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该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发展的阶段,必须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为此,接下来本文从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加强社会参与三个不同角度谈一谈核心素养下读小学德育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原则;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且思想还不成熟,在此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因此,教师要将德育当做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接下来笔者结合小学德育经验谈一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德育教育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应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 1.1循序渐进原则
当前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很显然满足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但无论教师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立足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
1.2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盲目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要从新型的观念和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通过给学生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知识,从而
[1]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转变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角色,突出学生课堂中心地位,以学生具体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1.3时效性原则
教师应在德育教学中提高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因此,教师应从提高教学效率等角度出发,促进教育的发展。现如今教学环境发生明显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从以往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下应遵循时效性原则,并将其作为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教师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2.1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吸收文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发挥课堂阵地的作用给学生传授知识,且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在讲解古诗词时给学生讲解有关的诗词文化,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此外,我国文学经典著作中包含了很对优秀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思想,比如《游子吟》体现的是母爱之情,学习这一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三字经》、《弟子规》等则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觉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此外,教师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在德育中和学生互相尊重。比如教师可在出现问题或者是学生犯错误时耐心地教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讲解知识时应结合生活,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德育效率。
2.2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3]
[2]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的主题更为多样化,比如爱国、感恩和生命教育等等。教师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效果,创造丰富多样道德与环境,切不可泛泛而谈,将学生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出来,选取合适的德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比如说可在主题班会课上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让其深刻体会生命只有一次,从而爱惜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生命。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比如可以结合经历苦难的电影片段使学生意识到挫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用乐观、积极地态度面对挫折,不可因为小困难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比如还可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让其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其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如此,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3加强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更注重如何处理好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且形成公民必须履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尊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从而成为有理想有信念且有担当的人,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深化推进背景下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之外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不断磨炼自身意志,丰富自身情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加强社会参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能力。比如说可以合理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磨练自身意志,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化身为志愿者,在实践中体会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最后,笔者让同学们写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体会,深化学生理解,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达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可急于求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主动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实现教学与德育双赢的目标。因此,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笔者有意识地结合主题班
[5]
[4]
会课,给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参与等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豪杰.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J]. 读天下(综合), 2020(11):46-46.
2.
谢媛婷.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途径探析[J]. 中华少年, 2019(4).
3.
张佳丽.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探讨[J]. 新丝路:中旬, 2019(8):1-1.
4.
刘用旺. 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
5.
张荻.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途径探析[J]. 明日, 2017(48):329-3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