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字的修辞作用

2022-09-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你”字的修辞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你”字用得好,仿佛在和“你”谈话,直接要求读者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使读者本来被触动了的心情更加激动,本来被拨起的思绪更加活跃。这里的“你”都是实指。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你“也是实指,不过,周总理毕竟已离开我们,用“你”是让人们更容易想象出他仍在我们中间,比用“他老人家”更亲切,更能抒发缅怀之情,就这一点来说,这个“你”字更富有修辞的意义。

“你”还可以起到另一种修辞作用。如:“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绿》),这里为了具体而生动地写出“绿”的魅力,表达作者对“绿”的痴心、喜爱,用“你”字把“绿”人格化了。至于“春”里所写的,“小草儿也青得逼着你的眼”,和《雷雨前》“直逼着你的头顶”、“胶得你浑身不爽快”中的“你”又有些不同,它只起到强调可信性,增强语气,增强读者某种感受的作用,完全是虚指。犹如一个人嫌自己周围人太吵,对你说:“简直吵得你没法看书”,事实上这个“你”与你无关,只是起加强语气和使这句话富有感情色彩的作用。

《白杨礼赞》中运用了好多“你”字,虽然也是虚指,却又写得很实。如“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里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然而同时你的眼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上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这里实际写的都是作者的经历、感受,然而,通过“你”字的转嫁作用,却是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一切。

这种用法,《风景谈》更明显。该文开头说得很清楚,所写的风景都是作者自己的回忆,但在行文过程却连连地说驼铃“送到你的耳鼓”、“猩红大旗耀如你的眼帘”、“你的心里会涌上”“庄严”、“妖媚”之感。事实上,这个“你“字并不是真是”你“,倒在很大程度上说的是“我”――作者自己。可是,若把“你”完全换成“我”,不仅索然寡味,而且也不妥切,因为句中还有“也许”、“会”等许多表示推断语气的字眼,不像是说“我”字。所以,这里的“你”字用得很妙,妙在:是你却似无你,似我还是非我。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沙沟乡石沟沿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