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2020-06-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根底,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根底,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详细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终究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详细的实物和比拟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展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根本可以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拟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拟明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历,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立体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之前,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展观察。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后面有差异的实物,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形状。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1课时 2 观察物体(2)……………………………………………………………………………..1课时 观察物体例1;练习十六第1、第2题。(教材第68、第70页) 1.能正确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开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识别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才能。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熊猫玩具、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假如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假如学生不知道,老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第 1 页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一样。

师:是啊,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的状态,初步感受新知识】

师:(出示熊猫玩具)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喜欢吗?

师:如今老师把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生2: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生3: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生4: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

师:你有什么方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熊猫的左面还是右面?

生: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左耳上系一个蝴蝶结,这样在左面的同学就能看到蝴蝶结,而右面的同学是看不到蝴蝶结的。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如今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做一做〞图片)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长头发的小女孩儿看到的是车头在右边的第三幅图; 梳小辫的小女孩儿看到的是车头在左边的第一幅图; 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头正面的第四幅图; 没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尾部的第二幅图。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观察,结合日常生活经历,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1)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第 2 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活动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说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泼。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入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究新知,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察知识点:观察物体;才能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连一连。

(考察知识点:观察物体;才能要求:能正确区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70页“练习十六〞第1、第2题

1.大象的上面是小鸟拍的;大象的后面是小熊拍的;大象的侧面是袋鼠拍的;大象的正面是小猴子拍的。

2.① ③ ②

观察物体例2、例3;练习十六第3~5题。(教材第69~71页) 1.能正确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开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才能。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防止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的】

1.教学例2。

师:(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 生:长方体。

第 3 页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观察后交流汇报,可以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图,引导大家说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同样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长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正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

师: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例3。

师:假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并且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特殊的长方体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终究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要根据详细情况来决定。

观察物体(2)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前面 上面

联络生活,理论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假如不把两者联络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才能,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察知识点:观察物体;才能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

(考察知识点:观察物体;才能要求:能正确区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第 4 页

A类:

B类:正 上 侧 教材习题

第70、第71页“练习十六〞第3~5题

3.

4.③ ① ②

5.

第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