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目的:考察古建筑的构造格局 调研地点:石家大院 调研时间:2012年6月10号
6月10日,我和班内同学走访了杨柳青著名的“石家大院”,对其进行考察调研。
调研前期,我从网上搜到关于石家大院的讯息,了解到:石家大院被称为“华北第一宅”,始建于1875年。它是清代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占地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大院,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格局、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现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在杨柳青镇,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四子石元世的宅第。堂院,由大、坐北朝南,小四进院落组
成。东院是三套四合院,为长辈及各房子孙居所;西院建客厅、戏楼和佛堂,是会客、娱乐、祭祀之所。大院建筑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常用“福寿双全”、“岁寒三友”、“莲荷”、“万福”、“连珠”等喜庆吉祥图案。 等等。 站在大院门口,倒感觉不到大院的气势,暗灰的门楼除了雕琢用心之
外,外表看起来十分普通,反映了民间建筑再富再贵也不敢大事张扬的传统。 进入大院首先迎面看到的是一堵影壁,仍然是简洁朴素,但装饰十分考究,特别是四角装饰的狮子,精心雕琢,栩栩如生,寓“四世同堂,荣华富贵”之意。
影壁前面是一条横向通道,连通进入大院三条主要通道,也是三条主轴线。
先进入的是大院的全景图,通过全景图,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了大院的磅礴与有秩。我们按照全景图线路进行观赏。
然后是甬路,甬路上有形式各异、建筑精美的5座门楼。石家大院门楼下均为三级台阶,从南往北
越走越高,寓意步步高升、连升三级。这也是由石家大院南低北高的地势决定的。“南低北高”还方便了雨水排出。大院东侧的甬道是重要的交通和消防通道,在中间地下设有排水管,整个石家大院落差有2米多,屋顶檐口及墙根均设排水口。同时,各院地面下有组织地分
布着下水道,在中间甬道青石板下是大院最主要的排水管,青石板宽10厘米,下水道深1米多,各院雨水汇集在此顺地势流入到门前南运河里。
不得不说的是大院的西洋门楼,将当时的殖民地色彩融入大院之中。也说明了大院不是仿古就搬而是与时俱进的,在大院里很有特色。
石家大院花厅,为大院主人石元仕日常
活动场所。花厅即客厅,现已按照原来的陈设进行复原。与花厅一墙之隔的是戏楼,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令观者瞠目。戏楼为木结构建筑,是一
处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厅殿。戏楼的顶为长方形,木质结构外用铅皮封顶,上面用铜铆钉铆成长长的篆体大寿字,取长寿之意。戏楼横梁下悬双雕宫
灯,梁柱间镶有木雕,有12盏壁灯挂于中间12根立柱之上。立柱均为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在立柱上方围有一圈回廊,称“走马廊”,戏楼设计十分巧妙,在“走马廊”以上才有很宽敞的窗户,无论太阳东升还是落日西下,阳光都不会直射到戏楼的座位上,不会影响台下观众的观看。
石家大院又堪称砖雕艺术的博物馆,整座大院的门楣上、墙壁上、檐角上随处可见精雕细琢的砖雕和其他雕刻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态生动逼真,实为民间建筑上不多见的珍品。作为官宦士绅大院奢糜生活的点缀,它们早已韶华不再;但作为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们却又风韵长存.
这是石家屋顶上的烟囱,雕成花篮状。
清代图案。《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纹命”是有善终。所
以画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
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山墙,内容主要以吉祥如意为题,佛,道教的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于作品中,杨柳青砖雕还吸取了木板年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与年画具有同等价值。
房屋内容十分丰富,房上俏丽的脊头,烟囱门窗的锁秸,山墙上的山间花,博凤头,惹草,垂鱼,流水的沟筒等处处独具匠心,并包
含着吉祥与喜庆的寓意。
此次石家大院之行收获颇丰,让我在感叹古代大户人家生活细致的同时,也体会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学习了很多古代建筑手法与布局,相信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涯会有很大启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