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论文:中学生早恋的多种状态及应对方式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间建立的一种恋爱关系,也包括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北京等大型城市中学生恋爱率已高达60%以上。
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在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一年期间多为两性疏远阶段,此时性别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但性功能尚未成熟,期间男女生的交往常常表现出“男女有别”和“男女授受不亲”的状态。而一旦正式进入青春期后,也就是十三到十八岁的中学阶段,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性心理的变化也随之而来,男女生之间的接触便由疏远转为为吸引。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性的觉醒,对爱情与性方面的信息变得特别敏感,同时也开始较以往更为关注自己的形象,开始尝试吸引异性的目光。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对自己中意的异性渐生爱慕并有追求的冲动。而网络、影视、文学读本以及社会生活,也常常给中学生带来无法屏蔽的情色刺激,这进一步“催熟”了他们的青春。对爱情与性的体验,从幻想到模仿再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便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早恋。
两性感情交往本是人际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关系,对于阅历浅、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又很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要经营好这种关系绝非易事,所以,绝大多数的早恋往往是脆弱而不稳定的,因此常常无疾而终。但早恋耽误学业、妨碍身心
健康、会对个人前途产生严重的影响,确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的早恋者,事后无不对当初的早恋追悔莫及。所以,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早恋时,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处理,争取将早恋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以下是早恋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状态:
早恋状态之一:关系朦胧期的个体性格与行为改变 在未遭遇其他生活事件时,本是比较开朗活泼的一个人,突然变得很内向;原本大大咧咧的个性,突然变得拘谨安静;本是衣着随便的人突然非常注意打扮——这多是进入了早恋的朦胧阶段。
情窦初开的青少年,其心理特点是充满了幻想,对自己意中人的表达也同样是朦胧和踌躇的,他们既想和对方接触,又心怀羞涩自卑,害怕对方不喜欢自己,伤到自尊。他们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吸引他(她)的对方身上,哪怕是只听到对方的名字,都会让他(她)紧张。他们无论白天夜里,都在不断编织关于两个人的梦幻故事,弄得终日里魂不守舍、忐忑不安,甚至短时间内变得消瘦憔悴。这类征象说明此学生很可能正处于暗恋状态或恋爱的初级阶段。
应对方式:主动与其沟通,先阐明老师的态度——爱并不羞耻,也无过错。使学生放下包袱,敞开心扉;让学生懂得爱情是个有生命力的东西,它需要一个适宜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去爱,无异于扼杀了爱;指出爱情
也是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的,譬如友情、超出一般同学关系的一份加量的关注;也可把这份爱留在心里,把爱放到自己的学业完成之后,好好为爱做准备,与自己心中的爱一起成长;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一些文体活动,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为其高涨而不得不压抑的情绪寻找适当的宣泄渠道。
早恋状态之二:关系确定期的亲密无间与不计后果 部分个性率直的早恋者在恋爱关系确定后即爱得轰轰烈烈,毫无顾忌。上课时眉目传情,下课时浓情蜜意,校内校外都黏在一起,甜蜜得忘乎所以。这类恋爱常常疯狂而不计后果,也是很容易衍生出事端来的一种早恋。在此类早恋者当中,部分是学习成绩优异,个性非常自信,自认为一切都在驾驭之中,连老师家长都不放在眼里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不指望通过好的学业来谋求前程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家里人对其放任自流之类。
应对方式:这类早恋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外界的打击可能反而会促使其愈发坚定,因此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不宜过度干预。要想其终止,往往需要当事人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自己在相处中发现了对方的不足或是厌倦了与对方的缠绵等原因,才会转而自我放弃。要及时联系家长,让其父母跟进,从多方面着手处理,包括时空上的隔离、经济上的控制等等,让双方情感上的热度有一个冷却的过程。
早恋状态之三:爱的诱惑与矛盾痛苦并存
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早恋情况多属于充满矛盾和变数的一类恋爱,当事人既抵挡不住爱的诱惑,又自觉这份爱不合时宜,更怕恋爱影响了学业,整个过程中愉快和惶恐、痛苦并存,有些甚至是抱着从众或游戏的心理来谈一场所谓的恋爱。他们对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未来家庭的组建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也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双方的信任度也不高,容易互相猜忌,造成关系的不稳定。有的早恋学生因为害怕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往往刻意在人前保持疏远,甚至过度回避,双方私下的接触多较隐蔽;有的早恋学生会变得较以往敏感,情绪多随恋爱关系的变化而起伏,听课时往往心不在焉,与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互动也会减少。这类欲罢不能而悄悄恋爱着的学生,在学校常常是从学习成绩到外表长相等多属居中状态,性格也偏谨慎及多愁善感。
应对方式:对于这类恋爱,老师的处理方式需因人而异。老师的当头棒喝很可能唤醒部分本来就性格软弱、处事犹豫不决、对老师家长心怀几分畏惧的人,还包括那些对恋爱原本就是持游戏心态和尝试心态的学生;而在一方强势追求并试图控制弱势一方的恋爱关系中,老师要和弱势的被追求一方结盟,帮助弱者分析这种恋爱关系的本质,促使其走出早恋误区;对于深陷其中的早恋学生,老师不妨直接在纵向上拿出学生自己在恋爱前后的表现作比较,横向则拿他们与没
谈恋爱的同学比较,让他们对自己作出评价。也可以引导他们就学业、爱情与家庭做一些超前想象,譬如:你们将来想去什么样的大学上学?今后想以什么样的职业为生?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家庭?打算如何面对父母的期望?等。
早恋状态之四:早恋期间学习成绩下降
无论是原本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早恋,都会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习的成绩。恋爱和学习一样,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且恋爱中的人情绪多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其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恋爱之外的事物的关注能力都可能出现下降。故当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异常时,我们除了要排查其他可能影响到他(她)学习的因素之外,就要观察其是否恋爱了。
应对方式:早恋与学习成绩下降常常有着难以避免的因果关系,要想挽回学习成绩下降的势头,必然得先将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心思从恋爱中拖回来。考试本是检验教学成效的一个方式,对于部分很自负的优秀学生,一旦陷入早恋不能自拔,能提醒他(她)的可能不会是无数语重心长的说教,更可能是一次很具挑战性的考试,一旦考试失利,便意味着其尊严的受损,为挽救尊严或许他(她)会回心转意,老师需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她),对
他(她)仍然抱着希望。
总而言之,早恋现象的升温应不单是两个未成年的中学生之间的问题,它必然有着复杂的社会性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潮流的变迁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有爱才有关注,有关注才有关怀,才能帮助他(她)们在人生的重要路口尽可能地走好。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l.leahy.认知治疗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美]莎伦·布雷姆.亲密关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