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布袋木偶戏研究
2020-01-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6卷第12期 Vo1.36 No.12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6年12月20日 Dec.20 2016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6.12.098 漳州布袋木偶戏研究 何昊 363000) (漳州一中,福建漳州摘要:漳州布袋木偶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吸取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养分,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的风骨,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2012年,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依据现存的文 献资料,探究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挖掘漳州布袋木偶戏独特的文学性、民族性、精神性、戏曲性和世俗性。 关键词:漳州布袋木偶戏;文学性;民族性;精神性;戏曲性;世俗性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6)12—021 1.03 一、漳州布袋木偶戏及其发展 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了专业的布袋戏班社,形 (一)漳州布袋木偶戏 成了若干不同的流派,但主要以“福春”“福兴”“牡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傀儡戏的一种,主要是由木偶表 丹亭”三派最为出名。 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 对于布袋木偶戏于南宋时兴盛于漳州的说法,笔者 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戏剧乃人为戏,以人像人;傀儡戏 找到了可考的资料。南宋时期,漳州知漳朱熹(1130— 乃物为戏,以物像人,而由人为之声。”… ’漳州布 1200)发布的《宋郡守朱子晓谕俗文》提出:“约束 袋木偶戏是艺人以整个手掌支撑着木偶表演,以手掌作 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傀 为人偶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支撑左右 儡。”[2]( 。。’其中,“弄傀儡”即指木偶表演。 两臂。传统的漳州布袋木偶戏只有单人木偶,木偶高0.8 又如南宋陈淳(1 159—1223)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 尺,舞台也只是6尺长左右的“一字台”,行头、道具都 记载漳州民间有秋收后“乞冬”习俗:“号日‘戏头’, 非常简单,一只布袋便可以装下所有演出的道具,艺人 逐家裒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 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可以随时随地表演。因此,市井 之地,四通八达之郊……”[。]‘嘲 巷陌随处可见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之后,在春节、 朱熹主张禁戏和陈淳上书禁戏的做法从侧面印证 元宵节、中秋节以及带有崇神尚鬼的盂兰盆会和各种神 了南宋时期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盛行。 诞、做醮、祈平安等民俗活动中,漳州布袋木偶戏开始成 二、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特性 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见,木偶是一种媒介,以表 漳州布袋木偶戏在民俗与官方的博弈中顽强地生 演故事为目的,构成“表演者一木偶一表演形象”的叙 存了下来,彰显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从审美心理和陶 事关系,简单的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小 冶情操角度看,漳州布袋木偶戏介于杂技与戏剧之间,不 小的舞台就可以演绎各色人生。因此,漳州布袋木偶戏 论是宫廷演出还是勾栏瓦舍的商业性演出,抑或是走村 艺人转动妙手、施展绝活,赋予了木偶鲜活的生命,使木 串社的路边演出,最终都成为了民间演艺的珍品。2006 偶获得了深邃的灵魂和独特的艺术性。 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晋江布袋木偶、泉州提 (二)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 线木偶共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目前,有关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历史发展,可考的资 化遗产名录,2012年又人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漳 料较少,且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起源说法不一。学术 州布袋木偶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吸取了中华民族文 界关于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来源,大致有五种说法:晋代 化的养分,极具民族特色,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 说、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和清代说。由于缺乏文献资 (一)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 料及与木偶戏相关的文物,因此,无法确定漳州布袋木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偶戏兴起的具体时间。本文在缺乏详细资料的情况下, 其一,演绎文学性较强的名著。福建漳州自古以来就被 尝试通过记载木偶活动的古文献来寻找漳州布袋木偶 视为蛮荒之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苦,福祸难料,当地盛行 戏的活动轨迹。经查找资料可知,布袋木偶戏于南宋时 天神鬼巫之说;民间习惯于把支配着自然力的鬼神物化 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清 为木偶的形象,以木偶娱神。因此,在漳州布袋木偶戏 收稿日期:2016—12—10 作者简介:何吴(1998一),男,福建漳州人,漳州一中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地方文化研究。 ・211・ 发展初期,木偶只是简单地模拟人的动作、进行机械表 性。不少漳州布袋木偶戏吸取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 演,缺乏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内容空洞。但当艺人把 精华,把《海峡女神》《八仙过海》《钟馗元帅》《收 中国古典名著的内容融人漳州布袋木偶戏后,漳州布袋 伏天河妖》《雷万春打虎》《苏义先生》《白贼七》《李 木偶戏在塑造人物形象、构架故事情节、展现不同主题 叩却》《马肚底案》《审石狮》等故事搬上木偶戏台。 思想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时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不 其中,八仙过海、钟馗元帅、唐僧收伏通天河沙僧等故事 仅表现出娱乐性,还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以人为叙事 在汉民族广泛流传,妈祖、吴真人、苏义先生、白贼七(说 主体,反映了民众的现实生活。其二,采用文学的样式 谎者)、李叩却、马肚底案、审石狮的故事在闽南地区广 编戏。在20世纪50年代,闽南地区抢救传统剧目时, 文人加人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团队,根据民间艺人口述 为流传,甚至传到台湾。 (三)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精神性 记录了木偶戏剧目,整理并创作出完整的木偶戏剧本。 漳州布袋木偶戏富有灵魂和思想,且包含着艺人的 据郑福来、杨胜、陈南田、庄饭等老艺人口述,漳州布袋 精神,将最真实的情感带给观众。前苏联戏剧家奥布拉 木偶戏共有传统剧目319个(1 561本) ¨ ’。幕表 兹卓夫认为:“木偶不是人自身,而是人的隐喻。” 戏是漳州布袋木偶戏的雏形,只给艺人提供了简单的提 艺人翻转木偶、舞动道具、赋予木偶鲜活的生命,使之具 纲,需要艺人根据想象发挥表演能力;而文人创作的剧 有独特的精神性,展现出木偶艺人独特的精神认知。漳 本具有较强的文学主体意识,能给观众提供高品位的审 州布袋木偶戏的价值也贵在其精神性。 美享受和情感共鸣。因此,文创人员采用文学的手法编 言丰富精美。戏文语言丰富、辞藻华美,善于营造意境, 其一,扬善去恶的民族精神。一台木偶戏就是一个 教九流人物一应俱全。漳州布袋木偶戏通过木偶的表 戏,较大地提升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其三,语 微缩的社会,戏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三 增强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文学性。《海峡女神》描写海 演展现出社会风貌、人情冷暖,唤起民众对真善美的追 上风浪乍起、渔船遇难时的场景,借助古典诗词,以景写 求、对假丑恶的鞭挞。譬如吴真人在成功救治国母后,人,把人带人险象环生的境界,展现出林默娘等村民的 辞谢了宋仁宗的封侯,返乡“悬壶云游救众生”,成为历 焦虑与不安,如“啊……顷刻间,日月无光,万重黑幕压 代乡贤楷模。其二,张扬个性的闽南精神。漳州布袋木 海疆,风狂浪猛船迷向,呼救声声撕心肠”。唱词是剧 偶戏在情节安排上反映了人生艰难、社会不公的现实困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戏中的唱词通常是精美的七绝或七 境,以戏中人物拼搏奋斗、走出困境为情节主线,刻画出 律,如《吴真人》全文约7 000字,有25首诗歌;《战潼关》 闽南民众渴望自由、舒张人性、自强不息、“爱拼才会赢” 全文5 000多字,有20首诗歌。戏中有诗,俗中有雅, 诗意盎然,增强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语言表现力。 的拼搏精神。其三,祈求平安的传统精神。漳州布袋木 偶戏通过表现戏中人物拜神灵求平安的习俗,反映闽南 民众希望家和万事兴、乡邻和睦、生活安定的精神祈盼。 (二)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民族性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我国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在闽 譬如《金山寺》中林兰英向观音上三炷香,头炷香求平 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过极其 安,“一炷茗香表心愿,观音保庇阮(我)好梦圆,父女 重要的作用,富有中国色彩和乡土气息,保留了许多民 平安过日子”。这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渴望国泰民安, 族传统艺术。 的主人公个性突出,具有典型的汉民族特色。戏中主角 讲究“平安一字值千金”的传统一脉相承。此外,漳州 观念传递给台下观众,引起民众的共鸣,从而使积极上 (四)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戏曲性 王国维认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_6]( 其一,人物性格体现民族性。漳州布袋木偶戏塑造 布袋木偶戏还将忠君爱国、孝敬长辈、行善积德等传统 或有勇有谋、不畏权势、行善济贫、义薄云天等,具有一 进的闽南人文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定“民本”思想,敢于为民伸张正义;或敢于追求自由、 痛恨贪官污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 反映市井阶层的思想、心理和愿望,如《黑旋风李逵》中 漳州布袋木偶戏以“木偶演故事”,不是以人演戏,而是 的李逵、《岳飞》中的岳飞、《蒋干盗书》中的周瑜、《大 以人隐喻。从戏曲的角度观之,木偶虽不属于戏曲,但 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战潼关》 具备戏曲性,属于泛戏曲。 中的马超、马岱等人物。其二,杂技和武术体现民族性。 其一,与戏曲同宗同脉。漳州布袋木偶戏供奉的祖 漳州布袋木偶戏中的“武戏”居多,其融合杂技和武术 师爷为戏神“田都元帅”和“西秦王爷”。“田都元帅” 表演艺术,擅长表演顶缸、耍盘、耍棍、腰鼓、舞绸、刀枪 乃唐明皇所封的“天下梨园总管”,是戏剧界的保护神; 对打、舞狮等技艺,展示出闽南民间喜武好斗的习性。 漳州布袋木偶戏还吸取了汉代“百戏”、隋唐“散乐” “西秦王爷”乃历代戏班对唐玄宗的尊称。可见,漳州 布袋木偶戏自古以来就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 的民俗技艺特长,展现出古老的民族艺术,延续了闽南 花苑里的一朵奇葩。其二,导人戏曲表演手段。漳州布 民众自汉唐以来喜欢看杂耍、喜欢舞枪弄棒的习俗,具 袋木偶戏导入戏曲表演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充 有深厚的民族性。其三,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体现民族 分运用了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木偶戏借助戏曲表 ・212・ 演手段,把死的木偶变成能说会道、活灵活现的“活人'’, 成的文化基因。”[’]‘P448’ . 既能分角色表演生、旦、净、末、丑,也能够表演飞禽走 回望历史,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漳州月港的 兽;一个木偶即是一个角色,一个木偶即是一出戏。其 兴盛促进了漳州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漳州的古街发 三,沿用戏曲的舞台布置和乐曲。漳州布袋木偶戏模仿 展为海内外商品的集散地,漳州布袋木偶戏也随着本地 戏曲的舞台布置,设有“出将”“人相”两个边门,作为 移民不断向外传播,在万历年间传至台湾、新加坡、东南 木偶上下场之处;在芗剧、潮剧流行地区,漳州布袋木偶 亚等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漳州布袋木偶戏也 戏应观众所需,采用了多种戏曲伴演的手法,戏曲成分 不断发展。2010年,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开辟了漳 居多。其四,照搬戏曲脸谱。“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 州布袋木偶戏的专场,常年向中外游客献演《雷万春打 通常都可以由木偶来体现。” 漳州布袋木偶戏原来 虎》和《大名府》等优秀节目。2016年,第十二届海峡 演唱汉剧、采用汉剧脸谱,到1937年,漳州木偶雕刻家 旅游博览会于5月4日至8日在厦门举行,漳州市除了 徐年松将汉剧脸谱改为京剧脸谱。尽管脸谱不断变革, 但漳州布袋木偶戏始终都没有离开戏曲的套路。其五, 创新戏曲表演方式。漳州布袋木偶戏在吸收戏曲表演 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把艺人表演从“坐 式’改为‘立式’,扩大了舞台活动空间,增大了舞台容量, 表演者从2人增加到4~6人,甚至出现表演者从幕后走 下舞台、走到观众中,人偶同台演出,为观众零距离献艺 的现象。.漳州布袋木偶戏突破了“表演者一木偶一表演 形象”的叙事关系,把表演者与木偶合二为一,形成新 型的表演形式,即“人偶同台演出”。 (五)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世俗性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演出,几乎存在于闽南各个岁时节 令中,如‘‘天公生,’(正月初九)、端午节、普渡节、下元节等。 漳州布袋木偶戏根植于民间,产生于民众的文化需求,拥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众的精神寄托。同时,宋代以来 儒、释、道三家与世俗社会的融合,使漳州布袋木偶戏成为 闽南民众的精神寄托。譬如《吴真人》演绎道教神医吴卒 降魔祛疾、炼丹修道、医治国母、名扬闽台的故事;《金山 寺》演绎主人公林兰英虔心拜佛的故事。 元代李果《风俗通义解题》提出“众心安定谓之俗”, 讲‘俗’’、入‘ ’能使民众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神灵的庇护, 既可娱神又可娱情。在缺少娱乐活动的封建社会,漳州 布袋木偶戏在民俗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被闽 南民众推向祭神之台。《郑笺》:“神安而飨其祭祀。” 在汉文化的熏陶下,闽南人非常重视祭祀,且由于闽地 地处沿海,多台风灾害,生产生活缺乏保障,因而,产生 了强烈的神祗依恋性。闽南民众相信“有拜有保庇”, 于是虔诚礼待神灵,定时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不仅要 摆上各色瓜果糕点做祭品,也要备上精神食粮:演戏娱 神。乾隆版《龙溪县志》记载:“八月祭土地,穷乡僻壤 悉演剧,亦古秋报之遗也。”若遇灾年,漳州布袋木偶 戏还具有向佛道神明“祈雨”“止风灾”的功能。缘此, 以木偶戏祭神的做法,既表达了普通民众期盼风调雨 顺、六畜平安的朴素心愿,也使以戏娱神成为一种民俗 进人百姓的生活,承载着闽南民众的精神寄托,带有较 强的世俗性。 三、结语 “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 展销旅游产品外,还开展各类互动演艺活动近20项,其 中就包括漳州布袋木偶戏。 但漳州布袋木偶戏作为掌中绝活、千年古艺,其艺 人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发展空间有限。尽管社会各方 积极扶持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但在市场经济、娱乐 方式多元化的冲击下,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受众逐渐减 少。此外,漳州布袋木偶戏缺乏专门的演出场地,依靠 临时场地表演,不利于木偶戏的传播。诚然,中国文化 讲究“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漳州木偶艺术集审美、 娱乐、教育于一体,形神兼备、思想深邃、技艺精湛,需 要无数艺人前仆后继的坚守与担当。如何保持木偶戏 的特色,使之既有别于话剧、又不同于戏剧,为漳州布袋 木偶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后,漳州布袋木偶戏 如何继续打造精品剧本、添加现代元素、创新木偶戏的 表演形式以走进群众生活,是民众的长久期待。因为漳 州布袋木偶戏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鲜活的人物形象,还 有各种激励人心的人文精神,更是一种活在历史、活在 当下的精神体验。展望未来,作为古老剧种的漳州布袋 木偶戏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 国友好交流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人民共同 努力,传承漳州布袋木偶戏文化。 参考文献 [1]任半塘.唐戏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朱熹.谕俗文[A]//陈元麟,庄亨阳,蔡汝森,纂.龙 溪县志(影印本)(卷十)[M].漳州:漳州市图书馆, 2005. [3]陈淳.上傅寺丞论淫戏书[A],/陈元麟,庄亨阳,蔡汝森, 纂.龙溪县志(影印本)(卷十)[M] 漳州:漳州市图书馆, 2005. [4]漳州文化局.漳州文化志[M].漳州:闽南日报印刷厂, 1999. [5]陈世雄.木偶艺术论纲[J].文艺研究,1995,(3): 43—52. [6]王国维.王国维论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7]傅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o4. (责任编辑:孟欣)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