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徐州市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01-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与如图事件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签订了赔款最多的条约

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侵华日军的暴行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4.《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毫无疑义,这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址光辉的成就.文中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禁烟 B.曾国藩兴办洋务 C.太平军抗击列强军队 D.左宗棠收复新疆

5.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经济侵略经历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在政治侵略上,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对列强的话唯唯是诺,这种“以华治华”局面是在_______签订之后形成的.(2013青岛)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9.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11.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12.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14.“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1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 A.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8.“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

2

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9.梅州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2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1.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析点

2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l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4.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5.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并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是( )

3

A.

《海国图志》 《新青年》

B.

C.

《民报》 D.

严复译述的《天演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l3分,共计50分)

26.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 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正确史实 推论 与否 (1)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判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府战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断对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错) 财。” 英国。 (2)《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判败,引发了中国学生的强烈和知识分子中闻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断对抗议,成为新文化运动爆发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错) 的导火索。 最普遍的表露。” (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判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断对

4

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错) 命任务。 (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在(判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断对成立。 河。 错)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 从胡适的言论中可见新文化(判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运动的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断对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 学,反对旧文学。 错) 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通电中(6)“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判可见其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断对是: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错) 民族危亡。 27.历史时空: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中国近代是著名人物辈出的时代,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穿梭机”,去见证不同历史人物,体验近代中国历史。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史实。

(1)1839年6月, 令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是 (2)被鲁迅称为“l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 在其译著 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3)状元实业家 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这位实业家 的思想。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l865年, 在上海成立 ,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5)“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称颂的是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指导思想被称为 。 (6) 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之一,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 。 (1) (2) (3) (4) (5) (6) 。

28.综合探究:徐州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一“甲骨文”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如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分别说出每一个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你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请概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做出努力的两项史实。

5

29.综合探究: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材料一】

(1)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的B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如何?

(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请你从材料一图中A、B、C、D、E代表的历史事件中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填写字母)。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请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得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5)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通过关键时间“1842年”可判断为鸦片战争. 【解答】A、鸦片战争发生时间为1840年﹣1842年;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 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始于1900年.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2.与如图事件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签订了赔款最多的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

【解答】图片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侵华日军的暴行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题干说的就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

7

作答.

4.《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毫无疑义,这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址光辉的成就.文中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禁烟 B.曾国藩兴办洋务 C.太平军抗击列强军队 D.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阿古柏”“乾隆”,由此判断考查的知识点是左宗棠的相关知识.

【解答】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了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规定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根据《马关条约》被割占.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6.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要紧扣题干中“甲午战争”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

【解答】A.指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B.指的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 C.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D.指的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影响.

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经济侵略经历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在政治侵略上,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对列强的话唯唯是诺,这种“以华治华”局面是在_______签订之后形成的.(2013青岛)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

8

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分析】根据“师夷长技”“自强”等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因此A、B、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全面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

9.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但戊戌变法失败了,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①②③正确. 故选B.

【点评】分析理解戊戌变法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的意义.

【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武昌起义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武昌起义的意义.

9

11.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CD. 故选B.

【点评】要准确掌握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基础上顺利作答. 12.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两面大旗. 【解答】题干给出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性质和“民主”“科学”的大旗考查相关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两面大旗.

13.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解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14.“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五四运动体现的精神是:爱国、民主、科学,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材料体现的正是五四精神.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能力.

10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知识点.

【解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都是课本中最基本的应该掌握的知识,可以结合课本作答.

1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分析】解答此题要认真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语“军阀”“帝国主义”“本军兴师”. 【解答】“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再联系史实分析B.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学生工人商人三罢运动;C.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D.解放战争反对国民党.只有A.北伐战争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7.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 A.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

【解答】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等内容,可以判断此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发生的南昌起义.此事件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故选D.

【点评】掌握南昌起义意义.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8.“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1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答】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因此说“井冈山,历史红”.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和作用.

19.梅州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史相关事件的掌握情况.

【解答】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词的能力,由瑞金,大雪山等信息可知是红军长征.A是左宗棠收复新疆,B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D是百团大战. 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基本考查的是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掌握扎实,此题还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

2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九一八事变相关史实.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驻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蒋介石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而下令不抵抗.致使日本次日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军占领.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熟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21.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析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解答】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

12

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加快日本投降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故选C.

【点评】本题内容多,容易混淆,让学生熟记抗战胜利的原因,区别其根本原因.

2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l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暴行.

【解答】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共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30万以上.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家设立纪念日为了让人民记住取得的胜利,勿忘国耻.国家用法律的形势把它固定下来.要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因此答案选①③④,而②是错误的观点,我们不能走民族复仇之路,要维护世界的和平,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要准确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作答.

23.“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解答】从材料中“素帆百万飞如箭”、“天险说长江”可知,这是1949年4月21日至4月23日的渡江战役的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24.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分析】本题考查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辛亥革命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遍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选项ACD表述均符合史实. 故选B.

13

【点评】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除改称谓外,还有剪发辫、禁缠足、变服装等,应注意掌握.

25.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并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是( )

A.

《海国图志》 《新青年》

B.

C.

《民报》 D.

严复译述的《天演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思想文化的知识点,应把握《海国图志》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写成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在中国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该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海国图志》内容的把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l3分,共计50分)

26.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 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 推论 正确

14

与否 (1)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2)《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入 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闻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学生的强烈抗议,成为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判断对错) (判断对错) 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判(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断对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错) 命任务。 (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在(判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断对成立。 河。 错)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 从胡适的言论中可见新文化(判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运动的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断对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 学,反对旧文学。 错) 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通电中(6)“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判可见其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断对是: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错) 民族危亡。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准确识记. (5)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 (6)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

【解答】(1)由于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推论中“割让香港给英国”错误.

(2)“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指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的山东转让给日本,这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北京的爱国学生率先行动起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推论错误.

(3)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推论错误.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开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河的是新文化运动.推论错误.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话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推论正确.

(6)分析题干中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15

是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推论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先生的辨析能力,注意结合史实对推论做出正确判断.

27.历史时空: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中国近代是著名人物辈出的时代,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穿梭机”,去见证不同历史人物,体验近代中国历史。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史实。 (1)1839年6月, 林则徐 令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是 虎门销烟

(2)被鲁迅称为“l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 严复 在其译著 《天演论》 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3)状元实业家 张謇 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这位实业家 实业救国 的思想。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l865年, 李鸿章 在上海成立 江南制造总局 ,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

(5)“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称颂的是 孙中山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指导思想被称为 三民主义 。 (6) 詹天佑 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之一,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 京张铁路 。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严复;《天演论》. (3) 张謇;实业救国. (4)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5) 孙中山;三民主义. (6) 詹天佑;京张铁路 。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 (2)本题考查的是严复. (3)本题考查的是张謇. (4)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5)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

(6)本题考查的是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答】(1)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2)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了英国生物这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震动了中国思想界.严复因此被被鲁迅称为“l9世纪最敏感的人”.

(3)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后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 (4)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16

(5)孙中山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的临终遗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之一.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 故答案为: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严复;《天演论》. (3)张謇;实业救国.

(4)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5)孙中山;三民主义. (6)詹天佑;京张铁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28.综合探究:徐州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一“甲骨文”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如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分别说出每一个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你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请概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做出努力的两项史实。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各自对中国的影响. (2)本题考查1900﹣1921年间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等.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历史意义及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的一些重大努力的事. 【解答】(1)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英国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领土主权及其它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等.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

17

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做出努力的史实有:1927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寻找到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得到人民的支持,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寻找到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点评】本题围绕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的掌握情况,综合性强,考查全面,学生需熟知这段历史.

29.综合探究: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材料一】

(1)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2)请你写出材料一图中的B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如何?

(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请你从材料一图中A、B、C、D、E代表的历史事件中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正面战场 C ,敌后战场 E 。(填写字母)。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18

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请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得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5)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分析】(1)本题围绕抗日战争考查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3)本题考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取得胜利的战役. (4)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 (5)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本题要求学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解答】(1)由图示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知道A是“九一八事变”;由图示1937年7月7日在北平,知道B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由图示1938年,李宗仁在台儿庄知道C是指台儿庄战役;由图示1937年12月,在南京知道D是指南京大屠杀;由图示.

(2)“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七七”事变以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 (3)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填C;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战,故填E.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等. 故答案为:

(1)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 E:百团大战.

(2)“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3)C;E.

19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等. 【点评】本题围绕抗日战争的一些事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学生要牢记这段历史.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