯心 主义认识:把自己看成是独立于意识形态之外、 超阶级的特殊群体,“不依附任何阶级利益的 漂浮群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分子从来 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 阶层。公共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不 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存在,他们自觉或 不自觉从属于一种立场、一个群体和一个目标, 注定是要某个阶级服务的, 这一点人们必须 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知识分 子应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因此公共知识分子的目光焦点不应该锁定在意 识形态立场问题上,而应该站在为广大人民群 众服务的立场上,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和社会共同理想,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深化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理论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要应对公共知识分子思 潮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对公共知识分子 思潮理论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当 前,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 不丰富,研究深度也不够,缺乏对公共知识分子 思潮概念、影响和传播机制方面的深人研究,导 致在公共知识分子思潮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和 争议,影响社会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正确认 知。所以理论研究着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 化:一是深化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研究。现在公 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主要来自西方的概念界定, 应该针对我国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出现的背景、 特点、实质进行界定,澄清因不同视角产生的争 议和混乱。二是深化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影响 研究。当前公共知识分子影响研究比较薄弱, 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褒贬不一,这与研究者的 研究视角不一样、概念界定不一样有关。只有 全面把握了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影响,才能对 症下药,更好地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是深化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内容研究。当前 学者较多的关注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缘起与发 展、概念的介绍,对于其存在的哲学基础、理论 渊源尚未讨论,有待于研究者去挖掘。四是深 化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机制研究。即对公 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形式、方法以及流程各 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最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针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有渗透资 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形势,进一步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在眉睫。 “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 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_8 因此,我们应该充 分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具体 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对 网络舆论的引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 为人们交往实践的重要工具。社会问题的出 现,通过网民的讨论交流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 播,舆论方向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极易引 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误解,冲击政府的公信力,不 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重视网络阵地 建设,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做好网络信息 的把关工作,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网络舆论方向。 其二,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是祖 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出问题。思 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的一门学科。 (责任编辑远扬)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中心.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N].光明日报, 20O4—12—14. [2] 顾肃.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与境遇[J].学术界,2003(1):50—59. [3] 张爱华,储德天.公共知识分子何以可能?—— 访华东师大历史系许纪霖教授[J].社会观察, 2004(5):36—38. [4] 查得・A・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7. [5] 苏素.公共知识分子在争议性公共议题中的作 用与局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35—42. [6] 郭小路.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 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3:24. [7] 邓雪琳.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简论[J].理论观察, 2009(2):63—64. [8]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N].人民日报,1991—07—02(1). 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