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理学历年考题2010.12

2021-01-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法理学 一、填空题 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 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法的适用—· 5.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 6.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7.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法的实现—。 法理学历年考题 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的活动。 3.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程序办事. (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4.法的适用,指国家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3分) 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1)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的社会关系的活动。5·合法行为,是指符合理要正确 (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中,即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五、问答题1.“一国两制”的含义。(1)要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为前提(2)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分) 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1)我国(3)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1分)和基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法律部门 (2)主导部门宪法; (3)行政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法, (4)民法; (5)经济法; (6)婚姻法 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1) 8.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不溯及既往—原则。 9.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称为—(法律)事件—。10.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至少尤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 1.法律调整是一种(B )。 A. 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 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 A )。 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 C. 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 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 A )。A.法制B. 法治 C. 法系D.法律 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 C )。 A. 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 A )。 A.假定B. 处理 C. 制裁 D.后果 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 ABCD )。A. 法理学 B.法哲学 C. 法社会学 D.比较法总论 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 ABC )。A.赔偿损失B.罚款 C. 追缴税款 D.依法纳税 3.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 AB A. 客观性B. 主体性C. 变异性D. 多维性 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 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D. 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5.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BC )。 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 B. 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 C. 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 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 四、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4.法典编篆,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5.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

(7)劳动法, (8)刑法; (9)诉讼法。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2.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习惯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法制 5.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 法律文化 8.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 法律规则 。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的主导部门是宪法。 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2.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 A )A.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c.它取缔非法关系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3.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 B )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资本主义法系 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 C )。 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 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 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 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 A )。A.法律开始生效 B.产生法律关系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 D·法的适用 三、多项选择题i.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 B D )A.修改B·制定C.颁布D·认可 2.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 BCD )A法律制度的性能 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形成了人们的(A B CD )。 A.思想B.观点C.知识 .D.心理 ‘ 4·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 AB CD )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 c·保护价值 。D.认识性价值: 5·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A·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C·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四、名词解释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1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 (4)科学的创见性; (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1)宪法; (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法理学 一、填空题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法学体系。2.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合法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3.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l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 或民法法系)4.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法律规范5.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宪法 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 )。 A.法律传统 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 D.违法现象 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 C)。 A.一般性规范 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 D.业务性规范 3.在我国,法典编纂( D )。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4.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D )行使。 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5.违法行为是指(C )。 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 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 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 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 3法律文化是(ABCD)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A.法的制定 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 D.法学研究 4.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BCD)A法律 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 BD)。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 C.行政解释 D.检察解释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4.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法理学历年考题 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并与福利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联 C.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3.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 ABCD)。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4.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 AB )。 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动 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C.人民团体的法律活动 D.公民的守法活动 C.国内部门法学 D.国际法学 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 B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 D.法律调整 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 B )。 A.阶级的出现 B.国家的最终形成C.商品交换 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 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 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五、问答题 1.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 (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2.法的适用的特征。 (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2分)(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 3.法的外部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关系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 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法的适用。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调整是一种( B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 A )。 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 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 D.法律 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 C)。 A.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 A )。 A.假定B.处理 C.制裁D.后果 三、多项选择题 1.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BCD)。A.具体的调整方式 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C.允许的调整方式 D.禁止的调整方式 2.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些不同表现在( ABCD)。 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5.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BCD)A.国家意志性 B.规范性C.同一性 D.逻辑性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4.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5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 (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2.5分)(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 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 (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 3.法律事实的种类。(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4.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 (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法理学 一、填空题 1.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2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3.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 4.-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 ( 制裁 )。 5.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 )的法律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 C)。A.理论法学 B.法律史学2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 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 C )。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 D美国法 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 )。 A.‘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B.根据法律意识的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 A.法规清理 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 D.法的创制 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 D )。 A.宪法 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三、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 )。A.发展稳定 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 D.依法治国 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 ABC )。 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 3.法具有( ABCD )。A.规范性 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 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BCD )。 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5.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主要是( ABCD )。 A.从制定看,党即便是执政党的政策要取得国家意志的属性,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被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法规 B.从实施看,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C.从内容看,党的政策没有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肯定D.从相对稳定性看,法律比党的政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 ABCD )。

A.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 ABCD )。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有( ABCD)。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 D.科学的创见性 9.仲裁的特点有( ABCD )。 A.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 B.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C.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 D.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10.我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ABCD )。 A.公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法理学历年考题 4.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5.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法律解释方法 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 B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法律调整 3.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 C )A.不确定B.先有法 C.同一历史过程D.先有国家 4.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 8.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BC )。 A.假定B.处理 C.制裁D.法律后果 9.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B.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础,并反映法的体系 C.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D.法的体系比立法体系范围广 10.《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 BD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D.检察解释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C.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D.国家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体系: 是指对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2.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3.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4.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五、论述题1.试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答:1.试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上的平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2.试述法律义务的特点。 答:(1)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2分)对于义务主体来说,法律规定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而不管主体的主观愿望如何。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2)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2分)义务人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都是为了保证权利人利益的实现。(3)它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义务人承担义务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是有严格的法定界限。对于法定范围外权利人的利益需求,义务人有权拒绝。 法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输入的现象称为(法律移植) 2.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来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3.在法律规范结构中,指明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适用的部分,称为(假定)。

A.法所中介的价值 B.法的工具性价值 C.法律价值 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 C )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 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C)。 A.买卖关系 B.劳动关系C.自然过程 D.财产关系 8.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D)A.法规清理 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 D.法的创制 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法规是( D)。 A.宪法 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 A)。A.甲的父亲的病故 B.甲和乙签订一份运输合同 C.甲借给乙1万元 D.甲违章开车,撞死一个行人 三、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 BCD )。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 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 ABC )。 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 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 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 3.法具有( ABCD )。A.规范性 B.阶级意志性 C国家强制性 D.物质制约性 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是( ABCD )。 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5.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 AC )。A.法治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 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 ABCD )。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 ABCD )。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3

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2.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3.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4.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法的适用的特征。 答:法的适用的特征。(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适用法律的活动。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诸如中国人民银行被授予中央银行的权力。(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并不都是法的适用活动。国家机关不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活动或者虽在其职权范围内但不是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都不属于法的适(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和偶然性,使法的适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法的适用的正确和公正。(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法的适用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从而产生个别性的决定,即适用法律的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 2.法律权利的特点。 答;(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2)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权利人享有自己权利的行为也就是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其实质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反映的需要和利益。(3)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韵关系,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没有相应的义务作保证,权利人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实现。(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有权全部地或部分地,按最有利于实现自己利益的方式实施这些行为。

法理学历年考题 法理学试题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l0分) 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 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ABC )的概念。 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A.相同 B.不同 C.意思不一样,用(一次性)调整。 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 ABC )。 力)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 B.中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 C.人大委点是(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 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 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动性要素为 (法的适用)。5.划分法的部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 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调整对象 )。 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二、单项选择题 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的关系。 (ABCD)A.法的体系 B.立法体系C.法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法学专业 法理学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l0分) 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 法学体系) 。 2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合法)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 3.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l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 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4.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法律规范)5.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宪法)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 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C )。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英美法系是以( D )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A.教会法 B.罗马法 C.日耳曼法 D.英国法 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C )。 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 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 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C )。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 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 )的概念。 A.相同 B.不同 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 D )。 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 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 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 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 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 )A.法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 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 D )。 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 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 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 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B)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 三、多项选择题1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 BC ),不毹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 A·重复性 B偶然性 C任意性D规范性 2·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D)。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截然对立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 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AC)的继续和发展。 A.革命根据地的法 B.国民党的旧法律 C.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 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 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ABCD)。 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 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 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ABCD )。

的历史类型 D.法系 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 AC )。 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 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ABCD )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4.法律监督(狭义): 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有法必依。这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3)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保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4

二、单项选择题( 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A.法律传统 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 D.违法现象 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 C )。 A.一般性规范 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 D.业务性规范 3.在我国,法典编纂( D )。 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4.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 D)行使。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民检察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5.违法行为是指( C )。 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 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 AC )。A.法治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 3.法律文化是( ABCD )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法的制定 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 D.法学研究 4.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AD)。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检察解释 三、名词解释1.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4.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五、问答题1.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

(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2.法的适用的特征。 法的适用的特征。(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 法理学历年考题 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 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 A )。 A.法律开始生效 B.产生法律关系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 D·法的适用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 BD )。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 2.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ABCD )。 A.法律制度的性能 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答:(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 法学等专业 法理学 试题 四、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3.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3.法的外部特征。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2007年7月法学专业 法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2.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习惯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权利 和 义务 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4.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法制) 5.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 政策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 法制 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 法律文化 8.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 法律规划 。 二、单项选择题 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2.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A)。 A.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 C.它取缔非法关系 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3.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 B )。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资本主义法系 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 C )。 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 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

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形成了人们的( ABCD )。 A.思想 B.观点 C.知识 D.心理 4·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 ACD ) A·分配性价值 B.衡量性价值 C·保护价值 D.认识性价值 5·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C·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法系: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圳o 3.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 4.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5.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一国两制”的含义。 答:(1)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2)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3)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5

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4.法典编纂:法典编篆,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五、问答题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 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即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 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和基本法律部门(2)主导部门宪法;(3)行政法,(4)民法,(5)经济法;(2分)(6)婚姻法;(7)劳动法,(8)刑法;(9)诉讼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