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悟四要素

2024-01-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感悟四许忠海要素(姜堰市三水学校,江苏姜堰225500)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感悟。“感悟”已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的感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悟呢?结合个人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感悟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落到实处。一、感悟要有时空基础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一篇课文或一段内容让学生匆匆读过,教者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发问,你读出了什么?你悟出了什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学生没有读、思的时间,何来感悟?教者之所以这样匆忙,可能是防止时间不够,要么就是把学生都当成“天才”了。因此,感悟必须要有基础—读和思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连一段文字都读不顺畅或不能进行感情朗读,它就不能真正进人文本中去,不能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也就不能产生共鸣,感悟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读,去思,乃至于去交流,去合作,去探究。二、感悟要突出重点这里所说的重点是指要抓住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或重要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不能也不允许面面俱到。要杜绝对课文过分的肢解,加强对课文整体性的阅读、感悟。如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我围绕“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个问题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认真地研读文本,在读中想,在想后议:它为什么会与作者逐步建立起信任的?让学生去猜小鸟在活动时心理可能想些什么,作者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分角色进行“人鸟对话”,围绕文本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宽容,对珍珠鸟的爱;一条是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从而明白珍珠鸟由“胆小—胆大—放心—信赖”这样一个过程,最后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给文章插图起名,从而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充分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含义。这样抓住文章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在表演中进行感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文章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三、感悟要张扬个性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一些独特感受,这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呵护,有时你抑或学生都会因此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大江保卫战》(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副对联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高声朗读,这样可以表现出人民子弟兵战洪魔时高昂的斗志!而刘晶同学却认为,该对联要读得轻缓。在这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无不体会到她对解放军勇抗洪魔壮举的感动、对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的崇敬,感情流露自然,毫不作秀。是啊,高昂的语气可以读出激情,低回婉转的语气则可以读出深情。不同的读法,不同的感悟,相同的是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放飞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也存在着认知能力的不同,对文章的理解有差异,感悟也就不同了。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些优等生身上,也要尊重一些后进生的感悟,并适时地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四、感悟要体现层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感悟有时往往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达不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就要走下讲台,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和他们共同探讨,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教学《烟台的海》(苏教版第十二册)最后一自然段时,学生谈谈对“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这句的理解时,对于“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背景”,都能够从烟台的海的美丽去感悟,但对于“一座壮丽的舞台”则存在理解的难度。这时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回顾文章的写作结构,课文的每个段落总是先写海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的活动,那从人的活动上去理解这段话则能找到答案。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则能根据烟台的人嬉戏、休憩、耕耘、收获切人,感悟到这是一座舞台,是提供了烟台人生存的土壤、生活的空间、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感悟就到位了。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茶,教师的角色已重新定位。让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参与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去思考,去感悟!处理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感悟也就真正落到实处了。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