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本项目招标文件及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等。 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第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梅兰桥(变更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⑸《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⑺《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桥原设计为旧桥利用,左侧加宽的结构形式,加宽部分为跨径16米的空心板,下部构造为U型台扩大基础,根据业主委托对梅兰桥进行变更设计,0、1桥台变更为柱式台桩基础,加宽部分跨径变更为20米空心板。本桥桩基2根。
。。。桥1号桩基钢筋加工与安装主要内容:原材料报检→焊接试验→焊接参数试验→设备检查→施工准备→加强钢筋制作→钢筋笼加工→声测管安制→钢筋笼底节吊放→第二节吊放→校正、焊接→最后节定位。
2、主要工程量 桩基工程数量见表1:
表2-1 。。。桥1#桩基工程数量表
规格型号 序号 项目名称 材料名称 等级 1 钢筋 2 3 桩基工程 4 5 7 桩基检测管 混凝土 无缝钢管 套管 钢板 C30 Φ57×3.5mm Φ70×5 80×10mm m 3单位 直径 Φ25 Φ22 Φ16 Φ10 kg kg kg kg 工程数量 备 注 HRB400 HRB400 HRB400 HPB300 2564.2 193.6 12.9 293 38.17 277 5.1 2.01 水下混凝土 m kg kg 三、施工资源配置
1 、 组织结构
项目部成立以为项目总工组长,项目副经理、质检负责、工程技术、试验人员等为组员的桩基钢筋加工首件工程工艺试验小组。
总体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试验负责人: 钢筋加工场负责人: 材料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2、人员配备
桩基钢筋加工首件工程主要负责人员见表3-1,工班作业人员见表3-2。
表3-1桩基钢筋加工首件工程主要负责人员
序号 姓 名 1 2 3 4 5 6 职 务 技术负责 质检负责 钢筋加工场负责 材料处长 试验室 职 称 工作职责 备注 工程师 提供技术指导 工程师 质量检验 工程师 负责钢筋场生产 工程师 原材料采购等 工程师 钢筋材料试验 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 安全环保处 表3-2 工班作业人员
序号 1 2 3 4 6 工 种 班长 电工 安全员 电焊工 钢筋工 人数 1 1 1 2 8 工作职责 负责本工班管理 现场临时用电 负责钢筋加工安全 钢筋笼的焊接 负责钢筋的加工 备注 3、技术准备
已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证上岗。
安全防护用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或深色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4、机械设备配置
电焊机2台,钢筋调直机1台,钢筋切断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等设备。
5、材料配置
钢筋到达现场后,查验其品种、级别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材料员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送检做力学抽检试验。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度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在外观经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
不合格。
加工钢筋笼加强筋、箍筋模具,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对进场钢筋,做拉伸(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并报检。
钢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按每60t一批送检、报检,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批必须抽检一次。
钢筋的级别、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验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 钢筋加工棚,对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排水系统,规划场地。
四、施工进度计划
。。。。桥1#桩基钢筋加工工程计划于2017年4月15日开工, 2016年4月18日完成。首件桩基钢筋笼加工试验完成后及时整理相关试验数据,完成试验总结及报告。
五、桩基钢筋笼加工工艺
1、技术要求
(1)所使用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场证明及使用期限。 (2)在大面积进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2、加工程序
主要施工程序为:原材料报检→焊接试验→焊接参数试验→设备检
查→施工准备→加强钢筋制作→钢筋笼加工→声测管安制→钢筋笼底节吊放→第二节吊放→校正、焊接→最后节定位。
3、工艺流程
4、施工要求
4.1 钢筋储存
⑴ 钢筋的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⑵ 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应加以遮盖。
⑶ 检验合格的判定标准:如有一个试样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检,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4.2钢筋的除锈 4.2.1 加工方法
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捶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4.2.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出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4.3、钢筋配料整形
配料单编制: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
用。调直可采用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4.4、钢筋下料
⑴ 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确认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⑵ 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用钢筋切断机进行。
在钢筋切断前,现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将其切断。
⑷ 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可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得小于±10mm。
⑸ 钢筋宜在钢筋加工棚内集中加工。 4.5、钢筋的弯曲成型 4.5.1加工方法
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曲线钢筋成型,可在原钢筋弯曲
机的工作中央,放置一个十字架和钢套,另在工作盘四个孔内插上短轴和成型钢套与中央钢套相切,钢套尺寸根据钢筋曲线形状选用,成型时钢套起顶弯作用,十字架则协助推进。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当弯钩的形式为180°,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5.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钢筋弯曲时应将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直值。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化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钢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复核要求后再成批加工。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浮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 mm,弯起钢筋的起弯高度±5mm,箍筋边长±5mm,箍筋边长±5mm。
4.6 钢筋的连接接头
桩基主筋采用双面焊,焊缝饱满。螺旋筋接头必须对接,不应在箍
筋并置加密区进行纵向钢筋的连接。设有抗震加强短筋的并排绑扎。
钢筋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笼接头安装质量,且钢筋接头错开布置,同一断面接头数不超过该断面钢筋总根数的50%。钢筋笼主筋的连接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5d(d为主筋的直径)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钢筋焊接接头要求焊缝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焊缝饱满,焊接完成后将焊渣清理干净。
钢筋笼加工完毕后,用S型钢筋将声测管临时固定在主筋上,声测管呈正三角形(桩径D<1.5m)、正四角形(桩径D≥1.5m)布置。
4.7、钢筋笼骨架的存放,运输及安装 4.7.1钢筋笼骨架存放与运输
⑴钢筋笼在生产场地内加工完毕后,分节吊装、通过运输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钢筋骨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加强筋处应设置等高垫木,防止钢筋骨架油污及水锈污染。
⑵钢筋骨架起吊时,由于其在纵向抗弯能力较差,在笼内加临时性“+”字支撑,以提高钢筋笼的刚性,吊车安装过程中应平稳、缓慢,避免落钩时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冲击变形。并对吊点处支撑环增“+”字或“△”支撑,防止吊点处骨架变形。
⑶起吊过程中不得造成钢筋笼产生残余变形。 4.7.2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笼加工完毕,成孔检验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笼的吊装施工。钢筋笼可通过运输汽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利用现场汽车吊机和人工配合
吊装,使钢筋笼下放到位。
吊装时为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每节钢筋笼采用两点起吊。采用长吊绳小夹角的方法减小水平分力,起吊时顶端吊点采用钢筋笼专用吊具进行吊装,根部吊点采用二根吊绳进行兜装,吊点处设置弦形木吊垫与钢筋捆连。先起吊顶部吊点,后起吊根部吊点,使平卧变为斜吊,根部离开地面时,顶端吊点缓慢起吊到90°后,拆除根部吊点及木垫垂直吊其入孔安装。钢筋笼下放时需严格检查钢筋笼保护层,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的接长、安放过程中,始终保持骨架垂直;钢筋笼接长时每节接长应保证垂直度满足要求,接头牢固可靠。
钢筋笼起吊后,按照标记对位,使各钢筋的对准率达到95%以上,对于少数由于起吊钢筋笼变形引起的错位,可以用小型(3~5吨)手动葫芦牵引就位。对于极少数错位严重的,无法进行丝扣对接,则可采用双面邦条焊的焊接方法解决,双面焊要求焊缝平整密实,焊缝长度符合规范规定,确保焊接强度质量与主筋等强度。
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定位和下放措施,确保钢筋笼准确定位和防止碰撞孔壁,当下放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固定,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4.8声测管安装
⑴钢筋笼按设计图纸绑扎成型后,在钢筋笼内侧圆周按设计要求布置声测管,对于声测管加固,按设计要求将其竖向焊于或绑扎于加强筋
上。
⑵声测管底部与上端均安放至设计位置,声测管接头要焊机牢固。 ⑶声测管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⑷声测管安装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0.5%,且接头处孔壁过渡圆顺光滑。
4.9钢筋笼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钢筋骨架入孔时宜采用25T起吊,缓慢地将钢筋笼竖直,拆除上吊点以外各个支撑环和临时支撑,在工作人员的扶持下缓慢插入孔内待对位后与前一节钢筋笼对接。
⑵钢筋笼入孔前,应认真检查钢筋笼临时加劲角钢和十字撑是否拆除完毕,并注意不得将任何诸如角钢、短钢筋等铁件掉入孔内,以免钢筋笼受阻无法安放至设计标高。一旦不慎掉入,应打捞出后再下钢筋笼。
当钢筋笼下端接近护筒底口时,应放慢速度,并在操作人员的扶持下,对准孔中心缓慢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造成塌孔而给二次清孔增加难度。一旦发生钢筋笼骨架被卡,入孔困难时,应稍稍提起并转动骨架缓慢试探入孔,直到骨架下至设计标高。
⑶吊装时钢筋笼尽量减少在钢筋笼对接时发生主筋位置错位。 ⑷为了克服钢筋笼起吊的变形,宜采用多吊点起吊完成钢筋笼的吊装任务。
⑸现场的机械作业,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指挥。
⑹严格按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起重工必须熟悉操作方法、
起重设备的性能、所起重的钢筋笼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的要求。对所有起重机械进行指挥的信号员,应专人指挥,统一指挥信号。哨音清晰,手势和旗语准确,不得用喊叫指挥。如遇有妨碍司机视线处,应增加传递信号人员。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4.10、桩基钢筋笼施工质量标准 ⑴桩径不小于设计孔径; ⑵孔位中心偏心单排桩≤50mm;
⑶钻孔桩钢筋骨架制作、安装应符合表6:
表6 钢筋笼制作和安装允许偏差
序 号 1 2 3 4 5 项 目 灌注桩 允 许 偏 差 ±20mm ±10mm +10mm ±5mm ±20mm ±5mm ±10mm ±3mm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箍筋间距或螺旋钢筋螺距 钢筋骨架尺寸长 钢筋骨架尺寸宽、高、直径 弯起钢筋位置 柱、梁、拱肋 6 骨架保护层厚度 基础、锚碇、墩台 板 六、质量保证体系
1、施工图审核和施工技术交底
人员进场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
审,根据施工设计图进一步核查,工程开工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质量管理制度
⑴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宣传教育贯彻在施工全过程中,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使参加施工的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
⑵制定创优规划,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经理部 → 施工处二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领导把质量目标作为首要任务亲自带头抓,并根据设计文件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制定分项工程创优规划,确保各分项工程均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⑶健全职能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施工负责人为组长,技术、质检处负责人为副组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跟踪管理,做到质量一票否决制,使各施工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⑷做好技术质量交底,严格质量审核制度。分项工程开工前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向参与该工程管理及操作的所有人员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使管理者明白如何管好,操作者知道如何操作。
⑸严格规章制度,狠抓目标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贯彻执行工程质量双检复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关键工序旁站制度,质量管理小组不定期的进行质量检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通过定期检查达到有效控制。
⑹强化标准化作业,抓好QC攻关活动。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
范及操作规程要求施工。每项工作在工程师指导下做好各项准备后,再全面开展施工,各工序衔接要按质检标准交接,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直至达到标准为止。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是职工参加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质量管理体制工作深入发展的有效形式,因此,根据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以及推行新技术,新工艺等,严格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并及时检查总结,达到有效控制关键工序,很好地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推动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⑺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计量工作涉及到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质量的好坏,为此我们配备专人负责本项工作。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管理同时积极完善检测手段,充实检测技术力量,并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施工中按规范和工程实施情况确保检测频率达到100%。
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抓好材料出入库质量检测。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每批进场的原材料都必须进行质量抽查,并记录在案,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准进入现场。进场材料分类、分批存放,作好标示。
⑼实行工地例会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工作经验交流。定期召开以质量为主题的工地例会,总结成果,交流经验,布署下一部质量控制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为进一部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⑽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精诚合作共同把好质量关。在施工全过程
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试验、检验报告单,不折不扣地执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
⑾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创优质、树样板、争贡献”为内容的质量活动,设立内部质量奖励基金,每月开展一次质量分析总结和质量评比,把施工质量同每个人的收入相挂钩,确保各项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3、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检签认“验收”制度
⑴对供方生产(制造)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做好检验和验证。对接收的每批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和验证,认真查验供方的资质证明、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明及顾客满意度相关资料,交付后服务的证据、支持能力等,确保其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对各种机械、设备按照采购合同文件的要求,严格进行验证,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运转正常,能够达到应有的施工能力和要求。
⑵严格“三检”制度,“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即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最终签发隐蔽工程检查证。
4、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⑴认真组织制定工艺标准,科学设计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创优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工序质量预控。各专业施工队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审定的技术方案、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交付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一次评定合格率为100%,得分96分以上。
⑵配备常规的钢筋检测等试验仪器设备外,还配备一些目前国际、国内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试验员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钢筋原材料取样、试验操作,保证钢筋原材料和焊接质量。
5、质量保证措施
⑴施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勤交底、勤检查,严格技术交底复核制度,并深入工班检查指导,与工班技术员、质检员一起保证各工序质量。
⑵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实施工序质量检验程序,特别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质量监察。工序交接必须有班组间的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应立即组织整改。
⑶纠正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针对钢筋加工过程中质量通病要制订预防措施,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
⑷坚持自检程序,以过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⑸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程序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使整个质量体系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做好质量记录,确保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
⑹加大监控力度,严格要求,规范施工,认真执行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七、安全及环保要求
1、安全要求
1.1 基本作业及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雷击、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施工现场的生产、库房、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等要按要求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同一布置。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施工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也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具。加工机具设备必须定期检查保养,及时维修。
钢筋笼运输过程,在运输车辆上悬挂好交通警示,专人看守路口,做好交通疏导。
钢筋笼吊装前要对吊点、吊绳进行复核检算,必须满足吊装安全要求;钢筋笼吊装中,由专职安全员维持好现场吊装作业环境秩序,吊装作业半径下严禁站人,并会同现场技术员检查吊点,必须待钢筋笼到位
后,才准靠近;遇大风、雷雨等异常天气,应停止吊装;各吊点、加接部件要牢固无损,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以确保安全。
1.2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JJ46-2005)规定执行;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气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电气设备及金属外壳或构架均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由专人负责,非专职电气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1.3消防措施
制定消费安全制度、消费安全操作规程;实行防护安全责任制,确定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闪光对焊现场要用防火设施,闪光区内不准站人,附近有易燃、易爆等物品,焊接场必须设挡火板,操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防止烫伤和失火。
氧气瓶、乙块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cm。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乙炔发生器作业。
定期进行以防火、防盗、防爆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堵塞漏洞,发现
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2、环保要求
⑴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堆放并覆盖,随时清运。
⑵钢筋 加工厂机械设备噪音应采取封闭措施,施工时应控制噪声,并按照规定时间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