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2021-10-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新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P92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 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B、勒温C、麦独孤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B、TIROC、A-B-C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B、智力 C、能力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B、社交技巧C、情感过程D、影响力

2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B).(1.0分) P120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印象形成D、总体印象

21、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C).(1.0分) P158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2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C)的关系.(1.0分) P129 A、负相关B、很复杂C、正相关D、无关 23、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C)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1.0分) P156

A、社会赞同的需要B、对自尊的需要C、人际需要D、成就的需要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1.0分) P132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很复杂

25、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D).(1.0分) P157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群体整合原则 2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A). P126 A、动机B、需要C、注意D、兴趣

27、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C).(1.0分) P133 A、不确定B、不变C、增加D、减少

28、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55 A、奥斯古德B、舒茨 C、摩根D、费斯廷格

1 / 13

2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1.0分) P91 A、社会层面B、个体层面C、人际层面D、群体层面

30、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C). P101 A、实验法B、内容分析法C、档案法D、观察法

3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D).(1.0分) P128 A、不变B、越低C、难预测D、越高

32、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C)功能.(1.0分) P139 A、自我防御B、工具性 C、认知D、价值表现

33、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B)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P108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马基雅维里D、苏格拉底

3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 A、稳定归因 B、成败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

35、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D)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1.0分) P125 A、利益B、控制点C、态度D、社会视角

36、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 P168 A、社会感染B、暗 C、优势反应 D、模仿 3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A).(1.0分) P115 A、系统性B、稳定性C、主观性D、客观性

3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C),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1.0分) P125 A、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B、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C、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D、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3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C).(1.0分) P93

A、19世纪中叶B、19世纪末C、20世纪20年代D、19世纪初 40、(B)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1.0分) P123 A、外控者B、内控者C、行动者 D、观察者

4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1.0分) P108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B、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C、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D、成年期的社会化

42、(A)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P101

A、系统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43、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C).(1.0分) P158 A、智慧 B、热情C、真诚 D、幽默

44、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B).(1.0分) P163

A、男性不容易从众 B、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C、女性更不容易从众D、女性更容易从众 45、“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A)的爱.(1.0分) P171 A、占有式B、好朋友式C、浪漫式D、迷恋式 46、“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07 A、霍尔 B、荣格C、弗洛伊德D、沙利文

47、人在(C)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1.0分) P151 A、目光接触 B、面部表情C、触摸D、身体运动

48、(C)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1.0分) P136

A、羞耻 B、焦虑 C、内疚D、嫉妒

49、(D)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1.0分) P123

A、评价者B、行动者C、外控者D、内控者 5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C)的爱情.(1.0分) A、游戏式B、激情式C、利他式D、逻辑式

51、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1.0分) P120

A、平均模式 B、定型C、加权平均模式D、加法模式 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分) P99

A、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B、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53、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A)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1.0分) P158 A、互补B、邻近C、熟悉D、竞争

54、霍尔(E. T 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C).(1.0分) P153 A、1.5英尺~4英尺 B、0英寸~18英寸C、12英尺~25英尺D、4英尺~12英尺

2 / 13

55、(A)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1.0分) P174 A、学习B、繁衍 C、爱情D、经济

56、经验描述阶段,是从(A)到20世纪初.(1.0分) P92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D、19世纪末

7、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C)的预测.(1.0分) P123 A、变化B、不可控C、较准确D、可控

5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B)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0分) P92 A、归纳B、观擦 C、思辨D、实验

59、(C)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1.0分) P122 A、内归因B、稳定性原因C、行为内因D、情境归因

60、(C)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1.0分) P130 A、亲合动机B、侵犯动机C、权力动机D、亲社会动机

61、海德(F. 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C)原则. P123 A、协变性B、特异性C、不变性D、易变性

62、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B). P104 A、蒂博特B、霍曼斯C、布劳D、埃莫森

6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A)的知觉.(1.0分) P117 A、自己B、自然C、社会D、环境

64、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B).(1.0分) P160 A、妥协B、竞争C、合作D、让步

6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D).(1.0分) P118 A、内隐认知B、核心知识C、框架D、图式

66、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C). P128 A、习得性动机B、抱负动机C、成就动机D、社会动机

67、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B)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1.0分) P125 A、生活 B、归因C、睡眠D、治疗

68、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C).(1.0分) P146

A、有无言语的出现B、有无态度的交流C、有无媒体的中介D、有无情感的交流

69、处于(D)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1.0分) P171 A、友谊爱B、游戏爱C、伙伴爱D、激情爱

70、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1.0分) A、越少B、迅速增加C、越多D、越难预测

7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C)关系.(1.0分) P126 A、U型曲线B、指数曲线C、倒U型曲线D、线性关系

72、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B)的特点.(1.0分) 169 A、依恋B、爱 C、喜欢 D、单相思

73、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A).(1.0分) P165 A、优势反应 B、社会惰化反应C、弱势反应D、社会促进反应

74、(D)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1.0分) P154 A、亲密行为B、好恶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自我暴露程度

7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B). P122 A、自我暴露B、自我抬高C、隐藏自我D、形象塑造

7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D)的过程.(1.0分) P108 A、心理健全的人B、成年人C、合格社会成员D、社会人

77、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A)策略.(1.0分) P125

A、自我防卫B、隐藏自我C、自我暴露D、自我抬高

7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C)的趋势.(1.0分) P127 A、不变B、迅速上升C、逐渐下降D、逐渐上升

79、(D)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P121 A、印象形成B、印象输入 C、印象输入D、印象管理 80、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1.0分) A、华生 B、勒温C、奥尔波特D、班杜拉

二、多选题: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1.0分) P141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3 / 13

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82、自尊需要包括(CD)两方面.(1.0分) P116

A、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的自我满足感B、是一种高级需要 C、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D、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8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ABCD).(1.0分) P98 A、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B、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C、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D、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ABD).P94 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B、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C、从注意经验描述到注意假设检验D、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85、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ABCD).(1.0分) P99 A、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B、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C、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D、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 86、关于自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1.0分) P116

A、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B、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C、自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D、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87、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BC).(1.0分) A、正当行为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C、交互性规范 D、伦理规范 88、态度的特点包括(ABD).(1.0分) P137 A、对象性B、内在性 C、系统性D、稳定性 89、自我的结构包括(ABCD).(1.0分) P113 A、物质自我B、理想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 90、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CD).(1.0分) P131 A、多拉德B、伯克威茨C、罗伦茨D、弗洛伊德

91、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ABD).(1.0分) P158 A、社会角色的互补B、人格特征的互补C、情感的互补 D、需要的互补 92、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ABD)等方面.(1.0分) A、利他B、亲密C、服从 D、依恋

93、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ABC)等典型形式. P149 A、流言式 B、集束式C、偶然式D、单线式 94、从众的功能有(AB).(1.0分) P161

A、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B、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C、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D、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 95、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ABCD)等.(1.0分) P118—P119 A、兴趣B、经验C、情绪D、动机

96、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ABC).(1.0分) P156 A、包容需要B、情感需要C、支配需要D、成就需要

97、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AB).(1.0分) P160

A、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B、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C、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D、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97题的答案就应该AB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哪些?

首先,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是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如存在相关或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该含义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也就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②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所以该题目应该选AB.

98、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BD).(1.0分) P119 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首因效应

99、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ABCD).(1.0分) P92 A、法国的群众心理学B、英国的本能心理学C、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D、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4 / 13

100、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ABCD).(1.0分) P100

A、人口学记录B、指导语C、问题及其备选答案D、结束语

【参考答案】

1C,2D,3D,4B,5B,6B,7A,8C,9C,10A11,12C,13B,14B,15C,16A,17A,18D,19B,20B,21C,22C,23C,24A,25D,26A,27C,28B,29A,30C,31D,32C,33B,34C,35D,36A,37A,38C,38C,40B,41C,42A,43C,44B,45A,46B,47C,48C,49D,50C,51A52A,53A,54C,55A,56A,57C,58B,59C,60C,61C,62B,63A,64B,65D,66C,67B,68C,69D,70A,71C,72B,73A,74D,75B,76D,77A,78C,79D,80D

81AC,82CD,83ABCD,84ABD,85ABCD,86ABD,87BC,88ABD,89ABCD,90CD,91ABD,92ABD 93ABC,94AB,95ABCD,96ABC,97AB,98BD,99ABCD,100ABCD

社会心理学试题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过程的是( ) A.态度改变 B.侵犯行为C.组织行为 D.种族偏见

2.认为自卑感是推动人格发展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 A.阿德勒 B.冯特C.弗洛伊德 D.荣格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倾向于( ) A.实验 B.调查和参与观察C.文献研究 D.历史比较

4.“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这是________的观点. (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5.突出强调外部因素作用的社会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C.精神分析学派 D.结构主义流派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学习机制的是( ) A.强化 B.联结C.模仿 D.聚焦

7.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通常采取的最简单的模型是( ) A.平均模型 B.加权平均模型C.刻板印象模型 D.图式化模型 8.以下选项中属于个人知觉中的情绪线索的是( ) A.距离 B.身体姿势C.悲伤 D.目光接触

9.“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是指( ) A.自我确认 B.自我图式C.自我表演 D.自我提升

10.社会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图式和( ) A.综合 B.分类C.累加 D.知觉

11.最早提出通过内因和外因进行归因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 A.Heider B.WeinerC.Bem D.Ross

12.侵犯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武器效应”是指( ) A.去个体化行为 B.兴奋转移C.侵犯性线索 D.环境背景 13.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成分是( ) A.情感 B.认知C.外显行为 D.行为倾向

14.Festinger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是( ) A.标签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C.平衡理论 D.越轨理论

15.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服者方面的因素的是( ) A.心情 B.吸引力C.人格 D.卷入程度

16.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C.认知 D.心理动力

17.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 A.行为观察法 B.自陈法C.问卷法 D.反应时测量

18.社会心理学家Baumeister指出,人类最广泛、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动机是( ) A.包容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寂寞感的影响因素的是( ) A.婚姻状况 B.经济状况C.年龄因素 D.性别因素

20.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熟悉性因素的是( ) A.接近性 B.年龄相同C.曝光效应 D.态度相似

21.许多候选人在竞选时经常在广告上宣传自己,这运用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 A.明星效应 B.蝴蝶效应C.曝光效应 D.骨牌效应

22.以下选项中关于友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交深层朋友,感情投入是最根本的B.与深层朋友的交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越来越多 C.男孩子交友常常喜欢一对一对地玩D.情感在男女友谊关系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差别 23.在Lasswell和Robsenz看来,“一见钟情”属于( ) A.浪漫式爱情 B.好朋友式爱情C.占有式爱情 D.游戏式爱情

24.“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利益”体现的是社会交换中的( )

5 / 13

) …………………………………….密…………………………….封……………………………....线………………………………

A.现实原则 B.报酬原则C.平等原则 D.均等原则

25.在货运游戏中,双方各自及总收益最大的唯一情况是( ) A.双方均使用威胁 B.一方使用威胁C.争夺单行线 D.合作 26.在压力之下发生的改变行为的倾向,指的是( ) A.从众 B.顺从C.服从 D.遵从

27.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从众的个人因素的是( ) A.团体规模 B.团体的社会支持C.控制愿望 D.团体凝聚力

28.在增加顺从的技巧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是( ) A.门前技巧 B.脚在门槛内技巧C.折扣技巧 D.“滚雪球”技巧 29.团体沟通的特性主要表现为领导的主导作用和( )

A.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 B.冲突的必然性C.规范的一致性 D.地位的决定性 30.在文化心理学看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最终层次是( ) A.外在物品 B.价值观C.潜在假设 D.行为方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Higgins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理想自我、________和________.( ) A.应该自我 B.实际自我C.主观自我 D.客观自我E.镜中自我

32.个人知觉中的偏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 A.整体效应 B.加权效应C.骨牌效应 D.晕轮效应E.慈悲效应

3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 A.人格 B.信息唤起的恐惧感C.信息的呈现方式 D.预先警告E.分散注意

34.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交换、________和________.( ) A.奉献原则 B.强化原则C.联结原则 D.光环效应E.蝴蝶效应

35.创建良好的顺从环境的促进因素包括积极的情绪、________和________.( ) A.增加人际吸引 B.强调专家资格C.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D.提出合理原因E.适当增加压力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36.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37.与非语言线索相比,语言线索常常会泄露一个人的真正企图.( ) 38.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 39.寂寞通常会与孤独联系在一起.(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40.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41.简述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 42.简述态度的心理功能.

43.什么是人际冲突?怎样利用协商解决人际冲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什么是归因?试阐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45.中国人有哪些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团体过程的是( ) A.归因问题 B.侵犯行为C.种族偏见 D.社会交换 2.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 )

A.实验心理学 B.民族心理学C.个体心理学 D.分析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 ) A.1895年 B.1897年C.1908年 D.1924年

4.______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 ) A.学习理论 B.诱因理论C.认知理

1. 社会心理学 2. 态度 3. 社会认同 4. 群体 1. 2. 3. 4. 5. 6. 7.

社会心理学的4个重要流派是( )、( )、( )和( ). 自我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 )、( )、( )和( ).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 )、( )和( ). 社会认知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 ),二是( ). 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 )和( ). 中性态度具有3个特点:( )、( )和( ). 非言语沟通具有5种主要功能:( )、( )、

6 / 13

( )、( )和( ). 8. 爱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和( ). 9. 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 )和( ). 10. 亲社会行为包括( )、( )、( )

和( )等.

11. 影响服从的原因主要有3个:( )、( )和( ). 12. 社会惰化效应有时会增强,有时则会减弱,其影响因素有5个:( )、( )、

( )、( )和( ). 13. 态度的一般说服模型中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源特征主要有( )、( )和

( ). 14. 群体结构的要素有5个:( )(、 )( )、( )、

和( ).

1.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许多,属于实验法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现场研 D、现场实验法 2、不属于中国人自我概念边界特征的是______.

A、自主性 B、伸缩性 C、独立性 D、道德性 3、认知模型不包括 .

A、范畴模型 B、情境模型

C、最新印象模型 D、样例模型 4、不适合测量态度的方法是_____.

A、行为观察法 B、社会距离法 C、量表法 D、说服法

5、沟通类型有许多分类方法,属于按照传播通道类型划分的类型是_____. A、正式沟通 B、言语沟通

C、表情 D、轮式沟通 6、正常的社交距离一般在______.

A、100厘米以下 B、125-350厘米 C、 35-55厘米 D、70厘米 7、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是

A、互补性或相似性 B、熟悉性 C、厌恶感 D、接近性 8、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因素是 .

A、挫折 B、大脑唤醒水平 C、模仿 D、报复心 9、引导他人依从的策略是_____.

A、认知吝啬鬼 B、登门槛效应

7 / 13

C、首因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10、滥竽充数的现象是一种 现象.

A、从众 B、社会干扰 C、冲突 D、社会惰化

四、 得分.

分数 评卷人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1、社会认同的效应有_____ .

A、类别的加重 B、自尊的提高 C、内群体偏私 D、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2、 群体决策中的偏差有_____

A、群体思维 B、群体极化 C、群体绩效 D、责任扩散 3、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主要概念是______.

A、个体 B、群体 C、群际 D、我-他-我们-他们 4、属于对自我评价的是______.

A、自尊 B、自我呈现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表露 5、认知捷径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启发式判断”,包括 A、易取性启发法则 B、代表性启发法则 C、定锚与调整式启发法则 D、目标定向 6、态度形成理论包括

A、认知相符理论 B、学习理论 C、诱因理论 D、自我调适理论 7、影响倾听的障碍性因素有

A、环境干扰 B、信息质量低下 C、倾听者主观障碍 D、内疚感强 8、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规模 B、群体凝聚力 C、个人的责任感 D、群体划分方式

8 / 13

9、影响合作和竞争策略的因素有

A、信息沟通 B、信念和互惠性规范 C、个人的责任感 D、奖励结构 10、社会认同过程包括

A、判断 B、社会身份定位和认同 C、类别化 D、社会比较

1. 社会规范形成的一般机制是什么?(2分) 2. 谈判应具有哪些策略?(3分) 3. 怎样防止群体迷思?(4分

4. 态度改变的模型有哪些?(4分)

简要论述什么叫预期?预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社会心理学试题2 5. 社会心理学 6. 态度 7. 社会认同 8. 群体

15. 社会心理学的4个重要流派是( )、( )、( )和( ). 16. 自我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 )、( )、( )和( ). 17.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 )、( )和( ). 18. 社会认知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 ),二是( ). 19. 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 )和( ). 20. 中性态度具有3个特点:( )、( )和( ). 21. 非言语沟通具有5种主要功能:( )、( )、

( )、( )和( ). 22. 爱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和( ). 23. 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 )和( ). 24. 亲社会行为包括( )、( )、( )

和( )等.

25. 影响服从的原因主要有3个:( )、( )和( ). 26. 社会惰化效应有时会增强,有时则会减弱,其影响因素有5个:( )、( ( )、( )和( ). 27. 态度的一般说服模型中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源特征主要有( )、( ( ). 28. 群体结构的要素有5个:( )(、 )(、 )(、

和( ).

1.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许多,属于实验法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现场研究 D、现场实验法 2、不属于中国人自我概念边界特征的是______.

A、自主性 B、伸缩性 C、独立性 D、道德性 3、认知模型不包括 .

9 / 13

)、

)和

) ………………………………….密…………………………….封……………………………....线………………………………

A、范畴模型 B、情境模型

C、最新印象模型 D、样例模型 4、不适合测量态度的方法是_____.

A、行为观察法 B、社会距离法 C、量表法 D、说服法

5、沟通类型有许多分类方法,属于按照传播通道类型划分的类型是_____. A、正式沟通 B、言语沟通

C、表情 D、轮式沟通 6、正常的社交距离一般在______.

A、100厘米以下 B、125-350厘米 C、 35-55厘米 D、70厘米 7、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是

A、互补性或相似性 B、熟悉性 C、厌恶感 D、接近性 8、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因素是 .

A、挫折 B、大脑唤醒水平 C、模仿 D、报复心 9、引导他人依从的策略是_____.

A、认知吝啬鬼 B、登门槛效应 C、首因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10、滥竽充数的现象是一种 现象.

A、从众 B、社会干扰 C、冲突 D、社会惰化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社会认同的效应有_____ .

A、类别的加重 B、自尊的提高 C、内群体偏私 D、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2、 群体决策中的偏差有_____

A、群体思维 B、群体极化 C、群体绩效 D、责任扩散 3、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主要概念是______.

10 / 13

A、个体 B、群体 C、群际 D、我-他-我们-他们 4、属于对自我评价的是______.

A、自尊 B、自我呈现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表露 5、认知捷径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启发式判断”,包括 A、易取性启发法则 B、代表性启发法则 C、定锚与调整式启发法则 D、目标定向 6、态度形成理论包括

A、认知相符理论 B、学习理论 C、诱因理论 D、自我调适理论 7、影响倾听的障碍性因素有

A、环境干扰 B、信息质量低下 C、倾听者主观障碍 D、内疚感强 8、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规模 B、群体凝聚力 C、个人的责任感 D、群体划分方式 9、影响合作和竞争策略的因素有

A、信息沟通 B、信念和互惠性规范 C、个人的责任感 D、奖励结构 10、社会认同过程包括

A、判断 B、社会身份定位和认同

C、类别化 D、社会比较

5. 社会规范形成的一般机制是什么?(2分)

6. 谈判应具有哪些策略?(3分) 7. 怎样防止群体迷思?(4分

8. 态度改变的模型有哪些?(4分)

简要论述什么叫预期?预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社会心理学模拟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

11 / 13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B.模仿规范C.回报规范D.社会世界规范E.社会责任规范 4.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B.拒绝偏离者C.任由偏离者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E.改变目标 5.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角色冲突 2.态度 3.归因 4.群体目标 5.过程损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

2.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4.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 5.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2.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

3.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2.A3.D4.A5.B 6.B7.B8.C9.C10.B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ACE2.BC3.CE4.ABD5.ABCD 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引起冲突的一例.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 2.(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 (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 (3)心理倾向.

12 / 13

3.(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

(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 (3)推论过程.

4.(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 (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

5.(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实际绩效的差距.

(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

(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

2.(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 3.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

(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

4.(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