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

2023-02-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1卷第2期 2013年6月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lNS rI'I1'lYrE OF TAIY1JAN UNIVERSITY V01.31 No.2 Jun.2013 浅议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实践教育 徐小美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15) [摘 要]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会感恩与施恩,实践教育是实现此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只 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内涵、- ̄SCs5恩情感、学会感恩技巧和提升感恩能力。 [关键词]感恩教育;实践教育;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016(2013)02—0005—03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 习惯的必经阶段,是感恩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如 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 果没有感恩教育的实践层次,整个感恩教育就只能 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社会实践 是纯理论的、空洞的说教,既不能将学生内心的感 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 恩情感与冲动外化出来,形成为感恩自觉。又不能 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 让学生在感恩中理解地感恩。 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1:3,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 2.报恩与施恩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 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王阳明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识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 恩与知恩只是报恩与施恩的前提与条件,只有报恩 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 与施恩的行动才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与落脚点。 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 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 笔者认为实践活动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一、实践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学生只有真正做 1.实践活动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到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才能对父母、他人、社 感恩教育就其内容来说应该包括知恩、识恩、 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容、友善与快 感恩、报恩与施恩几个环节。就其层次来说包括三 乐,才会形成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 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 格: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对别人施以爱 的恩惠、帮助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 心,形成一种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 感层次.即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和幸福 态度;才会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既有远大 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 理想,又有踏踏实实的求实精神。形成自主发展、 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就是将感恩意识转 自我激励的成才动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 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 观;才能真正承担起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完成 奉献社会的习惯。这三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 历史赋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 体,认知层次与情感层次是实践层次的前提与基 3.感恩实践是检验感恩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指标 础,没有前两层次的铺垫与累积,就没有实践层次 教育效果都是与相关的教育评价体系分不开 的升华:实践层次是认知层次、情感层次的自然延 的,感恩教育效果的评价同样也存在一个评价体 伸,是将认知层次与情感层次内化为品质、外化为 系。这个评价体系除了包括对学生感恩知识与感恩 收稿日期:2013—03—19 基金项目:江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课题(KY-Y11032) 作者简介:徐小美(1964一),女,L.r-苏金坛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 —— —— 2013年 徐小美:浅议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 第2期 理论的评价外.还包括对学生感恩情感、感恩自 觉、感恩品质与感恩能力的评价。对感恩的理论评 价只是了解学生对感恩理论的掌握,而要了解大学 生对感恩知识的理解、内化与自觉的状况还必须通 过感恩实践来完成。行动是思想的具体体现,任何 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与观念支配下的具 体活动。大学生的感恩实践也是在感恩思想与观念 支配下的具体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 同、理解与掌握程度,体现了大学生内心的感恩意 志与感恩情感。因此,观察大学生的感恩实践既可 以及时了解大学生感恩思想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 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又可以了解大学感恩教育的效 果、发现感恩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 育内容与方法。使感恩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生 活,从而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感恩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实践教育。只有 在感恩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感悟“恩” 与“感恩”,实现对感恩的真正认同与理解、掌握; 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将感恩认知与情感 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感恩不仅需要有认知与 情感,也需要有表达的方法与技巧。据调查部分大 学生对他人、社会、父母怀有感恩之心,但苦于不 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思想。往往给人以不知感恩 的错觉。在感恩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与理 解感恩,学会感恩的方法与技巧.使他们懂得感恩 不一定需要有惊人之举,有时就是一杯茶、一个微 笑、一句问候。在感恩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更深刻 地体会与理解国家、社会、父母、他人的关爱与帮 助,从而升华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也只有在感恩 实践中.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 面上升到理性高度。离开实践环节,感恩教育只能 是纸上谈兵,达不到感恩教育的真正目的。知恩于 心,报恩于行,感恩行为是知恩、识恩、感恩的结 果,但感恩教育不止于此。感恩行为经过正确地引 导和学生自身的省悟与反思.可以强化感恩认知. 感恩体验,从而使感恩行为得到升华。 二、实施感恩实践教育的具体方法 要使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 恩品质,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 学生参与到感恩、报恩的实践过程中。 1.以课堂实践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的教育是心 ——6—— 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 的深处”。要想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冲动与情 感,必须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感恩教育环境中,以 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心底的感恩情感,使学生能更 形象、直观的理解与掌握感恩内涵,深化感恩意 识。在感恩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把学 生当成被动接受器的、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 法,采用符合感恩教育特点的情景教学法。情景教 学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 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 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 理解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 法。通过设置相应的感恩情境,即各种人际互动情 境或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 是看客与旁观者。 教学场景中的人与事不断地感化、震憾与感染 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感恩情感,一方面可以使其 认识到感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到报答父母的 养育之恩是为人子女之根本、回报社会是每一社会 成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感恩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促使学 生在思想深处强烈谴责与批判那些忘恩负义、知恩 不报的人与事.并反省自已的思想与行为。寻找自 己的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使自己成为一个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人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 2.以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性和有针对性的 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体验感恩情 怀。利用建党纪念日、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宣 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当地革命先烈的 英雄事迹,使学生明白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革 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由衷地感恩革命先烈、感恩 老一辈革命家、感恩党的正确领导,更加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与发 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江苏省开展的“中华诵・爱祖 国爱江苏爱家乡”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 诵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经典内容,一方 面更深刻地了解、领会与掌握传统文化的真谛.感 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 生思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激发学生的 爱国之心、报国之情。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 2013年第2期(总第107期) 生利用假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务 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生活的不易,反思自 己的责任与义务。细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 知道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是珍 爱自然、感恩自然的表现。从自身做起,爱护一草 一了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创 业、创新、创造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 创业的艰辛、创新的伟大、创造成功的幸福。西方 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的感恩意识明 确,且学生普遍愿意过西方节日,学校不妨利用这 一木,珍爱蓝天白云,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 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他人的需求伸出援助之手. 时机让学生去了解父亲节、母亲节与感恩节等节 日的起源,让学生在求知中懂得父母之恩;告诉学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 事,做一名正直的、友善的、热心的社会人。 生.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让学生在欢度 这些节日的时候,明白其所包含的感恩内涵,使 “感恩”二字就象种子一样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 开花、结果。开展社会公益、爱心奉献、扶贫济困 等主题活动.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与慈善活 动,培养学生的慈善与仁爱之心,不仅营造了友爱 互助、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使学生体会 到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到由于自身行为价 值得到社会认同,从而产生强烈自豪感和荣誉感, 由此实现知恩、感恩、施恩以及施恩不图报的道德 升华。 3.以生活实践教会学生感恩的技巧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每个人就不断地沐浴 着来自社会、家人与他人、自然的恩泽,是伴随着 他人的恩惠而成长起来的。因此,受恩于生活,就 应知恩与感恩于生活。把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 生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让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体验恩惠,学会感恩技巧,提高感恩的能 力。擦黑板、清扫教室、参与公共场所的清洁与保 沽,体验到清洁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加自觉 地尊重与感谢清洁工的劳动,使学生更加自觉、主 动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备 课、上课与课后总结、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的全过 程,一方面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教 师工作的艰辛,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听讲,刻苦钻研 以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 面.真正实现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期望。学 4.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感恩能力 社会实践是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通 过接触社会,认识国情;以已所学,服务社会;展 示才华,锻炼技能;体验人生的价值、奉献的意 义。目前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分两部分,一是 为了强化专业知识,由学校安排一至二周时间进行 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操 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时发 现专业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自己的不足.以实现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提升实践操作的 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实 践操作,既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劳动 成果的来自不易,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爱岗 敬业的精神和责任意识,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感恩 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在寒暑假,学生根据 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爱好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采取个人或课题小组合作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 一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可以进 企业、社区,去自己想去的各个行业与区域。在实 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专业素养与意志、品 质,更全面地、更深入地接触、了解社会、服务社 会.学会处理与他人、单位和社会的关系,锻炼自 己工作、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以进一步更好地为 社会、为他人服务。 参考文献: 【1】祝国超.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探 索,2009,(11). 【2】陈桂香,顾红毕,蕾无.为而治视域下的高校感恩教育U1.教育 与职业,2011,(3). 一7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