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简介
密立根 (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美国物理学家) 于1907年开始,经历7年时间,用油滴法直接证实了“电”的不连续性,并用实验的方法直接测量了电子的电荷量,这就是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它是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因对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工作,密立根荣获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子的电荷e。
2.了解、掌握密立根油滴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实验原理
用油滴法测量电子的电荷,需要测量油滴的带电量q,可以用静态(平衡)测量法或动态(非平衡)测量法测q,也可以通过改变油滴的带电量,用静态法或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量的改变量。测量方法分析如下:
一.静态(平衡)测量法。
qE用喷雾器将油喷入两块相距为d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极
V板之间。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设油滴dmg的质量为m,所带的电荷为q,两块极板间的电压为U,则油滴在平行极板间将同时受到重力mg和静电力qE的作用。
图 4.8-2 如图(4.8-2)所示。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U,可使这两个力达到平衡,这时
UmgqEq (4.8-1)
d从式(4.8-1)可见,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电量q,除了需测定平衡电压U和极板间距离d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m。因为m很小,需要用如下特殊方法测定:平行极板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粘滞阻力的作用,下降一定距离达到某一速度vg后,阻力与重力mg平衡,如图4.8-3所示(空气浮力忽略不计),fr油滴将匀速下降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油滴匀速下降时
f6avgmg (4.8-2)
式中,是空气的粘滞系数;a是油滴的半径(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油滴总是呈小球状)。设油的密度为,油滴的质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vgmg 1
4ma3 (4.8-3)
3由式(4.8-2)和式(4.8-3)得到油滴的半径
图 4.8-3
a9vg2g (4.8-4)
对于半径小到106m的小球,空气的粘滞系数应作如下修正
b1pa
式中,b为修正常数,p为大气压强,单位用Pa。这时斯托克斯定律应改为
6avg frb1pa因此
a9vg12g1bpa (4.8-5)
上式根号中还包含油滴的半径a,但因它处于修正项中,可以不十分精确,因此可用式(4.8-4)计算。将式(4.8-5)代入式(4.8-3),得
49vg1 (4.8-6) m32g1bpa32至于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vg,可用下述方法测出:当两极板间的电压U为零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为l,时间为tg,则
vgl (4.8-7) tg由式(4.8-7)、(4.8-6)和(4.8-1),可得
l18db (4.8-8) qt(1)U2ggpa上式是用平衡测量法测定油滴所带电量的理论公式。
二.动态(非平衡)测量法。
平衡测量法是在静电力qE和重力mg达到平衡时导出公式(4.8-8)的。非平衡测量法
2
32则是在平行极板上加以适当的电压U,但并不调节U使静电力和重力达到平衡,而是使油滴受静电力作用加速上升。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ve后,空气阻力、重力和静电力达到平衡(忽略空气浮力),油滴将匀速上升,如图4.8-4所示。这时
UqE6aveqmg
d当去掉平行极板上所加的电压U后,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空气阻力随油滴下落速度的增加而很快增大,当空气阻力和重力达到平衡时,油滴将以匀速vg下降,这时
vefrmg图 4.8-4
6agmg
上两式相除
Umgved vgmgq得
qmgdvgve() (4.8-9) Uvg实验时取油滴匀速下降和匀速上升的距离相等,设都为l。测出油滴匀速下降的时间为tg,匀速上升的时间为te,则
vgll,ve (4.8-10)
tetg将式(4.8-6)油滴的质量m和式(4.8-10)代入式(4.8-9)得
18d111bq (4.8-11)
2g1paUtetgtgl3212令
l18bd K12gpa32则
1111qK (4.8-12)
tttUgge12从上述讨论可见:
1.用平衡法测量,原理简单直观,而且油滴有平衡不动的时候,实验操作的节奏可以
3
进行得较慢,但需仔细调整平衡电压;用非平衡法测量,在原理和数据处理方面较平衡法要繁琐一些,且油滴没有平衡不动的时候,实验操作稍有疏忽,油滴就容易丢失,但它不需要调整平衡电压。
2.比较式(4.8-8)和式(4.8-11),当调节电压U使油滴受力达到平衡时,油滴匀速上升的时间te,两式相一致,可见平衡测量法是非平衡测量法的一个特殊情况。 三.测量电子的电荷e。
从实验所测得的结果,可以分析出q只能为某一数值的整数倍,由此可以得出油滴所带电子的总数n,从而得到一个电子的电荷值为
qe (4.8-13)
ni仪器介绍
abMOD-5C型密立根油滴仪是和CCD一体化的屏显密立根油滴仪,由测试仪和监视器两部分组成。 hekjg1.测试仪
f测试仪的基本结构由油滴盒、油滴照明装置、调平
l系统、显微镜、计时器、供电电源和喷雾器等几部分组
成。图4.8-5给出了测试仪的主体部分。
图 4.8-5 油滴盒是用两块经过精磨的平行极板(上下电极
板)中间垫以绝缘环组成。平行极板间的距离为d。绝a-油雾室;b-油雾孔;c-油雾孔开关;d-缘环上有照明发光二极管进光孔和显微镜观察孔。油滴喷雾口;e-上极板;f-下极板;g-绝缘套盒放在有机玻璃防风罩中。上极板中央有一个直径为环;h-上电极压簧;i-上盖板;j-防风罩;0.4mm的小孔,油滴从喷雾器经油雾孔落入小孔,进入k-外接电表插孔;l-油滴盒基座 上下电极板之间。油滴由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照明,通过显微镜放大再经CCD转换后用监视器观测。油滴盒可用调平螺丝调节水平,并用水准泡进行检查。
油滴的运动时间由数字计时器计时。
电源部分提供四种电压:500V直流工作电压,200V左右的提升电压,5V的数字电压表、数字计时器和发光二极管的电压及12V的CCD电源电压。其中500V直流工作电压接上下极板,使两极板间产生电场。该电压可连续调节,电压值从数字电压表上读出,并受工作电压选择开关控制。工作电压选择开关分三挡,“平衡”挡给极板提供0-500V可调电压(用平衡法实验时,调节该电压使被测油滴静止,达到受力平衡);“下落”挡除去极板间电压,使油滴自由下落;“提升”挡是在“平衡”挡电压上加了一个230V左右的提升电压,将油滴从视场的下端提升上来,以便下次测量。
2.监视器 0监视器显示屏上附有标尺,如图4.8-6所示。其垂直总刻度相当1于线视场中的3.00mm(每小格0.50mm),用以测量油滴运动的距离
l。监视器左下方有调节亮度及对比度等的旋钮。
4
2cd 实验内容
一.调整仪器。
将仪器放平稳,调节仪器底座左右两只调平螺丝,使水准炮指示水平,这时平行极板处于水平位置。预热10分钟。将油从油雾室旁的喷雾口喷入(喷一两次即可)。观察监视器,调节显微镜的调焦手轮,直到监视器上显示大量清晰的油滴,如夜空繁星。
二.练习测量。
练习控制油滴。如果用平衡法实验,喷入油滴后,工作电压选择开关置“平衡挡”,在平行极板上加工作(平衡)电压250V左右,驱走不需要的油滴,直到剩下几颗缓慢运动的为止。注意其中的某一颗,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这颗油滴静止不动。然后去掉平衡电压,让它自由下落,下降一段时间后再加上“提升”电压,使油滴上升。如此反复多次练习,以掌握控制油滴的方法。
练习测量油滴运动的时间。任意选择几颗运动速度快慢不同的油滴,用计时器测出它们下降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或者加上一定的提升电压,测出它们上升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如此反复多次练习,以掌握测量油滴运动时间的方法。
练习选择油滴。要做好本实验,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合适的油滴。选择的油滴不能太大,太大的油滴虽然比较亮,但一般带的电量比较多,下降速度也比较快,时间不容易测准确。油滴也不能选得太小,太小则布朗运动明显。一般来说,静态法测量选择平衡电压在220V以上,在20s左右时间内匀速下降2mm的油滴;动态法测量选择提升电压在400V左右,在20s左右时间内匀速上升、下降2mm的油滴。这样的油滴,其大小和带电量都比较合适。
三.正式测量。
1.静态(平衡)测量法。从式(4.8-8)可见,用静态法实验时要测量的有两个量:平衡电压U及油滴匀速下降一段距离l需的时间tg。必须仔细调节平衡电压,并将观测的油滴置于监视器显示屏上某条横线附近,以便准确判断这颗油滴是否受力平衡了。
测量时间tg时,为了保证油滴在开始计时时已达到匀速运动,并在按动计时器时有思想准备,应使它下降一段距离再测量时间。即利用提升电压将油滴送到第一条水平刻线以上,去掉电压使油滴自由下落,当油滴下降至第二条刻线时开始计时。选定测量的距离l,应该在平行极板间的中央部分,即监视器显示屏中央部分,以确保电场均匀。一般取l2.00mm比较合适。
对同一颗油滴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都需重新调节平衡电压。如果油滴逐渐变得模糊,要微调显微镜调焦手轮,勿使其丢失。
用同样方法分别对多颗油滴进行测量,求得电子电量e。
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从式(4.8-12)可见,用动态法测量时要测量的有三个量:
5
图 4.8-6
提升电压U和油滴匀速上升、下降一段距离l所需的时间te、tg。
向油雾室喷油,适当调整提升挡电压。选择一颗合适的油滴,利用提升电压将油滴送到第一条水平刻线处,去掉电压,测量该油滴从第二条刻线降至倒数第二条刻线间(2mm)所用的时间tg。再调节油滴下降至倒数第一条线以下,将电压选择开关推向“提升”挡,让油滴向上运动,测量上升时间te。同时记录提升电压。重复测量te、tg,对同一颗油滴保持提升电压不变。
为保证实验效果,油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油滴中含有的电子数在2~9之间较为合适,为此,平衡电压应在150V~350V之间,220V最合适,下落时间tg和上升时间te在12s~20s之间,20s最合适。
数据处理
1.静态(平衡)测量法。 根据式(4.8-8)
l18db qt(1)U2ggpa式中a9l(;为油的密度,981kgm3;g为重力加速2ggt)度,g9.80665ms2;为空气的粘滞系数,1.83105kgm1s1;l为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取l2.00103m;b为修正常数,b6.17106mcm(Hg);p为压强,p76.0cm(Hg);d为平行极板间的距离,d5.00103m。
将以上数据代人公式中得
q1.431014[tg(10.02tg)]32321 (4.8-14) U由于油的密度,空气的帖滞系数都是温度的函数,重力加速度g和压强p又随实验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上式的计算是近似的。在一般条件下,这样的计算引入的误差约为1%,但它带来的好处是使运算方便得多。
为了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和所有电荷都是基本电荷e的整数倍,并得到基本电荷e值,我们应对实验测得的各个电量q求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基本电荷e值,也就是电子的电荷值。但由于实验所带来的误差,要求出q的最大公约数有时比较困难,通常我们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实验测得的电量q除以公认的电子电荷值1.601019C,得到一个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n。再用实验测得的电荷值q除以相应的n,即得电子电荷值的实验值e。
用这种方法处理数据,只能是作为一种实验验证。而且仅在油滴带电量比较少(少数几个电子)时,可以采用。当n值较大时[这时的平衡电压U很低(100 V以下),匀速下降2mm的时间很短(10s以下)],带来误差的0.5个电子的电荷在分配给n个电子时,误差必然很小,其结果e值总是十分接近于1.601019C。这也是实验中不宜选用带电量比较多的油滴的原
6
因。
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
动态(非平衡)测量法可根据公式(4.8-12)计算,其中
K1.431014(10.02tg)32 (4.8-15)
注意事项
1.不得随意打开油滴盒,如要打开,须先将工作电压选择开关拨至“下落”挡或关闭电源,以防触电。
2.电极水平调整不好,则油滴会前后漂移,甚至漂出视场。 3.平板电极进油孔很小,切勿喷入过多的油,更不得将油雾室去掉,对准进油孔喷油,以免堵塞油孔。喷油时将喷雾器竖拿,对准油雾室的喷油口喷油即可。喷雾器竖放,防止实验用油流出。喷雾器的喷油嘴系玻璃制品,严防损坏。
4.测量油滴运动时间时,须使油滴先上升、下降一段距离后再开始计时。
思考题
对油滴进行跟踪测量时,有时油滴逐渐变得模糊,为什么?应如何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丢失油滴?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