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尝试与探索
作者:张延岭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2期
一、利用星级评比和学习档案对数学学习过程及时评价
笔者曾对所教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了学习评价试验研究,建立起了一套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起了自信。具体实施方式是这样的: (一)星级评比
星级评比是采用表格的形式,按照口算能力、课堂表现力、作业完成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思维独创能力等五项,设置了一、二、三颗星。采取随机评价和定时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等方式,每天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每周总结一次,并对获得“数学学习小明星”称号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 (二)建立数学学习档案
数学学习档案采取的是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利用定时评价方式,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分为四种形式:1.小组评:结合星级评比由每个小组学习组长主持进行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听讲、发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每个方面分为一般、较好、好三个层次。2.教师评:这一部分由老师对每个学生从口算、课堂表现、作业、小组合作和思维独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3.家长评:是由家长针对孩子在家的数学作业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等情况给孩子一个综合评价,同样分为一般、较好、好三个层次。4.自评:是由学生本人针对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二、针对数学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 (一)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评价
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原来一直通过测验或口头检查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是否能区分类似概念,或针对这个概念解决相关的实例。但结合具体实践我发现对概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对概念真正的理解就意味着学生能举一反三,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可以在几个概念之间总结出它们的异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而认识到这些不同的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从而将概念从文字表述转换为符号的、图象的或口头的表述。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对小学生数学技能的评价
研读新课程标准我们知道,对技能的评价不只是考察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所以,对数学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考察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
三、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应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实际上重在对三维目标中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察。但常规的试题中是很难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正确评价的。 (一)拓展教材,链接生活
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更加现实的情景和已有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身边数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常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而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当中。我所设计的这个故事或事件实际上就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恰如其分的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让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习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探究一一列举出各种方法,在激烈的辩论中获取正确的解决方法。
四、要实现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多元化
我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采用等级制度,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模糊了学生间的细小差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身心成长有很大好处。小学数学中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性与定量两类。以低年级评价为例,我在课堂经常以定性描述为主,如随机评语“你真棒”“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等鼓励性的语言;在作业中经常出现几朵小花、几个笑脸或几个遗憾的表情。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评价理解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果,也体会到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总结出这样几种常见的评价呈现方式:评分、评语、口头评价、成长记录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