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迫症22例心理护理

2020-12-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齐鲁护理杂志201 年第 7鲞 塑 强迫症22例心理护理 卢怀云,梁俊平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在药物及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评估患者的性格、症状、社会心理 因素、教育方式等,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强迫症状及与强迫相关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强迫症患者进行 评估后,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强迫症的治疗,缓解患者的内心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l9—0026—02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基本特 3.3认知教育 向患者讲解强迫症的病情特点,消除对强迫 症的恐惧心理,疏导情绪,减轻痛苦。鼓励患者诉说心理创伤 和紧张恐惧感受,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帮助患者探寻痛苦 征的一类神经性障碍,患者深知这些强迫症状不合理、不必 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从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强迫症与强 迫人格有一定的关系,强而不均衡型的性格易患此病,主要表 现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该病具有治疗周期 长、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特点。2007年1月一2009年5 月,我们对22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 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体验产生的原因。与患者探讨其性格特点,分析在人格方面 的某些弱点,引导患者认识性格中的不足。了解患者人际交 往的特点,一起探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正 确的解决问题和挫折的方法,减少对患者的情绪影响。与家 属交流,让患者父母意识到自己性格缺陷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上改掉以往的刻板、教 1.1临床资料本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22例,男13例,女9 条、凡事要求十全十美的的原则,而以宽容、民主、顺其自然的 心态获得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患者获得永久性痊愈 奠定基础 ’ 。强迫症状是以患者的不良性格为基础,在诱因 作用下产生的,因此,要治愈强迫症,必须尽可能地改善这些 不良个性。顺其自然,肯定自己,不与他人攀比,学会宽容自 己,帮助患者体验积极的生活。 3.4康复训练患者症状有了缓解后可以安排日常活动,参 加集体项目,尽可能地把时间安排紧凑,使患者没有时间去实 施强迫行为。同时可以选择运动充实生活,活动中及时给予 例;年龄(23±8)岁;病程(4.0±3.6)年;住院时间(2.3.4-0.8) 月。起病有诱发因素20例(90.9%):学习、工作压力大l1 例,突发事件5例,人际关系冲突6例。症状:强迫性行为l5 例,强迫性思维障碍7例,有冲动行为2例,有自杀倾向4例。 本组患者均符合CCMD一3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医生根据其具体病情特点给予药物 和心理综合治疗。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安定类等,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森田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等。 同时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性格特点、起病 诱因、家庭培养方式等。 2结果 肯定,以增强信心。督促患者多参加工娱疗,减少白天的睡眠 时间,同时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助于改善晚间睡眠。 3.5安全护理防范自杀、冲动行为,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 通,了解其内心体验、感受、情绪反应类型,可以及时、准确地 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护患者生命 22例患者出院时强迫症状及与强迫相关症状(如焦虑、抑 郁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显著进步出院9例,进步出院13 例。 安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向患者讲清保护的目的, 防止患者产生误解。 3心理护理 3.1症状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包括临 4讨论 床分型、强迫内容、症状的严重程度、强迫症状发作的背景因 素、诱发因素或影响因素、强迫行为持续的时间、有无自杀倾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药物与心理的综 合治疗。强迫症与患者的特殊人格有很大关系,同一社会心 理因素在特殊人格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强迫症状,所以,要认 向、有无冲动行为、焦虑的情绪反应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性格 特点及家庭教育特点等 J。对强迫症的临床资料评估越详细 越能为心理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线索 。 3.2心理护理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的痛 真评估患者的人格特点,分析其人格弱点,以提高治疗护理效 果 J。认知疗法是强迫症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手段,通过 认知行为护理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打破认知和情绪、 苦体验表达共情,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的治 疗,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熟练应用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疗 法,并协助医生执行治疗。森田治疗的理念是随其自然,对强 迫症状不抵抗。向患者讲解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的特 点,提高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消极思想,正确 引导患者的治疗态度。 26 行为障碍间的恶性循环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更有利于改善 患者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 质量;家庭治疗也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方面,患者幼年时期的 家庭教育对强迫症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刻 板的、教条的、严厉的,患者对自己过分苛求、追求完美、过分 约束和不宽容 J。了解患者幼年生长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1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2例临床护理 王桂英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加强对血糖、感染的控制,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使 用中药进行静脉滴注、泡足治疗。结果:除2例因经济状况较差或依从性差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病足红肿均消失,溃疡 愈合,结痂脱落。住院7—21 d,出院后继续采用泡足治疗1~2个月。经随访患者足部溃疡均痊愈。结论:对糖尿病足 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加强护理可取得显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11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9—0027—02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群体的扩大以及糖尿病患者病 重,致局部红肿、溃疡进而坏死。也有少数患者已习惯足麻、 程的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明显地显现出来。糖尿病足是糖 足痛,发现足趾变黑坏死方才就诊。 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因为就诊时间晚 1.2诊断方法临床诊断均按第3版《实用内分泌学》的分 或得不到适当的治疗而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类及Wagner分级法 标准。将糖尿病足分为两类,神经病变 质量,威胁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2008年9月~2011年3月, 型与神经缺血型,区别二者的关键指征是足背动脉搏动的有 我院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经精心护 无。足底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除使用常用的痛、温觉的询问 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和检查外,还采用简便实用的10 g尼龙丝检查法,尼龙丝弯曲 1资料与方法 而不能感知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人群并有周围神经病 1.1临床资料本组糖尿病足患者32例,男l4例,女l8例; 变。 年龄50~78岁。发病10年以上16例,5—10年8例,2—4年 1.3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0级:有发生足部溃疡的危 6例,不足2年2例。均为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均未使用胰岛 险因素,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 素治疗。空腹血糖为10—16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18 有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脓肿或骨感染。3级:深 mmol/L。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为2—4级,存在明显的感染。 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 有多种诱发因素,多数由于轻微外伤后未经及时处理逐渐加 或足背)。5级:全足坏疽…。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成年后的行为模式间的关系,根据寻找出 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06Z):159 的问题,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教养者与患者之间的教育 —160. 方法和行为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患者要有意识地 [3] 高成阁,纪术茂,苏掌权,等.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及人格 努力克服任性、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 类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1):24— 做事方法,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27. 难以解决的困境和来自生理上的不适均可成为强迫症的 [4] 张效贞.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 诱发因素,不良刺激,如工作、生活、家庭、经济及人际关系方 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3-4. 面的困扰构成个人心理上的冲突。因此,要对患者做心理和 [5] 邢婧睿.强迫症异质性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 社会因素方面的评估,找出疾病的诱发因素,帮助其积极成熟 志,2010,20(6):422—423. 的应对。强迫症状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患者往往为此焦 [6] 李雷俊,王相兰,魏钦令,等.不同病程强迫症患者临床 躁不安而导致睡眠障碍,白天则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注意力 特征比较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12:1529— 不集中等。强化患者的心理认知,包括疾病产生的原因、性 1530. 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7] 侯佳娴,靳菲菲,姬松波.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6o例心理 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情绪反应,降低患者的痛苦感,同时又能加 问题患者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80. 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8] 田梅,赵向辉,连文仙,等.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应对方式 总之,对强迫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到认真细致,事先 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 做好各个方面的评估,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 (4):116—118. 护理策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 马昌国.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家庭因素研究[J]. 参考文献: 现代医药学刊,2008,1(1):70—72. [1] 沈渔邮.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 崔俊花,陶希英,李秀华.心理健康教育对强迫症患者生 6o2. 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34. [2] 杨永信,吴少兰,郑振宝,等.住院强迫症患者发病相关 本文编辑:赵雯 2011—03—23收稿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