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五级师承结业论文骨伤科一万字以上

2021-10-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山东省五级师承结业论文骨伤科一万字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结业论文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结业论文

xxx名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继承人xxx指导老师xxx学科专业骨伤科

带教单位山东省X县中医医院

完成日期2016年12月21日

继承级别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结业论文 xxx名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中文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五千年传承中涌现出大量中医专家人才,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众多的地方中医人才,xxx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在骨伤科临床中,中医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

法,比如骨折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此文较完整的发掘出聊城市中青年中医人才xxx老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精髓,以指导目前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关键词:xxx中医骨伤学术思想治疗经验手法小夹板固定正文:

xxx老师是山东省冠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聊城市中青年中医人才,聊城市名中医。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在山东省中医院进修深造,从事骨科三十余年,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擅长以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并形成较完整的临证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直有幸跟师研究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计、整理如下。

一.学术思想

1.悬壶济世,授业育人

在跟师研究的过程中,xxx老师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

解难释疑、临证指迷,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具体落实,从教学过程的跟踪到出师总结,老师都躬亲力行,使我不但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老师的崇高医德更加钦佩。在师承工作中,老师以极大的热忱,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铭记孙思邈《千金

要方·大医精诚》中的古训:“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恶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时常告诫我们:“医乃仁术,既学此业,必先要正其心、端其品、怀其人、无贪欲”,要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老师不仅以“言教”,更是以崇高的医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仁者之心“身教”激励和鞭策我们。

30余年悬壶济世、授业育人,形成了X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用药风格。老师的成功经验,和他严谨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X老师传统文化底蕴很深,中医理论根基扎实,熟读中医经典及各家学说。这些都是我们中青年中医所欠缺的。因此我们要在临床工作之余,多挤时间研读经典著作,贵在坚持和不懈,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学以致用。

2.中西合璧,学贯中西。

老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全局观,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施治。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

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因此,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经验理论思想体系。在冠县首先开展了骨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倡导手法整复四肢骨折小夹板固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骨伤科的疑难杂症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弥补了西医骨科在治疗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不足。中医、西医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水火不容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中西医的产生和思维方式,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科学,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而西医则是以现代科技发展为基础所形成的实验性科学,根据人体解剖和具体病种进行治疗的思维方式。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找到治疗的结合点,选取两种方法的精华,针对性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好中医骨伤科必须从古籍中吸取养分,总结经验并付诸实践。要学好西医骨科就必须从解剖入手真正读懂X片、CT片、MRI片并明白其所代表的病情轻重,掌握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各种检查方法,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真正掌握了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加之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老

师反复强调,现代的检查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生看病诊治也越来越依靠各种检查方法,但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应该掌握的应该是最最基本的临床检查方法,不能根据X线片就确定治疗方案,为了X片手术而手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诊断,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许多患者就是在老师认真细致的问诊下,详细熟练的体检中,明确了病情,避免了误诊。因此,老师认为“四诊”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辨证的基础,立法的前提,组方用药的依据,取得疗效的关键。骨科医生还需要加一个“摸”,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才能识病知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中医学是几千年来古今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拥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一整套完整地、独立的科学体系。历代医家皆对其理法方药有过不断的研究及探索,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其中医基础理论是以“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为核心,因此长期以来对中医学的认识采取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口传心授,虽说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看,研究进展缓慢,低水平重复劳动较多,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老师在肯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中医药要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走

中医药与现代自然科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道路,即广泛应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多学科、多侧面的综合研究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3.理法方药,贵在变通

老师临证用药提倡“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选方用药必须以治法为根据,才能配伍组方,丹方附属于治法,治法是应用丹方和创新丹方的根据;同时丹方又是治法的具体表现,用药治病,离不开丹方,若有法而五方,治法就无从表现,也就不能完成辩证论证的全过程。

丹方必须以治法为纲,以此为前提来运用丹方。治法产生之后,又反过来指点临床的处方用药,才能制定出大量有效的经验方,恰是这些有效经验方的存在,治法才有了丰富的内在。因此不论治疗任何疾病,都不能以方套病,而应以法统方。丹方与治法的关系极为密切,既不能有法无方,又不能有方无法,法立之后,才能选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成。老师临证选方用药充分考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丹方的组成虽有严格的规矩准绳,又要视分歧情形灵活变革。在临证选方时应根据病情的变革,视患者体质、年龄、四时天气,地域差异等灵活运用。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结合

起来,才能更好的达到治疗目标。老师用药临床疗效甚佳,主要英华为“贵在变通”。其变主要表现有三:1)药味加减的变革:指在君药不变的情形下,因病情需要,可以改动其臣、佐、使药的配伍,其一为随症加减即君药及主证不变,随主要症状或兼夹症,增减其主要药味以顺应病情的需要;其二为药物配伍的变革,丹方在主要配伍药物变革时,直接影响该丹方的主要作用,虽然君药不变,但臣、佐药变了,同样会改动原方的性质和作用。2)药量的变革:有些丹方,药物完全不异,但由于变革了药物的用量,因而改动了该方共用和主治证候。3)剂型更换的变革:是指同一丹方,由于剂型分歧,在运用上也有区别。从这些变革方式可以看到,老师对丹方的运用,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些变革方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很难截然分开。但通过这些变革,能充分表现出丹方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特性,只有

掌握这些特性,才能制裁随心,以应万变的病情,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4.手法复位,稳妥精准

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骨折、脱位及各型创伤的经验,自成体系,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其进行了规范整理。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精

炼了手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正骨手法。手法复位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愈之迟速,及残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有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所苦方称其为手法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的理论及其在骨折脱位整复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有相同的认识。认为绝大多数骨折可用手法复位,且疗效好,费用低,患者所受痛苦少。

老师指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柔绵软、外柔内刚,稳妥轻巧。手法正骨突出一个“巧”字,主张巧妙利用患者心理,顺应解剖,因势利导,一气呵成,正确应用杠杆原理,在短时间内,甚至患者不知痛苦的情况下就能准确复位成功。老师这一学术思想,在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消息结合,内外兼治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气血、脏腑、筋骨、经络等正常运行维持,若机体遭受损伤,则正常活动必受影响,产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因此在骨伤科治疗原则中,老师认为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老师认为“动”与“静”是骨折治疗中的主要矛盾,动静结合中的“动”是绝对的,也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静”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要辩证的对待,没有相对的静止状态,组织骨骼就无法修复;没有适当的运动,组织关节就无法恢复原有的功能活动,只有将动与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筋骨并重则是在治疗骨折的同时,注重软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老师认为机体局部的损伤,必然会影响机体全身的代谢。因此,肢体的骨折不能仅仅解决局部的问题,应该同时注重全身的调节。从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伤科内外治法,从全身论治及分期辨证施治,均有独到之处,较西医单纯局部治疗优越。临床上将内伤证分为伤气、伤血和气血两伤,或根据伤势深浅分为伤表皮、伤经络、伤筋骨、伤脏腑

等。由于气血运行于经络,且相辅相成,故伤气比伤血,伤血比伤气,不过两者所伤轻重不同而已。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气血兼顾各有偏重。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枝节,故

除局部施以治疗,还要根据受伤部位、时间、经络、脏腑加以辨证施以内治,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老师认为骨折早期,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损,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淤血不去新血不生。《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故受伤后有瘀血停积者采用攻下逐瘀法。损伤后有气滞血瘀者,采用行气活血法。对损伤引起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内结或壅聚成毒等证采用清热凉血法。

老师在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始终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原则,能辨证地处理好骨折治疗中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做到骨折复位不增加软组织损伤,固定骨折不影响功能锻炼,因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齐头并进,可使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生活能力。

二.诊疗经验总结 1.创伤性精神病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以烦躁、躁动不安,谵妄为特征,现代医学引起高度重视,称之为“创伤性急性精神障碍”,xxx老师对此症治疗有独到之处。

创伤性精神病是由于创伤招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脑缺氧、毒素作用、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应激反应、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动而出现的一类精神性疾病。常表现为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急性精神

紊乱,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躁动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烦躁、躁动、谵妄谵语、认知障碍、不能分辨周围人群、具有盲目性的精神运动性亢奋。

xxx老师认为其病机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脉而藏神,老年人元阴元阳本虚,肾主藏精,精能生髓充脑;阳气者精则养神,阴亏阳虚,阴阳失调,脑失濡润温养,则神志为之动变。创伤致瘀血阻脉,瘀阻心窍,心不藏神,则神志为之动变。故创伤后精神障碍,其本不离心肾阴阳,其标不离瘀血内阻。故治当补肾之阴阳,以令心肾相交,神安其宅,兼活血化瘀通脉以令心窍通达,神归其府。证见烦躁、躁动、谵妄谵语、认知障碍、不能分辨周围人群、具有盲目性的精神运动性亢奋,舌红少苔、少神、烦躁、脉弦细者,主以三甲复脉汤合桃红四物

汤加减(生地20g、麦冬10g、阿胶10g、生龟板30g、生鳖甲20g、生牡蛎30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桃仁10g、红花10g、归尾10g、赤芍15g、川牛膝20g、灵脂10g、丹参20g),填补肾阴,以滋阴潜阳;活血通脉以通窍安神。初期:(术后1~2周),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利于骨痂生长,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和痛疼为主。

a、手术当日6小时后,指点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足趾运动。

b、术后第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背伸运动,每日3~4次,一天约完成500个;指导患肢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舒缩(静力舒缩)运动,每日3~4次,一天约完成500个。术

后早期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

xxx老师治疗特色: 1)中药熏蒸

运用我院院内协定方外洗1号,先熏蒸后外洗,一天1~2次,熏洗后功能锻炼,可分为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

2)红外线治疗仪

红外线光热,可促进血管扩张、血循环增加及微血管的通透性,有助排除废物、伤口清洁及加速伤口愈合;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及肌肉伸缩能力,可解除痛苦悲伤与肌肉痉挛;增加组织舒展及减少滑液粘稠度,可减轻僵硬不适等作用。照射骨折及手术区,一次30分钟,一日1~2次。

3)骨创伤治疗仪,骨创治疗仪,通过磁热、内生电流、高压静电原理,通过磁热效应,发出二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病灶组织的骨细胞,会变的更活跃,更易于生长;通过内生电流在骨折处,能刺激骨痂细胞生长、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引导滋养血管生长;通过高压静电,在骨的压电效应下,在骨折断产生应力,恢复被破坏的电荷平衡,促进钙盐沉积,加速钙化过程;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循环,促进骨折愈合的效能。放在骨折区,一次30分钟,一日1~2次。

4)术后常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预防各种并发症,年龄偏大且手术损伤大,术中、

术后注意输血及有无贫血症状,有无创伤性急性精神停滞。骨折牢固后,实施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进行下肢肌肉主动舒缩活动及踝关节磨炼。

通过综合性治疗,大部分病人于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疗效显著。

2.手法复位

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骨折、脱位及各型创伤的经验,自成体系,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其进行了规范整理。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精炼了手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正骨手法。

老师认为,在实施手法治疗之前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注意患者局部与整体关系、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同时注意掌握复位标准。老师认为,当发生骨折后实施正骨手法须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一般而言骨折复位的最佳状态是解剖对位。在临床上,若某些骨折的复位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所谓功能对位,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老师认为骨折后4-6小时之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是实施手法复位的良好良好时机。受伤后7-10天内均可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同时依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止痛或麻

醉措施,作好整复前的人员与器材准备。参加整复人员要集中精力,切忌使用

暴力,尽量一次复位成功。 老师对正骨八法操作应用:

1).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拔伸牵引主要引用是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一般而言,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拔伸牵引,力应较大;相反,老幼及女性患者,所需牵引力不宜太大。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若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3).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时应首先纠正骨折的旋转畸形,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才可使骨折远端与近端会合。伸直型股

骨髁上骨折可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对多轴性关节附件的骨折也是如此。如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复位时,宜先在内收、内旋位牵引,而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头,最后内旋扣紧骨折面,把上举的肢体逐步放下来。总之,骨折断真个四种移位:堆叠、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通常是同时存在的,接纳拔伸牵引与旋转屈伸手法相结合,才可使远近骨折端轴线一致堆叠移位才能得到纠正。

4).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侧方移位可分为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和内外侧左右侧移位。实施手法时,医者以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

挤,迫使骨折复位。对于骨折前后侧移位者用提按手法,医者以双手拇指按于突起的骨折一端向下,其余手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使骨折两端对合。对骨折内外侧移位者用端挤手法,医者以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要求实施手法时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医者手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避免在皮肤上来回摩擦而引起损伤。

5).摇摆触碰这种手法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经过上述手法后,骨折一般即可基本复位,但是横断、锯齿型骨折其断端间可能仍有间隙。为了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术者可用双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稳定地维持牵引下左右或前后方向轻轻摇摆

骨折远段,直到骨折断端间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触碰手法普通用于横形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在骨折整复及夹板牢固患肢后,医者可用一手牢固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重轻叩击骨折的远端

断端精密嵌插增加稳定性。

6).夹挤分骨此手法适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的侧方移位。在胫腓骨、尺桡骨、掌骨干或跖骨干之间有骨间膜或骨

间肌附着发生骨折后,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相互挨近,构成侧方移位。整复骨折时,医者以双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分别由骨折部的掌背侧或前后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严重挨近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样进行整复。

7).折顶回旋肌肉发财的患者发生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后,单靠牵引力量常不能完全矫正其堆叠移位,可实施折顶法。操作时,术者双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则堆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双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成角畸形,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曾经相抵时,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真个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则持续向下压迫突出的骨折端,如许较容易矫正堆叠移位畸形。回旋手法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使用回旋手法时,关键在于必须根据受伤的力学道理,判断背向移位的途径,以骨折移位的相反偏向施术。有软组织嵌入的横断骨折,须加重牵引,按原来骨折移位偏向逆向回转,使断端相对,从断真个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摆脱。操作时,大夫一

使骨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结业论文

定要十分谨慎,依靠双手分别把持两骨折段,使两折段骨皮质互相紧贴,以免增加软组织的损伤。若感到回旋有阻力时,应改变方向,以使骨折复位。另外,实施此手法时,术者常需告诫助手在解脱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后,应适当放松牵引。

8).按摩推拿本手法适用于骨折复位后,起到调理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作用,可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这对关节附近的骨折尤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经过精心细致复位及牢靠固定,大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复位后定时复查X线片,一般达到预期效果。

3.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 A)单纯肩关节前脱位

X老师对于经x线证实为肩关节前脱位,且不包括伴有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普通均不行任何麻醉,接纳手牵足蹬法复位,患者普通均达到一次性复位成功,且未见手法复位过程中有医源性骨折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

X老师说,创伤是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受到撞击时,暴力经肱骨传导至

肩关节,使肱骨头突破关节囊而发生脱位,其中以前脱位最为常见。

对于手牵足蹬法在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中,xxx老师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向患者做好思想说明工作,解除思想顾忌。②术者以足背外侧伸至伤者腋下,伸直膝关节。③术者双手牵住患者腕部,利用

身体后倾持续牵引,以充分缓解患者肩关节肌肉紧张。④待肌肉紧张缓解,患者上肢牵引达一定程度后,利用足第一跖趾关节向外侧挤压肱骨头,以缩短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距离,起到患侧上肢内收相当的作用,可减少患肢内收的角度,即便复位不成功,亦可避免内收过大,引起肱骨颈骨折。⑤牵引过程中切忌使用暴力,关键在于持续牵引,一方面上肢肌肉力量较大,暴力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暴力作用的反作用力传导至足部,极易引起患者肋骨骨折,特别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胸廓畸形的患者,尤当注意。

B)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往往困手法复位失败而需手术治疗,xxx老师采用适当牵引加顶压手法治疗此病,获得满意效果。

方法:病人取坐位,助手1在健侧用较宽的布带从患侧腋下向对倒作牵引,助手2牵I患肢适当用力并根据术考的意图做旋转晃动内收外展等动作术者站在患侧,双手在肩关节的前后.两拇指肩外侧.两食指顶住肱骨头向外向上逐渐用力.首先整复脱位,然旨再按肱骨外科颈骨折整复达到满意对位。按骨折分型用夹板固定,大多数病患在麻醉下进行整复,少数体格瘦小的耐痛较好的病人可以行直接复位。

肩关节脱位伴大小结节骨折的一般采用手法复位,而对于二型骨折伴脱位者有些医家认为主要是以手术整复骨折和脱位,有些人认为先行手术复位,后期视其功能和关节疼痛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假肢置换术。坎贝尔骨折手术学中则提出最佳治疗

方案是切开复位内牢固,David等举荐用假肢置换术。xxx老师认为对通过手法复位能达到功用对位的骨折脱位,应尽量予以复位,对复位失败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无法达到功用复位的病人,应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粉碎骨折影响活动的患者,前期可行骨片切除修整手术,萁难度较初期手术小得多,而且结果也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