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密级 Confidentiality level V200R008C02 内部公开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Total pages:共21MSC SERVER 页
产品版本 Product version 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拟制: Prepared by
审核: Reviewed by
批准: Granted by
魏东红
刘萍、俞正方、李志军
李志军
日期: 2009-11-06 Date
日期: 2009-11-17 Date 日期: Dat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修订版本Revision version 2009-11-05 1.00 2009-11-06 1.10 2009-11-16 1.20 日期 Date 描述Description 作者Author 初稿 initial transmittal 根据评审意见修改 再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 魏东红 魏东红 魏东红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目 录
1 3G特通测试简介 .......................................................................................................................... 3
1.1 某地ATCA组网简介 ....................................................................................................... 3 1.2 测试步骤 ............................................................................................................................ 3 2 3G特通测试分析 .......................................................................................................................... 4
2.1 协议切换影响 .................................................................................................................... 4
2.1.1 影响 ......................................................................................................................... 4 2.1.2 需配合事项 ............................................................................................................. 4 2.2 协议切换风险 .................................................................................................................... 4 2.3 协议切换方案 .................................................................................................................... 4 2.4 视频测试注意事项 ............................................................................................................ 5 3 附录1 具体操作 ........................................................................................................................ 6
3.1 2G协议切换到3G协议 .................................................................................................... 6
3.1.1 清除当前协议配置 ................................................................................................. 6 3.1.2 配置新的协议 ......................................................................................................... 8 3.1.3 与3G特通中心网元对接 .................................................................................... 12 3.1.4 其他数据 ............................................................................................................... 12 3.2 协议切回 .......................................................................................................................... 13
3.2.1 清除当前协议配置 ............................................................................................... 13 3.2.2 配置新的协议 ....................................................................................................... 15 3.2.3 删除网元对接数据和其他数据 ........................................................................... 18 3.3 3G特通测试中遇到问题总结 ......................................................................................... 18 4 附录2 对接数据 ...................................................................................................................... 21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2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1 1.1 某地ATCA组网简介
某地ATCA大容量局话路网示意图如下:
3G特通测试简介
SERVERA和SERVERB组成MSC POOL,下带MGWA、MGWB 2两个MGW网元。MGWA下挂12个BSC,带150万用户。MGWB下未带BSC。
本次特通测试从SERVERB出特通接口,与特通中心进行对接。
1.2 测试步骤
1) 先将现网的2G协议切换为3G协议; 2) 设置特通数据,启动测试; 3) 测试完毕,切回协议; 4) 恢复特通数据,再次验证。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3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2
2.1 协议切换影响
2.1.1 影响
1) 2) 3) 4)
3G特通测试分析
当前配置的协议是2G协议,所有特通用户数据都已经设定完成,切换到3G协议前,2G特通用户数据需要清除;切换到3G后监控中心需要全部重新设定特通数据。
测试完毕后,协议需要切回。
切回2G协议前,3G特通用户数据需要清除;切换到2G后监控中心需要全部重新设定特通数据。 切回2G后,还需要测试验收。
2.1.2 需配合事项
1) 需特通中心提供相关的对接数据(见附录2)
2) 3G协议切换前,需要特通中心对特通用户数据进行清除。 3) 3G协议切换成功后,需要特通中心重新设定特通用户数据。
4) 协议切回时,也需要特通中心对特通用户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清除和重新设定。
2.2 协议切换风险
1.3G切换后对接可能存在风险。
2.如果切换3G协议失败,再切回到2G协议,特通数据无法回退,不能恢复原先协议特通数据配置,需要重新设定。
2.3 协议切换方案
计划在现网中话务量较低(如非节假日的凌晨)的时候进行2G协议往3G协议切换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测试验收,待完成测试验收后再切回2G协议。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4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2.4 视频测试注意事项
如果要进行视频监听测试,则需要监听中心支持H.324解码(在实验室是无法测试的),另外需要设置如下软参:
1、将P179 Bit1设置为0,支持对于64K VP业务的监听; 特位 含义解释 比特1 表明对于主叫用户,是否对64K VP业务进行监听。 =1:不触发对64KVP业务的监听。 =0:触发对64K VP业务的监听。 [缺省值]:1。 [备注]:该软件参数在B03D005监听版本中开始使用。 应用场景 系统影响 关联软参 是否可公开 监听协议采用非SOSM协议时,是否对64K VP业务进行监听。 无。 无。 仅内部使用。 2、将P179 Bit14设置为1(默认值即为1),并配置DFUANA表; 比特位 含义解释 比特14 在配置(如ADD)DFUANA时,号首集字段是填写被控呼叫号首集还是填写监听中心ID。 =0:将被控呼叫号首集填入号首集字段。 =1:将监听中心ID填入号首集字段。 缺省值:1。 [备注]:该软件参数在R005C01B031开始使用。 应用场景 使用ADD DFUANA配置监听中心的号码分析表,此表的作用是在交换机呼叫监听中心的时候,使用此处配置的监听中心号码前缀进行分析和选路,此表对于收发合并监听是无效的,只对收发分离类监听有效。当收发合并监听时交换机会依赖普通的号码分析(CNACLD)进行选路,当号码分析表中的号首集中填写监听中心ID的时候,监听中心可以依赖监听中心的ID进行选路,这样可以支持交换机的大本地特性,对于漫游到他局的被控用户的被控信息依然可以传送到本地的监听中心。在交换机支持大本地监听的情况下,此软参建议改为1,其他情况建议改为0。修改这个软参要跟国家安全机构协商。 无。 无。 仅内部使用。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5页, 共21页
系统影响 关联软参 是否可公开 2015-3-28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ADD DFUANA: CSN=\"ALL\DNSET=1, AC=K'654XXX, SRVATTR=LC, RTN=\"TO-MSX11-ISUP\MON;
其中,DNSET为监听中心ID,AC为X3通道输出号码,RTN为路由选择名,这三个参数根据实地情况配置。而DNTYPE必须配置成MON,同时监听中心也需要支持小交号码(因为视频业务监听必须以收发分离模式输出,一个呼叫需要使用两个X3通道分别监听被控用户的上、下行数据)。
3 3.1 2G协议切换到3G协议
3.1.1 清除当前协议配置
1、 LST TTME (查询特通网元) 查看当前特通网元是否有正在启动的TTME。
具体操作
如果状态是启动,请参考步骤2,如果不是启动状态,可以直接执行步骤3;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6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2、 EXT TTME (退出特通网元)
执行EXT TTME: TTFLAG=\"LIC1\
操作成功后,再执行LST TTME,查看状态,
如果状态是退出,就可以执行步骤3了;
3、 RMV TTME (删除特通网元)
需在特通中心删除特通数据后执行RMV TTME: TTFLAG=\"LIC1\
操作成功后,就可以执行步骤4了;
4、
LST TTCFG (查询对端LIC系统信息)
执行LST TTCFG查询当前配置的对端LIC系统信息,执行步骤5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7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5、 RMV TTCFG(删除对端LIC系统信息) 执行RMV TTCFG: TTFLAG=\"LIC1\";
成功后,这个时候就可以重新配置特通功能系统信息了,切换协议了。
3.1.2 配置新的协议
6、 SET TTSYS(配置特通功能系统信息)
该命令参数有:PROTOCOLTYPE=协议类型,TTPORT=物理网口,TTIP=浮动IP地址,TTMASK=浮动IP地址掩码,TTGATEWAY=浮动IP地址网关,IF1PORT=IF1通道帧听端口号;
该命令中,需要和对端LIC协商以下几个参数: 协议类型:当前需要配置的协议(选择3G协议)。
浮动IP地址: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特通功能IP地址,需要网元与对端LIC协商确定,不能和已有的IP地址冲突。
浮动IP地址掩码:OMU和对端LIC对接的IP地址掩码。 浮动IP地址网关: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网关地址。
IF1通道帧听端口号: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特通端口,需要网元与对端LIC协商确定,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8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不能与其它功能的端口冲突(5000-65535)。
设置成功后,执行步骤7;
7、 ADD TTCFG(增加对端LIC系统信息)
该命令参数有:PROTOCOLTYPE=协议类型,TTFLAG=特通标识,TT1ADDRESS=IF1通道IP地址,TT2ADDRESS=IF2通道IP地址,TT2PORT=IF2通道端口号,TT1SQNNUM=IF1 SQN组数,TT2SQNNUM=IF2 SQN组数,TT1PWD=IF1密码,TT1CFM=IF1确认密码,TT2PWD=IF2密码,TT2CFM=IF2确认密码,TT1KI=IF1私密数据Ki,TT2KI=IF2私密数据Ki,TT3ADDRESS=IF3通道地址; 该命令中,需要和对端LIC协商以下几个参数: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长度不超过32的字符串)。 IF1通道IP地址:对端LIC的X1通道的IP,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 IF2通道IP地址:对端LIC的X2通道的IP,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 IF2通道端口号:对端LIC的X2通道的端口号,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5000-65535)。 IF1 SQN组数:X1通道的SQN组号,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3-4294967294)。
IF2 SQN组数:X2通道的SQN组号,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3-4294967294)。
IF1密码:X1通道密码,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1确认密码:X1通道确认密码,和“IF1密码”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2密码:X2通道密码,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2确认密码:X2通道确认密码,和“IF2密码”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1私密数据ki:X1通道的私密数据ki,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2私密数据ki:X2通道的私密数据ki,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IF3通道地址:X3通道地址,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可选)。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9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成功后执行步骤8;
8、 ADD TTME(增加特通网元)
该命令参数有TTFLAG=特通标识,MEID=网元ID,METYPE=网元类型;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和ADD TTCFG命令中增加的特通标识一致。 网元ID:特通网元ID,和ADD ME命令中增加的网元ID一致。 网元类型:特通网元类型。
成功后执行步骤9;
9、 ACT TTME(启动特通网元)
该命令参数有TTFLAG=特通标识,MEID=网元ID;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和ADD TTME命令中增加的特通标识一致。 网元ID:特通网元ID,和ADD TTME命令中增加的网元ID一致。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0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配置完成后,执行步骤10;
10、 对端LIC下发特通数据
3G协议切换成功后,需要对端LIC同步下发特通数据。
说明:
如果ACT TTME后,如果与对端LIC系统信息配置不一致,希望重新修改对端LIC系统信息,需要先EXT TTME后,然后执行MOD TTCFG,进行对端LIC系统信息修改,然后在ACT TTME。
参考例子:
/*退出特通网元*/
EXT TTME: TTFLAG=\"LIC1\
/*删除特通网元*/
RMV TTME: TTFLAG=\" LIC1\
/*删除对端LIC系统信息*/
RMV TTCFG: TTFLAG=\" LIC1\";
/*配置3G特通功能系统信息*/
SET TTSYS: PROTOCOLTYPE=PROTOCOL2, TTPORT=Card4/Lan0, TTIP=\"111.111.111.111\TTMASK=\"111.111.111.111\/*配置对端LIC系统信息*/
ADD TTCFG: PROTOCOLTYPE=PROTOCOL2, TTFLAG=\"LIC2\TT1ADDRESS=\"111.111.111.111\TT2ADDRESS=\"111.111.111.111\
TT2PORT=11111,
TT1SQNNUM=100,
TT2SQNNUM=100,
TT1PWD=\"****************\TT1CFM=\"****************\TT2PWD=\"****************\TT2CFM=\"****************\/*配置特通网元*/
ADD TTME: TTFLAG=\"LIC2\
/*激活特通网元*/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1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ACT TTME: TTFLAG=\" LIC2\附配置脚本:
3.1.3 与3G特通中心网元对接
基本思想是将3G特通中心当作一个独立的PSTN局向来对接,与CPCI版本对接PSTN局向是一样的。
SERVER侧需加载的数据: 采用M3UA代理: ADD M3DE; ADD M3RT; ADD OFC; ADD SRT; ADD RT;
ADD RTANA; ADD N7TG; ADD N7TKC;
MGW侧需要加载的数据: ADD MTP2LNK; ADD N7DSP; ADD N7LKS; ADD N7RT; ADD N7LNK;
3.1.4 其他数据
1、 将P179 Bit1设置为0,支持对于64K VP业务的监听
MOD MSFP: ID=P179, MODTYPE=P1, BIT=1, BITVAL=0; 2、 配置DFUANA表
ADD DFUANA: CSN=\"ALL\DNTYPE=MON;
ADD DFUANA: CSN=\"ALL\DNSET=0, AC=K'012345, SRVATTR=LC, RTN=\"1000\DNTYPE=MON;(这里加两条数据,后面问题分析中会有解释)
脚本见附录全部脚本。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2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3.2 协议切回
3.2.1 清除当前协议配置
1、 LST TTME (查询特通网元) 查看当前特通网元是否有正在启动的TTME。
如果状态是启动,请参考步骤2,如果不是启动状态,可以直接执行步骤3;
2、 EXT TTME (退出特通网元)
执行EXT TTME: TTFLAG=\"LIC2\
操作成功后,再执行LST TTME,查看状态,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3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如果状态是退出,就可以执行步骤3了;
3、 RMV TTME (删除特通网元)
执行RMV TTME: TTFLAG=\"LIC2\
操作成功后,就可以执行步骤4了;
4、
LST TTCFG (查询对端LIC系统信息)
执行LST TTCFG查询当前配置的对端LIC系统信息,执行步骤5;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4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5、 RMV TTCFG(删除对端LIC系统信息) 执行RMV TTCFG: TTFLAG=\"LIC2\";
成功后,这个时候就可以重新配置特通功能系统信息了,切换协议了。
3.2.2 配置新的协议
6、 SET TTSYS(配置特通功能系统信息)
该命令参数有:PROTOCOLTYPE=协议类型,TTPORT=物理网口,TTIP=浮动IP地址,TTMASK=浮动IP地址掩码,TTGATEWAY=浮动IP地址网关,IF1PORT=IF1通道帧听端口号;
该命令中,需要和对端LIC协商以下几个参数: 协议类型:当前需要配置的协议(选择2G协议)。
浮动IP地址: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特通功能IP地址,需要网元与对端LIC协商确定,不能和已有的IP地址冲突。
浮动IP地址掩码:OMU和对端LIC对接的IP地址掩码。 浮动IP地址网关: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网关地址。
IF1通道帧听端口号:OMU和对端LIC对接的特通端口,需要网元与对端LIC协商确定,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5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不能与其它功能的端口冲突(5000-65535)。
设置成功后,执行步骤7;
7、 ADD TTCFG(增加对端LIC系统信息)
该命令参数有:PROTOCOLTYPE=协议类型,TTFLAG=特通标识,TT1ADDRESS=IF1通道IP地址,TT2ADDRESS=IF2通道IP地址,TT2PORT=IF2通道端口号, PWDGB=密码,CFMGB=确认密码;
该命令中,需要和对端LIC协商以下几个参数: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长度不超过32的字符串)。 IF1通道IP地址:对端LIC的X1通道的IP,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 IF2通道IP地址:对端LIC的X2通道的IP,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 IF2通道端口号:对端LIC的X2通道的端口号,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5000-65535)。 密码:密码,需要网元和对端LIC协商确定,两边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确认密码:确认密码,和“密码”配置必须一致(长度固定为16的字符串)。
成功后执行步骤8;
8、 ADD TTME(增加特通网元)
该命令参数有TTFLAG=特通标识,MEID=网元ID,METYPE=网元类型;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和ADD TTCFG命令中增加的特通标识一致。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6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网元ID:特通网元ID,和ADD ME命令中增加的网元ID一致。 网元类型:特通网元类型。
成功后执行步骤9;
9、 ACT TTME(启动特通网元)
该命令参数有TTFLAG=特通标识,MEID=网元ID;
特通标识:对端LIC的标识,和ADD TTME命令中增加的特通标识一致。 网元ID:特通网元ID,和ADD TTME命令中增加的网元ID一致。
配置完成后,执行步骤10;
10、 对端LIC下发特通数据
2G协议切换成功后,需要对端LIC同步下发特通数据。
说明:
如果ACT TTME后,如果与对端LIC系统信息配置不一致,希望重新修改对端LIC系统信息,需要先EXT TTME后,然后执行MOD TTCFG,进行对端LIC系统信息修改,然后在ACT TTME。
参考例子:
/*退出特通网元*/
EXT TTME: TTFLAG=\"LIC2\
/*删除特通网元*/
RMV TTME: TTFLAG=\" LIC2\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7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删除对端LIC系统信息*/
RMV TTCFG: TTFLAG=\" LIC2\";
/*配置2G特通功能系统信息*/
SET TTSYS: PROTOCOLTYPE=PROTOCOL1, TTPORT=Card4/Lan0, TTIP=\"111.111.111.111\TTMASK=\"111.111.111.111\/*配置对端LIC系统信息*/ ADD
TTCFG:
PROTOCOLTYPE=PROTOCOL1,
TTFLAGGB=\"LIC1\
TTDESC=\"police\
PWDGB=\"********\TT2ADDRESS=\"111.111.111.111\/*配置特通网元*/
ADD TTME: TTFLAG=\" LIC1\
/*激活特通网元*/
ACT TTME: TTFLAG=\" LIC1\ 附配置脚本:
3.2.3 删除网元对接数据和其他数据
将添加的数据直接删除。 全部脚本如下:
3.3 3G特通测试中遇到问题总结
1、IF1通道无法建立
原因:在对接过程中,特通中心侧,填写参数不全,例如监听接入码未填写等,具体协商参数请见4章附录所示。
解决方法:与特通侧反复核对各种参数,并提醒其填齐。
2、IF2通道无法建立
解决方法:双方协商,更换使用其他端口号后问题解决,原因:端口号有可能被占用。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8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3、IF3通道无法建立
原因:语音接入码改为12345后,ACODE表中不存在该记录,号码自动规整后出局号码变为012345。 解决过程:打开软参MOD MSFP: ID=P178, MODTYPE=P1, BIT=3, BITVAL=0;后跟踪消息,在消息中发现出局号码前缀为012345,ACODE表中是不存在12345的记录的,需要添加两条数据,如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添加两条数据。
ADD ACODE: AC=K'12345, AN=\"test\";(如果ACODE中已经存在了,是不需要增加的,因为正常现网使用肯定是有规划的,每个地区都有ACODE,监听接入码也需要在某个地区,不可能脱离这个国家(否则就非法了),且协议中归档需要是国际号码格式,且需要是PSTN,不采用手机(安全起见),所以增加的接入码前缀是需要在ACODE中增加的,只需要接入码的前缀在两条记录中匹配就可以了。)
ADD DFUANA: CSN=\"ALL\(在DFUANA中增加 012345的原因是,设置监听用户是填写的接入码是12345前缀的,监听接入码既然配置在了ACODE中,说明监听接入码的号码是国内号码,依据号码规整的原则,国内号码需要前面增加0,所以在匹配DFUANA表的时候,需要增加0匹配。当然如果设置号码的时候设置的是国际号码格式,比如8612345,根据号码规整原则就不需要前面增加0了。)
所以是否在ACODE和DFUANA中增加数据,
ACODE中是否增加数据看你监听接入码改得数据到底是多少,是否在ACODE中已经有匹配的前缀,至于DFUANA中的数据如果改动肯定是要增加的,但是增加数据时是否在号码前面加0,要看第三方设置被控用户时监听接入码填写的号码格式是国内号码还是国际号码格式。
DFUANA是用来对监听接入码进行号码分析,作用类似于CNACLD。
4、到监听的电路状态一直故障态
原因:由于SERVERA与SERVERB局为MSC POOL组网,共同管理MGWA局,没有注意到时隙建立在哪个虚拟媒体网关上面,MGWA局与SERVERB对接使用虚拟媒体网关1,该端口时隙虚拟媒体网关为0。
解决方法:删除TDMIU重新添加,选择虚拟媒体网关号为1后问题解决。
5、他局CDMA用户与本局TD用户呼叫,IF3通道无法建立。
解决方法:打开软参MOD MSFP: ID=P178, MODTYPE=P1, BIT=3, BITVAL=0;跟踪消息发现RTANA
表数据配置缺失:
缺少到特通中心(路由选择名称为1000)、路由选择源名称为101(出局)的配置数据,导致对他局用户监听X3通道建立失败。
ADD RTANA: RSN=\"1000\ADD RTANA: RSN=\"1000\少了上面的一条数据,路由选择源901为本地,选择源101为他局。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9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监听问题解决方法总结:
IF1通道、IF2通道无法建立:
1、 按照附录中的对接数据进行核查,双方数据要一致,还要填全。
建议多次协商确认,尤其是不清楚特通中心配置的情况下,他们到底怎么配置的需要确认多次、确认清楚,根据现网支持的经验,大部分无法建立的情况都是数据对接的问题,这其中很多还是第三方配置的问题。
2、 通道密码,私密数据等都是16位,注意不要填错。建议与特通方反复确认。 3、 如果是CPCI可以在BAM上的DOS下用NETSTAT查看所使用的端口是否被占用,如果不确定,可以采用协商共同更换端口来解决。
4、可以联系研发借一个极其机密的工具,类似CPCI版本的工具,可以跟踪IF1、IF2通道来看接口消息,使用过后要删除工具。但是这个工具目前是不开放的,使用方法不做叙述。(因为现网出现过泄露该工具的网上问题,影响很坏,所以对该工具的使用非常有约束,使用完之后必须立即删除) 5、IF3通道无法建立:
可以打开软参MOD MSFP: ID=P178, MODTYPE=P1, BIT=3, BITVAL=0;来跟踪消息,从消息中可以看到配置的业务数据缺陷。(使用完后,请即刻的将软参恢复)
1、 以3.3中问题5做事例:从打开消息可以看出来,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局间呼叫从其中就
可以检查到数据配置上的问题。
如果无法呼叫成功,看消息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我们的产品处理的问题,IF3通道建立失败的原因和用手机直接呼叫失败的原因是相同的。这样便于大家消息跟踪时定位。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20页, 共21页
文档名称:ATCA_R8C2_3G特通测试总结
文档密级:
4
对接项 对接数据
对接数据(特通中心提供) 对接数据(网元提供) 协议类型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浮动IP地址 ★(一般由特通中心分配) 浮动IP地址掩码 ★(一般由特通中心分配) 浮动IP地址网关 ★(一般由特通中心分配) IF1通道帧听端口号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特通标识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1通道IP地址 ★ IF2通道IP地址 ★ IF2通道端口号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1 SQN组数 双方协商一致(默认) 双方协商一致(默认) IF2 SQN组数 双方协商一致(默认) 双方协商一致(默认) IF1密码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2密码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1私密数据ki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2私密数据ki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IF3通道地址 ★(一般与IF2通道相同) MSC ID ★ 信令点 ★ DFUANA表 双方协商一致 双方协商一致 2015-3-2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21页, 共2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