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分析——兼论杜鲁门时期美英核合作关系的中止
2020-05-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0年第2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No.2,2010 第26卷(总第150期) Journal of PLA Nam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Serial No.1 50 Vo1.26 战后初期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分析 ——兼论杜鲁门时期美英核合作关系的中止 王 丽士瓦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1946年原子能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的确立。该政策的深层目的在于实现美国的核 垄断。从对内功能看,杜鲁门政府的核管制政策为美国在核领域一直保持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对外功能 看,苏联原子弹试验的成功终结了关国的核垄断;中止与英国核合作,迫使英国走上独立发展原子弹的道路, 并成为第三个有核国。美国的核管制政策不仅未能实现长时间保持核垄断的目标,而且加剧了大国之间的核竞 赛并强化了冷战。 关键词:杜鲁门政府;国家核管制;原子能法案;美英;核合作 中国分类号:D815;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10)02一oo67一O6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政治化,使其成为大国外交 从杜鲁门政府国内核管制政策人手,探讨杜鲁门时 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第一个拥有核武 期美国国内核政策的本质及其对美英核关系的影响。 器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核政策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 一了重要影响。战后初期,美国的核政策除针对最大 、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的形成 的对手——苏联外,也指向最亲密的盟国——英国。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对迅速结束太 在美国核外交政策研究方面,杜鲁门时期的核外交 平洋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产生的毁灭性力量 一直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伯恩斯坦认 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撼、忧虑和恐惧。战后,如何掌 为,杜鲁门的核政策并没有脱离罗斯福的原子能国 控原子能成为美国必须谨慎处理的一个重大课题: 际关系的框架…;舍温则认为,罗斯福没有明确的 杜鲁门政府最终选择国内国际两条战线均实行原子 国际核管制设想,而是更倾向于采取美英联合垄断 能管制的政策。据杜鲁门回忆:“事实上,我早已做 原子弹,排斥苏联的政策 ;在《冷战政治家面对 出决定(此时战争刚结束不久——引者注),无论 原子弹》一书中则有专门章节论及杜鲁门的核外交 在国内或国际上,原子能都应该严格地加以管 与决策 。一般认为,杜鲁门时期美英在国际核管 制。” 制问题上立场接近,但在双边核关系上矛盾突出, 在国内,杜鲁门政府实行政府严格管制原子能 美国拒绝与英国延续战时核合作,然而研究者在政 的政策,即通过立法的形式严格控制核情报,保守 策的起源、动因等问题上尚存分歧。近年来,国内 原子秘密;政府垄断核原料、设备与生产过程;原 有学者研究认为,杜鲁门政府推行的是国内外相结 子能委员会(AEC)承担发展原子能的全部责任、 合的核政策,国际核政策是联合英国指向苏联的政 总统掌控最终决定权等。 策,国内核政策则更多地指向盟友英国 。本文拟 原子能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加 收稿日期:2009一ll一3O 作者简介:王娟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美国历史与文化中心博士生。 ①国内学者专门性学术文章主要有:耿志.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英核合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2);赵学功 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的原子能合作[J].历史教学,2006(1),等,但尚无学术专著问世。 一67— 以控制与垄断。工程异常重要、庞大,需要一流的 科研力量与庞大的研发费用支撑,只有政府才能动 员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将原子能工程置于最优先 的地位。曼哈顿工程便是范例:当时的洛斯~阿拉 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是表达了美国人民的信念的,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已获得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毁灭 性战争,而是为了人类未来的福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战线 努力。 莫斯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称,动用了 大量人力和物力,花费高达21.6亿美元 。 核武器不仅是美国最为倚重的军事武器,也是 我想首先和最迫切的一个步骤是决定我们在美国范围 内管制、使用和发展原子能的国内政策。 重要的外交砝码,延长核垄断或保持核优势地位就 成为杜鲁门政府的重要目标,而国家控制是实现该 我吁请国会制订法律,就我们现有的工厂确定一个政 策,管制原子能的各种资源以及与在美国发展和使用原子 目标的最佳途径。在向Et本长崎投放原子弹的同一 天,即1945年8月9 13,杜鲁门发表讲话强调: “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放松对原子弹的控制简直是 太危险了。为了使掌握制造秘密的英、美两国和世 界其他国家免受灭顶之灾,英、美两国将不会在尚 未找到对原子弹的控制之前公开这个秘密” 。同 时,杜鲁门还向政府各有关部门下达了保守原子弹 秘密的命令,以防止泄露有关原子弹的发展、设计 或生产的任何情报,也不得泄露有关原子弹在陆军 或海军作战中的使用。对此,杜鲁门说:“现在,我 们必须寻找管制这种新力量的方法……广岛与长崎 的破坏已是足够的教训。使用原子武器的战争危险 是世界承担不了的。但是在我们找到切实可行的和 绝对安全的方法以前,重要的是保持拥有这种炸弹 所获得的有利条件。换句话说,现在比任何时期都 更要保持原子弹的秘密。”M 由政府对原子弹秘密实行国家控制,得到了当 时美国多数政府官员、军方、国会议员和普通民众 的普遍认同。军方认为,国家应该采取行动尽可能 长时间地保住美国在原子弹方面的优势地位。例如, 海军部长福莱斯特(James F.Forresta1)反对与苏联 达成国际控制协定,并担心英国人在原子弹上有发 言权,其意图在于保持美国的核垄断 。1945年9 月的民意测验显示,被调查的70%的公民和90%的 议员反对与其他国家分享核秘密,尽管认为美国的 核垄断将是短期的 。10月中旬的秘密民调也显 示,不愿意分享核秘密的仍占70%,但表示若原子 弹由联合国控制则愿意分享的比例达60% 。可 见,无论是反对国际控制的孤立主义者还是赞同国 际控制的国际主义者,均无意与他国分享核秘密。 10月3 13,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有关原子能的特 别咨文,请求制订一项关于原子能的国家政策的法 律。杜鲁门在咨文中称: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社会曾经遇到过这样一种充满 潜在危险的力量,同时,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曾 经遇到过这样一种使人类未来和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力 一68一 能有关的一切活动。 。 该咨文正式开启了美国国内管制原子能的立法 进程。从特别咨文的提出到次年8月1日原子能法 案正式成为法律,历经近10个月的政治博弈。在军 方还是文官控制原子能的问题上,国会(主要是参 议院)、军方与以总统为代表的政府展开了长时间的 争论。 国会在杜鲁门发表咨文的第二天就拟定了梅一 约翰逊(May—Johnson)议案,提议建立一个由军 方控制的永久性曼哈顿区,这实质是战时经验的再 复制,体现了军方的理念。军方自然对此很欢迎, 如格罗夫斯将军认为,此议案“唯一特点是,把允 许军人以任何方式参加到拟定的组织中来的规定列 入到条款中;规定不应阻挠现役的或退休的军官担 任委员或经理,我至今仍觉得这个规定是十分妥善 的。”¨¨拼最初,杜鲁门策略性地支持该议案,但他 很快意识到该议案削弱了总统对原子弹的控制权; 在和平时期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由军方来掌控民 用核能是不合适的;并且,杜鲁门已经清醒地意识 到原子弹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之前的战争与外交的规 则,要求总统拥有对核能的绝对控制权。因此,杜 鲁门竭力反对军方控制。11月30日,杜鲁门在给掌 管原子能计划的议员的备忘录中,要求修改该议案 以使民用占优势。坚定的文官控制原子能的支持者、 参议员麦克马洪(Brien MeMahon)的修正案建议, 设立由9名全职的文官人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 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军方反对这一修正案,格罗夫 斯甚至拒绝与参议院的委员会合作拟定议案。12月, 各方政治斗争加剧,但仍处于胶着状态。 1946年,该领域的政治斗争进入白热化。1月, 军方及其支持者组织发动了针对麦克马洪修正案的 大反攻。2月1日,杜鲁门在与麦克马洪会谈后,决 定致信坚定地支持麦克马洪;与此同时,将此信公 开发表,以求得公众的支持。杜鲁门在该信件中, 重申其一贯坚持的三原则: 1.由国会为控制原子能而设立的委员会应当完全由 文官组成。这不应被解释为剥夺前军事人员担任委员会成 员的资格,而是吻合我国自1870年以来所确立的美国法 律原则…… 防部长委任,由海陆空三军各派2名代表组成,另 设1名由军人或文官担任的主席,向原子能委员会 全面汇报国防部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原子能的活动, 而原子能委员会也必须经常让军事联络委员会了解 其在军事方面的全部活动。法律最后一项规定是成 立了一个由9位委员组成的一般咨询委员会(the 2.政府应是裂变物质的垄断拥有者和生产者。(当 然,分裂性物质同可以产生分裂性物质的原料是有区别 的。所谓分裂性物质,我指的是铀235、钚或者富有铀 235和钚的任何物质。)这要求在该领域除了政府的活动 之外,无私人专利…… General Advisory Committee),委员由总统在非公职人 员中委任,负责向原子能委员会和军事联络委员会 3.遵循这些原则,有必要通过强制性的、非独占性 的私人专利许可证的方式给予私人发展以充分机会享受原 子能方面的各种发明的专利权…… 针对总统的做法,格罗夫斯亦利用同样的手段 应对,他请媒体记者披露了当时发生在加拿大的连 环间谍案,激起民众怀疑在美国也存在一个同样的 间谍网络,继而产生对文官是否有能力保护美国核 秘密的怀疑。3月8日,范登堡(Vandenberg)参议 员提出对麦克马洪议案的修正案,建议设立一个军 事联络小组作为对原子能委员会活动的监督者。12 日,参议院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此项修正案,只有 麦克马洪一人投票反对。杜鲁门认为,修正案将取 消文官至上的原则,按照此项修正案,军方有权否 决原子能委员会的工作 。14日,杜鲁门在记者招 待会上发表谈话:“我不认为公众甚至国会人士都清 楚地了解由文官控制的含义。我已经在2月2 13的 信中清楚地阐释了这一点。我相信此理念:军事部 门当然起重要的作用,应当同它协商;但如果由此 认为只有军事部门能够保卫国家的安全,则是错误 的。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文官组织应担负原子能的平 衡和有力发展的全责,以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国家安全以及保持对其他国家和世界和平的坚定明 确的立场。现在总统首先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 帅,他所直接管辖的文官委员会,绝不会妨碍武装 部队的正常职务” 。 经过各方持续的政治博弈,最后形成的原子能 法案只能是一个融合争议诸方理念、平衡各方力量 的产物。7月30日国会通过原子能法,8月1日杜 鲁门签署该议案,使之成为正式法律。 原子能法体现了政府、国会、军方三方政治力 量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根据该法律,设立一个5人 文官原子能委员会(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EC),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国会批准;设立了一个 18人构成的两院原子能委员会(the Joint Congres— sional Committee on Atomic Eneryg,JCAE),该委员会 由9名参议员和9名众议员组成,前者需随时向后 者全面汇报。同时,还设立一个7人军事联络委员 会(Military Liaison Committee),该委员会委员由国 提供科学和技术意见 。 尽管原子能法案是各方妥协的产物,但基本满 足了杜鲁门所竭力坚持的国家垄断、文官控制、总 统最终的绝对决定权的三原则,尤其是总统的最终 决定权得到了捍卫,如原子弹的使用、与其他国家 分享核情报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由总统个人 掌控。如果军事联络委员会与原子能委员会之问发 生分歧,总统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二、美英核合作的中止:缘由与历程 原子能法案另一重要目的则是垄断原子秘密, 拒绝与其他国家的核合作。尽管美国的原子能法案 具有国家性,同时兼具“普遍性”,即面向所有的外 国,并非特意针对英国。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有 “权利”提出与美国进行核合作的国家只有英国。 二战期间,为与法西斯国家展开军事竞争,赢 得战争胜利,美国曾与英国合作研制原子弹。起初 英国在原子能的研发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不愿与 美国人分享研究成果。1941年,罗斯福总统提出两 国在原子能科研工作中进行合作的建议,但遭丘吉 尔拒绝。然而事隔一年,双方地位发生逆转,英国 成为祈求与美合作的一方,“英国在二战期间与美国 核合作的态度是:即使做出一定的牺牲也要维持与 美国的合作” 。1943年8月,两国签订了《魁 北克协议》,事实上实现了英国与美国合作的目标。 该协议主要内容为:(1)缔约的一方保证在任何时 候都不对缔约的另一方使用原子弹;(2)只有在缔 约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第三方使用原子 弹;(3)除非双方同意,否则不向第三方透露任何 有关管合金计划的情报;(4)出于战争分工,生产 原子弹的重担主要由美国承担,英国政府同意任何 带来战后工业或商业特征的(核能)利益将经由美 国总统向英国首相特别提出并协商;英国首相明确 放弃美国总统所认为的任何有悖于世界经济福祉公 平公正的(核能)工业与商业利益;(5)之后的安 排将确保两国完全有效的合作以使工程顺利完成。 据此,美英成立了联合政策委员会,并界定了 一69— 委员会职能,其中规定“在科学研究与发展领域两 协议》、原料方面的协议和《托拉斯宣言》、《海德 国之间应有充分而有效的情报交流;大规模工厂的 公园备忘录》等均不符合该法律之要求。此三大协 设计、建造和运行领域的情报与思想应受特殊协定 议均是美英政府间的行政协议,未经国会批准,甚 的约束,且该领域的每一部分,它应看起来是必要 的和可行的,此项目可以在最初阶段得以实现。这 些特殊协定还应提交联合政策委员会予以批准” 。 该协议为战时美英核合作奠定了基调。1944年6月 至许多议员不知道这些协议的存在,而美国行政部 门从未就此向国会作特别说明。更糟糕的是,规定 战后核合作的《海德公园备忘录》签署后,罗斯福 总统并未向身边的顾问提起,而文件也被错误归档 ——13日,美英签订原料方面的协议和《托拉斯宣言》, 详细规定两国将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在寻求对可利 格罗夫斯猜测可能是由于该文件提到“管道合 金”,而被归档人认为它与船上锅炉管子相关,而被 用的铀矿和钚矿供应的控制方面实行合作 。9月 19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原子能问题达成《海德公 园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战后美英核合作问题,称 “美国和英国政府之间在发展军用和商业性质管合金 方面的全面合作应在战胜日本之后继续进行,除非 或者直到双方通过联合协议予以终止时为止” 。 美英两国首脑在战时签订的原子协议,不仅保 证了联盟的团结,而且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 贡献。但战后在如何对待战时两国核协议问题上, 美英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认为,战时的核合作协 议仅服务于战争的需要,且对美国多有束缚,如在 使用原子弹方面,已不适应战后形势。英国则将在 战时的原子能科研方面的贡献视为战后分享的当然 权利,美国有履行战时协议的义务,而且两国战后 原子情报交流与继续合作均被写进两国的正式协议 之中。麦克米伦在回忆录中直言英国人当时的感受: “1946年8月间美国国会通过了麦克马洪法案,完全 剥夺了我们对美国核力量的发展情况的充分了解的 权利,而这项权利是我们根据战争期间丘吉尔和罗 斯福所达成的协议一直享有的,我在晚得多的一个 阶段才能以消除这个障碍”u 。 然而,1946年的原子能法案以国家核管制为主 要内容,有效地中止了美国与英国延续战时核合作。 法案对美国与英国及其他国家核合作的限制主要体 现在第8与10部分,如第8部分规定: (a)界定:在此法案规定下,“国际安排”一词指由 参议院批准的任何条约或国际协定,之后经国会批准通过 (条约或国际协定),在此期间,此条约或协定是有十足效 力的。 (b)国际安排的效力——若在原子能法案通过之后 签订的任何国际安排的条款与此法案的任何条款或者原子 能委员会的任何行动相冲突,则此国际安排将视为不再具 有任何效力。 (C)包含在国际安排中的政策——在原子能法案实施 其目的时,原子能委员会应对所有含有原子能政策的任何 国际安排尽最大可能施加其影响 。 从此规定来看,美英在战时所签订的《魁北克 一70一 错误归档¨¨ 。由此,被英国奉为合法权利依据 的战时美英核合作协议沦为废纸。 如果说上述规定打破了英国希望战后美国信守 战时承诺的美梦,那么第10部分的规定则进一步粉 碎了英国分享美国有关原子武器情报的期望: (a)政策——政策应是原子能委员会控制保密资料 (restricted data)的传播,通过此种方式以确保共同防御 与安全。遵循此政策,原子能委员会应遵从以下原则: (1)国会在联合决议案中所宣布的,反对原子能用于 破坏性目的的有效的、可实施的国际保护条款已经确立起 来;亦禁止为工业目的使用原予能的情报交流; (2)允许有关原子能的科技情报之传播,并鼓励对科 学进步而必不可少的思想与批评的自由交流。 (b)限制 (1)在此部分中“保密资料”一词意指所有有关制 造或使用原子武器、生产裂变物质和使用裂变物质生产核 能等的情报资料,但不包括有时由原子能委员会决定出版 的不对共同防务与安全构成不利影响的情报资料“ 。 这一规定清晰地表明美国垄断原子弹的意图, 它对需要保密的情报资料进行了严格界定,并区分 了科技情报与保密情报。虽然此法案允许与他国交 流基本的科学研究情报信息,但拒绝与他国即使是 亲密的盟国,分享有关制造或使用原子武器、生产 裂变物质和使用裂变物质生产核能等的情报资料。 由此,英国也就没有机会分享美国的原子弹知识与 技术以及在战时与美国在原子弹设计方面进行合作 所获得的收益,甚至英国试图确保两国科学家在工 作层面的交流亦被美国拒绝 。 原子能法案的通过,充分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政 府竭力保持核垄断,拒绝与他国分享核秘密的事实。 格罗夫斯向政府提交的两份绝密报告在其中起了重 要作用,保持原子秘密的建议被政府所采纳。1945 年秘密报告中提出垄断富铀矿以阻挠苏联建立原子 弹库的时间表,同时认为美国的核技术是真正的原 子秘密,并对其他国家可以取得曼哈顿工程式的成 功表示怀疑 黔。他拒不接受科学家预料的美国 核垄断将很快终结的观念。为保持美国的核垄断, 次年1月,格罗夫斯还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了一 份秘密报告,讨论了对外国研究机构实施先发制人 式原子打击的可能性,认为美国的原子垄断不仅可 命克拉夫特(John D.Co&croft)担任哈威尔研究机 构的主任。可见,在美国通过原子能法案之前,英 国已经拥有了原子能机构与设施,致力于发展核武 器。 以作为外交上谈判的筹码为美国开辟新世界,而且 还是保持和平的手段之一 ¨ 埘。实际上,杜鲁 门政府采纳了格罗夫斯秘密报告中的建议,甚至在 英国政府之所以力争获得与美国核合作,有其 特殊的经济与战略因素。二战使英国的经济遭受了 空前的损失:人员伤亡、失踪达57.3万人,且主要是 青壮年劳动力;国民财富的1/4,计73亿英镑毁于战 火;战时军费支出250亿英镑,国债由1939年的72.5 亿英镑增加到1945年的214.7亿英镑,战债达27.23 美英二战期间核合作之时,美国也未完全信任英国, 从一开始英国就未被美国视为一个平等的合作者。 同时,杜鲁门政府还认为与英国的核交流与合作有 碍国际控制原子能的实现 ¨ 。英国学者贝里斯 认为,美国通过原子能法案是因为此时杜鲁门政府 倾向于国际控制原子能,而美国国会力图保持生产 核武器知识方面的垄断,不想与英国分享 。 这两方面的考虑使杜鲁门政府难以与英国建立真正 的双边核合作关系。 另外,美国政府、国会和军方大多认为保持核 垄断最符合美国当时的国家利益,甚至在战时格罗 夫斯管理曼哈顿工程之时,便已不允许英国人接触 制造原子弹的核心秘密,战后美国更是将原子弹视 为克敌制胜的“绝密法宝”。美国还认为,与英国的 核合作意味着美国付出较多,而英国难以给予同等 的回报,甚至有的国会议员认为与英国核合作是 “以马换兔子” 。美国人虽然知道这种垄断不可 能长久,但仍不愿意放弃这种垄断,由此带来的战 略利益和排他性控制所带来的好处,甚至也不愿意 与盟友分享之。博迪认为,麦克马洪法案的通过反 映出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多数决策者倾向于保持原子 垄断和排他性控制所带来的战略与其他方面的好处, 因而拒绝与英国合作” 。 三、英国的核政策及外交努力 尽管美国的国家核管制政策中止了美英的核合 作,但这并未影响英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英国一 直将发展核武器置于重要地位,因为大国地位、战 略考量、美英关系等因素促使英国决心成为核国家。 因此,无论美国是否与英国合作,英国都将致力于 制造并拥有自己的核武器。1945年8月,艾德礼政 府设立了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以接替管合金委员会。 一周后宣布英国的原子能研究将继续进行。10月29 日,艾德礼政府在下院正式宣布在哈威尔(Harwel1) 设立一个原子能研究与发展机构,后又宣布初期拨 款l0万英镑,以后每年约50万英镑 ”。l2月, 华盛顿会议之后,英国原子能顾问委员会建议设立 核试验中心,并立即着手生产钚。次年1月,艾德 礼政府决定将裂变物质的生产交与供应部负责,任 亿英镑;为支付战争物资的进口,还变卖了42亿英镑 的海外资产 。英国财政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 步。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若能得到美国的原子技术 情报无疑可以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研究资金。在战 略上,面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与英国自身力量的衰落, 英国需要与美国结成亲密的政治军事同盟。此外, 虽然拥有独立的核力量是英国的既定国策,但在未 获得核能力之前,英国需要美国的核保护。 正因为如此,艾德礼政府一直关注美国的原子 能法案,并预料到该法案的通过将对美英核合作产 生重要影响,因而试图通过外交努力劝说美国政府 改弦更张,但未获成功。1946年4月,艾德礼在与 美国驻英大使哈里曼(w.Averelt Harriman)的会谈 中表示,若原子能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则英国将 被迫自行发展原子能项目。在4—6月,当美国国会 仍在辩论法案时,艾德礼数次致信杜鲁门,抗议此 法案违反了《魁北克协议》与1945年11月的《共 同宣言》。对此,杜鲁门在复信中则坚持称,“依据 魁北克协定,美国在战争期间没有义务供给战后的 联合王国建造一座工厂所需的图样,并在建筑和生 产方面予以帮助”;而《共同宣言》中的“充分而 有效的合作只是一般的用语”,“只适用于基本的科 学情报方面,并没有指随时需要就随时提供工厂的 建设和生产方面的情报”。6月7日,艾德礼对杜鲁 门的答复进行了辩驳,但杜鲁门却故意延迟至原子 能法案成为法律之后才给予答复 ” 。最终,英国 政府的外交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四、结束语 美国战后初期的国家核管制政策反映了美国尽 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核垄断的决心与目的。从美国对 国内原子能的军用与民用方面的管制来看,杜鲁门 政府的国家核管制政策在当时是必需的,并由此在 一段时间对苏联保持着巨大的核优势。同时,原子 能委员会还通过扩大国家核试验室,促进了军用和 一71— 民用核研究与发展。但从其对外功能方面来看,则 [10]Specila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on Atomic Enery,Oetgo- ber 3,1945[EB/OL].http://www.trumanlibrary.ow/ publiepapers. 是失败的。虽然美国政府千万百计保护原子秘密, 并阻遏与其他国家甚至是盟友的交流与合作,但其 核垄断地位不久便遭到终结。1949年,苏联成功进 [11][美]莱斯利・格罗夫斯.现在可以说了:美国制造首 批原子弹的故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 [12]Letter to Senator McMahon Concerning a Bill ofr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Atomic Energy,February 2, 行原子试验,成为第二个核国家,美国长期独霸原 子弹的目标破产。从某种程度上看,杜鲁门时期的 核政策刺激了大国之间的核竞赛,强化了冷战。此 外,美国的国家核管制政策还迫使英国放弃了美英 核合作的计划,走向独立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并最 终成为第三个核国家。概言之,美国的国家核控制 1946[EB/OL].http://www.trumanlibrary.org/publie・ papers・ (13]The President's News Conference,March 14,1946[EB/ 政策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成为美国与英 国及其他盟国核合作的绊脚石,这种情况直至艾森 豪威尔执政时期才得以改变。 [责任编辑张明之] 参考文献: [1]Barton J.Bernstein,The Quest for Security: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Control of Atomic Energy, 1942—1946,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Vo1.60,No. 4,1974. (2]Martin J.Sherwin.The Atomic Bomb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U.S.Atomic Energy Policy and Diplomacy, 1941—1945,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1.78,No. 4,1973. [3 John L.Gaddis.Philip H.Gordon,Earnest R.May and Jonathan Rosenberg,ed.,Cold War Statesmen Confront the Bomb:Nuclear Diplomacy since 1945,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美]杜鲁门回忆录:上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5]Stephen I.Schwartz.Atomic Audit:The Costs and Conse・ quences of U.S.Nuclear Weapons since 1940[M].Wash- ington,D.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1998. [6]Radio Report to the American People on the Potsdam Con- ference,August 9,1945(EB/OL ̄.http://www.truman- library.org/publiepapers. [7]Timothy J.Botti.The Long Wait:The Forging of the An- 0一American Nuclear Alliance,1945—1958[M]. 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87. [8]Gregg Herken.The Winning Weapons:The Atomic Bomb in the Cold War,1945—50[M].New York:Alfred A. Knopf,1980. [9]Septimus H.Pau1.Nuclear Rivals:Anglo—American Re・ lations,1941—52[M].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0. 一72一 OL].http://www.trumanlibrary.org/publicpapers. [14]Atomic Energy Act of 1946,Public Law 585,79th Con- gress[EB/OL].http://www.osti.gov. [15]Margaret Gowing.Britain and Atomic Energy,1939— 1945[MJ.London:Macmillan&Co.Ltd.,1964. [16]Quebec Agreement,August 19,1943[EB/OL].http:// www.nucleartiles.org/menu/key—issues/nuclear—weap- ons/history/pre—cold—war/manhattna—project. [17]Anglo—American Declaration of Trust,June 13,1944 [EB/OL].http://www.nuclearifles.org/menu/key—is- sues/nuclear—-weapons/history/pre-・cold——war/manh ̄・- tan—project. [1 8]The Roosevelt—Churchill“Tube Alloys”Deal,Septem- ber 19,1944[EB/OL].http://www.nuelearifles.ors/ menu/key——issues/nuclear・—weapens/history/pre——cold —war/manhattan—project. [19][英]麦克米伦回忆录(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0]Aflred Goldberg.The Atomic Oriigns of the British Nucle— ra Deterren[J].International Affaisr,Vo1.40,No.3, July,1964. [21]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 ed States,1945,II[Z].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ifce,1969. [22]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 ed States,1946,I[Z].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ifce,1972. [23 ̄Andrew J.Pierre.Nuclear Politics:the British Experience with an Independent Strategic Force1939—1970[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24)John Baylis.Anglo—American Defence Relations 1939— 1980[M].London:Macmillna rPess LTD,1981. [25]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