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17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6.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哪些机构是唐朝设立的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 )①伊犁将军 ②乌里雅苏台将军③北庭都护府 ④安西都护府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少数民族政策。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设立的。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是清代设立的。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 隋唐时期造船业最发达的地方是( )。 A.苏州 B.扬州 C.益州 D.宣州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扬州是当时官方造船的中心。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3. 隋统一全国时,与隋军平定岭南地区有关的人员是( )。①洗夫人 ②慕容三藏 ③孙夫人 ④裴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政治军事。在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平定江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统一过程中,洗夫人帮助隋统一岭南地区,裴矩和慕容三藏是率兵将领。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4. 后晋节度使安重荣认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显示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的实质是( )。
A.节度使权力太大
B.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C.节度使是分裂局面的罪魁祸首 D.武力统一是唯一可取的途径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后期政治与五代十国政局的关系。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5. 唐朝流传着一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说明了唐代科举( )。
A.进士的录取率很低 B.科举考试与年龄有关 C.唐朝非常重视教育
D.明经和进士考试年龄都适当放宽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科举制。明经主要是考贴试,侧重对记忆能力的考查,较为简单。而进士科较难,有登龙门之说。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6. 隋唐时期的重要统治基础是( )。 A.关东士族 B.关陇贵族 C.江左士族 D.江北士族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时期核心统治阶层。关陇贵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先后建立了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四个朝代。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7. 隋唐科举制的进士科最先出现在(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科举制。进士科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通典》记载进士科是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开始,后于1905年随科举制的废除而废止。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8. 隋唐时期推行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均田制 D.王田制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隋唐时期的均田制、租庸调制与府兵制三位一体,均田制是后两种制度的经济基础。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9. 武则天时期,为了管理天山以北的广大区域而设立了(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天山都护府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民族政策。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790年,始所为吐蕃攻陷。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管理整个天山以北的广大区域。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0. 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著作是( )。 A.《史通》 B.《通典》 C.《通志》 D.《文史通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思想文化的发展。《通典》是主要记述唐天宝以前的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1. 唐朝城市中的工商业区为( )。 A.市 B.坊 C.草市 D.肆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商业。唐代的商业基本还是严格遵守市坊制度的,到宋以后才逐渐突破这一制度。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2. 五代时期未在开封建都的是( )。 A.后梁 B.后唐 C.后晋 D.后汉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五代政治。后唐建都在洛阳。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3. 唐中宗时,将( )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解忧公主 D.细君公主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唐代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4. 提出天人关系应当“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刘禹锡 D.白居易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思想。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5. 《大唐西域求法高增传》记述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人文地理,其作者是( )。
A.玄奘 B.义净 C.鉴真 D.一行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成亨二年(671),义净搭乘波斯商船从广州出发,渡海赴印度,证圣元年(695)回到洛阳。他带回了大量佛经,同时还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当时南亚一些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是研究7世纪东南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可贵资料。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6. 大索貌阅
正确答案:大索貌阅是隋文帝为清查户口而采取的措施。开皇五年(585),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下令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
本人体貌,以防讹老诈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结果查出新丁24万,新口64万。此举增加了政府的户口与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大索貌阅使大量逃避的丁壮和隐匿的户口重新编入户籍,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
解析:此题考查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中应当指出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的背景、具体方式、效果以及意义。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7. 府兵制
正确答案:府兵制是西魏、北周至隋唐的兵制,由西魏宇文泰创建,起源于鲜卑的部落兵制。设六柱国,下设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府为一军,共二十四军。隋初军府改称骠骑府,以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鹰扬府。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统领。各府分隶十二卫,府兵称卫士。唐贞观十年(636)改称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天下十道共设置六百三十四府,分属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军府大部分在京师附近。卫士平日务农,农闲军训,服役时自备兵器衣粮,轮流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临时命将统领,事毕解甲归农。天宝年间,府兵制被募兵制代替。
解析:此题考查魏晋、隋、唐时期的军制。答案中应当简要指出府兵制的发展、府兵制的特征。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8. 安史之乱
正确答案:安史之乱是唐代重要的军事叛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开始至唐代宗广德二年(763)结束。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率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叛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政权。后攻入都城长安,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763年,史朝义被逼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朝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重要的政治事件。答案中应当指出安史之乱的简要过程,并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重要影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9. 甘露之变
正确答案:甘露之变是唐文宗时期皇帝联合朝官谋诛宦官未遂的政治事变,是南衙北司之争的典型代表。大和九年(835),年仅27岁的唐文宗不甘心一直被宦官控制,于是和李训、郑注谋划诛杀宦官,夺回权力。这一年的11月,唐文宗谎称发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欲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鱼弘志诱骗到禁卫军的后院斩杀,但被仇士良发觉,计划泄露,结果李训、王涯、贾觫、舒元舆、王瑶、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这次事变受株连被杀的有1000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解析:此题考查唐中后期的政治状况。答案中应当指出甘露之变的背景、简要过程以及甘露之变的重要影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0. 两税法
正确答案:两税法是唐德宗推行的赋税制度。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行商也要纳税。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是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也是税制的一大进步。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税制改革。答案中应当指出两税法实施的具体过程、内容以及两税法在税制史上的重要意义。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1. 唐蕃会盟碑
正确答案:唐蕃会盟碑是唐与吐蕃的长庆会盟而建立的会盟碑。821年,吐蕃遣使请求会盟,双方在长安会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822年,唐穆宗遣使到吐蕃,与吐蕃会盟逻些。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这次会盟,建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尚存于拉萨大昭寺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民族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会盟碑建立的具体时间、过程以及会盟碑的重要象征意义。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2. 古文运动
正确答案: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是唐朝人对先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体文言文的称呼,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同于骈文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唐中叶,一些文人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大力倡导古文,逐渐形成社会风尚,此即古文运动。韩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文章气势雄健,奔放流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认为写文章应重视思想内容,主张“文以载道”,但他所说的“道”是指儒家思想。柳宗元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者以明道”。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文学。答案中应当指出古文运动发动的背景以及韩愈、柳宗元的创作思想。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善而行之,诏谕中外。而掌赋者沮其非利,言租庸之令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上行之不疑,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问题:
23. 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一重要事件?
正确答案:反映了杨炎的两税法改革。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
24. 简述此次历史事件。
正确答案: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对赋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适应了当时的情况及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徭、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的商人都要纳税,这就扩大了税源。规定按土地资产的多少征税,相比租庸调规定不管居民有多少土地资产,一律按丁征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是税制的一大进步。但是两税法实施后,土地兼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两税法规定量出制入,税额不断增加,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纳税者负担加重。
解析:此题考查两税法。通过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判断此为杨炎的两税法改革,然后对杨炎的两税法进行简述并评价。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论述题
25. 评价武则天和武周政治
正确答案: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五年(659),高宗身染重病,开始让武后协助裁决政事,使她有机会参与国政,并逐渐掌握大权,当时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自称“圣神皇帝”,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15年,705年,宰相张柬之联络羽林军发动政变,拥兵入宫,强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李显,复唐国号。武则天本人也于705年病逝。武则天前后掌权长达半个世纪,一直以来历史学家对她褒贬不一,但是她的功绩是不容否认的。武则天即位后,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上接贞观之治、永徽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削弱士族,扶植庶族。武则天继续打击削弱士族势力,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废除唐太宗时所撰《氏族志》,另修《姓氏录》,五品以上的庶族官僚皆被列入士族,后族武氏还被定为第一等,进一步打破以往士、庶界限,按照现任官职的高低,另立门第序列,具有进步意义。(2)改进科举制度。武则天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开创殿试制度,亲自举行殿试。以文辞取士,不重经学,增设武举,还创立了“自荐”和“试官”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
以求进用。这些措施都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有文武才能的人大开仕进之门。(3)选贤任能。武则天重用正直有才能的人,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名相狄仁杰、张柬之,甚至开元时期的名相姚崇、宋璟等,都是她选拔的。(4)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继续推行均田制度,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并派人编辑农书,颁行天下。(5)巩固多民族国家。武则天时期开发边疆,设置北庭都护府等,此举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武则天时期也有很多具有消极作用的措施:任用酷吏、打击政敌、奖励告密、在朝堂放置铜匦等,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官僚集团的急剧膨胀,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大肆佞佛,到处筑寺造像,又建明堂,修天枢,铸九鼎,消费无度,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唐中前期的政治。答案应当从武则天的主要事迹以及武周政治的重要贡献、消极措施等方面进行评述。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6. 试论安史之乱后的唐代政局。
正确答案: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变化主要表现在藩镇割据、中枢政治的变化、朝臣与宦官的斗争以及朋党之争上。(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迅速衰落,地方藩镇割据,其中以河朔三镇势力最强,公开与中央对抗,称为“叛镇”。藩镇节度使的任命中央也无权过问,节度使职位往往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他们“喜则连横以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使唐后期政局更为动荡不安。比较重要的几次藩镇动乱有:①唐德宗时期的“四镇之乱”。奉命平叛的卢龙节度使朱滔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参加了叛乱。②唐宪宗时期的“淮西之乱”。这些叛乱平定后,唐差不多恢复了表面上的统一,但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杀死后,河朔三镇又相继叛乱,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唐亡。(2)中枢政治的变化。①决策机构的变化:翰林院逐渐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②宦官权力的提升:德宗时设护军中尉二人统率禁军左右神策军,以宦官担任,从此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宪宗时设枢密使,以宦官二人充任,负责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奏。宦官权力逐渐提升。(3)南衙北司之争。宦官专权骄横,引起皇帝和朝官们的强烈不满,朝官和宦官之间不断发生斗争。宰相官署在宫廷以南,称为“南衙”;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在宫廷北部,称为“北司”。史称此斗争为“南衙北司之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发生在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和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唐后期宦官掌握禁军、枢密掌政,为宦官专权提供了保证。其时“藩镇节将,多出禁军;台省清要,时出其门”,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操于宦官之手,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势力延续百余年,直到唐末昭宗时,才被宰相崔胤乱借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兵力消灭。宦官专权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使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朋党之争。所谓朋党之争,是指朝官们拉帮结派,互相斗争。唐代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斗争最激烈的党争就是“牛李党争”。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和杨嗣复为首领,通过进士科进入仕途的政治集团,李党是以李德裕和郑覃为首领的关东土族门荫的政治集团。牛李党争从宪宗朝开始,延续近40年,到宣宗时基本结束。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唐中后期的政局。答案应当从藩镇割据、中枢权力变化、宦官专权以及朋党之争等方面进行具体回答。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