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
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课文所反映的历史与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教学前,布置学生査阅资料了解历史。为增强趣味性,教师可以编绕口令的形式总结课文,形式简单,传递知识新奇,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朱德同志和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朱德同志和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主要写哪位革命领袖?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出示照片,认识朱德,提问关于朱德搜集哪些资料?小组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3.这样一位伟大的元帅和扁担间有动人的故事!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课前预习。
(1)集体回顾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标音序。 (2)同桌检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评价正音。 三、学习字词,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词:
2.自读生词,小组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汇报,教师提醒:“朱、志、仗、战、士”是翘舌音,“仗、疼、敬”是后鼻韵母,“难”是鼻音,“料”是边音。 3.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认读。
4.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如“担、伍、抽、陡”等字可通过熟字加偏旁识记,“料”可通过熟字加熟字来识记,“士”可通过与“土”比较识记。 四、再读课文,查体感知
1.播放课文音频,认真倾听,评价录音里老师读得怎么样。 2.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什么。 编绕口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 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 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五、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1.出示会写生字,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观察生字结构。教师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占位情况,并说说书写要点。 4.演示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书写。 5.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展示作业并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编的“扁担歌”吗?一起背背吧!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朱德总司令与扁担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介绍“井冈山”。
2.理解“会师”:(出示会师图)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学生在文中画出“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读一读这句话。
3.介绍背景:会师后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战士们住在井冈山,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们过着艰苦的日子。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想一想,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外”“山高路陡(可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 引读:“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从这句话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 解读“争”,读出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的热情。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指导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得好一点,也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摆官架子,他也挑着粮食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你能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小结: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我们可用“同甘共苦”来概括。
2.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句子说一说。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何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藏”让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明确: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可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军长。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 5.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指导读出“不料”的语气。
6.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学生自由讨论,师生明小结: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7.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8.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二、总结拓展,感悟深情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朱德总司令与扁担之间的故事。
2.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3.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齐读。 略。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