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建筑市场情况及开发承包工程市场的对策
俄经济在经历多年的危机后于2000年止跌回升,百废待兴,建筑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参与俄建筑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而言,困难和机遇并存。要通过实施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解决好资金筹集问题,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经营道路,从而树立中国承包工程服务的良好形象,在俄承包工程市场上站稳脚跟。
标签: 俄罗斯 建筑市场 工程
一、俄建筑业近况
苏联解体后,俄经济陷入危机,基本建设规模萎缩,各类建筑工程锐减,1992年完成的建筑工程量仅为上年的64%,从2000年起,俄经济止跌回升,基本建设复苏,俄建筑工程连年递增。2006年完成建筑工程额17117亿卢布,比上年增加10.5%。但俄建筑规模仍远未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如2006年的建筑工程额也仅为峰值年1990年的56.3%。与黑龙江省毗邻的俄远东联邦区,在俄七个联邦区中虽然面积大,但因人口少,经济不发达,所以完成的建筑工程额和住房面积均最少。
总地来看,在全俄吸引外资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俄建筑业吸引外资情况不佳,截至2000年1月1日,在俄运营的(合)外资建筑业共5104家,占俄所有建筑企业的3.7%,从业人数占俄建筑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1%。据俄方统计,外国承包商在俄境内承包工程范围主要涉及住房、食品加工、轻工业生产厂房及医疗等公共设施,资金来源主要是外国投资。在俄搞承包工程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土耳其、保加利亚、南联盟(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瑞士、英国、德国、芬兰和瑞典等。
俄罗斯对其承包工程市场的保护程度较高,虽然俄承包工程招标的作法基本遵照国际惯例,对外国建筑公司实行国民待遇,外国承包商可参加俄国内及国际工程的公开招标,但根据联邦政府《关于对俄联邦境内以国家外汇资金及外国贷款外资金来源建筑项目的管理》第531号令(1993)和俄联邦《关于商品、工程和服务政府采购招标法》(1999)之规定,俄政府采购项目中外国公司提供商品及劳务必须以俄本国公司不能提供或提供此类商品的经济效益过低为前提条件,其该项目如果有外国公司总承包,则项目金额的30% 须由俄公司完成,如外国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承接工程分包,则不受此规定限制。俄联邦政府采购项目是以联邦预算或预算外基金为来源的项目,通过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月度《竞标》通报发布有关招标信息,由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管理,其它资金来源的项目由业主依照俄联邦民法进行经营管理,不受政府调控。
二、俄建筑市场存在的机遇和问题
(一)俄建筑市场的需求量大,供给不足
俄经济在经历连续八年危机后于2000年起止跌回升,百废待兴,建筑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远东地区合格的公路只占10%,从2002年起 ,俄国家公路总局开始组织实施《2010年前公路网改善发展规划》,将投资21114亿卢布,在2010年前新建公路8万公里,维修和改造现有的大部分国道、地区公路和地方公路。在与黑龙江省毗邻的远东地区,将建设赤塔到纳霍德卡公路干线。
总地来看,俄建筑市场需求量大,供应量不足。俄罗斯是世界上居住条件最差的国家之一,即使算上年久失修的旧房,人均住房面积也只有19.7平方米,低于美国人均70平方米的水平。目前俄罗斯共有450万家庭排队等待改善住房条件,还有2800万个家庭有意改善居住条件,这些居民占俄人口总数61% 。而2006年俄人均新增住房面积只有8.3
平方米。远东地区有60万居民需改善住房条件,其中30万人住在破房和危房中,伊尔库茨克市有8000个家庭20500人住在危旧房中,该市2006年新住宅需求量为32万平方米,实际竣工面积只有16万平方米。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多年深陷经济危机,基本建设和住房建设欠账太多,近几年经济虽有好转,但仍无力投入大笔资金全面启动基本建设。而且由于法规不健全,政策不到位,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长时期未能形成一个良好运行的投融资包括吸引外资的机制。例如居民购房的抵押贷款制度,一是贷款利率太高(14.5%,有的地区高达17~18%),二是还款期太短(仅为3~4年)。据俄专家所作的社会调查,90% 的俄居民不打算利用抵押贷款购房。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开发企业配套建设投入多,提高了建房成本。例如,在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中标企业要完成工程拆迁、建设公用设施管线网络、修复纪念性建筑场所等等,需费用约占整个工程投资的18~20% 。从微观层面(即开发建设企业)来看,高税收、高贷款利率、高价建材和建筑构件提高了建设造价,压缩了利润空间。另外,熟练工人不足,施工机械设备磨损严重,再加上订货人支付能力差,使得建筑企业举步维艰。
上述多种因素造成俄罗斯全国住房市场供不应求,进而推动房价上涨。莫斯科公寓每平方米平均价格已涨到2700英镑(约合49141美元),相对于平均月工资170英镑的俄普通居民和人均月工资350英镑的莫斯科人来说,这个房价实在太高了。 即使偏远小城伊尔库茨克,新建房的售价每平方米也在20000~22000卢布(约合700~770美元)。
(二)中国建筑企业在俄市场上遇到的困难
黑龙江省的对俄承包工程业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进入高潮,在峰值年份的1992年曾达到创纪录的69961.41 万美元,到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2年到达谷底,只有7个项目,合同金额467.02万元。 近两年虽有所回升,但远未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俄经济不景气,建筑安装工程需求不振。由于俄经济多年危困,政府多年只维持吃饭财政,无力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企业经营困难,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已属不易,没有多余财力搞扩大再生产 。二是俄方业主支付能力差,工程结算困难。俄罗斯除国家发展的预算内项目外,一般企事业单位多缺乏外汇,往往用货物支付工程价款和劳务工资。所支付货物又多属需申办进出口许可证的商品。如载重车、化肥等,手续繁杂,且入境时我国海关又特征进口关税增加了成本,给建筑企业带来损失,有些俄方企业无力支付工程款,长期拖欠。三是我国赴俄承包工程的外经企业和建筑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经营机制不灵活。我国活跃在俄市场上的多为边境市县的私营小企业,有些企业在银行有大量的不良债务,不具备承包大型工程的能力,因而也往往享受不到国家的一些资金扶持政策,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俄承包工程市场上立足。
目前,芬兰和土耳其在俄建筑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其他国家如德、意、法、美、韩等国建筑承包公司也纷纷向俄市场进军,竞相角逐大型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技术和信誉方面对我国构成强劲挑战,连朝鲜都以低薄的劳务价格与我国竞争。至于俄政府的建筑项目多为本国公司和较早进入俄市场的东欧国家所垄断,外资项目为投资国的公司所垄断。中国企业欲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中国企业开拓俄建筑市场的前景和对策
(一)俄建筑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
一是俄宏观经济走势看好。从2000年起,俄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宏观经济指标均连年平稳增长。俄经济已克服了转轨初期大滑坡的消极影响,GDP已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抑制通货膨胀率多年来首次实现达标。居民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实际可支配收入连年增加,保证消费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外资进出口继续高速增
长,提前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黎俱乐部债权国的绝大部分外债,国家外债占GDP的比率从1999年的90%下降到14.7%。
二是俄政府采取措施改善经营和投资环境,扩大投资。并继续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 俄将实施一整套投资主导型的税收创新,为经营主体创造更文明的经营条件;为引导外逃资本回流,将简化流出资金的登记程序;加快以确定的6个经济特区建设;为加大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力度,将通过投资基金和联邦专项纲要提高政府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资本净流出会进一步下降。同时政府将进一步扩大社会领域的支出,刺激国内需求增长,仍将保持职工工资收入、居民货币收入、养老金、居民最低生活费和社会补助增长超过GDP和消费物价增长的态势,以此创造和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建筑领域实行增加住房供给,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2006年俄联邦地方发展部部长B·亚科夫列夫在住房规划项目的报告中对俄住房建设作了规划,这一规划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6~2007年政府拟拨款2133亿卢布,促进住房市场发展和保障居民购房信贷;第二阶段,从2008年到2010年,抵押贷款总额将增加19倍,由现在的200亿卢布增到4150亿卢布 ,这样到2010年,年发放抵押贷款将由2006年的4.6万笔增到100万笔。国家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局参与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由14.5%降到8%,预计到2010年全俄竣工住宅面积将达到8000万平方米。
三是中俄两国政府重视双边经贸合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近年来中俄经贸连年大幅度攀升,这与两国政府包括双方毗邻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国政府提出本世纪末中俄贸易达600~800亿美元,对俄投资1200亿美元。黑龙江省也提出了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战略目标,并拨出十几亿人民币鼓励大项目的实施。中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已经签署。这些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俄承包工程业务。
(二)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对策
一是实施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要开拓俄罗斯承包工程市场,首先要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渠道,深入了解俄各地有关法律和政策,密切跟踪和收集工程信息,积极使参加工程招标并努力提高中标率。为争取承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应提倡并鼓励我国的外经企业与相关企业、金融企业,甚至第三国企业、俄国企业联合竞标。应对开发俄承包工程市场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避免“内耗”行为和无序竞争,把对俄承包工程这块蛋糕做大做好。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树立中国承包工程服务的良好形象,从而在俄承包工程市场上站稳脚跟。
二是解决好资金筹集问题。目前困扰对俄投资企业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筹措资金的途径,除争取使用国家为开拓俄罗斯市场而设立的各种基金,或在国家有关机构担保下从商业银行贷款外,还可考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来筹集资金。对于实施中俄经济合作大项目的国有大企业或有相当规模、资信可靠,已在对俄经济合作中有良好业绩且欲扩大经营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可由政府担保或允许其以一定的资产作抵押,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以募集资金。对于上述类型的企业,还可根据我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批准其中的优秀企业发行股票并推荐上市。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我们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外资将逐步进入我国银行、保险、证券业。政府可适时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鼓励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从事对我国企业投资于中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信贷、保险、债券和股票承销等业务。
三是积极推进外经贸企业制度改革。应根据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资产多元化,用有限的国有企业资产吸引关联度大、增益性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社会资产,变单一的国有制外经贸企业(包括徒有虚名的“翻牌”股份公司)为真正有多家法人持股(包括外资参股),并允许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允许企业破产、兼并、合并,鼓励效益好的
公司通过兼并、合并或联合等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打破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道路。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使它们最终成为跨国经营的主力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