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2022-07-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实 验 指 导 书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1

实验项目:

实验一 摄像机的使用 实验二 固定机位拍摄 实验三 景别拍摄训练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运动画面拍摄

综合拍摄训练 视音频采集 视音频剪辑 专题片创作

2

实验一 摄像机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摄像机的主要开关、按钮及插座的功能。 2、学会摄像机的操作方法。

3、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4、学会三角架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数字摄像机 、三脚架 、数字磁带、电池 三、实验内容

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 四、实验步骤

1.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 (1)电池的安装

(图一)

A.抬起取景器;

B.按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咯哒声。(如图一所示) (2)装入磁带

(图二)

A.安装好电源

B.按下EJECT开关上的兰色小键并朝箭头方向拨动来打开录象带盖,录象带舱随后自动打开;

C.推录象带背部的中间部位将其装入。使录象带窗向外、写保护片向上笔直装入录象带舱底部。

D.按录像带舱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3

E.按录像带盖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如图二所示) (3)白平衡的调整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WHT BAL键。白平衡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SEL/PUSH EXEC 拨盘以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方式。转动拨盘时,显示将会出现图中方框3的三种状态(室内、室外、自调节)。若选 择了自调节方式,则首先对准一个白色物体如纸张的全景,然后按SEL/PUSH EXEC拨盘,指示灯快速闪烁,几秒钟后会停止闪烁,则表示白平衡调好并存入存储器。(如图三所示)

(图三)

(图四)

(4)光圈调节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IRIS键。光圈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IRIS拨盘以调节光圈。转动拨盘时,F值将有如下变化:F1.6 ←→„„F11←→COLSE ,数值越大,光圈越小。(如图四所示)

(5)手动聚焦

4

(图五)

A.在记录、待机或内存模式下将FOCUS(聚焦)选择开关向下拨到MANUAL(手动)。 B.转动聚焦环使聚焦清晰。 2.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训练

(1)肩扛式(如下图)

具体的方法:将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右手握紧手柄,操纵开关进行聚集和变焦,左手轻扶遮光罩或寻像器罩,适时调整光圈和焦距。为确保机器的稳定,可将机器紧靠脸颊。肩托的位置可根据摄像者的体型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脸部靠紧摄像机机身和眼部贴紧寻像器罩的需要。(如上图所示)

肩扛执机时,两腿应叉开,重心要低,力求支撑的底部要大,这样才能使拍摄的画面相对稳定。当执机进行运动时,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地以身体的运动代替步伐的移动,这样可减轻因走路而产生的垂直振动。拍摄时,为了使画面上的被摄对象看起来最为稳定,应优先考虑使用镜头的广角段。尽量改变机位而不要频繁使用长焦变焦。

(2)徒手执机

具体方法:将右手放进手柄的皮带圈内,并将皮带系紧,然后放松肩部和胳膊,使手肘紧贴身体两边,以保持摄像机的稳定。(如上图)

双手握持的姿势是用手持带环扣住右手手背,牢牢抓住摄像机。右手支持机器,手指靠近操作控制键。左手的位置视不同的摄像机类型而定,托着摄像机的底部或侧部,但在很多情况下左手的最佳位置是在镜头下方,以保持平稳。

站立进行拍摄时,双脚之间的距离应和肩部的宽度相等,以保持机身的平稳。在低角度拍摄时,要把摄像机放在膝盖上,以保持平稳。如果拍摄现场的条件允许,并符合电视作品情节的要求,要尽量找一些物体作为辅助支撑。拍摄时还要尽量避免那些似站非站或似蹲非蹲的姿势,因为摄像者大腿的肌肉处在紧张的状态,时间稍长,便会导致画面的抖动。

5

(3)利用三脚架拍摄

用三脚架可以确保摄录放一体机稳固的固定在一个位置,大大减低摄像机的抖动,令拍摄画面更稳定平滑,而且增加了你的能动性和景物的范围(见上图)。当你使用长焦转换镜头或长焦拍摄时,三脚架很关键。在延时拍摄、动画制作和微距拍摄时也须用三脚架来支持。

即使在使用三脚架的时候也不要太大意。在操作拍摄键或变焦杆的时候,应一边用手轻轻地扶住三脚架手持杆,一边操作。如果用力过猛,虽然摄像机已被固定在三脚架上,但还是会产生抖动的。

6

实验二 固定机位拍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定机位拍摄角度、拍摄高度和选择方法。 2.学会各种摄像角度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相应录像磁带 3.监视器 4.录像机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1.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物四周所选择的拍摄点,不同拍摄角度可产生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

(图一)

2.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水平线的高低所选择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高度可产生平视、俯视、仰视的构图变化,使画面地平线的高度,前后景物的可见度均发生变化,如图二所示。

7

(图二 不同拍摄高度的构图)

3.练习并掌握各种高度和角度的拍摄 1.平摄

平摄大致包括四种情况:正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拍摄、背面拍摄。 (1) 正面拍摄

镜头①:正面拍摄教学楼,要给人以宽广、端正、平稳、安静的感觉。 镜头②:正面拍摄一位教师正在授课,要表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及神情。 (2) 侧面拍摄

镜头①:侧面拍摄运动场上起跑的动作。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和动作姿态。 镜头②:侧面拍摄舞蹈动作。突出展现舞蹈动作的特点,表现出动作感。

镜头③:侧面拍摄某学习小组正在进行学习讨论。突出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要做到多方兼顾,平等相待,并注意突出表现某些情节和细节。

(3)斜面拍摄

镜头①:斜面拍摄编辑机房设备。体会弥补正面拍摄和侧面拍摄的不足,变平行线条为斜线条。努力消除画面的呆板。形成画面中设备大、小的对比。

镜头②:斜面拍摄教学楼,同时表现被摄对象的两个面,表现出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

镜头③:斜面拍摄正在做摄像实验的学生。要安排好主体:学生;陪体等。 镜头④:教师正在辅导学生做实验。要突出主次关系。 (4)背面拍摄

镜头①:背面拍学生使用摄像机的场景,理解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背景是人们所关注的事物。

镜头②:背面拍教师正在聚精会神地批改学生作业。要能够给人以联想和思考。 镜头③:背面拍一人物因伤心至极靠在树上哭泣,注意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感情。 2. 仰摄

镜头①:仰摄正在授课的教师。注意掌握分寸,防止人物透视变形。 镜头②:仰摄图书馆或教学楼。突出表现其高大雄伟的气势。

镜头③:运用广角镜头仰摄队列前的领队等。突出强调前景,使背景影像明显地透视变小。

3.俯摄

镜头①:站在主楼顶上俯摄远处潇湘大道。要展示被摄对象的规模、层次和地理位置等,给人以深远、辽阔、壮观的感觉。

镜头②:俯摄学生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突出一种生龙活虎、争先恐后的气势。 镜头③:俯摄摄像机或手机的面板,要清楚展现面板上各个功能键。

镜头④:俯摄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学生。要突出表现人物和环境的整体气氛,防止人物变形。

镜头⑤:近距离俯摄某一运动物体,有意造成透视变形,达到某种艺术夸张的目的。 镜头⑥:用广角镜头在楼顶俯摄某一人物。利用被摄对象的透视对比,起到强调主体、缩小配景的作用。

4.顶摄

镜头①:在楼顶或阳台上顶摄楼下正在跳舞的同学,强调出同学间的相互关系和图案变化。

镜头②:运用正面平摄角度拍摄上述画面,并比较镜头①、②之间的差异。 镜头③:顶摄某种动物的活动情况。

8

镜头④:侧拍同一主体物。比较观察③、④两个镜头在心理上的不同感觉。

镜头⑤:顶摄整理有序的各种书籍。使画面疏密有序,布局巧妙,并注意大的线条、脉络。

5.偏斜拍摄

镜头①:偏摄因受到强烈震动而东倒西歪的某一道具。充分展示其不稳定。 镜头②:偏斜拍摄摔跤场面。突出表现其中一人倒地时的情景。

9

实验三 景别拍摄训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不同景别的构图。 2.学会景别变化的方法。

3.掌握同一景别、不同焦距的构图。 4.掌握各种景别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录像磁带 3.录像机 4.彩色监视器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摄像距离是指摄像机到被摄物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决定了画面上景物范围的大小。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

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还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像机的视角而产生景别变化,如图二所示。

10

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短焦距镜头,要近拍;长焦距镜头,要远拍。图二中定焦距摄像机比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短、视角大,拍摄距离要近些。用不同焦距、不同距离,拍摄同一景别的画面是不同的。

图三(a)的短焦近拍镜头:背景范围大,景深大,前后景拉开,纵深感强。

图三(b)的长焦远拍镜头:背景范围小,景深小,背景拉大,放大,空间压缩,纵深感弱。

短焦距镜头视角大,故称广角镜头,可在近距离或无法后退的环境拍摄场景;长焦距镜头视角小,能将远距离的景物放大,故称摄远镜头,望远镜头,可在远距离或无法接近的环境拍摄景物的局部。

(一)远景。图四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也是视距最远的镜头。远景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是用来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地点、自然景观或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二)全景。图五是表现人物全身和周围环境的镜头。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在

11

全景画面中,无论人物还是物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相互间的关系,都是能够得到展现的。它可以展现人物的整个动作、人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物体的全貌。与远景相比,它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三)中景。图六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它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在中景画面中,环境占据一定比例,但它并不是人物周围的环境。中景主要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和感情交流,以及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和物体的形态、运动等。也就是说,中景的最大特点是以其生动的动态来吸引观众的,它是电视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景别。

(四)近景。图七是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物体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那一部分。近景重在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势和局部细节特征。就人物而言,近景画面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据显著地位,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因此最适宜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应着重外部的纹理结构,以达到仿佛可触摸的真实质地感。

(五)特写。图八是把被摄对象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待,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特写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比例的部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避免其框架,深入其内部,突出地强调人或物的某一点,即局部细节。通过一

12

点窥视人物内心或物体的本质。通过特写镜头,还可以把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放大,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

(六)大特写。图九是大特写,其视距较特写更近一些,取景范围还小一点,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的镜头叫大特写。它仍然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活动的主要形式。它虽然画面内容很少,但给观众的感染力更大,给观众造成的视觉冲击更强。如果画面表现的是某个物体的大特写,通常指以整个画面反映某一细部或突出某种质感,或者只表现物体的动势,并不着眼于让人看清楚。

图九 大特写

13

实验四 运动画面拍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摄像机的正确操作方法和要领。 2.熟悉摄像机运动的种类。

3.掌握各种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录像磁带 3.录像机 4.监视器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1.平

即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也就是说,画幅边缘的横线与地平线要平行。在绝大多数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拍摄的画面中这些线条不是歪了就是斜了,就会给观众造成某种主观错觉。这是摄像工作中的一大忌讳。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A.摆好三脚架,固定摄像机的云台要放平。如果三脚架上有水平仪,应当使水平仪内的小水泡处在中心位置。

B.肩扛摄像机操作时,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或水平线条作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

C.俯、仰角度大的镜头仍利用景物的垂直或水平线条来把握画面水平。 实验安排:

镜头①:利用三脚架拍摄同学们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的场面。注意摆放、调整三脚架。达到画面水平。

镜头②:肩扛摄像机拍摄校门。注意利用校门的垂直和水平线条保证画面水平。 镜头③:在楼上利用三脚架或肩扛俯拍远处的林木或路灯。要保证画面水平。 镜头④:肩扛摄像机,用大仰角度拍摄校园中的大树。利用大树的垂直线条把握画面水平。

注:上述镜头及以后镜头都应按要求为电子编辑留有足够的选择时间和技术保障时间。

2.稳

即要求摄取所有镜头时都应当坚决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使整个画面稳定而没有摇晃现象。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利用三脚架。三脚架是解决晃的弊病的最有效的工具,但在利用时必须选好中心机位并在试摄过程中调整机位和角度,否则,只能保证画面不晃动(机架稳定)而保证不了“画面稳定”,因为当选择好机位和角度开始摄像时,可能因运动镜头而出现画面主体物和景物倾斜造成“画面不稳”。所以,利用三脚架时,还必须熟悉三脚架的性能,熟练地调整三脚架各部件的功能。

B.手持摄像机拍摄时,要将两脚叉开,重心要低,呼吸平稳,拍摄时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摄像机的运动线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波浪线。

C.肩扛摄像机拍摄时,肘部要深深地抵在腰窝处,将手撑稳,将摄像机紧紧贴在头侧并注意呼吸动作不能太大,要较长时间地“把得住,托得稳”。

14

D.利用广角镜头稳定性强的特点进行拍摄。  实验安排:

镜头①:利用三脚架摇摄学生正在大操场进行课外活动的场面。注意选好中心机位,并在拍摄时调整机位和角度。

镜头②:手持摄像机拍摄盛开的花朵或树叶。注意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 镜头③:肩扛摄像机摇摄马路上行走的学生,体会如何才能较长时间地“把得住,托得稳”。

镜头④、⑤:利用广角和长焦镜头拍摄学生进出校门。体会广角镜头稳定性强的特点。 3.匀

即技巧施加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破坏节奏的连续性。特别在处理起幅和落幅时,速度应缓慢;加速和减速时,速度要均匀。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推、拉技巧,要注意使用电动变焦装置做到匀速。

B.摇镜头要匀速进行,要注意依赖三脚架云台的良好阻尼特性。使用时必须把云台转动部分的松紧程度调节适当。手持摄像机用身体支撑做摇摄时,要预先计划好身体转动的姿势,要尽可能结束在最舒服和最容易控制的位置上。

C.移动拍摄要做到匀速,必须注意操纵、控制移动工具。  实验安排:

镜头①。②:运用电动变焦装置,拍摄图书馆外景:全景——图书馆大门(特写);特写——全景。使画面的推、拉做到匀速。

镜头③:利用三脚架摇摄理学院主楼。注意调整好云台转动部分的松紧程度,保证施加技巧时不受阻。

镜头④:肩扛摄像机摇摄理学院主楼。注意预先计划好身体转动的姿式。 4.准

即画面的取景构图要准确。无论是固定拍摄还是运动拍摄,都要让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想介绍给观众的内容。使用技巧性镜头时,成为落幅的画面一定要准确,切不可在技巧运动结束后还进行构图修正。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借助三脚架、镜头等方面的优势,一丝不苟地进行拍摄。

B.对选定的画面在实拍前通过寻像器进行观察,并作多次操作练习。

C.运动摄像时,对寻像器里看到的不断发生变化的画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D.一旦操作出现失误,应当毫不犹豫地重新拍摄。  实验安排:

镜头①:利用三脚架摇摄学生在机房上机或教室上课的情景。认真体验怎样才能做到取景构图的准确。

镜头②:肩扛摄像机摇摄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外景。实拍前要通过寻像器反复观察和操作练习,力求落幅要准。

5.运动画面拍摄

摄像机在运动中拍摄的方法,称为运动拍摄,凡是运用运动拍摄方法拍摄的镜头,总称为运动镜头。

(1)推镜头

即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摄像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拍摄的镜头。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消失,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所以推镜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实际拍摄中,推镜头既可以借助移动车或带轮的脚架,使摄像机向前推进拍摄而成;也可采用变焦距镜头,镜头由短焦距变为长

15

焦距,模拟出推的效果。但是,机位向前移动和用变焦距手法所获得的推镜头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在具体应用推镜头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为保证推镜头最终画面图像清晰,拍摄前必须先调整好最近景物的焦点,即调好近焦点。

B.要保证画面连续、缓慢推进,要在“稳”的状态中完成镜头过程。

C.推进过程中要使主体物始终在中心轴线上,这个轴线是一条直线,以保证画面的稳定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 实验安排: 镜头①:在实验室或室外推拍同学的手机:全景——面板特写,注意调好近焦点。(需配备带轮的三脚架)

镜头②:用变焦镜头拍摄镜头①的画面。比较镜头①和镜头②的效果。 (2)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即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摄像机由近而远逐渐远离主体所拍摄的镜头。这是一种画面构图由小范围景别向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画面形象由局部扩大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拉镜头的画面语言相当丰富,给人以扩展、开阔、深邃的画面感。在具体应用拉镜头技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保证起幅的稳定性,因为起幅往往是近景或特写,画面稍有抖动是相当明显的。 B.注意画面主体物与周围景物的比例关系,要避免在拉的过程中因画面构图不合理而造成画面景物失调。

C.在拉的过程中要保证主体物在画面的中心部位,避免因主体位置和周围景物变化而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

 实验安排:

镜头①:拍摄某同学正辅导同组同学实验:由某同学的示范动作拉至全景。注意起幅的稳定性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需配备带轮的三脚架)

镜头②:用变焦距镜头拍摄上述画面,比较镜头①和镜头②的不同解。 (3)摇镜头。

即保持摄像机位置固定不变,摄像景别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镜头轴线方向所拍摄的镜头。摇镜头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左右摇;沿垂直方向运动的上下摇;上下左右相结合的复合摇。

摇摄的效果就像生活中的人们转头环视,它能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在具体应用摇镜头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必须注意机位和角度,高度一般不超过人物头部,或被摄主体物不宜太高,否则难以突出正面形象。

B.室外拍摄时,要考虑光线方向、阴影等因素的影响,在大范围场景拍摄摇镜头时,摄像机应置于景物场景中央和主体物正面,以保证画面的稳定。

C.摇摄速度根据观众是否可以看清画面内容的节奏来确定。在画面中直立物体较多的情况下,左右摇应注意速度不能快,否则会产生“频闪现象”。

D.水平摇时,镜头运动的轨迹以摄像人员立足点为中心,镜头呈水平弧线运动,镜头才能平稳。拍摄时要注意画面中主体物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移和居中状态。起幅和落幅要注意画面构图,而摇的中途画面构图可以不完整,这样更富于真实感。

E.垂直摇镜头的运动轨迹应是竖直线,避免“蛇曲状”的出现。  实验安排:

镜头①:从左到右摇摄学生活动。注意机位、角度、光线方向和阴影,要保证画面稳定,色调一致。

16

镜头②:平摇林阴道旁树木。注意速度,防止产生“频闪现象”。 镜头③:摇摄运动场全景。注意起幅和落幅的画面构图。

镜头④:手持摄像机垂直摇摄一棵大树,由下到上。体会运动的轨迹应是竖直线,避免“蛇曲状”的出现。

(4)移镜头

即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发生变化,边移动边拍摄的镜头。它比推、拉、摇镜头更能有效地表现空间和灵活地进行场面调度。着眼于被摄对象,移镜头可以分为横移、纵移、垂直移和同步移四种情况。在具体运用移镜头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横移镜头一般不宜展示远距离的事物,不能像摇镜头那样改变方向展示广阔的空间,但擅长于逐一展示近距离的事物景象。

B.移动摄像时,保证摄像机能平稳、均匀地运动,是获得理想画面的前提。

C.移镜头主要用于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接展示。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横移镜头拍摄编辑实验室的设备。体会与推、拉、摇镜头的区别。 镜头②:用纵移镜头拍摄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实验的学生。逐一展示一组同学每个人的神情。

(5)跟镜头。

即摄像机始终对准运动着的拍摄对象,使同一运动对象一直保持在画面中的镜头。跟摄时摄像机的位置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在具体运用跟镜头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为使图像清晰,随时注意调整聚焦环。

B.为保持画面稳定,在变焦距过程中应尽量“稳变”、“快变”,这样,既能保证画面稳定,又能使画面清晰。

C.“跟”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画面中主体物大小变化不大,推、拉镜头要快而稳。  实验安排:

镜头①:跟摄马路上同学走路的脚。注意调整聚焦环。变焦距和改变机位,保证画面稳定、清晰。

镜头②:跟摄在路上走的同学,时而停下跟人打招呼或停下来系鞋带。表现运动中的人物,推、拉镜头要快而稳。

(6)虚镜头

即调节摄像机镜头的聚焦环,改变镜头焦点的距离,使画面中原来清楚的物体变虚,原来模糊的物体变清晰。虚镜头一般采用长焦距镜头来拍摄,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短景深效应。虚镜头经常被用来转场,转移观众的视线,突出某一被摄对象或放在片头和片尾。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虚镜头拍摄灯火辉煌的图书馆夜景。镜头由实变虚,以引起观众的联想。 镜头②:用虚镜头拍摄正在林间小道边走边背书的学生。镜头由虚变实,让人物从纵深范围中走来。

(7)甩镜头

即前一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拍摄一般飞速掠过的幻影,待镜头稳定时出现了一个新的画面。甩镜头有左右甩、上下甩、斜线甩,只有起幅而无落幅的甩等。它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注意中心,好比一个人正在观察甲事物时突然转过头来看乙事物。在具体运用甩镜头技巧时要注意:

A.起幅或落幅的画面都要稳定。因急速甩动不易停稳,可采用从起幅急速甩出,再组接一个固定的落幅画面。

17

B.可单独拍摄一个完全虚的甩镜头,然后连接在两个固定镜头中间。 C.为取得良好效果,应以线条丰富,有层次的景物为拍摄对象。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甩镜头拍摄体育场上两个不同的运动场面。注意体会怎样才能使起幅、落幅既稳又准。 镜头②:利用一段完全虚的甩镜头,连接在学生正在看书和做实验的两个镜头之间。要注意甩的方向。

实验五 综合拍摄训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用运动镜头介绍环境、交待事物发生的地点。

2、学会表现事物的细节和人物情绪,客观描述主体运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3、学会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以及造成电视教材节奏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录像磁带 3、录像机 4、监视器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1、介绍环境,交待事物发生的地点

这一点无论是室内拍摄还是外景拍摄都是常用的。利用运动镜头,可以使观众对被摄主体逐一进行观察,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或展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渲染和介绍环境气氛,了解被摄主体所处的空间位置。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摇镜头在高处拍摄校园全景,展示空间环境和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镜头②:用拉镜头拍摄:从实验仪器的特写拉到正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全景,展示学生是在实验室这一空间里活动。

镜头③:用摇镜头拍摄:从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摇至讲坛上讲课的教师,展示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进行教学活动。

2、表现事物的细节和人物的情绪

运动镜头不仅善于从宏观上介绍被摄主体的全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善于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从微观上把握事物的特征;在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情绪方面,运动镜头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为此,在电视教材里充分合理地利用运动镜头,能够很好地突出和强调事物的主体和重点,满足学生的视觉心理要求,较好地表达教材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近景跟摄:教师(可由同组同学扮演)支起三脚架,将摄像机架上,开机。让学生看清整个操作过程,体会运动镜头在表现事物细节方面的作用。

镜头②:用推镜头拍摄:操场上正在兴高采烈地进行比赛,由全景推至其中一个同学的面部特写。体会运动镜头在表现人物情绪,揭示人物心理变化、内心世界方面的作用。

镜头③:用固定镜头正面拍摄演播室编辑设备的全景;

镜头④用摇、拉镜头拍摄:先取靠边设备的近景,然后横摇,逐个介绍所有设备,最

18

后拉成全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所有设备的细节和相互关系。比较镜头③和④在表现被摄主体方面的不同作用,体会运动镜头在表现事物细节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3、客观描述主体的运动情况

固定镜头拍摄运动物体的动作范围是有限的,运动物体一旦走出画面,对运动物体的观察也就中断了。使用跟、摇、移等运动镜头,可以保证运动着的主体始终在画面内,特别是镜头的综合运动,能够充分客观描述主体的运动情况,这对电视教材的制作是十分方便的。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摇镜头拍摄走进教室的教师(可由同组同学扮演)。注意使主体始终处于画面中心。

镜头②:用跟镜头拍摄共青园湖中的游鱼。体会摄像机的动态取决于被摄体的运动,运动的形式常常是比较复杂的推、拉、摇、移、甩的综合运动。

镜头③:采用纵向推拉与横向移动相结合的方法,拍摄体育场上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场面。镜头开始对准其中一位运动员的正面。注意保持画面的主体与景别不变,只是改变拍摄角度,多侧面地表现被摄主体。

4、引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学生观看电视教材,经常是主动地通过联想对未出现的事物进行猜测,借助运动镜头,使学生意料之外的事物进入画面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以此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就补充、丰富了原有画面的含义。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跟镜头拍摄:从正在参加田径比赛的所有赛跑运动员开始,然后逐渐缩小为这一群体中跑在前面的一个运动员的跟镜头。使观众对这个运动员的最终成绩引起联想。(由同组同学扮演)

镜头②:用拉镜头拍摄;一台照相机的特写 ——>照相机放在实验桌上 ——>某学生正在用照相机拍摄——>野外,一组学生都在用照相机拍摄。从中体会运动镜头在引起学生想象和联想,从而对补充、丰富原有画面含义方面的作用。

镜头③:用移镜头拍摄:画面要表现的是坐在车里的同学,但不拍公共汽车在运动,只拍车窗外移动的街道和林立的商店。让观众体会到公共汽车正在行进(或类似的场景)。

5、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

电视机屏幕宽高比例是4:3,要表现一个直立高大的物体,用固定镜头拍摄便很困难,只有用上下摇的镜头拍摄才能看清它的全部;而过长的物体要让观众看清楚,也只有采用横移或横摇镜头才能达到目的。

 实验安排:

镜头①:用固定镜头拍摄一棵高大耸立的树;用由上向下摇的镜头拍摄同一棵树,体会运动镜头在表现直立高大物体时的优势。

镜头②:用摇镜头拍摄校园蜿蜒曲折的小路。体会运动镜头在拍摄过长被摄主体时的作用和优势。

镜头③:用摇镜头拍摄:先由上向下摇摄商店货架,然后横摇一排柜台。体会运动镜头在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局限性时的作用。

6、使固定的景物动起来

在电视教材的拍摄中固定镜头较多,这是因为在电视教材里出现的静态物体较多的缘故。出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的需要,使用固定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电视的一大特点就是“动”。过多地采用固定镜头,就会与幻灯片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失去电视活动画面的特点。利用镜头运动,可以化静为动,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电视教材的表现力。

 实验安排:

19

镜头①用固定镜头拍摄一组逐一介绍实验室仪器的镜头

镜头②用不同的镜头运动技巧拍摄同一画面内容,比较两组镜头给人的不同感觉; 镜头③:用一个固定镜头介绍实验室的仪器。

镜头④:用一个横摇镜头介绍相同的画面内容。比较二者的异同,说明利用运动镜头变静止物体为活动画面,体现电视“动”的特点。

实验六 视音频采集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部分外围设备传输视音频资料入计算机,学习如何采集视音频。 二、实验仪器

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摄像机 三、实验内容

学习大洋D3-Edit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涉及利用摄像机等外围设备及从本机采集视音频素材的方式和如何将编辑成型的故事板文件输出成成品视音频文件的方式。 1、视音频采集

采集是非线性编辑中获取视音频素材最常用的方法。所谓采集,就是从摄像机或录像机等视频源获取视音频数据,通过视音频采集卡或IEEE1394 接口接收和转换,将视音频信号保存到计算机硬盘中,再通过数据库对媒体资源统一管理被我们编辑所使用。

目前我们所应用的很多非线性编辑软件(如大洋D3-Edit系统)提供了对视频源设备的帧精度遥控采集,并为满足不同编辑人员的应用,在支持传统的硬采集、打点采集和码单批采集功能外,新增加了快编采集、定时采集功能,采集过程还提供了按场景内容自动检测、设置标记点、设置切点等辅助功能,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首先我们可以点击主菜单“采集/视音频采集”命令行打开视音频素材采集窗口。在这里,我们将从预览窗、VTR 控制、素材属性、参数设置、采集方式选择、辅助功能等几部分,全面介绍采集界面及其实现的功能。

20

(1)预览窗

采集界面中提供了独立的视频预览窗和动态VU 表,方便对磁带上视音频信息的浏览和搜索定位。窗口正下方是VTR 时间码,在开始采集后,VTR 时间码右侧还会弹出已经采集的长度信息,供用户参考。

(2)VTR 控制

预览窗下部是VTR控制部分,负责对外部信号源的遥控操作,这部分在连接了处于遥控状态的VTR设备才会有效。这里可以输入磁带号信息,记录磁带的入、出点,设置采集长度,在VTR状态下,可以模拟VTR的控制面板和功能键,遥控外部录像机进行快进、快退、变速播放和搜索等操作。

21

• 磁带号:记录磁带编号,便于日后查询。 • 入点:记录入点的时码信息。结合清除入点信息的功能。

• 出点:记录出点的时码信息。结合清除出点信息的功能。

• 长度:设置采集长度,点击•

(复位)按钮可清除长度设置。

三个按钮,可实现设置出点、到出点和三个按钮,可实现设置入点、到入点和

:VTR切换按钮,系统会根据VTR状态来判断采取打点采集还是硬采集方式。

按下此按钮呈绿色有效状态,系统将实现打点采集;当VTR按钮呈灰色无效状态时,系统将实现硬采集。系统默认为VTR控制状态。

:多VTR控制,可以最多从四路VTR设备中任选一路作为输入的视音频信

号源。该功能正在完善中。

:倍速浏览,通过点击右侧按钮可切换JOG和SHUTTLE

模式,鼠标拖动滑轨中间的滑杆,可实现快进或快退的倍速浏览,向左为快退,向右为快进,

滑杆越靠近边侧,浏览速度越快。

(3)采集方式的选择

系统提供了多种采集方式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需求。

• 单采:用于单条素材的采集,通过遥控录机可实现入出点间的精确采集,此模式为系统默认采集模式。在单采模式下,可以实现硬采集和打点采集。

• 批采集:一次性选择、定义多段素材,批量完成全部的采集工作。系统支持对批采集列表的保存、删除等编辑操作。

• 定时采集:对已制定完成的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的采集列表进行自动定时采集,支持批量采集和按日、周、月、年的循环设置。

• 边采边编:采集的同时,其它非编设备可以编辑当前正在采集的素材,而不用象传统采集方式必须等待整个素材全部下载完成才可以编辑。素材刷新率用于设置动态更新数据库文件的间隔时间。由于边采边编功能只有在网络环境中才能实现,在D3-Edit 单机系统中不提供此功能。

• 快编采集:可以将采集的素材准确添加到故事板轨道,形成放机和故事板之间的一对一编辑,采集完成,节目粗编也完成,快编采集适合于新闻类时效性强的节目类型。

(4)采集控制按钮

在采集界面右下角提供一组用于开始、停止和放弃采集的功能按钮,我们也可以通过快捷键实现相同的功能。

22

2、采集视音频的操作

(1)采集视音频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采集前准备工作:检查连线,确认录/摄像机处于正常状态,插入要采集的素材录像带,然后点击主菜单“工具/视音频采集”命令行进入采集界面。

第二步,预演播放并确认各线路工作正常:播放信号源,通过回放窗、音频表或外围监看监听设备检查视音频信号接入正确。如果无信号回放,请点击“视音频静态参数设置”,调整I/O 端口,使输入端连线与设置类型保持一致,排除故障。

第三步,设置素材属性信息和存储路径:在素材名文本框中输入具有代表性的名称,如以日期或栏目开头,便于日后查找。在所属项中选择已创建好的素材路径,如果未创建所需的文件夹,请退回到资源管理器的素材库进行创建工作。

第四步,选择采集的视、音频信道,并设置采集格式:通常单路采集只需选中V、A1、A2,如果用于网络的双路采集,可同时勾选上VA 项。系统默认采集格式已在网管中设置,当我们以DV 用户登陆后,默认的采集格式为DVSD,我们也可在采集前根据需要进行更改设置。

第五步,选择所需的采集方式。

第六步,点击

(开始采集)按钮,开始采集进程。

第七步,采集过程中可以打标记点、手动设置切点,或是开始采集前勾选上自动抽取关键帧。

第八步,点击

(停止采集)按钮,采集结束,生成的新素材自动导入资源管理器

指定路径下。

第九步,根据不同的采集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将采集获得的素材直接插入到故事板时码轨上,或是保存为一个故事板文件。

下面分别介绍系统提供的不同采集方式的具体实现方法。 (2)硬采集

硬采集是非编采集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不具备遥控信号的VCD、DVD 机作为信号源时,或者时码不连续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硬采集。它的特点是操作简捷,但精度不易控制。

23

实现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外部设备,确认录/摄像机处于正常状态,并且正确设置了I/O 端口,插入要采集的素材录像带,点击主菜单“工具/视音频采集”命令行进入采集界面。

第二步,采集界面中选择 注:

“遥控无效状态”。

为遥控状态,遥控状态下硬采集无效。

第三步,保持系统默认的“单采”方式。

第四步,播放信号源,通过回放窗、音频表或外围监看监听设备检查视音频信号接入正确。

第五步,输入素材属性信息,设定素材存储路径(即所属项)。

注:当点击文件页签,可以查看并修改数据文件在硬盘的存储位置和文件名 称,但需切回素材页签,否则采集只生成文件,不会自动导入素材库中。

第六步,根据需要选择采集的视、音频信道,并设置相应的采集格式。

第七步,对于较长素材的采集,可以选择“边采边编”方式,但此方式只能在网络编辑环境中才能实现。

第八步,点击

(开始采集)按钮,开始视音频的素材采集。

第九步,采集过程根据需要,可以按快捷键M 打标记点,或手动设置切点。 第十步,点击 下。

第十一步,如果希望放弃当前采集的素材,可以在采集过程中点击

(放弃采集)

(停止采集)按钮,结束采集,素材自动导入资源管理器指定路径

24

按钮,系统将终止采集且不保存前面采集的素材。

第十二步,如果有打开并处于正在编辑的故事板,点击

(插入故事板)按钮,采集

的素材将被插入到当前时间线所在的V1、A1、A2 轨的位置上。

(3)打点采集

打点采集是非编中最为精确的采集方式。它是通过计算机遥控摄像机或录像机,在磁带上找到需要的时码或时码段,再在计算机上打好磁带上对应的入点和出点。开始采集,计算机会精确地按打好点的时间码进行采集。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通过对录像带打点,自动完成素材的帧精度采集。

打点采集与硬采集实现方法非常接近,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第一,如果走带设备或摄像机有本地/远程(LOCAL/REMOTE)开关,需确定将开关设为“远程”(REMOTE)。

第二,采集界面中务必设置VTR 为

有效状态。

第三,在开始采集前,遥控录像机到选定的画面处,分别打上入点和出点。 第四,点击 集。

第五,采集完毕,新素材自动导入素材库中,您可根据需要点击

(添加到故事板)

(开始采集)按钮,在进行短暂磁带预卷后,开始入出点间的素材采

按钮,将新素材添加到正在编辑的故事板轨道上。

(4)批采集

批采集是在遥控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码单列表的记录和编辑功能,可实现从全部录像带一次自动采集所有的片段,并导入素材库。批采集可以导入系统自识别的*.TCF 或*.txt码单文件进行再编辑,通过码单列表中的单选、多选或跳选,可实现部分条目的批采集。采集过程可实时查看各条目的状态和采集进度。采集结束,选择自动生成故事板文件,可省去拖拽素材的繁琐过程。

实现步骤:

第一步,在采集界面中,我们首先需要勾选“批采集”方式。

第二步,如同打点采集,在设置了素材入出点信息和视音频格式后,点击码单列表上部的

(添加)按钮,将条目添加到列表中。

第三步,重复第2 步操作,建立批采列表。 第四步,点击

(开始采集)按钮,弹出进度提示框,系统按条目依次完成素材采

集。

第五步,采集期间,可随时点击信息提示框下部的三个命令按键,实现“忽略本条素材”、“忽略本盘磁带”和“中止采集”的操作。

第六步,采集结束,弹出是否保存故事板文件的对话框,如果选择“是”,系统会自动生成以新素材段交错铺于V1、V2 轨的故事板文件。

第七步,点击批采集界面的

按钮,可将采集列表存为系统自识别的码单文件

*.TCF 或*.txt,以备需要时调入使用。

25

(5)定时采集

定时采集是在遥控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时采集单的记录和编辑功能,可实现在设定时间段收录视音频信号。在视音频采集界面中勾选“定时采”方式,会弹出定时采集界面。通过回放窗下排的定时设置按钮,可以准确设定采集素材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循环方式等。同时,定时采集也可以导入系统自识别的*.TRF 或*.txt 码单文件进行再编辑,通过码单列表中的单选、多选或跳选,可实现采集条目的定时采集。采集过程可实时查看各条目的状态和采集进度。

实现步骤:

第一步,在采集界面中,勾选“定时采”方式。

第二步,在设置了素材入出点信息和视音频格式后,设置采集的开始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日期、结束时间以及循环方式等。点击码单列表上部的目添加到列表中。

第三步,重复第2 步操作,建立定时采列表。

第四步,点击

(开始采集)按钮,到设定的采集开始时间后,采集会自动开始,

(添加)按钮,将条

同时窗口下方显示进度提示框,系统按条目依次完成素材采集。

第五步,采集期间,可随时中止采集。

第六步,采集结束,弹出是否保存故事板文件的对话框,如果选择“是”,系统会自动

26

生成以新素材段交错铺于V1、V2 轨的故事板文件。

第七步,点击批采集界面的

按钮,可将采集列表存为系统自识别的码单文件

*.TRF 或*.txt,以备需要时调入使用。

(6)快编采集

快编采集可以将采集的素材准确添加到故事板轨道上,形成放机和故事板之间的一对一编辑,这种与故事板轨道紧密结合的采集方式适合于新闻类时效性强的节目类型。

在视音频采集界面中勾选“快编”方式,会弹出下面的特色界面。与普通采集界面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故事板回放窗口,通过回放窗下排的播放控制按钮,我们可以方便地浏览故事板素材,准确定位采集素材插入到故事板的位置,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三点和四点编辑。

实现步骤:

第一步,在视音频采集界面中勾选“快编”方式,弹出快编采集界面。

第二步,利用左边采集回放窗及下面的控制按钮,浏览磁带画面并设置采集素材的入、出点。

第三步,在界面的中部区域设置素材信息、采集信道、视音频格式等。

第四步,利用右边故事板回放窗及下排的控制按钮,浏览故事板,并在需要添加素材的位置处点击

按钮,设置入点。

第五步,选择故事板的覆盖或插入编辑模式,系统默认为覆盖模式。

第六步,选择素材添加到故事板的轨道层,系统默认将采集的素材添加到V1 轨,也可

27

以更改为“V2”轨,或选择“V1/V2”交错排列于二个轨道。

第七步,选择素材添加到故事板轨道的排列顺序,可选择“前一素材”、“当前时间线”、“入/出点对齐”、“入出点对齐”四种方式之一。

• 前一素材:采集的素材自动与轨道上前一素材尾部衔接 • 当前时间线:采集的素材首帧与轨道上当前时间线位置对齐

• 入/出点对齐:仅对故事板设置有入点或出点时有效,用于实现三点编辑。同素材的“三点编辑”

• 入出点对齐:仅对故事板设置有入点和出点有效,用于实现四点编辑。同素材的“四点编辑”

第八步,点击

(开始采集)按钮,在进行短暂磁带预卷后,开始入出点间的素材

采集。

第九步,采集完毕,新素材自动导入素材库中,同时以前面所设置好的方式铺于故事板轨道的相应位置处。

实验七 视音频剪辑

一、实验目的:

学习剪辑视音频素材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摄像机 三、实验内容:

在非线性编辑中,其基本任务就是将采集或导入的素材在时间轨上按一定规则编排起来,制作成可以播出的影视节目,其编辑对象主要集中在素材、故事板、时间线和标记点上。 1、编辑工作窗介绍

启动软件,在进入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个资源管理窗口,通常我们需要创建或打开一个故事板文件,以展示编辑工作窗的全貌。

编辑工作窗是由资源管理器窗口、回放窗和故事板编辑窗几部分组成。资源管理窗口用来组织、存储和有效管理编辑中用到的所有资源,包括各类素材、故事板文件,还集成了特技模板和字幕模板,并且用户可以组建适合自己的项目集合。回放窗和故事板编辑窗配合

28

使用,完成大部分的编辑工作。

大洋资源管理器主界面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功能按钮区和标签页。每个标签页由树型结构区和内容显示区构成,与我们所熟悉的WINDOWS 资源管理器十分相似,树型结构区列出了素材库的整体架构,使我们直观、方便地在不同文件夹之间进行切换,而内容显示区则与树型结构相关联,实时显示选定的树状分支文件夹中的内容。我们还可以使用功能按钮区提供的功能钮对资源进行剪切拷贝等操作,还可以更改资源的显示方式,方便浏览查找相关的资源。

功能按钮区:

29

通过该区域提供的快捷按钮,可以方便地查询信息,改变资源的显示方式、并且进行资源的剪切拷贝等操作。

标签页说明:

30

标签页区域由素材、故事板、特技、字幕、项目等5 个标签页组成,素材标签页用来集中管理所有的视音频和字幕素材。故事板标签页管理所有的EDL 文件,包括CUT,TAB,LIST和SBF 文件。特技标签页包含了系统提供的各类固化特技以及用户自己的自定义特技,用户可以在这里进行特技的导入导出等操作。字幕标签页用于管理各级字幕模板包括系统预制模板及用户自定义模板,用户也可以在这个标签页对字幕模板进行导入导出操作。项目标签页是用来进行项目管理的。

每个标签页的所有状态都是可以单独记忆的,比如浏览模式,当前浏览目录,排序方式等。

所有的标签页可以统一存在于同一个资源管理窗口中通过切换的方式逐一浏览,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标签页拖放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窗口,比如素材、特技、字幕都以独立窗口的形式同时存在,在编辑时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选取所需的资源了。 回放窗:

回放窗分为素材调整窗和故事板回放窗二个视窗,在素材调整窗中,我们可以进行素材的精细调整、素材剪辑以及对素材赋予特技效果等操作;在故事板回放窗,我们可以对故事板编辑窗中不同内容进行编辑和浏览。视窗的左上方显示有素材名称或当前编辑的故事板名称,以及素材或故事板的总长度。视窗的右侧提供了快捷工具栏,可以实现一些特殊功能,对于快捷工具栏后面有详细介绍。在视窗的下部是一组功能按钮,两个窗口基本相同,主要用于控制播放,设置入出点,完成剪辑功能。

选择主菜单中“窗口/布局1”可呈现上图标准的编辑界面。如果关闭了素材调整窗,我们可以双击素材库中的素材,或在素材库中通过选中素材的右键菜单“编辑素材”,打开素材调整窗,亦可以双击故事板上的素材达到同样目的;如果我们在故事板上选中一段素材,通过右键菜单“在新素材调整窗口打开当前选中素材”,还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素材调整窗对素材进行编辑。

故事板回放窗在打开或创建故事板文件时会自动开启,如果手动关闭了,可以通过选择主菜单“窗口/故事板回放窗”重新打开该窗口。

控制按钮:

在素材调整窗和故事板回放窗中提供了相似的控制按钮,都可以进行预览、剪辑、逐帧搜索等操作,如图所示。

在上图的时间轴上,绿色“{”为入点标记,红色“}”为出点标记,淡蓝色区域表示入、出点间工作区域,如果未进行入、出点的设置,则整个素材或故事板的时间轴均标记为淡蓝色工作区域。窗口中C 所对应的时码表示当前时间线所在位置,在素材调整窗中点击 (时码切换显示)按钮,对于遥控采集的视音频素材将显示其磁带的时码信息。 2、各按钮的功能介绍

31

32

33

故事板编辑窗:

在D3-Edit 中,我们提供了多种非线性编辑模式,包括SBF、TAB、LIST 和CUT 等,形式上可以分为时间线和列表二种,以满足电视台多元化的工作流程。由于时间线编辑模式为主流的核心编辑模式,本节将详细介绍以时间线编辑为主的故事板编辑窗中各项功能的使用,列表编辑模式将放在本章最后一节进行介绍。如图所示,故事板编辑窗主要由故事板工具栏、轨道首、故事板标签页和时码轨编辑区几部分组成。

34

故事板标签页:

故事板标签页可以直观地获得故事板名称,实现故事板的快速创建、保存、另存、关闭等操作,在多故事板同时编辑时还可以将编辑窗游离到指定位置,实现多故事板平铺展开,方便故事板间素材的浏览和调用。

在同时编辑多个故事板的情况下,带有小箭头的故事板标签为当前正在编辑的故事板,鼠标左键单击小箭头,通过快捷菜单,我们可以快速保存、另存、关闭当前正在编辑的故事板文件,或是保存所有打开编辑的故事板文件,还可以新建其它编辑模式的故事板,如TAB、LIST、CUT 等。

在故事板标签页上点击鼠标右键,我们可以自由设置标签在编辑窗的显示位置。如下图所示,当我们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窗口顶部”时,标签页会调整到编辑窗左上角位置。

故事板工具栏:

故事板工具栏涵盖了编辑中全部的编辑功能,通过主菜单的系统设置,我们可以对故事板工具栏进行自定义,精简不常用的工具按钮,从而创建一个简明而不失个性化的编辑环境。

3、实验安排

35

36

37

38

39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学习各种编辑操作的实现方法,对于常用功能我们建议大家尽可能熟记图标和快捷键,这对于提高日常制作效率很有帮助。

40

实验八 专题片创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的分镜头剧本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影视短片制作的基本步骤。 二、实验仪器

数字摄像机、计算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光盘 三、实验内容

分组自选主题,设计情节,写出分镜头剧本并拍摄,剪辑完成一个10~15分钟的影视短片。

1.分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及计划,完成文学剧本 2.根据剧本进行分镜头剧本写作

3.依照分镜头剧本拍摄,要求有机位的变化,景别的选择。 4.在非线编系统上进行剪辑。

5.完成制作,观看作品效果,交流拍摄经验。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