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李鸿章》有感

2024-05-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在近段时间里我阅读了高阳的《李鸿章》一书,对于李鸿章这一人物有了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他一手创办淮军,并且是洋务运动的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管清廷外交与军事长达二十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化路途中一位非常著名人物。事实上现在人们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确实他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也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过不平等条约。但他也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所以我认为他的一生应该是功过参半,主要还是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约束。

回到这本书中,这本书继承高阳“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的独特手法,主要讲述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幕府崛起的经过。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鸿章的第一次科考落榜了,但这一次落榜或许是他最值得庆幸的事。在这次落榜之后他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可以说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在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同时曾国藩还将自己训练湘军的心得一并传授给了李鸿章,为后来李鸿章担负起光复苏、常的重任,组建起举世闻名的淮军奠定了基础。并在之后率领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拥有经世之才的能臣,是国之大器。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 “水浅而舟大

也”。总之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