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旅游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云南旅游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云南一家商务旅游公司的对外宣传云南旅游线路的资料为对象,分析了这份资料对外宣传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大力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

关键词:外宣翻译;旅游翻译;翻译人才

近年来,外宣翻译就像一名呱呱落地的婴儿,借助优越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生长条件,已成为一名可以迈开健步、朝目标方向自由奔跑的孩子。然而,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在“外宣翻译”成长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了艰辛。

旅游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种,在外宣翻译中占据重要的角色。它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彩。旅游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重要分支,译文得体是关键。

一、云南旅游宣传资料中的问题

下面斜体英文是云南一家商务旅游公司介绍的旅游线路A:昆明—大理—丽江 (2008年12月) 的行程:

Day 1

Arrive / Kunming

Upon arrival, be met & transferred to your hotel in Kunming, then visit Stone Forest, which is the highest karst terrain in the world and a national scenic area in China, about 90 km from Downtown Kunming. After dinner, back to Kunming.

Day 2

Kunming / Dali

Transfer via: Air Train or Sleeper Coach

Transfer to Dali, visit Erhai Lake by boat, and then Nanzhao Stele, the Butterfly Spring, Old town of Dali, Foreign Street.

Day 3

Dali / Lijiang

After breakfast, transfer to Lijiang by bus, visit Old town of Lijiang and Square Street.

Day 4

Lijiang/Kunming

Visit Yulong (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Yunshanping Meadow, Ganhaizi, Baishui Terrace, then take a bus back to Dali, after dinner, take a sleeper coach or train back to Kuming.

Day 5

Kunming/Depart

Arrive in Kunming in the morning, then visit Yunnan Ethnic Villages, and World Expo. Garden, Transfer to airport for return evening flight.

1.旅游翻译需要补全不足的信息 熟悉旅游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是一份云南五日游的行程单。推出行程的目的主要是展现云南的魅力,吸引游客到云南来旅游。但细心的读者也会观察到,这份行程单非常简单,只是把要组织去的景点名称简单堆砌在一起,轻描淡写地加上早和晚的时间。其实这样的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对象读者对云南的认识情况,外国游人与没有到过云南的其他旅客一样,对云南是十分期待的。如果能在五日游的前面加上一段云南的简介(Brief Introduction),把云南的主要旅游特色简要告知读者,把此次推出的五日游与云南旅游特色结合起来,如民俗风光五日游,古都风貌五日游或是夕阳红精品五日游等,充分突出该线路的优势,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旅游景点的信息可以细化。第一天游览石林,紧随其后简单地解释了它是什么样的风景区,有什么吸引力和特色,这样的补充信息虽然只是一两句话,却让人对石林风景区有进一步的了解;可第二天游览的洱海、南诏碑和蝴蝶泉等是“Erhai Lake, and then Nanzhao Stele, the Butterfly Spring”却没有进一步的解释,这些旅游景点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它们?有没有考虑过一名初到中国的游客是否能理解洱海、南诏碑和蝴蝶泉呢?第三天旅游的“Old town of Lijiang and Square Street”也是如此,其实,“Square Street” 就是“Old town of Lijiang”,但为什么要称为“Square Street”,这里面有必要对其进行描述,否则会给人以走马观花的感觉。总而言之,这些景点本是大理和丽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和自然景观,却丝毫让人感受不到它们的气息。

再次,该旅游宣传资料中,很少提到除旅游景点外的其他信息,如出发时间、住宿地点、用餐方式等。如第一天游览“石林”,译文中提到“到达昆明后,到酒店休息,然后参观石林(补充解释),晚餐后,回昆明”,里面没有提到任何的出发时间,出发方式和用餐信息等等,这会让外国旅客产生怀疑的想法:是不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而不愿意透露很多的相关信息?文中提到晚餐,那午餐呢?午餐在哪里用?何时用?怎么用?内容是什么?第三天的行程更是单调,“早餐后,乘巴士到丽江,游古城和四方街”,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如几点用早餐?乘巴士到丽江需要多久?古城和四方街分别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这些问题照样出现在第四天和第五天的行程中,这样的译文会造成旅游翻译事倍功半,宣传效果大打折扣。2. 旅游翻译中用词要准确到位

通过阅读旅游资料,不难发现这份行程单是完全从汉语翻译过来的,其中不但忽略了阅读者的背景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些词语的英文选择不能准确地表达汉语提供的意思,下面用三个例子来说明。

例一,第二天游览的大理古城中有个地方叫“Foreign Street”,去过大理的游客都知道,这是驰名中外的“洋人街”,但此处 “Foreign” 的选择不太妥当。 这个词有很多意思:a.外国的,在本国以外的;b.外国产的;c.对外的(英汉大词典,P675,上海译文出版社)。那么,“Foreign Street”直译过来就是“外国的街道”,这与“洋人街”是实之有别,它真正是用来形容大理古城和人民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来到这里旅游的很多外国人都舍不得走,就选择了在古城内开店,更好地融入和享受当地人民的生活。久而久之,留下来开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足足形成非常壮观的一条街。此处对吸引外国游客来旅游,应该是一个亮点,却被“Foreign”一次影响了它的初衷;再看一个例子,“Nanzhao Stele”也出现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汉语的表达叫“南诏碑”,它是一块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碑文,见证了南诏时期的历史。且不说碑文的意义并没有体现在上下文中,就说‘Stele’一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在朗文高级英语词典和柯林斯词典中都无收录情况,可见它是个生僻的词,专指有关古希腊文字或图案的石板或石柱,普通的外国游客并不知它的意思。就算略知一二,用在此处也不能指包含古希腊文字或图案的石头,实为不妥;例三,第三天中游览的“Square Street”,意为“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典型代表。我们先来看看 “Square”的中文意思,a. 正方形的,方的; b. 成直角的;c.方正

的,平正的; d.平方的;(同上P1820)。那么,“四方形的街”或是“平方街”是否等于享誉中外的“四方街”?众所周知,这里强调的不是它的形状,而是文化,其实,“四方街”就像“洋人街”一样,前者属于丽江古城的一部分而后者也是大理古城的一部分,不到这两条街就等于没有到过两个古城。所以,“四方街”的文化品牌早已被世人所知。

3. 旅游翻译不等于字字对应的翻译 前面提到,这份旅游宣传资料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为了和中文的意思相对等,翻译处处体现了字字对应,请看这两个例子。

第二天游览的“Erhai Lake, and then Nanzhao Stele, the Butterfly Spring”为了体现汉语的三字对应,既吸引人又方便记忆,它们分别是洱海湖、南诏碑和蝴蝶泉。事实上,大理的“洱海”是古今中外一致认同的,这里为了对应而翻为“洱海湖”让本地人觉得有些拗口;第四天游览的“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Yunshanping Meadow, Ganhaizi, Baishui Terrace,”也是如此,玉龙雪山,云杉坪、干海子、白水台,后面的三者在汉语里也是三字对应的;译文是让人知道了雪山(Snow Mountain),坪(Meadow),台(Terrace),却不知“Ganhaizi”所吟为何物。既然要对应,是否可将“Ganhaizi”进一步说明是“lake”, “vally”或是“town”, 而Baishui Terrace也要进一步说明是BaishuiTai Terrace, 效果会更好。再次,文中说一起游览玉龙雪山“云杉坪、干海子、白水台”,这里的白水台让人理解有些费劲,因为它距玉龙雪山是很远的距离,是香格里拉地区的著名景点。本条旅游线路并没有包含香格里拉地区,为什么会出现“白水台”?还是丽江也有一个景点叫“白水台”,位于何处,有何特色,或是这条路线本身就自相矛盾呢?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最好的外宣翻译不是按照中文逐字逐句地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时要删减,有时要增加背景内容,有时是要原话直译,有时使用间接引语更符合英语的习惯。[2]

二、原因分析

1

客观原因: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不同

根据著名翻译学家,巴斯内特,“翻译不是在真空中产生,也不会在真空中被接受” [3]也就是说,在翻译译成其他文本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牵制,如政治、历史、文化等等。其中,文化因素是最主要的。她认为,翻译已向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也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翻译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完成文化构建的过程。

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 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从建筑风格到民族民俗,范围之广,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文本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翻译的目的之一是要协调译者和读者,促进不同的文化交流,[4]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另一问题是我们做外宣翻译时,固定的模式是将要说的话先用汉语表达出来,再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这看是简单的一举却给了外宣翻译致命的一击,因为这样的翻译往往忽略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文化差异。用本国人的思维去翻译,即使译得再好,这样的翻译也会顾此失彼,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旅游资料的翻译首先应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为

重。外国读者必须跨文化理解原文的内涵,所以译文应该调整其侧重点,以译者的文化为主。而且旅游资料既然是一种宣传资料,那么更应以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为目的。因此译文必须调整输入信息量,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删减内容,适应读者的文化习惯。

2. 主观原因:翻译者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翻译的效果

理解与表达一直被认为是翻译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表达是翻译的关键,是通过译文的形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如果在没有吃透原文的情况下草率机械地翻译,后果就是误译。这样的结果固然与译者的语言水平不高, 职业道德感不强有关, 诸如语法拼写错误,措辞不当这类问题,如果译者能认真思考,花时间检查都有可能避免;但有种现象是很难避免的,译文语法拼写完全正确,用词也得当,就是缺少跨文化间的交流,结果使对方不能很好地理解,才会在翻译旅游文化的过程中造成文化的误译。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同时由于译者本身的素质不够高,文化实践少,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旅游宣传信息量不够和用词生僻,造成外宣翻译中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不规范的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的对外交流的力度,削弱了对外宣传的效果。[5]

三、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是关键

外宣翻译的成败取决于外宣翻译人才,外宣翻译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原则。[6]只有认真把握这些原则,外宣翻译才会准确和地道,为读者所接受。可见,培养合格的外宣翻译人才是外宣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志。

1. 外宣翻译人才需具备扎实的语言理论功底 这要求译者要与时俱进,练就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娴熟的翻译技巧,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翻译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方面的修养。避免拼写语法错误,措辞不当,滥用汉语拼音、中式英语,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使用专业、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出原文。译文不但需要翻译符合地道的目标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还追求翻译表达的优美与文雅。

汉语是表意文字,而英语是拼音文字,两者表达形式不同。汉语具有音美、意美、形美三大优点,而英语形美的优点比汉语少。再次,汉语的语法不如英语精密,词汇的词性不如英语那么分明,词形也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变化。因此,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分清两种语言使用的明显区别,以提高对语言的灵活掌握能力。

2. 外宣翻译人才要熟知国内外的国情和现状

翻译中必不可少要融合国内外的国情,尤其是外宣翻译。恰当的外宣翻译以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和国外游客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为原则,这就要求外宣翻译人才熟练并通晓国内国外的现状与国情,加大多渠道学习的力度,努力通过现代技术学习和了解国情。只有融合国情的外宣翻译,才能代表与时俱进的信息;只有结合国情的外宣翻译,才能更为国外友人所接受;只有符合国情的外宣翻译,才能反映它本身的真正价值。因此,熟知国内外的国情和现状,是高端外宣翻译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3. 外宣翻译人才要深刻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真正树立“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恰当的外宣翻译一定要站在外国读者

的立场上,根据他们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体与风格进行选词搭配、调整句子结构,尽可能用地道的译文传达原文的意思。

如果我们把外国人真正当外国人,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外国读者文化、习俗思维和语言表达,读者在理解的过程中就轻松得多了,充分解决了翻译接受者的问题。

美丽而富饶的云南是无数梦想追求者向往的人间天堂,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游人。本文以云南一家商务旅游公司的对外宣传资料为例,总结出其中的翻译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切实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色的外宣翻译人才,云南旅游的对外宣传材料才会更准确、更规范、更地道,从而起到真正对外宣传的作用,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以大力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世界了解云南,让云南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1]李崇月,张健.试谈“外宣翻译”的翻译[J].江苏大学学报,2009,(5).

[2]爱泼斯坦,林茂荪,等.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J].中国翻译,2000,(6).

[3]Bassnett, S. and A.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4]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1982.

[5]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待提高[J]. 中国翻译,2002,(4). [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200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