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追溯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B.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
2.“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某学者说: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存在的相同问题是( )
A.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 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3.“和平演变”是不同主义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下列事件体现这种变化的是( )
A.十月革命
B.美苏争霸
C.东欧剧变
D.欧盟成立
4.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
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 ③视频:《美苏“冷战”》 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 A.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 C.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对峙 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 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6.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试卷第1页,共5页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济互助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
7.《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和平演变 C.美国的冷战政策
B.苏联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8.“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D.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9.有关苏联改革,有人评价道:“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这句话中“改垮了”实质上是
A.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B.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C.国家名称发生
10.以下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A.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到现实
B.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想
11.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墙》的著名演
试卷第2页,共5页
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墙倒塌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了统一。以下对柏林墙倒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的鼓动宣传 ②美苏“冷战”开始 ③东欧剧变 ④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他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他”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3.《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
A.改革的根本方向错误 C.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错误决策导致苏联的解体 D.改革措施存在不足,效果欠佳
14.下图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由图可知(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C.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B.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D.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15.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苏联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②处应依次填入
A.①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解体 C.①农业集体化 ②赫鲁晓夫改革 二、综合题
B.①以工代赈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D.①两个五年计划 ②经济危机
16.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3页,共5页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
材料三
材料四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20世纪70年代,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以上材料皆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19世纪六十年代俄美两国都面临严重危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应对危机的办法。
(2)请你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请你谈谈美苏的兴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试卷第4页,共5页
17.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令,脱离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
——《俄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
(1)依据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对俄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指出图一和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图二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苏联及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舍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当天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解体。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中国的发展,谈谈你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C项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不改变清王朝体制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说明两者都没有彻底改革旧体制,B项正确;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的表述只符合李鸿章,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A项;赫鲁晓夫时期是社会主义政权,不涉及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80年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89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C项正确;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美苏争霸与“和平演变”无关,排除B项;欧盟成立与“和平演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调整,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等进行了改革;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出现了美苏“冷战”;二战后,亚非拉的独立运动发展,世界之民体系瓦解。因此,①②③④都体现了一个主题是: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C项正确;《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无法体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B项只符合《美苏“冷战”》,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指导思想是灵魂。苏联的探索和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小修小补;而中国的建设是在总结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一的计划经
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项正确;ABC项都是次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点睛】 6.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说明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经互会的性质,排除A项;“双赢”说明“经互会”没有阻碍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经互会成员的关系是否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共产党在力量薄弱的时期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却在力量强大的时期,自己打败了自己,使得苏联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原因应是内部因素,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冷战政策也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起到了催化作用,故D项错误。
8.A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崛起为世界的中心。据“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可知,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美国经济实力超过英国,开始主导世界;据“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可知,这是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后,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第三世界“群雄竞起”,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故选A。
9.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结果改革仍然没取得成果,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社会主义制度变为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据题干关键信息“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可知,这句话中“改垮了”指的是苏联解体,其实质上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是苏联解体的实质,排除。故选B。
10.B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是巴黎公社成立,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根据“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可归纳出西方的鼓动宣传,①符合题意;根据“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可归纳出东欧剧变,③符合题意;根据“东西德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
12.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赫鲁晓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A符合题意;BC项改革发生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后,与“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不符,排除;叶利钦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D排除。故选择A。
13.D
【详解】依据材料“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通过“消失”“关闭”“短缺”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不成功,改革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说明改革措施处在不足。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4.B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上“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苏联模式”等信息,可见苏联在东欧国家中强行推广自己的苏联模式,据此推知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B正确。题干图片没有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A排除;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是北约与华约先后建立,题干没有体现,C排除;题干主旨是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没有体现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排除。故选B。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到1925年期间为恢复国民经济,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A正确;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B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实施的经济措施,C错误;两个五年计划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措施,D错误。综上故选A。
16.(1)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2)图一中的“胡佛村”居住的居民,反映了在图二1929年-1933年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失业工人的聚居区;1933年开始,罗斯福新政,国民生产总值提升。
(3)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重点发展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畸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改革。所以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美国:根据材料二“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可知美国进行南北战争。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穷人居住区,在经济危机中,许多工人失去工作,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这些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图二是1929到1933年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图,1922年到1933年因为经济危机呈下降状况,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3)根据材料四,由“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表明苏联解体的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由“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表明苏联重点发展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畸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由“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由“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表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因此苏联解体的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重点发展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畸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启示可以从党的领导,国家政策,人民支持等方面即可。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17.(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苏联解体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苏联的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严重的挫折;但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要结合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令,脱离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根据材料“阿芙乐尔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月革命。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根据材料“斯大林格勒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
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原因。
(4)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苏联解体和我国当今发展,可以得出苏联的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严重的挫折;但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要结合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