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热点作文素材“河南暴雨洪灾”4凡人善举 ,人间大爱

2024-09-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4辑:凡人善举 人间大爱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尤其是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郑州挺住,河南加油!”一夜之间,朋友圈被河南尤其是郑州的暴雨信息刷屏。微博上,为河南祈福的信息屡屡登上热搜。

“洪灾无情,人间有爱。”大雨滂沱,洪水肆虐,无数人无惧风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受灾的群众,凝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展现了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豫”你同行的坚强意志和非凡气魄,为全面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奠定了强大的精神基础。而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更是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素材一】

郑州暴雨中,22只手托起“诺亚方舟”

7月20日的郑州,暴雨如注。17点20分,一辆黑色轿车在积水中熄火,瞬间成为“孤舟”,及膝的积水不断往车里灌。

一公里外的于婷(化名)正经历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刻。车里坐的是她的母亲和刚从幼儿园接出来的两个孩子。

于婷说,母亲曾尝试打开车门,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她向车外招手,可距离最近的店铺也有20多米,没有人能看到她。

17点25分左右,于婷接到母亲的第一个电话:车被困在路中间,已经进水。她赶紧冲出去,外面是她从未见过的大雨,路上的积水已经接近一米深。“所有报警电话都是占线,我必须冷静,才能救出他们。”于婷说,她让母亲说了准确位置并观察周围情况。

目之所及,只有一家便利店、一家酒店和一家面馆。于婷立即打开网络找到事发地便利店的联系方式,可打了两次都没有人接听。随后,她立即又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附近有人能赶过去帮忙。

17点30分,正在另一个店里抢救货物的便利店老板卢联盟,看到手机上的两个未接来电,立刻回拨过去,对面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我妈和两个孩子困在你家店门口的车里,打不开车门。是一辆黑色的轿车,我现在没办法赶过去,麻烦你帮忙救救人好吗!”“你放心,我马上安排人。”

17点34分,李坤朋接到一个电话:“路口有辆车,有人在车上,快去。”

电话正是卢联盟打来的。32岁的李坤朋是附近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他正在酒店前台转移电脑。挂掉电话,李坤朋想都没想拿着旁边的一把菜刀就冲了出去。

他都忘了自己不会游泳。

第 1 页 共 8 页

看到车时,水已经没过了李坤朋的胸口,他努力把头仰到最高,避免雨水灌到嘴里,但蹚水去车边的路上,他还是呛了好几口水。

另一边,于婷一遍遍拨着母亲的电话: “水到哪了?到脚脖了。有人来吗?没有。” “水到哪了?到腰了。有人来吗?没有。” ……

“有人来了!”17点40分左右,于婷从母亲的电话里获悉,有人到了。 努力蹚过没颈的水,不会游泳的李坤朋第一个赶到了现场。 更多人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 水已经快要没过车顶了。

爬到车顶,透过天窗,李坤朋看到车内一位阿姨在不停挥手,旁边还有两个孩子,头歪着贴近车顶。 李坤朋赶紧用菜刀砍车窗,没能砍破。看到周围陆续有人赶来,他大喊,快拿一个锤子过来! 17岁的王志磊听到喊声,冲到水里。身高1米83的他抢过菜刀,使劲砸了几下,仍不能砸破玻璃。此时,不远处巡逻的保安娄彦喆正拿着锤子赶往车边,同事樊小亮脱了上衣,也跟了过去。

一小时,郑州降雨量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那一小时,学生、老师、面馆老板、物业保安、不知名的路人……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逆向赶来。

旁边一家酒店的老板殷龙飞抱着一只蓝色的大水桶扑了上去,这只桶原本是用来洗布草的,不会游泳的他想借助大桶游过去救人;附近酒吧工作的24岁青年王深圳和同事冯进朝找到一捆消防绳,也往轿车的方向赶去;孩子的舞蹈老师陈阳阳,看到于婷的朋友圈,也从离事发地最近的地铁站下车赶去。

车里的水位越来越高,人,越聚越多。

听到呼救的面馆老板李祥来不及多想,拿上店里的大锤子冲了过去。此时,娄彦喆已赶到车前,李坤朋接过锤子奋力砸烂了天窗,李祥爬上车顶,在侧面车窗上凿出一个小洞,随后用手生生把玻璃扒开。

17点43分,车窗终于被破开。当他们把男孩拉出来的时候,孩子直喊冷,娄彦喆脱下雨衣将他包住,放进殷龙飞带来的蓝桶里,护送到安全的地方。

在网民录的视频里,前后共有11名男子,在洪水即将淹没祖孙三人时,不约而同地进行一场逆向“奔赴”,最终三人全部获救。

“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诺亚方舟,我想这就是。”网民杨俊江说。

第 2 页 共 8 页

◎素材解读

1.灾难掩不住人性的光辉

当有同胞被洪水淹没,面对危险,旁边的同胞没有犹豫,他们从四面八方冲上去,积极施救,哪怕在生死一线也没有人抱怨,哪怕冒着风险也没有人退缩,太多感动,无法言表!灾难中的每一个缩影,都比好莱坞大片中上演的还令人感动!如此人性光辉,不是电影中,而是中国人民的现实演绎!这就是中国人的担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啊!这样的中国,这样的同胞,谁能不爱!

2.平凡之中可以见识伟大

22双手托起“诺亚方舟”,他们普通,普通得跟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整天油米酱醋柴奔波劳碌,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人,演绎了人间大爱。芸芸众生,每一个都是平凡的,平凡的花,平凡的草,平凡的你我。然而,平凡不是平庸,不是碌碌无为,平凡的花有绽放惊艳的一刻,平凡的草亦有坚忍不拔的品质,何况你我,我们亦可以拥有青云之志,绽放出人生的光彩。

3.见识中原的善良和厚重

接到陌生人的求助信息,而自己又不在店里,就把电话打到附近的宾馆里,而宾馆立即组织人赶赴现场救人。卢联盟、李坤朋等人的行动,让我们见识了河南人的善良、厚重、勇敢和智慧。中原是中华民族的灵根,中华文化以中原为中心向整个中国乃至亚洲辐射,中原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一次不寻常的营救,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素材二】

难忘生命救援的那些瞬间

洪水肆虐中,一位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不惧危险伸出援手,挽救生命于危难。

地铁急救

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5号线,原本正常行驶的列车突然停下,灯光熄灭。 “进水了!”感到脚下有水的乘客尖叫起来。雨水灌入地铁,车厢内水位迅速上涨。

地铁工作人员打开于逸飞所在第一节车厢的门,位置靠前的他半跑半游,爬上站台,“暂时安全了。” 这时,地铁通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有医生吗?这里需要医生!”

于逸飞来不及思索,跑到地下二层。有人因为溺水、失温而休克。地铁工作人员拿来急救箱,可需要急救的人多,懂急救的人又太少。

第 3 页 共 8 页

于逸飞掏出背包里的白大褂,披在身上。这是他的第一件白大褂。这天,他去郑州人民医院报到,刚刚进入试用期。

“医生来了!”站台上的乘客激动地大喊。

水势越来越大。于逸飞跪在地上,为伤者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一边救治,一边告诉旁边的年轻人动作要领,让更多人参与救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于逸飞已经救助了十几个人。

下午6时到晚上12时,于逸飞几乎一直跪在冰冷的地面上救助伤者。膝盖跪肿了、破了,鞋也找不到了。他的手机被泡,包被泡,脚被玻璃划伤。

凌晨,地铁里的人员已经逐步疏散。于逸飞这才蹚着水离开。

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包里有今天医院新发的白大褂,披上,逆行。心肺复苏耗尽了所有体力,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

现在,于逸飞已被郑州人民医院免去试用期直接录用。

接力转移。

22日,郑州东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已是一片汪洋。

断水、断电、断网,一层、负一层、负二层全部被淹,1000多名病人、4000多名家属和医护人员被困,食品告急、药品告急。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救援,正在上演。

救护车冒雨驶向医院。“上车前,一定要再核对下孩子信息,每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护……”汽车的马达声、人们的呼喊声,让医院冠心病一病区护士长阙静不得不大声呼喊。

“5名婴儿,5名陪护,核对无误,可以上车。”清点了两遍人数,护士李莹莹高声回应。

车上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大的两三岁,最小的才出生几天。还有一个孩子,刚做完手术,如果不能尽快转运,后果不堪设想。

周学凯,是商丘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退役军人。他联系微信群里的20多名退役军人,第一时间赶来。从早上到傍晚,从医院到高速路口,他和战友们随车运送物资、转运病人,只吃了一顿饭。

“这是我退役后第一次参加救援,以后有危险我还要上。”上了转运车,周学凯再也支撑不住,把头埋到救生衣里,沉沉睡去。

当晚8时,最后一批病人及家属登上大巴车。“获救了,转出来了,真好!”车上,一位来自民权县的病患家属通过视频和家人报平安,泪流满面。

与山洪赛跑

第 4 页 共 8 页

20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乘大巴经310国道,自巩义市竹林镇返回郑州。途中,雨越下越大,中午时分,车辆驶至米河镇高庙村突遇山洪。

“车上有40多人,”亲历者芮永要回忆,“山洪夹着碎石打破了车窗,前面的4辆车全被冲走了。” 河上的桥被冲塌,堤岸被洪水冲破了好几道口子,大巴车的一只轮子被卡在路边下水道内无法动弹。 眼看着洪水越来越大,乘客们开始砸碎车窗玻璃,随时准备跳车,但车下水流湍急,水势上涨急速,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一名男子开着铲车赶来救援。

先救婴幼儿上铲车,然后女老师,最后男老师,每次10余人。连续两个多小时,铲车司机救出两辆大巴车上近70名被困人员。

救完人,铲车司机就走了。有人把救援照片发到网上,网友们都说:“铲车师傅好样的,一定要找到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英雄找到了。他叫刘松峰,是米南村村民,从事工程机械维修。

“后怕吗?要是再遇到类似的事儿,还救不?”有人问刘松峰。“救啊!必须得救,那可是咱眼前的人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没了!”

◎素材解读

1.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显大美

一个刚刚被试用的医生,本来也是一个乘客,在地铁里有众多乘客因溺水、失温而休克需要医生他,他挺身而出,主动站了出来,承担了医生的职责。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危机关头,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无顾其他,挺身而出,平凡的人就是大英雄。来路正长,面对无数未知的挑战,愿我们人人都满怀希望,勇敢前行,做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2.突发灾情,坚守岗位显大爱

医院被淹,数千人被困,组织转移,清点人数,本职工作而已,似乎没有值得大书特书之处。但是,大灾来临,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保护患者的人生安全,这就是爱的体现。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系统内的一刻螺丝钉,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人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灾难面前更需要人们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没有人们的坚守岗位,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临危不惧,纾难解困显大德

前面已有4辆车全被冲走,现在又有一辆大巴车遇险,一只轮子被卡在路边下水道内无法动弹。这时候偏偏有人开着一辆车子来就他们。谁也不是一座孤岛,守望相助,共抵外来的侵袭,临危不惧,纾难解

第 5 页 共 8 页

困,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更是当下作为中国人、作为武汉人的共同选择。如此,难处必将被众人的力量击碎、泯灭,而燃起的恰是互助之时共同升起的熊熊烈火。

【时评连线】

暴雨中的技术之善人性之美

近日,河南遭遇罕见极端特大暴雨,灾情牵动人心。期间,有一位名叫Manto的上海河南籍学生,在看到网上各种求救信息混杂、救援力量供不应求后,创建了一个《待救援人员信息》的腾讯文档。这份在线表格随即吸引很多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合作,对各种求助和救援信息实时整理核实,其中包括了大量救援队、物资医疗、避险地点等信息,帮助了不少身处险境的受灾群众。这份自发生成的需求文档,成为抗灾救援中令人瞩目的一份力量。

正如有网友评价的,文档创建者和志愿者们的努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且不论该事件背后种种关于互联网巨头间相互较力,或社交平台未来走向等诸多猜测,这份互联网技术“善”的应用和充沛其间的人性之美,还是让我们想起那句话,“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科学技术究竟能在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根本还是要靠那些有心人。此“有心人”,不单是对知识有所掌握之人,更是有着良善仁爱特质之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的今天,我们愈发需要这些“向上的力量”。

当前,舆论场和学术界都非常关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平台经济的有效监管及治理问题,有资本驱动型发展策略、割韭菜式竞争,还有个人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等等。而普通人在享受网络购物、线上社交、搜索出行等便利的同时,也深感自身逐渐陷入到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权益不断受到侵犯。这背后,实质上就是有一部分企业,以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价值中立面纱为掩护,藏匿起某些特定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在实践中触发了负面的社会结果。

近年来,以这种方式登上热搜的技术扼杀人性新闻屡见不鲜:让员工头疼不已的全天候考勤打卡系统,强迫学生时刻微笑以待的校园人脸识别系统,环卫工人智能监工手环……以时下仍旧“困在系统中里”的外卖骑手为例,其自身福利保障未有下文,但他们飞驰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电动车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如造成的交通事故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诚然,这些技术的发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时代进步的自然结果,但其使用场景的设计和应用,则必然沉淀以价值导向。这种赋予科学技术以价值的权力,如果缺乏相应的制衡、规范和引导,毫无疑问将反噬我们自身。

第 6 页 共 8 页

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层正在努力从法律层面回应这些技术应用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文精神的鼓励与关注,这也是互联网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好的法律体系能保证一个社会的基本运行,但好的道德规范才能支撑起一个良善的社会。正如这次河南暴雨中的“救命文档”一样,它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赞誉和认可,是因为我们还记得,科学技术永远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必须保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关注。这种对互联网企业好的道德规范要求,并非是苛求其违背市场规律,抑制市场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私本性,而是要重塑欲望的对象和利益的概念:利益绝不仅仅是金钱,它还包括了共同体的赞誉和个人心灵的安宁。这也是为何,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观照。

【下水作文】

平凡之躯 比肩英雄

今年暑假的一场旷世暴雨,让郑州成了水乡,让河南成了泽国。作为暴雨的亲历者,水灾的受害者,有太多场景过目难忘,有太多人事永存心间,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郑州720暴雨夜,哪些平凡人带给我的感动。

最是那一抹圣洁的“天使白”,披上白衣战甲,他们就是超级英雄。于逸飞,郑州人民医院实习医生,下班途中他本已逃离危险,却又毅然逆行,连续6个小时,一直跪在冰冷的地板上包扎伤口,做心肺复苏,膝盖跪烂,体力耗尽,白衣大褂上沾满了血和泥,他凭借一己之力救下十几个人的生命。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于逸飞,没穿上白大褂他是个孩子,穿上了白衣战甲,他就是盖世英雄。中国医生,疫情汹涌,他们无所畏惧,洪灾来临,他们冲锋在前,向所有白衣天使致敬!

最是那一抹醒目的“荧光绿”,带上大檐警帽,他们就是超级英雄。河南交警,坚守在暴雨下洪流中。路边窨井盖被冲走,交警提醒“走中间,走中间”,这是最动听的河南话;汽车抛锚在水中,三五交警上前推车,力保道路平安畅通;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警帽警服全湿透,手脚浸泡起褶皱,但那一抹抹的“荧光绿”,却成了城市中最醒目,最温情的路标。路遥说:“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每次灾难来临,中国人民警察都在用无言的行动,宣示着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 他们不愧是“金色盾牌”,人民英雄。无怪乎,在警察面加“人民”的,只有中国!

最是那一抹闪耀的“火焰橙”,穿上橙色救灾服,他们就是超级英雄。郑州一个小时降水量,相当于150个西湖,河南防汛迅速提升为一级应急响应。于是乎多地子弟兵奔赴一线,7省消防员星夜驰援,他们身着让灾民心安的橙色救灾服,步履铿锵、迎难而上、风雨无阻、日夜坚守。解放军徒手刨土救出被埋司

第 7 页 共 8 页

机,消防员躬身背出受灾群众——解放军来了,是中国最大的安全感,消防员是和平中国最伟大的存在!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出发的号令,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都是我们英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幸运,是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诚哉斯言。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向这这些富有奉献、牺牲精神的平凡英雄致敬。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