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OTN技术组网及应用研究

2022-05-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OTN技术组网及应用研究

刘刚;杨鹏;徐洪亮

【摘 要】根据OTN技术特点和实际工程组网经验,对OTN技术的组网及OTN技术与现有网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重点探讨了传输网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利用OTN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 【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 【年(卷),期】2010(000)009 【总页数】5页(P16-20)

【关键词】OTN;传输网;大颗粒业务;拓扑结构;保护方式 【作 者】刘刚;杨鹏;徐洪亮

【作者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7;中国联通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N929.5 0 前言

OTN概念最早由ITU-T于1998年提出。当初设想的OTN是一种既有WDM大容量又有SDH调度灵活两大优势的新型技术。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IP化和宽带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颗粒业务电路需求的不断增张,OTN技术已逐步受到了人们关注。同时,由于与OTN相关技术标准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设备厂家也趁

势推出了相关产品,使OTN技术的组网问题成为了目前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根据OTN技术特点和实际工程组网经验,对OTN技术的组网及OTN技术与现有网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通信网络IP化和宽带化的大背景下,重点探讨了传输网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就如何利用OTN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

1 OTN技术组网研究 1.1 拓扑结构的选择

OTN的拓扑结构主要有链形、环形及Mesh等3种类型。下面结合OTN技术的特点对上述3种网络结构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a)链形结构。链形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简单、对线路系统要求较低,主要缺点是无法实施保护、不能完全发挥OTN的技术优势。

b)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主要有两大优点:一是OTN提供了类似于SDH的环网保护机制及复用映射机制,可以借助于SDH丰富的组网经验,方便于网络的前期规划及后期维护;二是在环形结构下,OTN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保护方式,网络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其主要缺点是,为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在进行前期规划时需根据业务的流量流向进行环网设计,并尽量避免业务跨环,网络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c)Mesh结构。Mesh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业务调度比较灵活,能根据业务的流量流向设置直达电路,网络安全性高。但由于OTN的通路安排将涉及到光层的波道组织和电层的电路组织,在开启智能功能前,通路安排需全部依靠人工进行,不仅增加了通路安排的复杂度,也不便于网络的后期维护。

据上所述并结合实际组网经验,建议在开启智能功能前OTN尽量采用环网结构。随着智能技术的成熟,当OTN加载控制平面时,由环形结构向Mesh结构平滑过渡。

1.2 保护方式选择

1.2.1 保护方式比较

从目前OTN设备水平来看,OTN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光子网连接保护(OSNCP)、光复用段保护(OMSP)、光线路保护(OLP)、基于子波长(ODUk)的 1+1 或 1∶N保护、基于ODUk的环网保护(ODUk SPRing)和光波长共享保护 (OWSP),(又称为基于OCh的环网保护)等6种。前3种是传统的WDM保护方式,后3种是OTN的特有保护方式。

a)OSNCP方式。该方式保护效果良好,但投资成本太高(通常约为无保护的2倍)。

b)OMSP方式。该方式成本较低,但保护倒换时间达不到电信级要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网络的安全性。

c)OLP方式。该方式每一个光放段都要有2条不同路由的光缆来支撑,对光缆线路要求较高,建设成本也较高,且因不同段落保护倒换的线路参数差异较大,使多段落故障下的倒换性能难以保证,故建议慎用。

d)基于 ODUk的 1+1或 1∶N方式及 ODUk SPRing方式。这2种方式都需要使用OTN的电交叉矩阵。以一个80×10 Gbit/s的OTN平台为例,若开通4个方向(再加上支路板卡),欲做到完全无阻塞的电交叉,至少需要6T以上的电交叉矩阵,而目前设备还远未能达到如此水平。鉴于目前实际商用的只有ODU1的电交叉,所以这2种方式目前主要适用于2.5 Gbit/s及其以下小颗粒业务的保护。 e)OWSP方式。OWSP和ODUk SPRing一样都属于OTN的共享环网保护方式。所不同的是,OWSP保护的是波长,而ODUk SPRing保护的是子波道。OWSP至少需要2个波长来实现保护功能,而ODUk SPRing可采用1个波长中的2个不同子波道来实现保护功能。所以,OWSP方式更适用于10 Gbit/s及其以上大颗粒业务的保护,而ODUk SPRing方式对2.5 Gbit/s及其以下小颗粒业务有更高的保护效率。

各种保护方式的比较见表1。 1.2.2 保护方式选择原则

通过对各种保护方式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建议在选择OTN保护方式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的保护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应根据网络的实际拓扑结构选择适宜的保护方式。

表1 保护方式的比较保护方式 保护倒换时间投资成本 适用的拓扑结构 是否需要APS协议 保护特点及应用场合OSNCP <50 ms 高 环、链、Mesh等 1+1方式不需要,1∶1、1∶N 方式需要单波道保护,大规模应用成本较高,适用于少量有特殊质量要求的电路OMSP 分钟级 低 环、链、Mesh等 不需要 系统对线路色散适应性调整速度较慢,倒换时间较长,对网络安全性有一定提升保护涉及多个光放段,不同段落保护倒换时线路参数差异较大,倒换时间达分钟级,多段落故障下的倒换性能难以保证,网络规划、设计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建议慎用ODUk1+1或 1∶1、1∶N <50 ms 低 环、链、Mesh等 1+1方式不需要,1∶1、1∶N 方式需要OLP 分钟级 高 环、链、Mesh等 不需要需使用OTN的电交叉矩阵,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用于2.5 Gbit/s及其以下颗粒业务的保护ODUk SPRing <50 ms 低 环 需要 一个子波道能对多条业务保护,需使用OTN的电交叉矩阵,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用于2.5 Gbit/s及其以下颗粒业务的保护OWSP <50 ms 低 环 需要一个波道能对多条业务保护,APS字节在OSC上传送,需配置OSC单板和双发选收光开关,主要应用于10 Gbit/s及其以上颗粒业务的保护

b)业务颗粒度。不同的保护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业务颗粒度。根据目前的OTN设备水平,ODUk SPRing方式主要适用于2.5 Gbit/s及其以下颗粒业务的保护。随着OTN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电交叉矩阵容量将越来越大,届时ODUk SPRing方式可能会适用于更大颗粒业务的保护。

c)可靠性要求。不同保护方式的保护效果是不同的,应根据业务的可靠性要求选择适宜的保护方式。

d)保护成本。在网络拓扑、业务颗粒度和可靠性要求确定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保护成本相对较低的保护方式。 1.3 DCN的实现方式

在OTN设备中,DCN用于传送OAM&P所需的管理信息,实现监控信息和APS协议的传送。实现DCN有电监控信道(ESC)、光监控信道(OSC)及带外DCN等3种方式。

a)ESC方式。鉴于该方式主要是利用OTN的GCC通道(GCC0/1/2)实现管理信息与业务信息一起传递的(需依赖波长转换单元的存在),因此无法对光放站进行管理和监控。

b)OSC方式。该方式必须配置OSC单板。管理信息承载在带外波长上,信号速率可选用STM-1、E1、E2(8 Mbit/s)或 10、100 Mbit/s以太网或其他速率,可选的信号速率带宽范围较大。

c)带外DCN方式。该方式由独立的IP网或专用电路组成,DCN和业务网相互独立,一般采用以太网接口。该方式需增加路由器和额外的带宽资源,投资相对较大。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a)ESC方式较OSC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对光放站进行管理和监控。干线网络的节点间距一般较长,通常都会有光放站,故建议干线网络不宜采用ESC方式。 b)本地网络的节点间距一般较短,通常不会有光放站,所以可考虑采用ESC方式。但即使采用ESC方式,也建议在OTN设备上配置OSC单板。其理由为:OWSP保护需依赖OSC单板,否则就无法实现OWSP保护;虽然G.872定义了简化功能的OTM,可不需要OSC和OOS,可不支持光层开销,但从功能的完整性考虑,

仍建议配置OSC单板;配置OSC单板后,在ESC方式失效时可采用OSC方式,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c)带外DCN方式需增加额外投资,且带外DCN本身也存在着安全性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该方式。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如在网元数量太多、随路DCC或GCC通道带宽不够用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带外DCN方式。如果现网已存在带外DCN,且带外DCN与业务网络相互独立时,可考虑将带外DCN方式作为备用,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 OTN与现有网络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传输网络已存在着大量的SDH/MSTP和传统WDM系统。下面重点阐述引入OTN技术后现SDH/MSTP、WDM系统与OTN的关系,以及业务承载策略。

2.1 OTN与SDH/MSTP的关系

对于OTN和SDH/MSTP来讲,可以采取相互独立和客户-服务2种组网方式。OTN和SDH/MSTP网络都能提供完善的保护机制。但目前客户-服务组网方式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协调机制,常用的是拖延(Hold off)机制,即:一旦发现故障,SDH/MSTP 网络的保护先延迟一段时间(如50 ms),如果OTN出现故障则OTN进行保护倒换。Hold off机制存在的问题是,如果OTN网络没有出现故障,SDH/MSTP网络也要先延迟一段时间后才进行保护,从而影响了保护效果,因此该机制并不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所以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相互独立的组网方式,在光纤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可采用客户-服务的组网方式。从技术上看,SDH/MSTP在处理传统的小颗粒TDM业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故OTN和SDH/MSTP将会呈现出长期共存的局面。 2.2 OTN与传统WDM的关系

OTN与传统WDM一般采用相互独立的组网方式。从技术上看,OTN不仅具备

传统WDM的所有功能,还具备强大的OAM,能提供完善的保护机制,并具有更加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从长远看,OTN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WDM系统。 2.3 业务承载策略

在引入OTN技术前,小颗粒业务都承载在SDH/MSTP网络上,大颗粒业务都承载在WDM上,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颗粒业务则采用SDH/MSTP承载,或者在WDM上配置OCP保护进行承载。但SDH/MSTP承载大颗粒业务时会占用大量的SDH/MSTP资源,而在WDM上配置OCP保护代价也并不菲。面对大颗粒业务需求急剧增长的发展趋势,显然这种传统的业务承载方式是难以适应的。 根据SDH/MSTP、WDM及OTN的技术特点,并考虑现网资源的充分利用,建议采用如下业务承载策略。

a)155 Mbit/s及其以下小颗粒业务承载在SDH/MSTP上。

b)GE及其以上、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大颗粒业务承载在WDM或光纤上。 c)GE及其以上、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颗粒业务承载在OTN上。

这种业务承载方式策略既能充分发挥SDH/MSTP对小颗粒业务和OTN对大颗粒业务的处理优势,还能充利用现网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业务传输成本。 3 OTN与IP网络 3.1 传输网络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城域网层面上,IP路由器一般都采用光纤直连方式,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IP网络也会逐步承载在传输网络上,希望能在传输层面上提供保护;在干线网层面上,IP网络一般都采用路由器+传统WDM的组网方式。从近年来新增干线传输需求来看,宽带业务占80%以上,且宽带业务带宽占整个干线带宽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保障宽带业务的带宽需求已逐步成为传输网络的主要任务。随着通信网络IP化和宽带化的推进,传输网络将面临以下挑战。

a)传输容量的挑战。随着近年来IP业务量的激增,IP层路由器端口的最大容量已达40 Gbit/s,急需要相应容量的传输端口与之匹配。就路由器技术来讲,同局向的链路数量最多为32个,链路数量超过32个路由器将无法处理。多条10 Gbit/s链路的捆绑会降低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b)网络安全性的挑战。目前对于IP业务的保护都是IP网络层面的保护,传输层面一般不提供保护。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对传输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

c)承载效率的挑战。由于IP业务量的激增,IP层的路由器面临着巨大的扩容与处理压力,导致其容量、复杂度与功耗不断提高,骨干路由器已成为网络中最昂贵的设备。在多等级IP网络(CE-PE-P-P-PE-CE)中,分组包从源到目的地要经历多跳,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中转业务。这些中转业务对本地虽不“增值”,却大大增加了路由器负担,使网络成本和设备功耗快速增长,提高了单位比特的建设成本。 3.2 解决思路

随着OTN保护技术和40 Gbit/s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商用,IP网络提出的40 Gbit/s传输需求和网络的可靠性要求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下面重点阐述解决提高承载效率问题的2种基本思路。 3.2.1 合理的网络规划

通过网络规划进行业务分流见图1。 图1 通过网络规划进行业务分流

如图1所示,路由器A-C的业务都需要经过路由器B中转,经合理的网络规划后,路由器A的1号端口的业务流向路由器C,2号端口的业务流向路由器B,这样路由器A-C的业务就不需经路由器B中转,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路由器B的配置要求。但这一思路的缺点是,流量流向的任何变化都可能需要对传输电路进行重新配置,显得不太灵活。

3.2.2 OTN设备在光层实现中转业务的识别和分流 通过OTN设备进行业务分流见图2。

如图2所示,在传统的IP over WDM组网方式下,由于传统的WDM系统不具备灵活的波长和子波长交换能力,且路由器普遍采用STM-64或STM-256 POS接口,在A-C的业务流量(3 Gbit/s)小于单波长容量(10 Gbit/s)时,通常将A-B和A-C的业务流量配置在一个路由器接口上,并通过WDM系统适配到一路波长信号中,因此无法在B节点的WDM层面上实现AC业务的直通,仍需由B节点的路由器实施A-C业务流量的转发。为了实现中转业务的路由优化,必须借助于支持ODUk交叉的OTN节点,以及路由器和OTN之间的业务识别和适配映射等关键技术来实现。在A节点,虽然路由器将A-B和A-C的业务流量统一封装在一个STM-64 POS接口中,OTN节点可通过采用MPLS-TP技术来识别路由器POS接口中的IP/MPLS标签,区分A-B和A-C业务,并分别适配映射到不同的ODUk中传送,在B节点将A-C流量通过ODUk交叉功能在光层直通,从而降低了对B节点路由器容量和线卡的配置要求。这一策略能很好地解决承载效率问题,但真正的实现还有待于OTN设备的进一步完善。 图2 通过OTN设备进行业务分流 4 结束语

根据OTN技术特点和工程组网实践经验,对OTN技术的组网应用进行如下总结。 a)根据OTN的技术特点和目前OTN设备的实际水平,建议尽量采用环网结构组织OTN。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当OTN加载控制平面时,OTN环网可逐步向网状网方向平滑过渡。

b)通过对OTN各种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提出的OTN保护方式选择原则为: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颗粒度、业务可靠性要求和保护成本等4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

c)对于DCN的实现方式,建议根据工程的组网情况分别选择ESC或OSC方式。但不论选择何种方式,都建议在设备上配置OSC单板,而带外DCN方式则可作为一种备用方式,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d)建议在一般情况下,OTN与现有SDH/MSTP、传统WDM系统采用独立组网方式。根据业务颗粒度大小和安全性要求,可将业务分别承载在OTN系统、现有的SDH/MSTP系统和传统的WDM系统上。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OTN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WDM,而SDH/MSTP和OTN将会呈现长期共存的局面。 e)重点探讨了在通信网络IP化和宽带化的大背景下传输网络遇到的挑战,并认为随着OTN保护技术和40 Gbit/s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商用,IP网络容量需求和可靠性要求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并对于承载效率问题提出了2种基本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M].修订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2]王鸿滨.现代光网络技术[M].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6. [3]ITU-T G.872 Architecture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S/OL].[1999-06-26].http://www.catr.cn/radar/itut/201007/P020100707624 840577175.pdf.

[4]ITU-T G.709 Interfaces for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S/OL].[1999-06-26].http://en.wikipedia.org/wiki/G.709.

[5]YDN120-1999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要求[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6]李芳,张海懿.IP over OTN的联合优化组网方案探讨[J].电信网技术,2009(12).

[7]赵文玉.光传送网(OTN)技术应用分析[J].通信世界,200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