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的定义
1.1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导致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1.2判断骨折的五个要点:①激烈疼痛,明显压点痛,活动时加剧 ②局部肿胀或皮下淤血(骨折错位、重叠、出血) ③畸形(缩短、弯曲、转向) ④功能障碍(原有的功能受影响或完全丧失) ⑤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
1.3中小学生特有的骨折类型和特有体征:青枝骨折、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骨折的预防
2.1在天气晴朗、光线好的条件下运动,不要在下雨、阴天、光线不好的天气下活动。
2.2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不要穿拖鞋、凉鞋、皮鞋、休闲鞋等运动,运动时要穿宽松透气的运动服,脚穿防滑、弹性好的胶底球鞋。
2.3运动前清除运动场上的杂物或小碎石,小心操场积水。
2.4检查运动器材是否松动或损坏,确保在安全的器械上运动。
2.5做激烈运动或经常受伤的部位应佩戴护腕、护膝、护肘和头盔等防护用具。
2.6训练或比赛前做10~15分钟准备运动,至身体微微发热。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先进行慢跑,然后拉伸肌肉,活动全身关节,最后针对易受伤的部位多做一些活动。
2.7运动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和监护下掌握技术要领,遵守比赛或游戏规则,不追逐打闹、故意推挤或冲撞。
2.8突然摔倒时应迅速用手撑住倒下的身体,侧转身体以肩或背着地,并顺势向外滚去。
2.9运动结束后还应做整理活动,如:慢跑、慢走等,使心率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不可过量过快饮水,尤其是冷饮和碳酸饮料;不可大量吃甜食或糖水。
2.10勿在教室、走廊、楼梯处追逐打闹、故意推挤或冲撞、伸脚绊倒同学。
2.11上下楼梯靠右行,不骑楼梯扶手下滑。
2.12在家及附近娱乐、休闲、玩耍时需要家人的陪同。
2.13刚打扫完的湿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骨折;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2.14中小学生应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运动,不挑食、不偏食。
2.15注意补钙,养成每天喝豆浆或牛奶的好习惯,可选择食用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子(向日葵、南瓜子)等含镁食物,同时,每天至少应该接触20-30分钟的阳光,促进钙质的吸收,确保足够的钙元素,从而形成强健的骨骼系统,有效降低骨质流失。
2.16中小学生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外伤或跌倒。
2.17容易发生骨折的运动:打篮球、踢足球、溜冰、玩滑板、骑自行车、课间活动、
上下楼梯、玩耍。
三、骨折的现场处理
3.1中小学生抢救骨折伤员时注意事项
(1)立刻拨打120求助。
(2)止血。有出血要先止血,不能让伤口裸露,但不能用力包扎,可用干净的手帕或衣服等轻轻进行包扎。
(3)不要随意移动伤者骨折的部位。 (4)不要用绷带对骨折部位进行包扎。
(5)不能适当调整损伤时的姿势。 (6)不可迅速对伤者骨折的部位进行消毒。
3.2骨折急救“三不”原则
(1)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
(2)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3)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3.3骨折的固定
固定材料应就地取材,树枝、木棍、木板、枪支等都适于做夹板用。最常用的骨折固定与处置方法是木质夹板固定。
急救固定的目的:避免搬动过程中骨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休克。
上肢骨折:用两块夹板(或木板)分别在上肢内外两侧,加上衬垫(棉花、衣、布)等后,用三角巾(或布条、绳子)绑好固定,再用一条长三角巾将上肢前臂屈曲悬吊固定于胸前。
下肢骨折:小腿骨折时,用长短相等的两块夹板(从脚跟到大腿中部),加衬垫后,在骨折处上下两站、膝下和大腿中部分别用布带缠紧,在外侧打结。如为大腿骨折,可用一块自腋窝到脚跟长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健肢移向伤肢并列,夹板加衬垫后用布条分段固定伤肢,腋窝和大腿上部分别围绕胸、腹部固定,脚部固定也同小腿骨折。
脊柱骨折:病情多较严重,应严禁乱加搬动,应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及早转运。切勿扶持患者走动,也不要让伤者躺在软担架之上,这样有可能会造成脊柱神经损伤,引起终生截瘫。
3.4 常用搬运骨折患者的方法
徒手搬运法、器材搬运法。
正确的搬运方法:先将伤者双下肢伸直,上肢也要伸直放在身旁,硬木板放在伤者一侧,用于搬运伤者的必需为硬木板、门板或黑板,且不能覆盖棉被、海绵等柔软物品。至
少三名救护人员水平托起伤者躯干,由一人指挥整体运动,平起平放地将伤者移至木板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