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有误。“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通过旧燕归来,表达出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景物依旧,人却不同了,为下面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伤作铺垫。“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词人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伤感,惋惜中又有点欣喜和安慰之情。故选B。
10.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
C.“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有误。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
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故选C。
11.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 “以乐景写哀情”有误。这句话描写的景象是: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故选B。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项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对联“失马真成福”并不是出自《马说》,而是出自《塞翁失马》,而《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因此“化用了‘伯乐相马’”也不对。故选B。
1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档电视节目,内容惟妙惟肖,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的淋漓尽致。 ....
C.看到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家长无动于衷,这是很不应该的。 ....D.古人在修建这些建筑时,借助山势,因地制宜,显示出了高超的建筑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电视节目内容”。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1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搭配不当。改为“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并提高了质量”。C语意重复。“独一无二”与“独特”去掉之一即可。D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1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的用法。“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A.“曾”,同“增”,意思是“增加”。 B.“女”,同“汝”,意思是“你”。
C.“拂”,通“弼”,意思是“辅佐,辅弼”。 D.没有通假字。 故选D。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已而之细柳军 ..B.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人深省 ..C.不闻天子之诏 介胄之士不拜 ..D.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之:第一个是代词,代城;第二个是动词,解释为“到,往”。 B.发:第一个意思是“兴起”,指“被任用”;第二个意思是“启发”。 C.之:两个都是结构助词,“的”。
D.居:第一个是动词,意思是“居住”;第二个是名词,意思是“居所,住宅”。
故选C。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饥饿) .B.富贵不能淫(使……惑乱。)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D.上自劳军(慰问) .【答案】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