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因探究

2020-12-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6卷第4期 景德镇高专学报 Vo1.26 No.4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Jingdezhen CoUege Dee.2011 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因探究 郑亚君①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语言是见证人类思维进化史的活化石。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英语语言形式的改变是任何研究英语语言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英语语言形式的改变, 不仅与语言自身的形式演变有关,同时也与政权的交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变化等方面息息 相关。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研究英语这门语言,我们应该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而深入地探究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 因。 关键词:英语语言形式改变;原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H 3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11)04—0108—03 O引言 皇帝发动了征服不列颠岛的战争,战争虽然曾一度导致了英 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但就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而言,由于罗 19世纪中期最主要的历史语言学家August Schleicher(奥 马人的入侵,拉丁语也开始全面地向英语语言中渗透,这对英 古斯特・施莱歇)认为“语言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跟生物的 语语言形式的变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进化过程是一样的”。这说明,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也不可 由此可见,英国遭受其他民族侵略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 能脱离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存在。英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 其他民族语言文化,扩大本民族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略读 展变化,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着。正所谓“适者生存”,那些无法 英国战争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早在公元43年之前,不列颠岛 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英语词汇与形式,成为了英语语言中的 就已经开始遭受来自西北欧的盎格鲁(Angles)、撒克逊(Sax— “死语”而被英语语言史所淘汰。 ons)和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的侵扰了。这三个部落在不 此外,我们在英语语言形式的改变研究中,应提倡以人为 列颠岛上,经过长期的战争、妥协最终融合成了统一的英吉利 本和人文精神的研究方法,坚持社会规律应是人自觉活动所 民族。与此同时,在战斗过程中,双方为了赢得战争,不断地 体现的唯物主义法则。因此,我们应从时代变迁、经济社会的 发展以及作为语言使用主体——人的因素等多方面,来多层 对敌方语言文化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斟酌,这一过程也共同铸 次地分析、探究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因。同时,我们应从对 造了“古英语”。而后,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斯堪的纳维亚 英语语言的认知和应用出发,来全面地探究英语语言形式的 族对英国的入侵延续了三百年之久。斯堪的纳维亚族的入侵 变化和发展,从而为我们全面地理解和学习英语语言提供一 直接导致了古英语由复杂的语言形态向简洁化方向发展。公 个坚实的平台和基础。 元1066年,诺曼底人入侵英格兰成功。诺尔曼人的入侵不但 使得英语向法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而且直接瓦解了英语的 1 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因 屈折体系。公元9—10世纪,北欧海盗的入侵既给英语增加 1.1历史政权的交替。影响英语语言的构成和发展 不少新词汇,又导致了一些词尾屈折变化的消失。由此可见, 文化是世界各个民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适应成 历史政权的交替,不仅改变了英语语言本身的语言形式,同时 果的总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以社会意识的方式而存在, 也扩大了英语语言的词汇量和使用范围,而且推动了英语语 是相应的社会时代特征的必然反映。由此可见,英语语言与 言向简约型方向发展变化0这种时代的变更,促进了英语语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是密切相连的。而社会存在决定 言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了英语语言的使用价 社会意识,因此,社会时代的变迁,会对英语语言形式的改变 值。 产生重大影响。 1.2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英语语言的进步 人是社会群居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群体 起初,英语语言形式的变化主要与英国社会的发展密切 流动造成了语言形式的改变。据历史记载,公元43年,罗马 相关。众所周知,英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①收稿日期:2011一o9—27 作者简介:郑亚君(1978一)。女。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 2011年第4期 郑亚君:英语语言形式改变的原因探究 ・1O9・ 萌生并迅速发展的圈地运动时代,紧随其后的是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政体改革、海外扩展等一系列}_J=会发展活动。这些改 “ChinesTe Communist Party”。此外,世界各国政府在分析国内 经济发展时,常用的“( 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革和举措不仅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催使得英 国在与其他国家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入了新的词汇,进而 促进了英语语言这一文化载体的形式的变化。例如:”Terror” 这个同便是从德语中引进的 英语语言由以前的专门为上层 社会服务的官方性语言词汇,逐步演变成融入了一些市民文 product)来对比分析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这些英 语语言的简略形式极大地加快了各国信息交流的速度,提高 了英语语言使用率,反过来又推动了英语语言形式的发展。 1.4 英语语言本身的优化性,带动了英语语言形式的变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曾经说过:“在对语言改 变的定量分析中,我们发现当外部社会因素保持相同时,语言 的改变是由内部语言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这充分 化的生活语言,并在民问不断地推广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 展。例如:Archie(高射炮)这个单词,便是一个俚语。 进人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 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 上各种族人员之间的频繁流动。这种形式促进了世界向全球 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 交融,促进了语言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毋席置疑,这种文 化多元现象d三促进了英语语言形式的变化。而随着人们生活 节奏的加快,为了方便彼此之间信息的互动和交流,力求在最 短的时间内,表达更多的信息,英语语言的词尾电由原来的复 杂形式向简约化方向发展。此外,美国独立战争以后,随着美 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英语语言的语音也逐步由古板、正规 的英式发音变化成了圆润、清新的美式发音。例如:英式发音 的enquire与美式发音的inquire,“睡衣”的英式英语是paja— mas,美语则是pyjamas;“执照”,“特许证”的英式英语用li~ cence,美语则用license。由此可见,美式发音较英式发音具有 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推 广,进而促进了英语语言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更好的交流。 1.3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变 ,带动英语语言形式的变化 英语语言是字彳=}语言的一种,具有书写方便快捷,便于掌 握的特点。在世界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英语语言形式由 于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方式的主流形式。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上英语输入法 的出现,不仅扩大了英浯语言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快了英语 语言的使用频率。而过去繁琐的英语语言形式与高速快捷的 信息交流形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种时代背景下, 英语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众所周知,信 息化时代是一个信息交流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选择性 强的时代。在紧张快捷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在短时 间内更加高效快捷地交流信息,实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在 英语语言信息交流方面,人们不得不逐渐摈弃了以前古板、僵 硬的英语语言形式的表达方式,而采取了一些简洁、易懂的英 语语言表达形式。这也促进了英语语言形式进一步向简约化 方向发展,从而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扩大了英语语言 形式的使用群体。 在E常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人们会约定俗成地用一些英 语省略语的形式代替一些形式复杂的英语结构,从而达到高 效快捷的传递相关信息的目的。例如:在国际会议上,人们常 用“UN”来代表“联合国”的全称“United Nations”;在国际交流 中用,外国政府常用CCP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英文全称 说明了英语语言作为语言大家族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 的发展变化不仅与社会经济等外在因素密切相连,也与英语 语言自身这一内在因素的优化息息相关。 英语语言是一个由英语语音结构、英语语法结构、英语语 义结构等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化的语言系统。英语语 言中的这些子系统之间既相瓦独立又相互依存,因此,英语语 言中一个子系统在形式或结构方面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另一 子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正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所言: “在语言的构成部分中,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有机地互相联系 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充分说明了英语语言系统内 部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发展以后,会带动整个英语语 言形式的变化发展。 下面我们以英语语言中谚语的发展情况为例来阐述一 下,英语语言本身的优化,对英语语言的形式变化带来的影 响。据《近代英语发展史》一书记载,20世纪以来,英语语言 中谚语的语言形式的变化逐步呈多元化趋势。英语谚语自身 在变化发展中,由最初的农业学不断地扩展到了农业学、工业 学、社会学、符号学、实用心理学、英语语用学等多个领域。由 此叮见,英国谚语在从农业到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 了不同的英语语言形式的特点,这也为我们从英语谚语的变 化中,对英语语言形式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在英国的农业 社会时代,英国人发明了很多与农业生产、渔牧、狩猎等农业 活动相关的谚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农谚”。例如: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s of a ifneday.(晚霞红,晨雾 蒙,天会晴o)。Rain from the east;wet two days at the least. (风雨东方起,至少两天雨。)这两个英语谚语充分反映出了 农业社会人们对于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非同一般。而后,当 英国经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英语 谚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If you would not be cheated, ask the price at threeshops.(货比三家不吃亏。)There i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lfock.(害群之马到处有。)Pride goes be— fore a fal1.(骄兵必败。)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 于商业贸易活动的重视。英语谚语的变化发展电促进了英语 语言形式逐步向简洁化、实用化方向发展。以韩礼德为代表 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新颖的术语,说 明英语语言的谚语隐喻形式既是英语词汇现象的必然反映, 也是英语语法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谚语这一细微的英 语形式的变化,会带动整个英语语言形式的变化发展。 ・1 10・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年12月 2结语 英语语言形式的改变是由英语语言内部、社会外在因素 以及作为英语语言的使用主体——人这三方面因素相互作 用、相互促进的结果。英语语言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使 英语语言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了世界信息的便捷交流。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O1). [2]瞿霭堂.语音演变的理论和类型[J].语言研究,2004(02). [3]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 (O1). [4]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 学,2OlO. [5]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刘丰,魏渊.英语屈折历时变化的认知语言学阐释[J].中国矿业 [6]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 业 业业 盘盥 妇瓷业 业 坐生业 业啦 业矗业盥业 业 啦 业 誊 业业业 (上接第32页) 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Ⅳ的 点评:当两抛物线图象关于Y轴对称时,两图象上各对应 点也关于Y轴对称,把原题中的( ,y)用(一 , )代人,即可得 结论.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P是抛物线E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点A,曰重 合),那么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是否在抛物线F上,请说明 理由. ㈢两条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则两条抛物线上对应两点 的坐标为(口,6)与(一o,一b). 例3(2008年江西有改动)已知:如图6所示的两条抛物 线的解析式分别是Yl=一 中。为常数,且0>0). 一o +l,y2=ax 一口 一1,(其 解析:(1)因为E、F两条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所以当解析式中的横 / \ 坐标互为相反数时,纵坐标不变,即 / /-'i 、 Y=(一 ) 一2(一 )+3,所以抛物 一一 线F的解析式为y; +2 +3. 尹 。7 1 (2)当四边形ACNM是平行四 殳 一 (1)请写出三条与上述抛物线有关的不同类型的结论; (2)当0=÷时,设Yl=一O,X 一 厶 r . 边形时,MN∥AC,肘Ⅳ=Ac,而图4 M(0,3),AC=2,则抛物线E的 轴上方有点Ⅳ(一2,3)满足 条件,由于E、F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此时N(2,3)点也满 足条件,故存在满足条件的点Ⅳ的坐标为(一2,3)或(2,3). (3)设P( 。,Y )是E上任意一点(y #o),则点P关于原点 +1与 轴分别交于 ,Ⅳ两点(M在J7\,的 } 、、§ f 、 左边), =O,X 一0 一1与 轴分别交E, , ~} 一  F于两点(E在F的左边),观察 ,Ⅳ,E,F 四点坐标,请写出一个你所得到的正确 图6 结论,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可从两抛物线的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 的对称点Q(一 ,一y ),且Y =一 。 一2 +3,将点Q的横 坐标代入F,得y0=一 1 一2 l+3=Y1≠一Yl, ’与坐标轴的交点和两抛物线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等方面 来找结论;.在(2)中由于点肘、J7、r、E、F都在 轴上,所以它们 的纵坐标都为O,而抛物线Y,、Y2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与F, E与|7、r是对称点,所以 与 , 与 互为相反数,即 + F=0,XE+XⅣ=0或 + ,+ E+XN=0. 点评:要寻找出题中抛物线不类型的正确结论,一是要从 两抛物线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二是要关注两抛物线之间的 ..点9不在抛物线F上. 变式2:如图5,抛物线E:Y= 。+4 +3交 轴于A、日两 点,交Y轴于 点,抛物线E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F交 轴 于C、D两点. (1)求抛物线F的解析式; I (2)若将抛物线F进行关于 轴对 称的图形变换得到抛物线G,求抛物线 G的顶点坐标; (3)若点P是抛物线E上的一个动 点(P不与点A,曰重合),那么点P关于 { fM  ./ 相互位置关系.变式3:已知抛物线y=一x2+2 +1的顶点为 P,且与 轴交于A、曰两点,现将这条抛物线绕原点旋转180。, 得到抛物线Y=ax2+ +c且与y轴交于点|D,与 轴交于点 M、N. 置 原点的对称点Q是否在抛物线G上,请 说明理由. (2)(2,1); 图5 (1)D点坐标为——; (2)口=——,6=——,c=——; 答案:(1)抛物线y= 一4x+3; (3)点Q在抛物线C上,因为抛物线E与抛物线G关于原 点对称. (3)若点A与Ⅳ是互相对应的点,试求/xPAN的面积. 答案:(1)(0,一1); (2)1,2,一1; (3)Sa =2/2+2或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