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综合实力

2022-07-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综合实力

成都市青白江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青白江区统计局 2010年12月30日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不利影响,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扎实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城,构建和谐青白江”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推进,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名中,首次跻身四川“十强县”行列。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已连续2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07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41亿元,增长12.2%。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3:72.7:2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867元,增长11.8%。

2005—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GDP的比重为39.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6%。民营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从业人员达24.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7.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72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2228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7420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9.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3%。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9.28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3.8%下降为56.7%;牧业实现产值5.79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0%上升为35.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95万公顷,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5.04万吨,比上年增长0.4%;油料总产量1.29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2.55万吨,比上年下降1.1%。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产品名称 位 粮 食 油 料 肉 类 #猪 肉 禽 肉 牛 奶 禽 蛋 蔬 菜 水 果 水 产 品 生 猪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计量单产量 15.04 1.29 2.55 2.01 0.43 8.41 0.39 16.45 2.2 0.2 30.3 比上年±% 0.4 7.5 -1.1 -1.6 0.1 -0.8 5.5 3.4 -24.0 0 -1.6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达1.62亿千瓦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9万千瓦,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0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65亿元,增长22.3%;完成新产品产值71.2亿元,增长24.9%;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8.8%,工业集中度达90.0%。主要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主导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冶金、建材、化工和机械四大重点行业完成总产值2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1.5%(见图2)。 产品名称 化肥(折纯量) #尿素 三聚氰胺 化学纤维 玻璃纸 钢材 #钢管 合成洗涤剂 汽车 铁路轴承 玻璃纤维纱 计量单位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辆 万套 万吨 产量 40.0 33.4 4.9 3.6 0.5 205.2 99.7 14.8 3.0 39.0 10.6 比上年±% 11.7 1.2 16.7 24.1 25.0 -0.2 -7.3 -2.0 20.0 -44.0 -14.5 表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图2 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80.3%;资产负债率为51%;总资产贡献率为3.3%;实现利税9.23亿元,比上年下降56.0%;企业亏损面19%。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77.1%,竣工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8%,施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0%,竣工面积3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见图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8.3亿元。

2005—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长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但销售形势良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按项目地)8.33亿元,比上年下降13.5%。但房地产销售大幅反弹,形势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7.6%,商品房销售额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72亿元,增长15.6%;零售业零售额16.0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8亿元,增长14.3%。分地域看,主城区零售额18.0亿元,增长17.6%;其余地方零售额8.5亿元,增长1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0.09亿元,增长35.9%;集体经济零售额0.15亿元,增长17.5%;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25.08亿元,增长15.7%;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5.7%。

六、对外开放

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112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7%。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实际利用外资150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公路里程达694.3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25.3公里。

客货运继续增长。公路客运周转量4452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公路货运周转量30285万吨公里,增长9.6%。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万户,年内净增2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地方财政收入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地方税收收入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增值税0.99亿元,增长26.5%,营业税1.58亿元,增长43.6%,城建税0.54亿元,增长26.1%,企业所得税0.63亿元,下降10.1%,个人所得税0.17亿元,下降0.4%。全年财政支出2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金融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16亿元,增长28.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6亿元,增长24.3%。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11亿元,增长59.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52亿元,增长57.0%。

保险业务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年末在我区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有9家,比上年减少1家。全年保费收入21415万元,下降15.4%。其中,财产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378万元,增长5.1%;人身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037万元,下降21.9%。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7629万元,下降8.2%。其中,财产类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3675万元,下降3.5%;人身类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3954万元,下降1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8项,年内新上科技项目12项。全年科技项目投入资金341万元,获区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共申请专利280件,其中发明32件,实用新型106件。专利授权274件,其中发明6件,实用新型81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普通小学校10所,在校学生21300人,专任教师1194人;普通中学校16所,在校学生24316人,专任教师1417人;6-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8604人,专任教师362人,3-5岁幼儿入园率达93.01%。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151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408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5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人,注册护师、护士504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3.4万册。年末全区拥有电视台1座,制作节目2套。有线电视用户53535户(不含攀钢、川化厂内部)。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我区运动员共获得市级以上比赛奖牌13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1枚,铜牌3枚。全区惠民行动“1+2”(农民健身工程)健身路径1条,小篮板19个,乒乓台38个。

十一、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区公交线路长度200.6公里;公交营运汽车88辆,出租汽车112辆。全年公交客运量1016万人次。自来水供水总量达2094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32万立方米。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2项,总投资15162.3万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PI指数≤100的天数)97%。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7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4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污水处理率93.2%。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县。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0.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8万人。常住人口40.99万人,增加1.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6‰,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0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6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67元,增长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46亿元,增长23.6%。

2009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60台、家用空调118台、消毒柜20台、钢琴4架、摄像机10台、健身器材6套、摩托车21辆、助力车59辆、家用汽车10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11台、家用空调12台、洗衣机70台、电冰箱58台、热水器32台、摩托车44辆、助力车70辆、家用汽车1辆。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6万人。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农民工参加综合社会保险人数2.33万人。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75次,比上年增长19.0%; 事故造成损失折款32.3万元,下降18.7%。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青白江统计年鉴-2010》为准。

2、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