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3-03-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摘要 总结南京市江宁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该区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快实施江宁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工作;成绩;问题;建议;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业等部门依法行政、组织农产品生产和监管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保证,在评价农产品质量、引导农产品消费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江宁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

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区各级质监、农业标准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引进和推广了一批优质新品种

良种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充分利用现有相对品质较好、基本适应我区种植的新品种的基础上,围绕农业标准化,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前沿,以“三项更新工程”为契机,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仅2003年,全市就引进开发稻、麦、棉、油菜、玉米、蔬菜、牧草等新品种(系)50个,对16个优质新品种进行了重点推广,推广面积超过了20万公顷。

1.2制定和推广了一批农产品质量标准

针对我区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缺乏标准的实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本地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上。以科学的成果和成熟的实践经验作为制定各种标准的依据,并尽可能吸收国内先进标准和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的标准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对接。近年来,区农业部门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围绕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稻渔生态种养、优质无公害蔬菜、畜禽、茶叶、“双低”油菜等特色产业和产品,认真做好金陵优质米、横溪西甜瓜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制定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标准40个,其中江

苏省地方标准3个、南京市地方标准20个、企业标准50个,形成了标准比较齐全、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

1.3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按照“五统一”的要求,以无公害绿色稻米、西甜瓜、青虾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坚持“与资源特点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了全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即秦淮河圩区6 666.7hm2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绿色稻米生产示范区,2003年10月,该示范区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江宁川田无公害奶牛示范区,养殖规模达1 000头。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即奇水青虾和加洲鲈鱼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分别为土桥西城青虾、横溪西甜瓜、奇水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面积共3 333.3hm2。

1.4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农产品优质化

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中,企业严格按标准选择基地,按标准组织生产。因此,我区企业申报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通过率一直较高,截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9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3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食品2个。按标准组织生产的农副产品,经过省、市农产品检验中心、市场准入试点检验,合格率达100%。

1.5农业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珍珠牌”优质米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在南京、上海等地深受广大市民青睐。现华润苏果、麦德龙、金润发、时代超市等7家超市都选用金陵优质米公司的大米,且年出口7万吨。绿桥农副产品公司的666.7hm2基地的蔬菜产品,有许多出口到欧洲,每一批检测均符合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

1.6确定了一批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

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是集中展示我区农业标准化成果的窗口。从2003年起,全区先后确定市场准入的市场有48个,对进入市场的产品均建立了IC卡的监管体系,确保了产品的追踪溯源。

1.7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农业标准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为确保系统运转有序、高效,区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严格种子、化肥、农药市场管理,保证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保证了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2004年,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 000余人,检查经营场所2 100余个,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91件,其中种子77件、农药95件、肥料15件,有效地遏制了伪劣农资商品蔓延的势头,为保证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近几年,我区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标准制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起步迟、认识不够、投入少、企业采标率低等原因,农业标准化工作远不能适应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许多企业和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还不了解,更谈不

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二是农业标准制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技术内容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包括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已制定的也局限于产品和生产技术规程,缺乏产前、产后标准。三是农业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相比,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①技术指标少。比如,日本的大米产品标准,检测内容123项,而我区绝大多数大米企业执行的标准,其指标检测内容不到30项。②技术参数低。发达国家的农药残留技术参数已达PPb级,而我区企业的标准很多停留在PPm级,技术参数之间差距达100倍以上。四是标准制定、实施和推广之间明显脱节。从我区情况看,大多数标准是上级农业技术人员编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企业负责人大多不了解其内容和要点,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也不熟悉,更谈不上被广大农民所掌握和应用。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执法体系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标准化要求。六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投入经费少,农业标准制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费严重不足。

3加快实施我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农业标准化工程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3.1加强宣传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的技术工作,涉及到生产、管理、流通、科研等多个部门和领域,与基地农户也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尚未被多数企业负责人认识和重视。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企业负责人、基地农户了解标准、掌握标准、自觉执行标准,依靠标准搞好农业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3.2加快农业标准制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步伐

根据我区农业标准的计划和生产需求,建议每年组织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力争通过3~5a的努力,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按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环境质量、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包装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达到基地面积在1 333.3hm2以上的企业都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在农业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上,要增加指标,提高技术参数级别,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上,要突出化肥、农药等关键点控制技术,严禁有毒有害化肥、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确保农业标准化体系良性运转。针对我区千家万户分散种养的特点,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区)分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示范区为标准实施和推广的载体。

3.3加快完善标准化技术队伍

农业标准化工作相对于农业技术工作而言,是一个技术再创造过程,是一项意义广泛的探索性劳动,这就对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同志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当前农业标准化人员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加快执法体系建设,依法行政,确保农资市场纯净。

3.4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农业标准化是“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控的过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

只有经过技术的不断推广、总结、提高,才能有效地制定出符合我区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标准的农业标准。

3.5建立退出机制

对经过认证的标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推荐出口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抽检制度,每年抽检1次,抽检不合格的暂停使用认证标志,半年后复检,仍不合格的,撤销其认证标志证书。对农业标准制定、实施单位,要逐季检查,检查中发现不严格按标准内容实施的,取消标准制定单位所有权资格。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严格考核、验收。不按规定要求实施的,取消项目承担单位资格,并承担经济损失。

3.6加大考核力度

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发展农业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