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一)(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岱海位于内蒙古凉城县,是内陆封闭型湖泊,地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图Ⅰ为岱海面积变化示意图,图Ⅱ为岱海流域人口、流域耕地面积与岱海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岱海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方位是( )A.正东 C.西南
2.导致岱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B.人口增加,入湖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D.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中岱海面积整体变化来看,岱海各方向面积均有缩减,西南方向退缩最严重。第2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岱海流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岱海属于内陆封闭型湖泊,是咸水湖,不适宜围湖造田和发展淡水养殖业;岱海地区处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以草原为主,植被稀疏,不存在过度砍伐、水土流失等问题。
(二)(2018·山东济宁一模)如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图完成1--3题。
B.东北 D.东南
1.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C.供旅游活动
B.储存淡水 D.防海水入侵 B.西风偏弱 D.寒流流经
3.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A.泥沙沉积量减少C.河流水质下降解析:1.B 2.D 3.A
第1题,伦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但冬季南北温差大导致气压差也较大,冬季西风势力更强;夏季西风相对冬季偏弱,故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第2题,河口水闸一般是为防止海水入侵而建,结合夏季降水量小于冬季,可判断水闸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的原因是夏季河水下泄量少于冬季,则夏季时海水更容易入侵。第3题,因水闸主要功能是防海水入侵,若关闭水闸,会减少海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则不利于河流泥沙的沉积,即该段河流泥沙沉积量会减少。注意该段河流水质受海水入侵影响,关闭水闸,海水难以入侵,则河流水质变好。
(三)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口是强潮河口,涨潮时潮水会带来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法国在塞纳河不同河段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河流。中上游多建拦河水坝,而入海口处则建设顺堤大坝。图1为塞纳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塞纳河口顺堤大坝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B.泥沙沉积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图1 图2
1.塞纳河上建设的拦水坝多为低坝,主要原因是塞纳河( )A.流量稳定B.含沙量小C.流程短D.落差小
2.塞纳河河口建设顺堤大坝可以( )
①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稳定 ②加快入海流速,冲刷河道 ③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 ④阻挡海水进入河道,减轻泥沙淤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流落差小。建设低坝,主要原因是落差小,与流量、含沙量、流程关系不大。故选D项。第2题,顺堤大坝建在入海口处,调节径流量是对水利工程下游的作用,故没有调节径流量作用,①错误;由于大坝蓄水抬高水位,导致河流入海流速加快,径流的冲刷力度增大,故加快入海流速,冲刷河道,②正确;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③正确;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河道,但会增加库区泥沙淤积,④错误。故选B项。
(四)下面图1为黄河中游局部区域图,图2为咸阳—潼关河床的陡坡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1.建设三门峡枢纽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的纵坡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咸阳水位下降B.潼关河床抬高C.支流汇入水量增多D.人为取水量大
2.据图判断,建设三门峡以后,下列地理现象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咸阳到潼关大力发展航运B.洛河的水速变快
C.潼关上游的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小D.渭河涝灾增多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三门峡枢纽建设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纵坡坡度变缓。黄河含沙量大,三门峡水库拦截水流,使得库区及上游段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B项对。第2题,咸阳—潼关段水流减缓,河床淤积加剧,河水变浅,不利于航运,A项错;汛期时会造成渭河泄洪不畅,加上河床淤浅易导致洪峰水位更高等,渭河洪灾增多,D项对;三门峡枢纽建成后渭河水位抬升,与洛河水位落差减少,洛河汇入的水速会变慢,B项错;潼关以上的黄河干流的泥沙主要来自干流两侧的地表及支流,三门峡建设对此影响不大,C项错。
(五)(2019·河南名校压轴联考)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如下左图)。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耕地出现。
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如下右图),这也是控制太湖南部地区灌溉与排水的关键。2016年11月8日,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原料丰富B.竹子和木头结实耐用C.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D.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2.有关溇港灌溉与排水工作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A.溇港南宽北窄,为获得更多水源B.溇港南宽北窄,为防止交汇处泥沙淤积C.太湖南部雨季时,水闸应该关闭D.太湖地区伏旱时,水闸应该关闭
3.当时溇港的建设,对该流域产生的影响是( )A.旱涝灾害加剧,农业损失变大B.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大C.空气湿度变大,降水增多D.季风气候稳定,降水变率减小
解析:第1题,由“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可知,竹子和木头筑成的墙体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水土分离。第2题,溇港南宽北窄,可加快入溇港和出溇港的水流速度,防止泥沙淤积,延长溇港的使用时间。宽窄只影响引水、排水时间长短而不影响水量多少;水闸控制着南部地区的灌溉与排水,则当太湖南部雨季时,为避免淹没田地,应开闸放水;而当该地区伏旱时,应开闸引太湖水灌溉。第3题,修建溇港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和竹子,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故水土流失加剧。溇港的修建会减轻旱涝灾害;对太湖南部湿地的开发会破坏植被,使空气湿度减小;不会影响季风气候的稳定性。
答案:1.D 2.B 3.B
(六)(2018·南昌模拟)2016年3月,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了“巨大帮助”。如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印度洋水系,注入泰国湾B.以雨水补给为主,水汽源于太平洋C.流域内气候适宜水稻种植D.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
2.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导致河流入海口( )A.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C.赤潮的发生概率增大
B.鱼虾密度增大 D.泥沙堆积增多
3.中国政府提供的“巨大帮助”是( )A.资金援助C.粮食援助
解析:1.C 2.A 3.D
第1题,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太平洋水系,注入南海;流域内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流域内夏季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种植;河流航运价值高,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流量季节变化大。第2题,湄公河水位降低,河口处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河流对泥沙的搬运能力减弱,河口泥沙减少,进而导致营养物质减少,鱼虾密度减小;进入海洋的污染物质减少,赤潮的发生概率降低。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湄公河流域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干旱。我国在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建有水坝,开闸放水可有效缓解下游旱情。
(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电力部门准备对该河段进行开发。据此完成第1~2题。
B.出口淡水 D.开闸放水
1.影响该流域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
2.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 )
A.①以西河段B.①②之间河段C.②③之间河段D.③以北河段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年均温从北向南逐渐减小,说明纬度不是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当地的大气环流差异不大,故B项错误;北部地势低气温高,南部地势高气温低,故地形是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当地位于内陆地区,海陆位置没有差异,故D项错误。第2题,梯级开发的地形条件是落差大、坡度陡。图中①以西河段、③以北河段地形平坦,起伏和缓,故A、D两项错误;①②之间河段,落差大,坡度陡,故B项正确;②③之间河段相对于①②之间河段较缓和,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展,成都用水需求在不断增加,滋润了成都两千余年的都江堰已经“力不从心”。成都决定在李家岩附近的两山之间建设水库,作为水资源缺乏或被污染时的备用水源地。
材料二 文井江发源于崇州西部山区火烧营东北麓,多年平均径流量超过3.2亿m3,李家岩段地处峡谷,地质条件稳定,上游植被保存较好,工业布局较少。据《华阳国志》记载,蜀郡守李冰建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又疏导了文井江,加固沿江河堤,使蜀地沃野千里,码头商贾云集。
材料三 下图为李家岩水库位置图。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材料二,简述李家岩水库作为成都备用水源地的原因。(3)推测蜀郡守李冰对文井江的开发治理措施。
(4)有人提出开采地下水作为成都的备用水源。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解析:(1)从图中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可以判断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2)主要从河流流量、地质条件、建设费用、水质、水库使用寿命等方面分析。(3)根据材料可知,李冰对文井江的开发治理主要有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引水灌溉等方面。(4)为开放性设问,若赞成,则主要从地下水资源储量、开采成本、运输距离等方面分析;若不赞成,则主要从地下水资源更新慢、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危害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
(2)文井江李家岩段径流量大,可供水量大;地质稳定,安全性高;峡谷段工程量小,能节省水库建设投资;文井江上游工业少,污染小,水质好;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水库使用寿命长。
(3)疏通河道,改善水运条件;加固堤坝,减少水患灾害;引水灌溉两岸农田,解决文井江流域内农业用水问题。
(4)赞成。成都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开采成本较低;可就地开采,不用远距离输水。
或不赞成。成都用水缺口大,地下水资源更新慢,从长远看,开采地下水作为成都的备用水源难以解决成都的缺水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影响成都建筑的安全;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导致成都生态环境恶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