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
1.热爱集体与自私自利,创新与保守,自尊与自卑属于( ) A.性格特征 B.气质特征 C.意志特征 D.能力特征
解析: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都是人的性格,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解析:【答案】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动作技能。
3.小学班级中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他们努力学习也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所这种观点可以用桑代克的()解释 A.强化 B.准备律 C.效果律
1
D.练习律 解析:答案:
C【解析】效果律是指学习以后的结果,如果学习以后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行为本身就会得到加强。题干中学生认为学习以后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就是桑代克的学习的效果律含义。
4.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这个成语是( )
A 举一反三 B 聪明过人 C 思维敏捷 D 物以类聚
解析:选A。【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是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故本题选A。
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解析:B解析: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2
6.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补充必要乡土教材,贯彻的教学原则(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解析:选D。【解析】贯彻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说明教师工作的特点是( )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解析:答案:D【解析】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8.一些学生常在经过刻苦复习通过考试后立即忘掉了所学内容,这是因为,他们想尽快摆脱伴随这些内容的令人不快的情绪。这种遗忘是( )。 A.消退性遗忘 B.干扰性遗忘 C.抑制性遗忘 D.动机性遗忘
解析:【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提出遗忘的动机说,认为遗忘由
3
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9.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是( )
A.元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解析:答案:C【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构造,形成知识结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注意跟精加工策略区分开来。
10.实施课外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是( )。 A.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 B.学生要有活动总结 C.活动要统一分配小组 D.要满足学生的兴趣
解析:【答案】D。解析:实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有: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内容要丰富多彩,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工作方针,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
4
解析: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12.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解析:选D。【解析】衡量一个人注意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一边听课
5
一边做笔记,是把注意分配到了两种活动上,因此属于注意分配。 13.最早分开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许慎
解析:选D。【解析】许慎的《说文解字》首次单独使用“教”和“育”两个字。教育一词首次连用是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4.司马光砸缸时处于( )状态。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焦虑
解析:选B。 【解析】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题干中司马光在小孩意外落水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相处解决的办法,此行为属于应激。
15.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下列不属于重大改革试点的是( )
A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 B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 C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D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 解析:B【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十七条规定: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
6
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涉及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因此,故本题选B。 16.以下体现教育启发性的是( )
A 禁于未发 B 不陵节而施 C 开而弗达 D 相观而善
解析:选C。【解析】以上四项皆选自《学记》。“禁于未发之谓预” 事情没有发生就加以防止,这叫防患于未然;“相观而善之谓摩”;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叫作观摩切磋;“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叫作顺应自然(陵:超越;节:年龄特征);“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
17.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A.卡普捷列夫 B.乌申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7
D.赞科夫 解析:答案:
B【解析】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初创时期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的考察。18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兴趣
解析:选A。【解析】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包括三种成份: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情绪是由刺激所引起,情绪产生的中介是需要。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体现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外铄论 C.康德是“教育无用论”的代表人物
D.“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解析:【答案】C。解析:康德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20.把手表放在耳朵边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听,你会
8
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是( )。 A.注意的周期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循环
解析:【答案】B。解析: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21.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解析:【答案】A。解析: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是体现个体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及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等,都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容。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学习生活技能,内化社会文化,完善自我观念,学会承担社会角色都属于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9
22.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 )。 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最重要的 B.两种情景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 C.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解析:【答案】C。解析: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通过“水下打靶实验”说明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23.数学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解析:【答案】A。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故选A。
10
24.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解析:【答案】C。解析:利用草坪、花园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选情感陶冶发。
25.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 B.潜在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解析:【答案】D。解析:语数外是按学科逻辑划分的单独学科。 26.有些中小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大考试更是如此,这是学生在考试环境中出现的( )
A 严重的学习障碍 B 严重的考试焦虑 C 严重的身体欠佳 D 严重的心理疲劳
解析:选B。【解析】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
11
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障碍。身体欠佳和心理疲劳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与题干不相符。故本题选B。
27.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育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可首先排除AD项。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实验法和演示法的施动者分别是学生和教师,题干中是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可知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28.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
12
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解析:【答案】B。
29.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A.教育方针 B.政治经济制度 C.教育政策 D.科学技术
解析:【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30.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13
D.现在课程论
解析:【答案】C。解析: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在乎学习的实用意义;而实质教学则强调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所以选择C。
31.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职务分类?( )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解析:【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故选D。
32.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解析:【答案】D。解析: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中论述了教学
14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33.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解析:【答案】C。解析:在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的时候,教师容易过分地迁就学生。
34.在我国,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理论 B、个人本位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
解析:C【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5.某实验学校尝试将其教学时间重新分配,其中,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道尔顿制 B.特朗普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上课制
解析:【答案】B。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36.“豫时孙摩”出自于下列哪部论著( )。
15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解析:【答案】A。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37.( )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解析:【答案】C。
3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16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解析:【答案】A。解析: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灭亡而灭亡,与人类共始终。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及时而教 C.循序渐进 D.抓关键期
解析: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故选C项。其他选项为干扰项。
40.学生在学习松树、柳树等具体概念,再学习“树”这一总括概念,这种学习方法是( )。
A.换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解析:【答案】B。解析: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所以选B。
17
二、多项选择题 41.四书是指( )。 A.《中庸》 B.《论语》 C.《孟子》 D.《大学》
解析:【答案】ABCD。解析: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分别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42.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考试时考生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时间 B.王力从头到尾背诵了5遍课文
C.在阅读的时候,学生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者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二十四节气熟记各个节气
解析:【答案】AC。解析:A属于监控策略、B属于复述策略、C属于调节策略、D属于精加工策略。
4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教育对政治发展有促进功能的是( )。 A.中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程
B.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取得巨
18
大成功
C.某中学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
D.李某在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解析:【答案】AC。解析:教育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教育为政治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中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和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都是教育传播政治意识、体现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B项体现了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有效形式,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44.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解析:【答案】BCD。解析:教师和学生要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去提出问题。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载体,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而不
19
是形成统一答案。
45.当代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包括( )。 A.知识观 B.德育观 C.学习观 D.教学观
解析:【答案】ACD。解析: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分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学观。 46.关于备课工作说法正确的有()。 A.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B.备课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 C.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所有的教师都应备课 D.教师的备课工作主要是学教案
解析:【答案】AC。解析:备课工作从教师的活动方式去划分,可以分为内心备课和行为备课;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是以人数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教师的备课工作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因此BD项是错误的。 三、填空题
20
47.关系转化说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苛勒。 四、判断题
48.心向与定势对问题解决有阻碍作用。( )
解析:【答案】×。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49.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判断题) 解析:【答案】√。解析:学习是由于经验或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改变。
50.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判断题)
解析:【答案】√。解析:指向未来的想象为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