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5个方面。要真正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 充分利用STS资源
2004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有171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当前农村消费者遭受侵权的重要领域。自2002年以来,辽宁省工商部门共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587件,案值3150万元;共查获假劣化肥8804 t、种子806 t、农药171 t、农用地膜114。而这些,不过是农村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冰山一角。这引人深思,这些事情为什么多发生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因为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还很低。人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那生物教师就必须担任此责任,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
在学习“蛋白质是主要的承担者”的内容时,教师可提供很多日常生活中富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品或制剂的照片,比如奶粉、蛋白粉、小孩子吃的初乳素、赖氨酸葡萄糖溶液的说明书、治疗糖尿病用的胰岛素的瓶子等。在新授课时将这些呈现给学生,学生特别感兴趣,那么科学知识的掌握也就很顺利。在这一节课上当我讲完了蛋白质的功能时,穿插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何检测奶粉或其他物品中是不是含有蛋白质呢?通过这样介绍蛋白质
的鉴定方法鉴定待测样品,学生兴致很高,十分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才能练就火眼金睛,才能科学地对待一些商家过分宣传的产品,比如一些修复洗发水中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有人认为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该洗发水就能修复了,实际上头发及头皮是不能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2 渗透科学史教学体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
在生物课本上有一些版块,如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对于这一部分教材的处理,许多教师认为它形同虚设,不讲也罢。其实这部分内容就是关于科学史的教学内容,值得好好去开发用,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目的。教师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崇高的科学精神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在学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后面的科学史话时,教师提到了参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晚年邹老先生还在与伪科学作斗争,被称为科学界的良心。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的杂交实验”时介绍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的时候总结孟德尔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等。同时,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推理等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思维和方法,理解科学过程和科学本质,逐步培养自己的科学能力。
3 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通过验证实验培养科学操作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教学中,教师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