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21-01-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Employment Window就业之窗 位的需求信息,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途径,及时调整高等 教育的专业和层次设置,从而做好调节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英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l中国大学生就 就业工作。同时,通过平台大力宣传现行就业保障制度,教育鼓 励大学生到各行各业就业,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个体、民 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制定鼓励措施和政策引导与激励, 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 业.2006(6):35 [2]綦群高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现代教育出版 社.2007,6 【3]吐尔逊娜依一赛买提,阿孜古丽・阿不都拉.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 7.营遣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新疆的少 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 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才能稳妥推进。政府要借助财政补贴、税收 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民族,2009(12) 【4]i颖.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09(1 1 下):55一g5 优惠等政策,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直 接或间接地创造就业岗位。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方关系,对在非 民族地区工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生活、工作方面的基本问 题,为他们选择去其他地区工作排除后顾之 IR;。此外,自主创业 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政府对自主创 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从正确的政策及舆论导向方面积极鼓 励。对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要为其提供职失业登记或 提供限时性的养老金补助,依次督促其尽快就业创业。同时参加 其就业培训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特长,进 行实技能强化培训,促进待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顺利走上就业 【5]i志刚.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塔里木大学 学报.2009(12):69—71 作者简介 孙兰英,1 957一,女,博士,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 授,主要从事思想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政治文化与社会治理 的教学研究;阿不力克木・艾则孜,1974一,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 学部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研究;通 讯作者杨建莺,1979一,女,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辅导员, 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研究。电子邮箱: 或自主创业的道路。蚌翻 563265177@qq.COrn。 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文华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的经济要想继续以现在的高速持续发展下去,・ 就必须解决当下的首要问题一一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 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 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 “高增长、低就业”的现农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这种状况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高增长低就业 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 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 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 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的理论。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意味 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高达10.1%,2001- 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O%、10.1%、 1O.2%、l1.1%、11.9%、9.O%,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GDP跌至7年 着国家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60年 代后,这种观点受到了若干国家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 以来最低水平,但是从2001年至2007年经济稳步回升来看,根据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经济的高速增长应为社会提 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就业率提高,失业率下降。但是中国 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 善,低就业、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因此,本 文通过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提出中国经济中高增 长、低就业的成因及对策。 一90年代就业的增长率却只有1.1%,而在2001-2007年的年末城 镇登记失业率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7年,而且远远高于2O世 纪90年代。此外,目前从中国GDP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也可以发 现,中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就业问题现状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a”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99 Employment Window就业之窗 经济增长和就业是经济发展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般 地说,经济复苏和繁荣将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改善就业并增加 三、解决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对策方案 第一,以提供劳动岗位为主,以失业保险为辅。从经济总量 上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最终产品需求和引致需求。出经 济增长带来的市场扩大之外,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地缘 优势和关贸总协定等各种便利条件扩大出口;放开开业登记限 制,扩大经营自主权,促进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各种形 式的劳务出口步伐,增加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失业保险 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有利于增加就业。 第二,以开发劳动力资源为主,以提高资本价格为辅。从资源 劳动者报酬,进而导致市场消费增加,物价水平上扬;反之,经 济衰退将减少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和减少居民收入并进而 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和通货紧缩。因此,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 对于失业的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刺激其实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刺激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扩大就业,遏制过热就意味着增加 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的反周期调控实际上要解决的问 题,就是要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来解决充分就业的问题。但 在中国,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 作用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对于经济发 展的价值取向方面确有共同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和就 业的同步关系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有可能出现就业和经济 周期不相关的局面。例如,随着经济周期向繁荣发展,投资者对 未来的预期,导致消费市场疲软,这种经济增长对居民的经济福 利改善有限,当然不容易持久。这种倾向在中国已在发生。这说 明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既有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 面,又有不完全一致的一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增长 是就业水平的基础,而就业水平又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但不 合适的发展则难于带来良好的就业局面。 二、中国经济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本身一一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弱 化。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资本推动型,高增长主要来自高资本投 入。这种模式不利于扩大就业,经济增长本身对带动就业、降低 失业率不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经济的转型一一经济转型对失业问题的凸显。就在中 国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吸纳能力有限且逐渐弱化的同时,中国 的失业问题却由于经济转型而凸显出来。经济转型不断显化原 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失业(城市国有经济的隐性失业和农 村隐性失业),造成城市失业率的迅速上升。体制转轨是带来大 批农村和城市事业队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有体制下,我国农村 过剩的劳动力在户籍制度的掩护下一直没有显现出来,呈隐性 失业状态,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户籍制度的 淡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始显现:而原来城市“低工资,广就业” 的政策掩盖了失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城市 富余人员分离出来成为失业人口。 此外,造成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内 生”性的。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的就业 相对下降。一方面,有些传统产业已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逐渐衰落从而增加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 整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而这些产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 产业,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第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般 来讲,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就业机会的增加,而集约型经 济增长方式却会引起就业机会的减少。 还有个原因起强化作用,即过度劳动。从业人员的过度劳动 是导致就业岗位被挤占和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P.300 结构方面进一步开拓财源,克服和减轻资金的相对短缺强度,包 括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拍卖现有企业闲置资产设备。通过金融 证券市场和其他渠道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以满足劳动力就业 增量对资金的增量需求,提高资本价格以反映其稀缺程度。 第三,以使用普通人才为主,以增加高级人才为辅。从劳动 力资源来看,首先要全面开放地区劳务市场,实现地区劳动力流 动市场化,即通过劳务交流取代亲友关系和改革国有部门的劳 动工资制度。其次,提高一部分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以反映 高素质劳动力的稀缺程度,避免和防止国有部门必需的高科技 人才的流失和非国有部门人才的积压浪费现象。再次,要合理拉 开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收入档次,以鼓励私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造成全社会真正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风气,真 正实现人尽其才,人增其才。 第四,以发展非国企业为主,以稳定国有企业为辅。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增加的2亿多劳动力中,绝大部分进入非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在未来的经济改革和发 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存在数千万剩余劳动力,现在下岗人员有数 百万,而且还要缩短国有企业阵线,发展非国有经济,必须继续 把非国有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第五,以培训年轻人为主,以培养中年为辅。在劳动力总量 过剩和结构转换过程中,失业成必然现象,把失业控制在尽可能 小的程度内,就不会形成社会稳定的威胁。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应 该首先培养首次就业的青年人,按照人力资本和生命周期理论, 人力资本的投入越早,后续收入越多,这样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才 会更高。所以中国今后一般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每年新增lO007Y 人的就业,兼顾再就业工程;如果过分强调再就业工程而忽视 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不仅同样会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经济上也 是不合算的。并■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2】张建华.论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进[J].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3]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8 【4】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5】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增长、人口和收入分配[M].Simon SmIth Kuznets,1 9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