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防渗墙、抗滑桩及花管后注浆对高填方场地边坡的加固

2020-10-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工程与施工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部队往往不按图纸进行开挖。即使在农田没有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下,沟槽也不是笔直的,部队在挖掘后撤退了。卸荷组必须对不合格的储罐进行焊接,出现许多不合格的弯头,造成管道局部应力集中,影响供热管道的安全。

4供热管道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1完善地下管线质量

在当前管线信息缺失或管道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预先布线是非常重要的。供热管道施工前,必须做好沟槽的定位工作。为了协调和调整施工中遇到的障碍,应采取整体布局和统一的开挖方法。例如,在供热管道铺设路径上,正好有一条污水管道发生碰撞。如果两管交叉碰撞不太多,就可以提前完全熄灭,然后通过计算,让热管逐渐改变梯度,最后使两管重叠,有效地避免污水管。通过在很大的空间内调整加热管的布置,可以避免障碍物的产生,并能很好地控制加热管的应力水平和稳定性。随着国家智能城市和智能管网的发展,新的城市管道信息(管道类型、管径、深度、方向等)将聚集到镇上的统一管理平台上。设计师的设计将具有可控的趋势、可控的压力和可控的变化。

4.2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

在开挖前,应根据场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质量来确定合适的坡度。支撑槽的坡度一般为1:0.05。对于更深的沟渠,分层挖掘是首选。开挖土方应合理安排堆垛位置。一般情况下,应将其堆放在沟槽的一侧,使工程材料和工程机械能够进出另一侧的现场,以便于下管的施工。根据沟深、土质和沟坡的坡度,确定下坡与沟边的距离。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米。同时,在开挖沟槽前,必须确定合理的沟槽断面和底部宽度。沟槽的截面由各层的宽度、深度、底部、斜率以及各层之间工作台的宽度等因素决定。沟槽底部的宽度应该是管道结构的宽度加上两侧的工作宽度。因此,在确定开挖断面时,应考虑开挖断面的安全和质量,使开挖断面合理。此外,在雨季施工时,应保护沟槽底部免受浸没。应在战壕周围建造一个封闭的山脊。如有需要,应在沟渠外挖掘排水渠及收集井。泵应该用来抽水。在凹槽到达底部后,随机地执行下一个过程。否则,应在沟底留下20厘米的土层作为保护层。

基于防渗墙、抗滑桩及花管后注浆对高填方场

地边坡的加固

卢雪峰(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101)

摘要:华南某石油储备库最终选址位于山区,且其生产操作区所在场地采取分层回填强夯处理。生产指挥中心(CCR)在建成之后,其所临近的边坡有滑动的趋势。提出注浆止水帷幕、止水墙、抗滑桩及注浆锚管等4种措施,解决边坡的稳定。

关键词:石油储备库;分层回填强夯;注浆止水帷幕;抗滑桩;注浆锚管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将在山区选址,不可避免地给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等方面带来困难。华南某原油储备库基于地质和战略安全等诸多因素考虑,最终建设场地位于山区。尤其是其生产和操作区位于分层回填强夯的场地之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孤石、河谷冲沟较多、地下水丰富及雨水丰沛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生产指挥中心(CCR)在建成之后,其临近的边坡有滑坡的趋势。通过注浆止水帷幕、截水墙、抗滑桩、网格梁及注浆锚管等多种方式联合使用保证了场地及边坡的安全。

1工程地质条件及强夯法的施工参数

在我国强夯法应用广泛,绝大多数工程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均获得了成功,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5结语

直埋式供热管道的安装十分复杂和困难。在安装工作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在实际安装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工作,以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现场的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施工完善,以此确保直埋供热管道工程的有序进行,推进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01):18-22.

[1]刘钦.供热直埋热水管道的技术进步[J].区域供热,2016[2]闻涛.直埋供热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

2013(03):356-357.

施工工作

作者简介:杜国真(1983-),男,大学文化程度,助理工程师,现

就职于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二公司,从事供热及管网

1.1本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情况大致如下

第(1)层为砂质粘性土:灰黄色、褐红色,稍湿可塑的花岗岩微风化残积土;第(2)层为中风化花岗岩;第(3)层为微风化花岗岩。整个场地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丰富稳定。1.2强夯工艺及要求(1)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专家建议场地采用分层回填并强夯处理的方法比较经济合理。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处理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压缩模量Es≥20MPa。第一和第二遍的单击能级均为6000kN.m。第三遍满夯能级为3000kN.m,满夯夯印要求搭接1/4。强夯回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碎石粒径不大于200mm。强夯处理过程中,各环节均严格控制。且强夯完成后,经检测单位检测,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2)强夯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第,在强夯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冲沟较多,且富含有机质、淤泥及淤泥质土,需人工清理;2)场地起伏较大,且直径不小2米的孤石较多;3)交通设施不利于施工机械的进出和材料的运输。

第,地下水和地面水对回填场地反复破坏是本工程的最大的难题。本工程所在场地是在2个较大冲沟之上分层回填强

166

2019年03月

工程与施工夯而成,且这两个冲沟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山体的汇水及排水通道。在完成场地回填之后仍旧作为排水通道,山体汇水沿固有冲沟从场地下方通过,并带走大量的土颗粒,破坏新填场地。水作为一种“润滑剂”增加了边坡的滑动推力,减小滑动阻力,使边坡失稳的几率增加。同时,夯点作为渗水通道加剧场地及边坡的破坏。

钢管桩采用245×10.5无缝钢管,桩中心距1.2m,桩深入基岩不小于1m,平均长度约18m,并对桩端2米的范围内开孔,详见附图d。浆液通过桩端孔扩散,对桩周和桩底进行了加固,同时将桩间土变为胶结体,增加了水平刚度,减小边坡水平变形。

实际施工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施钻位置位于边坡边缘,作业空间受限,成孔的精度成为首要问题;2)钻孔机吹扫清孔时易出现裹带大量石渣和泥浆水向孔内渗流;3)灌浆时,灌浆压力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现场实际,避免出现浆液“跑”“、冒”“、漏”等现象,一旦出现注浆压力、流量等参数异常,应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注浆;4)注浆时应时时重点关注注浆压力、浆液流量、注浆时间及水灰比;6)注浆管送到预定深度后,妥善封口,封口深度不小于0.5m~1.0m[7]。注浆过程中加强监测,避免地面隆起和浆液从坡面涌出。注浆采用以压力控制为主的原则。为保证注浆效果,采取间隔注浆的方法,并以稳压时间和注浆量为判断注浆是否完成的标准。

2应对措施

2.1加强对场地、边坡和已建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监测

监测应由具有相关经验的单位进行。监测周期合理、监测数据准确,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尤其一旦数据发生异常应加大观测力度。所有观测数据均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存档及备案,并作为后期制定处理方案的依据。2.2设置止水帷幕、排水沟及截水沟等措施

在山区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天然排水系统和山体植被。当必须改变排水系统时,应在易于导流或拦截的部位将水引出场外。在受山洪影响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排洪措施[1]。尤其在相同加固条件下,当含水量超过一定值后注浆钢管微型桩等加固方式失效[2],因此解决水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如附图中(a)及(b)所示,通过在场地边界处的地势较高的冲沟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及注浆止水帷幕将水有组织的排入地面排水沟,从而引出场外。

2.5网格梁及注浆锚管说明

在采用抗滑桩的前提下,采用注浆锚管和网格梁进一步加固边坡。注浆锚管采用无缝钢管管段2米范围均匀开孔制作而成的花管作为注浆管(见图3)。与水平成15~30°的角度入射,其作用相当于土钉,出露端与网格梁锚固。通过花管注浆使边坡土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胶结体,在锚管的抗拔力增加的同时,进一步增大抗滑桩水平刚度。,注浆压力

3结语

(1)在工程选址时应慎重,应多次踏勘了解现场实际情况,而且应收集邻近工程的资料,以确保工程按预期进行。(2)华南地区高填方场地施工时,地下水和地上水对工程的影响大却易忽视,应尽可能利用现场的地形地势及排水汇水路径。(3)建于高边坡回填场地上的荷载大、高度高、尤其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建筑物应尽量远离新填边坡,或采用深基础。(4)采用截水墙和注浆止水帷幕能有效的控制地面水和地下水,同时结合抗滑桩、注浆锚管及网格梁等支挡措施能有效加固边坡,且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附图注浆止水帷幕与边坡加固

2.3边坡支挡及加固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经多位专家会多次讨论,最终采用抗滑桩、网格梁及注浆锚管3种方式相结合的加固处理方式。附图中c为计算模型。2.4抗滑桩

在滑坡治理方面,常用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地梁等方式,但是采用这些方法均需耗费巨资[3][4]。抗滑桩施工方便、桩位布置灵活,常用于边坡加固和滑坡治理等工程。抗滑与其他支挡相组合结构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抗滑作用,而且能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且采用连梁(冠梁)连接桩顶,可以增强其整体稳定性[5]。

本工程采用双排注浆钢管桩构成的柱列式抗滑挡墙(详见附图中d.),其受力形式与地下连续墙相似。计算时可按抗弯刚度相等的原则等价为一定厚度的地下连续墙进行内力分析[6]。

[1]滕延京,黄熙龄,王曙光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陈强,陈炜韬,马青杰.滑坡含水量对注浆钢管微型桩加固效果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9):17-21.

[3]刘小丽,新型桩铺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4]肖世国,周德培.岩石高边坡预应力铺索地梁的一种内力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2):250-253.

[5]陈强,陈炜韬,马青杰.滑坡含水量对注浆钢管微型桩加固效果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9):17-21.

[6]刘线.注浆微型柱加固边坡计算方法探过[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69—74.

[7]王英杰,朱宝龙,郭华伟,俞艳,索玉文.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注浆微型桩设计计算[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29(2):33—35.

2019年03月

1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