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就要教会学生懂爱
感恩教育对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和成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虽然提了很多年,但其效果却差强人意。此文将在分析感恩教育的现状以及造成感恩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的基础上,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论述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方法。
标签:感恩教育;班级管理;融入
一、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德。感恩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教育即教育学生要学会知恩、感恩,让感恩这一美德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在生活要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才能体会父母、老师为他们的辛劳付出,才能自觉地认真做人、努力学习。
二、感恩教育的现状
感恩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但感恩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这种不太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也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社会生活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看出。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学生平时的生活片断来说明这一问题:
事件一:有一天,我班某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曾老师,我的孩子我简直管不了了,所有需要家长签字的东西,我都没有见过,有时我说他两句,他就跟我顶撞。前两天,他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破了,我帮他给对方赔了钱,我非常生气,他却满不在乎,还说你生的儿子你就得负责。衣服从来自己不洗,家务更是不指望,在家里他就是霸王,简直无法无天……”
事件二:在一次体育课上,班长因为运动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脚,但他却坚持上课到结束。然而,下课铃响的时候,大家都跑着散开了,只有班长一瘸一拐的慢慢走向教室,鲜有人问津。最后也是体育老师看不过去才叫班上的一个同学扶着班长回教室。
事件三:有一天,我班的数学老师带病的在我班上完课回来跟我诉苦说道:“刚刚在你班上课,开始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就有点吵,我跟他们说老师今天感冒,嗓子也很不舒服,希望大家课堂上安静点,专心听讲,配合老师上课,结果事与愿违,我带病扯着嗓子给他们讲课,但课堂纪律可以说是一团糟……”。
事件四:一个学生在学校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教育她的同时也通知了家长。后来家长了解了情况的始末后严厉的批评了该名学生,这个学生却认为老师和家长都小题大做,家长也不爱她,然后选择了离家出走。结果,
那个周末家长、老师和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在忙着一起帮忙找该名学生。
像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所有这类事件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于: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所以也要求我们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用心去体会,去发掘它的问题所在,真正做到透过问题看本质。
三、感恩教育成效问题分析
感恩教育虽然提了多年,但效果却不理想,特别是近年来的学生大都属于独生子女,识恩、知恩、感恩的意识更是薄弱。下面我们来分析感恩教育成效不好的原因:
1、家庭感恩教育的意识不足。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致使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为何物。更加严重的是,很多家庭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孩感恩意识不足,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也都是强调子女的智力教育成果,更有甚者,过分强调:只要学习好,就是最大的回报。这些都会造成小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等。而这种教育方式也造就了孩子形成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的后果,将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根本不会对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感恩教育意识不足的现象不管在三口之家还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都比比皆是。可以说,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轻易地予以满足,会促使孩子养成错误的观点,形成只知索取的价值观,在其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甚至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而根本不懂得回报他人,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2、学校教育重心存在误区: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是使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中小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往往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如今在学校的教育中,各个学校都只注重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就业率……正因为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地方都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德育教育,或者说德育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忽视对学生德育等方面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忽视学生的品性发展,而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
3、社会“感恩”教育缺失。一个人的感恩意识与感恩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较为严重,尔虞我诈、不讲诚信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通过网络、电视、书报等媒介的报导后,都给青少年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感恩教育实践分析
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识恩、感恩,他们才会
以实际行动去报恩。而学生只有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无私奉献,才知道师长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来“报恩”,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
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证实了融入感恩教育的方式可行性和有效性。感恩教育的植入不仅有助于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情商能力及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能力。所以,如果我们爱学生,就要教会学生懂爱,懂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朋友的爱,甚至于懂得给予自身帮助的所有人的爱。
参考文献:
[1]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07).
[2]林若红.感恩教育—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职大学报,2005(03).
[3]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评论,2007(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