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
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依据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在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通知》,按照县教育局制定的《辽中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为主线,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通过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为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高超的教师队伍,在全校掀起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结合教师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通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三、参加对象
全校教师、领导(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教师自愿参加)。
1
四、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和校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练兵,人人提高。
2、校本性原则
教师岗位练兵工作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岗位练兵要立足校本,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实实在在地研究本学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修整合,以研促修,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
3、过程性原则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必须在过程上下功夫,注重过程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立足教师岗位确定练兵的内容,真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4、层次性原则
大练兵活动分层次进行,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内容与要求。新任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具体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名优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5、实践性原则
2
贴近教师业务能力的需要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可操作性。
五、活动内容
全校专任教师按所任学科确定学科活动内容,非专任教师和领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学科活动内容。大练兵活动总体内容和标准包括:规范板书书写、课程标准掌握、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拓展、学科特色基本功、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能力、德育渗透及心理健康指导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作业批阅能力、试题命制能力、学法指导能力。具体内容及标准,详见《沈阳市小学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和《沈阳市初中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
六、活动途径与方法
课堂是大练兵活动主阵地,各教研组与备课组要充分利用以下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全面开展练兵活动。
1、确定教师个人规划
教师个人要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确定三年内发展目标,通过学校培训、组内教研、个人学习等来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2、开展组内互助的教研活动
立足课堂,钻研教学,开展组内教研活动,有效地利用组内资源,对课标、教学设计、课堂驾驭、信息技术整合等进行深度研究,在教研组、备课组内的互动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学校将坚持通过开办专题培训讲座、举办大练兵观摩经验交流、
3
开展大练兵竞赛等形式,促进教师大练兵活动热情,提升素质。同时,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自主开展灵活多样、及时有效的大练兵交流活动。
4、培训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强化和训练不是孤立的,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展示、积累、提高。
5、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网络研修
教师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建立教师个人能力发展博客、QQ群等,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训练共同体,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实现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资源共享。
七、活动步骤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校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强化演练(2012年11月——2013年3月) 通过校本研训及在岗研修,强化训练教师基本功,并通过基本功竞赛展示训练成果。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1月)
①成立领导机构。为确保大练兵活动有序、高效进行,我校成立了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组 长:陈山林 副组长:马凤杰 苏文伟
成 员:各部门领导、各年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②制定方案。跟据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在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通知》,按照县教育局制定的《辽中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4
③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学校全体领导会和教师大会,部署岗位大练兵活动,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营造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浓厚氛围。
2、大练兵活动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3月) 按照“以赛带训”和突出“实战、实效、实用”的原则,分为三大环节,分别是练兵、竞赛和展示。
①学校练兵(2012年11月、12月)。岗位练兵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大练兵基本内容,结合校本研训,形成不少于30学时的练兵方案。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提高,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地开展训练。
②县级竞赛(2013年3月)。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按各学科专任教师25%的比例推选上报参加竞赛人员(不足4人的学科按1人上报)。县教师学校根据竞赛方案,组织各校教师进行比赛,推进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实施,展示优秀教师风采,检验和评价各校大练兵的成果。县教育局将根据教师的竞赛成绩,对参赛教师及学校进行表彰。
③市级展示(2013年5月)。按照专任教师参赛总人数的10%,择优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基本功竞赛。市教育研究院将教师成绩,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奖,并择优组织全市展示活动。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2013年4月——2013年12月) 学校对练兵内容继续进行强化训练,县教师学校根据岗位练兵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的专项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展示(2014年1月——2014年12月) 学校在进行大练兵内容的同时,汇报、展示教师个人和学校团队
5
的练兵过程及成果。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各校岗位练兵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县教育局将对优秀教师及先进学校进行表彰,推广优秀经验,并组织汇报、展示练兵过程及成果,推进全县教育教学改革。
八、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校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大练兵活动顺利开展。
2、科学安排,周密部署。立足实际,学校精心制定岗位练兵方案,将练兵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的专题,确定模块和专题负责人,做到目标清楚、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所有练兵教师和领导做好《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在12月14日前上报到学校教务处。
3、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学校针对教师岗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精心安排练兵内容。科学安排时间、人力与物力,妥善处理工作与练兵的关系,提高很多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将深入教学第一线,为学校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支持;县教师进修学校将大练兵作为继续教育重要内容,量化成学分记录在“十二五”期间培训手册中,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岗位大练兵活动进行检查。
4、规范管理,做好记实。在岗位大练兵过程中,学校严格规范过程管理,及时收集整理活动中的各种纸质、音像资料;教师个人档案按照《辽中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记实手册目录指南》(附件3)的要求,将个人相关材料装订成册,以备相关部门总结考核评价。
5、强化监督,做好保障。学校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
6
在岗位大练兵实施过程中,对每个人的大练兵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教师岗位大练兵的考核结果将作为认定各级骨干教师、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学校总务处将为教师岗位练兵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确保此项工作不走过场,练出实效。
附件
1、《沈阳市小学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 2、《沈阳市中学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 3、《辽中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记实手册目录指南》 4、《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参加人员名单》 5、《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
7
附件1 沈阳市小学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 内 容 标 准 文字书写:书写规范,无错别字;字迹工整、紧凑;运笔规范,书写流畅。 规范板 板书布局:板面安排合理,要点突出;与授课内容及授课进程配合书书写 得当;整体布局美观。 体育与健康学科无此项内容。 背景了解:全面、深入了解国家颁布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的社会背景及教育背景,把握新课标要着力解决的现实教育问题。 内容掌握:准确掌握学科新课标的内容及结构。体育与健康、美术课程标 学科:通过课标内容的新旧对比实现其内容的掌握。 准掌握 理念理解:掌握新课标或指导纲要所凸显的核心理念,如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师生观等,并能够很好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上。 学科理解:对学科课程的性质、意义有正确的理解。音乐、美术、学科知 体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不仅了解课程的发展历史;识掌握 展历史。与拓展 对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有正确的理解。
8
体系把握: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结构及其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熟练掌握不同领域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品德学科:熟练掌握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动态了解:对学科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保证自身学科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 学科拓展:对与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课程)有一定的涉猎、了解,乃至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问 不放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并有破解问题的强烈愿题探索 望和自我探索的行动。 备课:要充分考虑到一堂课或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确保准备周全兼顾细节,主要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态、备作业等。 教学设 教案设计:书写简明扼要;符合课型要求;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计能力 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美术学科:在知识和技能的新授过程中关注技能技法的训练,有明确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教案中要体现美术教师的手绘内容。 课型掌握: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特点,并能结合不同课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堂驾 数学: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践活动课等; 驭能力 语文: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与讲评课、综合性学习课等;
9
英语:对话课、阅读课等; 科学:科学观察、科学阅读、科学探究等; 体育与健康: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活动课等; 音乐:唱歌课、欣赏课等; 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不同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阶段、实践阶段、交流阶段、展示阶段等不同活动阶段的不同课型; 信息技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健康教育: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心理健康教育:新授课、活动课、游戏课、团训课等。 课堂组织:能有效维护课堂秩序、把握授课进程、调节上课节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师生互助和谐高效。在实验、实践活动或实训课上做好安全防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工具与资源使用:熟练应用教学中常见的设备及软件工具;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掌握常见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信息技 和运用;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术与教 深度融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实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的融 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无此项内容。 另科学、体育与健康、美术、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增加一
10
项: 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充分显现信息化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德育渗透及心理健康指导 能力 方法掌握:熟练掌握德育渗透及心理健康指导的基本方法。 实践应用:对德育、心理健康所涉及的策略和方法,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 整体反思:能够比照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深入反思,包括反思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学情、教学(活动)方法是否恰当,教学反 与学生的互动是否充分、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学(活动)各环节思能力 的展开与衔接状况等,从中发现可供以后借鉴的地方。 突发事件反思:能够对课堂(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中找寻教育的契机。 11
全批全改: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语文学科的作文批改,可适当减少批改比例),从中发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兼顾个性化问题,为改进后续的教学提供借鉴。 作业批 个性化评语:针对作业的具体问题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给予针阅能力 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无此项内容。 仅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此项内容: 即时评语:对组织的活动,教师要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活动检 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阅能力 努力程度等表现。 个性化评语: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试题命制: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教情及学情,独立命制出难易适度、题量适中、题型适宜、考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试题。 结果分析:能对测验结果深度分析,从中理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试题命 握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摸清学情、探明教学的得制能力 失。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音乐、综合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无此项内容。 学生评 仅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此项内容: 价能力 品德与生活:
12
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正确。 评价结果分析:客观、全面、谨慎地解释评价结果,以获得对儿童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避免以偏赅全。 品德与社会: 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正确。 评价结果分析:真实、可信、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结果,注重知行统一地分析,以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学法指导:针对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法指 终身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导能力 好学习习惯。 体育与健康学科无此项内容。 数学 英语 等。 标注规范正确。 教具制作: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有特色为教学服务的教具。 阅读:具有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 写作:善于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及应用文等。 语言技能: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英文写作画图(尺规加徒手):尺规使用规范,图形正确美观、线条流畅,各部分比例恰当;徒手画流利娴熟、板画过程无修改、 13
设计与制作: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丰富和美化生活的小玩品德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根据活动需要制作基本的道具、学科特 与生小模型、小物品。 色基本功
活 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能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料,并会分析和整理。 平面图的绘制:正确绘制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比例尺、图例、方向正确,能完整、准确地标注出学校和学校周边的主要事物;能在平面图中画出学生上学路线图。 品德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地球仪摆放正确、转动准确;能在地与社球仪和地图上正确指出七大洲、四大洋及相应的国家或地会 区,指图方法正确。 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具有用剪报、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积累素材的能力;能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所需的教学资料,并会分析和整理。 实验技能:能规范、熟练操作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器械,准确完成实验步骤。 科学 实验创新:能合理改进教材中的实验用具、实验方案;能根据某主题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体育熟练掌握教育部统编的广播操、武术操、队列队形等系列内与 容;理解和把握田径、体操、球类、健美操、武术等教材;健康 具备较强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能力。 14
音乐 美术 学科特 色基本功
熟练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形式和内容,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型的教材重难点。 具有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键盘演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合唱指挥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及其他器乐演奏的能力。 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美术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手工制作:能够根据命题进行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中国画命题创作:能根据命题进行中国画独幅创作。 色彩画写生:选择水彩、水粉任一材料,进行色彩写生。 电脑设计:根据现场命题,能够用电脑、电脑绘图板等工具进行平面设计。(制作软件包括:Photoshop CS3、奇奕画王等) 综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发挥自身的基本功特色(由于实践综合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所以老师的基本功特色也应活动 该是开放的、多元的) 技术操作: 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熟悉软硬件各项功能,对设备故障等突发事情能正确、 灵活处理。 信息 学习指导:示范操作熟练规范,演示清晰,指导范围大,针技术 对性强,效果好。 信息道德: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15
学科特 色基本功 资源开发: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规范设计、开发、管理及评价信息化教学资源。 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健康、生长发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运用相关教具、教育 医疗器械,动作准确、到位、熟练地完成实际操作的讲解与演示。 实际操作:熟练辨识小学生常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并做好心理转介;能较好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做好小学生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工作;运用相关团训器械,动作准确、到位、熟教育 练地完成实际操作的讲解与演示;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做好心理渗透工作。
16
附件2 沈阳市中学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及标准 内 容
标 准 17
文字书写:写规范文字,无错别字、漏字、多字;字迹工整、紧规范板 凑;运笔规范,书写流畅。 书书写 板书布局:板面安排合理,要求突出;与授课内容及授课进程配合得当;整体布局美观。 背景了解:全面、深入了解国家颁布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的社会背景及教育背景,把握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要着力解决的现实教育问题。 内容掌握:在课标内容或学科指导纲要的新旧对比中,准确掌握课程标 学科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的内容及结构。 准掌握 理念理解:通过对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修订前后内容及表述方式的比较分析,掌握新课标或学科指导纲要所凸显的核心理念,如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师生观等,并能够很好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上。 学科理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对本学科的性质、意义有独到的理解。 体系把握: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学科知 其实际应用。 识掌握 动态了解: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保证自身学科知识与拓展 体系的及时更新。 学科拓展: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有一定的涉猎、了解,乃至有自己的见解。 18
教学问 不放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并有破解问题的强烈题探索 愿望和自我探索的行动。 备课:要充分考虑到一堂课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确保准备周全兼顾细节,主要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学设 备教态、备作业等。 计能力 教案设计:书写简明扼要;符合课型要求 ,应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课型掌握: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特点,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活动课等;能结合不同课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数学: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语文:新授课、阅读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英语:新授课、阅读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课堂驾 物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驭能力 化学: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生物: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思想品德: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等; 历史: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地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体育: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活动课等; 音乐:唱歌课、欣赏课等;
19
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不同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主题生成、方法指导课,讨论交流、成果展示、实践操作课等; 信息技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健康教育: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心理健康教育:新授课、活动课、体验课、团训课等。 课堂组织:能有效维护课堂秩序、把握授课进程、调节上课节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师生互助和谐高效。在实践活动、实验或实训课上做好安全防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工具与资源使用:熟练应用教学中常见的设备及软件工具;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掌握常见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信息技 选择和运用;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术与教 深度融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实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学的融 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能力 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充分显现信息化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无此项内容。 德育渗透及心理健康
方法掌握:熟练掌握德育渗透及心理健康指导的基本方法。 实践应用:对德育、心理健康所涉及的策略和方法,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 20
指导能力 整体反思:能够比照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深入反思,包括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情、教学反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与学生的互动是否充分、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思能力 教学各环节的展开与衔接状况等,从中发现可供以后借鉴的地方。 突发事件反思:能够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中找寻教育的契机。 作业批 全批全改: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中发现存在的普遍阅能力性问题,兼顾个性化问题,为改进后续的教学提供借鉴。 (作品 个性化评语:针对作业的具体问题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给予评价能力) 试题命制: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教情及学情,独立命制出难易适试题命 度、题量适中、题型适宜、考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试题。 制能力 结果分析:能对测验结果深度分析,从中理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摸清学情、探明教学的得失。 终身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法指 学习习惯。 导能力 学法指导:针对课程特点,指导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21
仅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学科有此项内容: 问卷设计、活动方案:能够根据课程纲要、教情及学情,独立命问卷设 制出难易适度、题量适中、题型适宜、考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调计活动 研问卷及活动方案。 方案命 结果分析:能对调研结果深度分析,从中理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制能力 掌握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摸清学情、探明教学的得失。 数学 学科特 色基本功 英语 教学技能:具有分析教材与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活泼,教学资源利用合理,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实验操作:掌握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了物理 解实验仪器的特性,能正确调节、安装、使用仪器设备,能及时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故障。 各部分比例恰当、画图过程无修改、标注完整正确。 课文朗读:能用普通话朗读指定课文,语音规范(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气自然(感情真挚,声情合一),语言流畅语文 (不添字、漏字,不破读,准确、完整、自然地朗读指定内容),语义明晰(理解准确,表达合理),仪态大方(表情自然,精神饱满,姿态得体)。 专业知识与技能:语言功底扎实,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熟悉教学法、课程标准、教材和测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画图(尺规):尺规使用规范,图形正确美观、线条流畅, 22
体育
实验资源开发:具有开发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意识,能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利用身边物品设计和补充实验。 化学实验演示:设计科学、操作规范、现象直观、环保安全、化学 富有创新。 图画绘制:采用相关教具绘制,手法娴熟;画意直观、鲜明;生物 设计合理;与授课内容搭配得体;构图富有美感。 学科的时政性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对新闻时事的观察思想 和分析能力。 品德 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优化的能力。 图表制作:能根据教学要求,利用图形、符号、表格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简化、浓缩。设计合理,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 内容科学,高度概括,简洁明了。 史实讲述:讲述流畅、生动、准确,有较强感染力,仪态大方,学识渊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根据地理学科图文并重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板图、板画能力。 地理 绘制要求:采用相关教具绘制,手法娴熟;画意直观、鲜明;设计合理;与授课内容搭配得体;构图富有美感。 熟练掌握教育部统编的广播操、武术操、队列队形等系列内容;理解和把握田径、体操、球类、健美操、武术等教材;23
学科特 色基本功 综合音乐 具备较强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能力。 熟练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形式和内容,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型的教材重难点。 具有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键盘演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合唱指挥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及其他器乐演奏的能力。 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美术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手工制作:能够根据命题进行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中国画命题创作:能根据命题进行中国画独幅创作。 美术 色彩画写生: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画等任一材料,进行色彩写生。 电脑设计:根据现场命题,能够用电脑、电脑绘图板等工具进行平面设计。(制作软件包括:Photoshop CS3、奇奕画王等)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操作、创新、研究等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开展活动的实践设计、组织、调控、指导的能力。 (劳实践操作要求:采用相关材料,设计制作作品、手法娴熟,动技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作品有创新体现。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术) 发现问题、设计完整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 24
硬件设备使用:熟悉所用教学设备的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维护维修能力,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应变能力。 软件操作能力:妥善安装且能正常运行,掌握教学软件的各项功能,操作熟练,手法娴熟。 信息 学习指导:示范操作熟练规范,演示清晰,指导范围大,针技术 对性强,效果好。 信息道德: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资源开发: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规范设计、开发、管理及评价信息化教学资源。 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 健康、生长发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运用相关教具、教育 医疗器械,动作准确、到位、熟练地完成实际操作的讲解与演示。 学科特 心理实际操作:熟练辨识初中生常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并做好色基本功
健康转介;能较好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做好中学生一般心理教育 问题的咨询工作;运用相关团训器械,动作准确、到位、熟练地完成实际操作的讲解与演示;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做好心理渗透工作。 25
附件3
26
《辽中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记实手册目录指南》 1、《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 2、《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 3、一页硬笔书法代表作 4、一份课标和学科知识测试卷 5、一份自行设计的学科特色基本功材料 6、一篇小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7、一篇公开课教案(体现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指导和学法指导) 8、一篇教学反思 9、一篇说课文稿 10、二份听评课记录 11、一份课件制作的文稿 12、作业批阅的实践与研究
13、一份自己设计的试题及命题分析(含学生监测成绩分析) 14、一篇学法指导案例 15、专家讲座培训记实 16、岗位大练兵小结 附件4
27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参加人员名单 序
姓名 号
1 杨 雪 2 曹丽萍 3 张 伟 4 潘洪波 5 王 娜 6 马雪梅 7 曹静波 8 陈山林 9 王丽平 10 张丽君 性
年
别
龄 女
46
女
45
男
44
男
42
女
39
女
35
男
34
男
40
女 38 女
38
教
学科
龄
25 中学语文
24 中学语文
23 中学语文
21 中学语文
15 中学语文
13 中学语文
16 中学语文
18 中学英语
17 中学英语
17 中学英语
28
职
最高荣誉
称 中
一 中
高 中
一 中
县优秀教育工作高 者
中
市骨干教师 一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县十佳班主任 一 中
市骨干教师 高 中
市优秀教师 一
中
县学科带头人 11 于春雨 12 于春红 13 张 娇 14 赵 松 15 郭丽香 16 刘志权 17 李 涛 18 刘洪亮 19 田德才 20 苏文伟 21 刘 辉 女
37
女
37
女
30
男
31
女
45
男
45
男
44
男
34
男
51
男 45 男
40
16 中学英语
15 中学英语
11 中学英语
11 中学信息
23 中学物理
22 中学物理
23 中学体育
14 中学体育
33 中学思品
24 中学思品
18 中学思品
29
高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县优秀班主任
一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一 中
县骨干教师
高 中
县骨干教师
高 中
县骨干教师
高 中
一 中
二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县优秀教师
22 赵 明 23 王兴勤 24 姜忠英 25 陈振永 26 孙宏丽 27 王国武 28 谢松林 29 谢静华 30 景晓宁 31 高云萍 32 袁志尧 男
37
男
40
女
39
男
35
女
30
男
52
男
43
男
40
女
26
女 46 男
45
17 中学思品
18 中学数学
18 中学数学
15 中学数学
9 中学数学
35 中学生物
20 中学生物
20 中学生物
3 中学美术
25 中学历史
24 中学历史
30
一 中
县优秀教师
一 中
高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市骨干教师
一 中
县骨干教师
高 中
一 中
一 中
二 中
县优秀教师 高
中
县优秀课教师
33 李志刚 34 陶志永 35 徐春亮 36 马雪娇 37 李春阳 38 王 月 39 马凤杰 40 胡艳萍 41 刘 丽 42 宋秀珍 43 肖金华 男
44
男
39
男
39
女
28
男
41
女
31
女
44
女
28
女
47
女 48 女
45
23 中学历史
20 中学化学
21 中学化学
5 中学化学
20 中学地理
13 中学地理
25 小学语文
9 小学语文
24 小学数学
30 小学语数
24 小学语数
31
高 中
县骨干教师
一 中
一 中
高 中
二 中
一 中
省优秀课教师
一 中
市骨干教师
一 小
县课改先进个人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小
高
小
市优秀班主任
44 陈桂杰 45 赵凤丽 46 高 侠 47 张俊娟 48 程 姝 49 王 凤 50 邹云鹏 51 王育红 52 刘 艳 53 袁志超 54 杨宝云 女
45
女
44
女
44
女
44
女
43
女
42
男
40
女
38
女
38
男 36 女
35
25 小学语数
24 小学语数
23 小学语数
24 小学语数
23 小学语数
24 小学语数
19 小学语数
19 小学语数
18 小学语数
17 小学语数
16 小学语数
32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小
县优秀班主任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市骨干教师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小
县语文学科名师高
中
县骨干教师
55 张艳杰 56 张春红 57 张艳秋 58 黄 超 59 潘荣菊 60 赵雪莲 61 刘 洋 62 赵雪莹 63 王玉玲 64 李晓英 65 于立东 女
34
女
34
女
32
男
34
女
33
女
33
女
33
女
31
女
38
男 54 男
47
16 小学语数
16 小学语数
14 小学语数
15 小学英语
15 小学英语
14 小学英语
14 小学英语
14 小学英语
19 小学音乐
36 小学体育
24 小学体育
33
一 小
县学科带头人
高 小
县学科带头人
高 小
市优秀课教师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中
市骨干教师
一 小
市优秀课教师
高 小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66 王素红 67 王海才 68 高英利 69 刘 波 70 牛永波 71 李占成 72 白文大 73 肖作伟 74 王大庆 75 蔺心革 76 刘士英 女
47
男
52
男
50
女
34
男
32
男
48
男
39
男
44
男
43
男 38 女
46
28 小学品生
33 小学品社
33 小学品社
13 小学品社
14 小学品社
24 小学美术
19 小学美术
23 小学科学
22 小学科学
18 小学科学
24 小学健康教
34
高 小
一 小
高 小
一 小
省优秀课教师高 小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高 小
高
小
县骨干教师
育 小学健康教
77 高荣超 男 附件5
34
16
育
高 小
高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
培训时间 2012.11.28 2012.12.7 训练内容 方案、规划 硬笔书法 培训方式 讲座 自学 自学、考试 培训学时 2 4 4 负责人 备注 苏文伟 马凤杰 陈山林 2012.12.14 课标及学科测试 2012.12.21 特色基本功材料 2012.12.28 小题报告或论文 2013.1.4 2013.1.11 2013.1.18 2013.3.8 公开课教案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听评课 教研、自学 4 苏文伟 教研、自学 4 苏文伟 公开课 讲座、竞赛 讲座、自学 公开课 4 3 3 2 4 马凤杰 苏文伟 苏文伟 马凤杰 苏文伟 2013.3.15 作业批阅实践教研、自学
35
研究 2013.3.22 试题命题与分析 2013.3.29
讲座、教研 2 苏文伟 学法指导 讲座、教研 2 苏文伟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