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蒸发量观测试验规律分析

2020-09-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检验检测

DOI: 10. 3969/j. issn. 1008-1305. 2018. 02. 003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第2期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

蒸发量观测试验规律分析

赵运吉

(岫岩满族自治县水利局,辽宁鞍山114300)

摘要:为分析不同水稻灌溉方式下的潜水蒸发量,采用蒸发观测试验的方式对水稻作物不同灌水方式下作物各生

长期的潜水蒸发量进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作物在乳熟期的作物蒸腾量最大,返青期作物蒸腾量 最小;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水稻作物在各生长期的潜水蒸发量递减变化;水稻作物浅水蒸发受大气蒸发影响较 为明显。研究成果对于水稻作物节水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水稻灌水方式;浅显灌溉;淹没灌溉;潜水蒸发;水稻蒸腾;蒸发观测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05(2018)02-0005-03

水稻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作物需水量完全取 决于潜水蒸发量,采用不同浇灌方式对水稻作物的 潜水蒸发量影响不同,对不同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 的潜水蒸发量规律的分析对于农业节水规划十分重 要。为此有学者展开对水稻蒸发潜水蒸发的观测试 验分析[1-],但这些试验大都对单一灌水方式下的 水稻作物潜水蒸发进行了试验观测分析,分析不同 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蒸发影响研究较少。有学 者展开不同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需水规律的试验分 析[7-],但在研究中缺少对水稻潜水蒸发的分析, 为此本文结合浅显灌溉和淹没灌溉两种方式,结合 田间蒸发观测试验的方式,对不同水稻作物灌水方 式下的潜水蒸发进行观测试验,结合潜水蒸发观测 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不同水稻灌水方式下的潜水蒸发 量,研究成果有助于辽宁中部地区水稻作物的农业 节水规划。1

试验方案设定

水稻作物为辽宁中部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为 此本试验主要对该区域水稻作物进行观测试验,水 稻作物潜水蒸发包括其水面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在 蒸发观测试验中设置两个E601蒸发器进行水田天 然环境的水面蒸发试验,并同时将两个E601蒸发 器放人到两个试验土体中,其中一处土地种植水 稻,另外一处加人遮挡物模拟天然环境下的水稻水 面蒸发。最后试验计算两处蒸发皿蒸发之间的差值

为水稻不同灌水方式下的潜水蒸发量。结合不同蒸 发皿的蒸发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不同水稻作物灌水方 式下的潜水蒸发量。&

不同灌水条件下的水稻作物潜水蒸发试

验分析

2. 1

淹没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蒸发试验结果

首先对采用淹没方式下的水稻作物的潜水蒸发 进行了观测试验分析,2012 ~ 2016年对试验水稻 各个生长期的潜水蒸发进行了观测,试验观测结果 见表1、2以及图1。

表1

2012 ~ 2014年试验水稻在淹灌水方式下的水面蒸发关系

单位:mm

育期 返青分蘖始分蘖盛分蘖末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蒸发\\

0.06. 136.064. 1147. 743. 555.9167. 7叶面株间腾发

25. 025. 0

54. 160.2

72. 7108. 7

17. 8

33. 9

7. 471. 5

17. 89. 1165.552.6

73. 7201. 6

表2 2015 ~2016年试验区水稻在淹灌水

方式下的水面蒸发关系

单位:mm

育期 返青分蘖始分蘖盛分蘖末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

蒸发\\叶面5.36.481. 248.6165.091. 7215. 041. 9株间腾发

24. 529. 8

38.444. 8

48.0129. 2

16.0

27. 7

15. 7107.4

32. 97. 7247. 949. 6

64.6192. 7

收稿日期:2017-06-07

作者筒介:赵运吉(1965年一),男,工程师。

2018年第2期

水利技术监督

检验检测

2012~2014年

2015-2016年

图1

采用淹灌方式下水稻作物水面蒸发试验规律分析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水稻作物在淹没灌溉 方式下水稻作物两株间蒸发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均较 低,从2012 ~2014年,两株间在水稻各个生长期 的蒸发量在7.4 ~48. 0mm之间,从表中可以看出, 水稻作物在淹没灌溉方式下消耗于作物根系蒸腾发 量较大,各生长期作物蒸腾消耗在29. 8 ~ 247. 9mm 之间。可见,采用淹没灌溉方式进行水稻灌水,作 物根系蒸腾量较大。从图1中水稻作物各生长期蒸 发量变化过程也可以看出这一规律,株间蒸发较 低,而作物根系蒸腾量较大。

2.2浅灌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蒸发试验结果

对采用浅水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作物进行潜水蒸 发的观测试验,浅水灌溉方式下的水稻潜水蒸发观 测试验主要分析了腾发量和水面蒸发,试验观测结 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浅水灌溉方式下水稻作 物的腾发量在整个生长期总量达到612. 3mm,其中 在孕穗和抽穗蒸腾量最大,占据总蒸腾量的33. 70, 露天水面蒸发均低于水稻作物的蒸腾量,水稻作物 在浅水灌溉方式下的蒸腾强度均值达到4. 78mm/d。

• 6 •

表3

试验区水稻浅灌方式下的作物潜水蒸发试验结果

起止日期腾发量腾发强度

露天水生育期(日/月)

天数

)nm

/(mm/d)面蒸发

)nm

返青5月26日5月31日623. 13. 8525分蘖始1月6日

10月6日

1052. 25. 2259. 2分蘖盛11月6日6月30日2087. 94. 3974. 1分蘖末1月7日

11月7日

1151. 14.6532. 3孕穗12月7日11月8日31146. 84. 7484. 4抽穗开花12月8日8月21日1059.95.9931. 2乳熟

8月22日9月20日30149. 14. 9770. 2黄熟9月21日9月30日

1042. 24. 2223合计

128

612. 3

4. 78

399.4

2'不同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潜水蒸发对比试验 结果

在淹没灌水和浅灌方式下的蒸发观测试验基础 上,定量对比了水稻作物在两种灌水方式下各生长 期的潜水蒸发量,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浅湿灌溉与淹水灌溉腾发强度对比结果

生育期

起止日期腾发量/mm

腾发强度/mm

(日/月)

天数

淹灌浅湿灌淹灌浅湿灌返青5月26日5月31日

6

2523. 14. 173.9分蘖始1月6日10月6日10

60.2

52. 26.025.2分蘖盛11月6日6月30日20108. 787. 95.444.4分蘖末1月7日11月7日11

73. 7

51. 1

6.70

4.6孕穗

12月7日11月8日31201. 6146. 86.50

4. 7抽穗开花12月8日8月21日1071. 5

59.9

7. 15

6.0乳熟8月22日9月20日30165.5149. 15.525.0黄熟9月21日9月30日10

52.6

42. 2

5.26

4. 2合计

128758. 8612. 35. 93

4. 8

从表4中可以看出,采用淹没灌水方式下水稻 作物各个生长期腾发量均大于浅水灌水方式下的腾 发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浅显灌水方式下的蒸腾

量比淹没灌方式下的少146.5mm,其中采用浅水灌 水方式下水稻作物在分蘖末期腾发量相比于淹没灌 水方式下降低最为明显,从腾发强度也可以看出, 相比于淹没灌水方式,浅水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的 腾发强度下降也较为明显,水稻作物在各个生长期 的腾发强度均值降低近300,其中在水稻孕穗期 下降最为明显,腾发强度降低将近270,可见采 用浅水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在各生长期的腾发量均 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检验检测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第2期

6-23 6-25 6-27 6-29 7-1 7-3 7-5

曰期/d

-0.25m•0.75m

分蘖前期

•0.5m

-日水面蒸发量

-0.25m-0.75m

分蘖末期曰期/d

•0.5m

-日水面蒸发量

7-25 7-277-297-31 8-2 8-4 8-6 8-8 8-10

日期/d

-0.25m ■ 0.5m-0.75m 一•一日水面蒸发量

拔节孕穗期

mm

8-14 8-16 8-18 8-20 8-22 8-24 8-26 8-28-0.25m

-0.75m

日期/d

■ 0.5m

—•—日水面蒸发量

•0.25m-0.75m

曰期/d

日期/d

-0.5m

-日水面蒸发量

-0.25m•0.75m

黄熟期

-0.5m

-日水面蒸发量

抽穗开花期

图2

乳熟期

水稻不同生成时期潜水蒸发规律分布

2.4大气蒸发能力和生育阶段对潜水蒸发的影响

加,水稻作物潜水蒸发增加幅度也逐步加大,可见 大气蒸发对水稻作物潜水蒸发具有显著影响。从分 蘖前期和分蘖末期水稻作物不同埋深下的潜水蒸发 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各埋深下水稻潜水蒸发都较 小,这主要是因为水稻作物在整个时期潜水主要消 耗于株间蒸发,而这一时期水稻株间蒸发相对较 小,因此各埋深下潜水蒸发相对较小。进人水稻拔 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以及乳熟期,各埋深下水稻 作物的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之间的变差逐渐缩小, 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时期,水稻作物属于全盛生长 期,水稻作物两株间蒸发逐步较大,水稻根系吸水 量逐渐增加,使得各个埋深下的水稻作物潜水蒸发 也逐步加大。进人到水稻黄熟期,不同埋深下水稻 作物潜水埋深和田间水面蒸发变化较为稳定,这段 时间主要由于水稻作物到了成熟期,不同埋深下水 稻作物潜水埋深有所抑制,使得田间水面蒸发有所 较大。3

结论

本文结合蒸发观测试验方式对不同灌水条件下 水稻作物的潜水蒸发量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取得 以下结论:

(1)相比于淹没灌水方式,采(下转第83页)

• 7 •

在对比不同灌水方式下对水稻作物浅水蒸发的 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大气蒸发能力和水稻不同生 长期对水稻作物潜水蒸发的影响,分析结果见

表5 %

表5

水稻各生育期平均日潜水蒸发

地下水埋深/m

生育期

分蘖初期(6.20 ~7.7)分蘖末期(7.8-7. 1')拔节孕随期(7. 19〜8. 14)抽穗开花期(8.14〜8. 2')乳熟期(8.30-9. 19)黄熟期(9. 20-9.30)

0.252. 102. 624.653.583.453.40

0.502. 042.452.992. 072. 173. 04

0. 750. 580. 711. 391. 251. 432. 36

单位:mm/d

日水面蒸发5.405.425. 235.094. 924. 77

从表5中可以看出,水稻作物在各个生长时期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现递减的变化,其中在拔 节孕随期水稻作物在三个地下水埋深下的潜水蒸发 量均大于其他生长时期。图1水稻作物在各个生长 期不同埋深下的潜水埋深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从 图中可以水稻潜水蒸发与田间水面蒸发过程变化具 有相似性。水面蒸发较大时其对应的埋深下的水稻 作物潜水蒸发也相对较大,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

理论研究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第2期

力与最大消能率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表4%

表(二级齿墩相比于单级齿墩过流能力

降低百分比

^\\距间墩齿 旋转角

0°15°30°

26. 927. 228. 1

27.427. 927. 8

28. 828. 829. 0

28. 728. 829. 0

28. 728. 728. 8

40cm

60cm

80cm

100cm

流量系数随着旋转角度的増大而无明显改变。

(2) 消能率随Re呈指数型増长趋势,旋转角对消能率的影响随着齿墩间距的増加逐渐减弱,齿墩间距40cm,旋转角30°寸,消能效果达到最好。

(3) 与单级齿墩相比,二级齿墩的过流能力呈现一定幅度的降低,但是其消能率具有明显幅度的提高。齿墩间距40cm,旋转30°时,消能率达到最大92. 00,因此二级齿墩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单位:0120cm

表4二级齿墩相比于单级齿墩消能率

提高百分比

^\\距间墩齿 旋转角

0°15°30°

36.052. 792. 0

55.765.082. 9

59. 762. 066.4

60.660. 160. 1

60.658.762.0

40cm

60cm

80cm

100cm

单位:0120cm

由表&、表4可知,与单级齿墩相比,二级齿 墩的过流能力呈现一定幅度的降低,降低百分比基

本保持在270〜290范围之内,但是其消能率具 有明显幅度的提高,齿墩间距40cm,旋转30°时, 消能率达到最大92. 00,由此表明二级齿墩具备 良好的可行性。3

结论

(1)二级齿墩内消能工流量系数变化范围为 0.37〜0.47,当齿墩间距较小时,流量系数随着旋 转角度的増大而大幅度降低;当齿墩间距变大时,

[1] 董冰霜.台阶式溢洪道纯台阶消能率变化规律研究[B.水利技

术监督,2016(03): 70-72.[2] 曾敏,田淳.齿墩状内消能工的消能和脉动压力模型试验[J]. 人民黄河,2014, 36(04): 102-103 + 107.[3] 曹民雄,龙杰,孔祥桕.涡流式内消能工及其在髙水头泄水建

筑物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05): 31-36.[4] 丁天明,张敏,艾万政.洞塞消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浙江

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5(01): 48-51.[5] 陈剑,安丰勇,牛争鸣.泄水建筑物内消能工的研究与应用

[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 23(04): 47-51.

[6] 李杰.跌坎型底流消力池的水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J].水利 规划与设计,2017(06): 96-98.[7] 缪益平,纪昌明,李崇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电能源系统规

划[J].水力发电,2005(06): 1-5.[8] 李晓娟,田淳.齿墩数目对齿墩状内消能工消能效果的影响

[J].水电能源科学,2015, 33(11): 82-84 + 187.[9] 陆周祺.溢流坝池式消力戽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J].水利规划

与设计,2013(12): 64-66.[10] 苏东朋,郝瑞霞.齿墩式内消能工的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J].水电能源科学,2015, 33(11): 79-81 + 13.

(上接第7页)用浅水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在各生长 期的腾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水稻蒸腾强度 也有所减少。

(2)采用浅水灌水方式下,水稻作物在孕穗和 抽穗蒸腾量最大,占据总蒸腾量的33.70,应注 意诙阶段水稻作物的补水。

(&)水面蒸发较大时其对应的埋深下的水稻作 物潜水蒸发也相对较大,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増加, 水稻作物潜水蒸发増加幅度也逐步加大,大气蒸发 对水稻作物浅水蒸发影响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刘方平.江西省双季稻蒸发蒸腾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

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03): 31-33.

[2] 孙凤英.基于多时间尺度的二九零灌区水稻生育期降水量分析

及预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5): 21-22 +34.

[3] 张旭东.东北三省水稻水分生产率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沈

阳农业大学,2014.

[4] 陈臣.金沟河农业节水灌溉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影响与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2012(02): 23-25.

[5] 王建鹏,崔远来.水稻灌区水量转化模型及其模拟效率分析

[J].农业工程学报,2011 (01): 22-28.

[6] 朱景武.水稻蒸发蒸腾量系数分摊模式初探[J].水利学报,

1989(07): 40-43.

[7] 陈安玲.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刍议[B.水利规划与设

计,2016(08): 113-115.

[8] 王静,张晓煜,马国飞,等.1961~2010年宁夏灌区主要作物

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26): 161-169.[9] 肖新,赵言文,胡锋,等.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需

水规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04): 567-573.

• 8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