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潜航员的故事

2020-12-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行了可调压载系统的排水。在前几次的下潜作业中,发现 潜水器的水下可调压载系统排水出现了故障,返航后海试 关掉了自动定高,让潜水器在低速下缓 缓着底,高度计跳动着,0.8、0-7、0.6、 05、0 4,停住了,潜水器随即停止了向 前运动,着底成功了!但是,由于海流的 实验准备部门长胡震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带领技术人 员连夜检测和抢修,在下潜前顺利排除了故障。 今天的VB排水很顺利,几次调整后,潜水器的重量达 到了座底的理想状态。我们将距底高度也降到了3米,在微 光摄像机里清楚地看到,潜水器在灯光的照射下在海底的 影子。我也边驾驶,边观察着潜水器前方的视野。在高度 稳定后,我们进一步将距底高度调整到l 3米,这基本已经 到了近底航行高度的极限了。海底在灯光的照射下,周围 影响,潜水器竟然向后移动起来,在海底 留下了明显的、宽宽的擦痕。我赶紧启动 机械手,操作主从手伸到主观察窗前,探 到采样篮外在底部抓了一大把细泥。然 后,又启动开关手,伸到海底打开手抓, 让它在海底划了长长一道划痕。机械手操 5、6米的范围十分清楚,海底的沙质非常细,自白的,各 种知名和不知名的海鱼不时映入眼帘,游动的金枪鱼、黑 色的鳆鱼,长着一对翅膀,趴在海底一动也不动;人脸大 小的海星,挥动着它色彩斑斓的爪子……每一次看到这些 海洋生物,我都十分兴奋,可惜不能将它们全部收入照相 机中。 作非常顺利,指挥部也开始让我们准备返 航了,我依依不舍地收起了机械手。接着 操纵推力器开始上浮,缓缓离开了心爱的 海底,然后抛弃了上浮压载,潜水器顺利 返回到了海面。半个小时后, “蛟龙号” 顺利坐在了母船台架上,第25潜次圆满完 成了。出舱前叶聪提醒我会有特别的“优 待”,呵呵,原来是两盆海水的洗礼,畅 快的水泼下来,我的心里涌动出一股骄傲 近底航行完成后,我们选择了一处较为平坦的地势, 潜水暑膏开702所 和自豪,真是太开心了。 ×橙色背包 “蛟龙号”潜水器的载人舱,环境本 来不是很宽敞,加上舱内仪器设备集中, 3个人在里面的活动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每次下水作业 前,深潜部门都会派人提前将两个橙色大 背包送入舱内,完成下潜任务后,又带出 来。所以,很多朋友就都曾问我,这里面 装的是什么重要物件呢?今天,就给大家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终点?起点! 海试第29潜次,在海试的路上可能是不起眼 的一一既不是深度最大,也不是任务最艰巨的一 次。但是,对于作为首批受训潜航员的我和唐嘉 陵,却意义重大。因为从这一天起,我们已经通过 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总装、联调,到水池试 验、海上试验的全过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见证和 创造着历史。领导和同事们一直以来给予我们高度 的重视和崇高的荣誉。这些重视和荣誉,一度对我 产生过很大的压力。而当我开始理解潜航员这一职 业的真正意义,渐渐坚定背负起潜航员这一神圣职 业所必须承担责任的信念,那些压力,才变成不断 敦促自己前进的动力。 在下潜深度突破1200米时,水面母船通过高速 了从受训潜航员到正式潜航员检验的最后一关。 受训潜航员的培训与训练,分为陆上培训和海 试实习两个阶段,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的一 年半时间里,在由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701研究 所、上海交通大学、750试验场等单位组成的培训 专家组的悉心指导和培训训练下,圆满完成了陆上 水声通信发来信息:祝贺两位受训潜航员通过考 验!舱内的我们不禁莞尔。当时,负责通信的小 唐问我想对上面说些什么,我想了想说: “这次下 潜是我们实习训练的终点,也是我们下潜生涯新的 起点!”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上,终点即是起点, 而在这个崭新的起点上,我们一定肩负起应有的责 任,请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祖国、领导和同志们放 心,我将以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培训内容,并取得了毕业证书;而海试实习的内容 和目标,自参加2Oo9年1000米海试起,到第29潜次 之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随着我们突破2100米 深度的下潜,所有培训和实习内容都顺利完成了。 欣喜之余,我衷心感谢3年来,在我们的学员 之路上,对我们的成长直接或间接提供支持、帮助 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潜航员培训,是一个复杂的体 系,而首批潜航学员的许多培训和训练内容都没 有先例。702所具体负责我们的培训课题,认真探 ×退步原是为向前 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龙虎寺建寺之初, 索,组织了国内多家单位的力量,制定培训大纲、 编制培训教材,组织培训老师。想起他们,一个个 修建了一幅大的照壁,画的是龙虎争斗图。画虽 好看,总觉得神韵不足,历经多次修改,仍不尽 人意。当时的主持无德禅师看过之后,对作画之人 说: “飞龙在天,下击之前身躯必然向后曲缩,方 熟悉的身影从我脑海中掠过:胡震主任、侯德永主 任、朱渝业老师、张贵宝师傅、余建勋老师、石院 长、周述尧院长、汪 汪、贺小林主任、贺 志豪老师、杨景华艇 长、纪伟艇长、黄明辉 主任……感谢你们!还 有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 我们的大洋协会、北海 分局的领导和同事,太 多、太多,不能一一罗 列。 作为首批潜航 员,我们无疑是幸运 的。从参与培训起, 我们正好见证和参加 201 0 0cean World 31 【封向故事】COVER STORY 能飞速出击;猛虎踞地,上扑时虎头尽量压低,才 可跳的更高。”他指出了画的缺点,龙虎形体过于 伸展而无后劲,气势不足。随后作出一偈:手把青 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 步原来是向前。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们海试当前的 步,积蓄力量;有时需要退一步,休整身心;有时 需要退一步,看清局面;有时需要退一步,避免危 机。 小唐的海底心声 在我已经完成的l2次深潜任务中,从水面到水 情形。2010年的3000米级海试,原计划是由浅而 深,先完成300米海区试验,再做3000米级海区试 验。而完成头两次300米之后,海况持续恶化。为 了不影响整体进度,在对全局周详考虑后,海试现 场指挥部做出了先赴3000米级海区完成前期大深度 下潜,再折回300米海试地点,完成后两次300米 下37米、297米;再到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经历了一 次首次到达lO00米、首次突破2000米,获得2 104米 下潜深度纪录的一次近乎完美的深潜试验。对于我 国第一代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每一次下潜深度 纪录的刷新都不单单只是数字简单的变化,在这些 数字的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在实现了 下潜任务的决定。 试验进展很顺利,我们先后突破了2000米和 3000米的深度,距此次海试任务圆满完成仅一步 自己深度纪录不断突破的时刻,也浓缩的是他们不 求回报的付出、百折不饶的奋斗。 大量心理测试证明我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 人,很少的情况能够让我激动、让我忘我。面对一 次大深度深潜试验,即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潜航员 带领两名训练有素的实习潜航员,也难免让载人舱 之遥。面对近在咫尺的胜利果实,我们没有继续向 前,而是选择了重返300米海区进行试验。因为, 潜水器需要进一步处理之前出现的隐患,也需要在 大深度下潜作业前,充分考核其水下长时间作业能 力。而下潜人员,在不断突破下潜深度的同时,也 需要适时调整身心压力,为迎接更大挑战做好充分 内的气氛略显紧张,但分工和工作却十分有序。在 整个下潜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冷静却又注意力集中地 聆听着周围的一切,不放过任何异常的声响。当首 次到达lO00米深度和突破2000米深度的时刻,却都 准备。做事情有时不能一味向前,有时需要退一 0cean World 2O1O 让我真的兴奋了几分钟,但是马上,我又重新专心 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我相信这虽然仅仅是几分钟的 兴奋,却将烙刻在我记忆的深处,在人生道路上不 断激励着我。透过直径l0厘米厚的聚丙烯玻璃,外 主管领导的他, 我们都将他“心不动、船不动”的 思想在我们整个团队中延续下去;而作为载人潜水 器本体副总设计师、潜航员培训组组长的胡震,拥 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对我们倾 面就是我很多很多次在现实、在梦中向往的深海世 界,我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 奇。虽然映入眼帘的是漆黑一片,窗外不时飘过的 一囊相授这些经验,总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我们授业解 惑,能够在关键时刻不假思索地为保障潜水器安全 而忘我,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和爱戴, 也成为我们学习和赶超的目标。 点点闪烁着或银色、或蓝色、或粉红的像萤火虫 样会发光的浮游生物。似乎它们也对我们的到来 一充满了好奇,一直伴随着我们即将到达水面才依依 不舍地离开,而我有时候也像小孩一样用手罩住窗 口努力地遮住舱内的光线,希望看到更多的深海世 界。 短短的几个小时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宝贵的经 历和无价的回忆,伴随潜水器呼呼的排水声暗示着 ×获得第一幅南中国海详细、 精确的地形地貌图 在夕阳的余晖下,第36潜次任务圆满结束,在 深潜部门长叶聪的带领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再次到达3757米,我也刷新了自己新的下潜深度纪 录。 “蛟龙号”回收到母船,受到现场指挥部以及 我的第一次深潜经历即将结束,试验团队通过水声 通信为我们传来了贺词,而平时难得一见的成百上 千的鱼儿也在海面附近聚集着迎接我们的凯旋。阳 光透过海面直射鱼群,它们散发出银色的光辉和蓝 色海水中时隐时现的浅蓝光束相互辉映成为了一道 罕见的风景,恢复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忘记了水 面漂泊的不适。“潜航员出舱完毕”,伴随着今天 全体参试人员的热烈欢迎。凯旋仪式后,我们的心 情还未平静就接到了新的任务。现场指挥部根据天 气状况认为,今年第二号台风“康森”已经形成, 并在2天后将到达海试海区,决定调整计划,安排 以付文韬、唐嘉陵等组成试航员小组,结合试验任 务完成受训潜航员的考核任务。面对这样的安排, 在指挥部会议后潜水器总师组立刻召开了会议,安 任务最后一个口令的结束,我给了叶聪一个深深的 拥抱并在他耳边轻轻的说了~声“谢谢”。亦师、 亦兄、亦友,此刻不用多说;深深地拥抱了小付, 排策划第二天的第37次下潜。第二天的任务就是今 年海试最后一次下潜了,而且也是对我们两名受训 潜航员考核的关键。 这个时刻,对我们意味着太多太多,这个拥抱包含 了我们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风雨同舟,战友、知 己、兄弟;包含了所有的祝贺、敬意、祝福的带有 特殊意义的水柱从水桶中倾注在我们身上,全身湿 透的我们拥抱了临时党委刘心成书记、现场指挥部 我虽然刚参加了第36潜次任务,身体的疲惫 还未消除,但还是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了新的任务中 去,注意力集中地一边听取部门长叶聪、控制系统 专家、声学系统等方面和丁老师的任务操作规划, 一边在心里模拟明天下潜操作过程,尽量找出其中 刘峰总指挥,并将他们高高抬过头顶。作为领导, 他们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关心关怀,每一次开诚布公 可能存在的不清楚的地方。总师组会议一直到lO点 半才结束,在会议上重点讨论了:为了搜寻目标 的交流,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视 关心,面对重大任务时的心理疏导和鼓励都让我们 点,根据流向确定潜水器布放点比第36潜次更靠南 200米,潜水器近底搜寻从北向南;潜水器水下定 记忆犹新,而此刻我们只有用热烈的拥抱以及更加 出色的表现来回报他们;拥抱了任何时候面对工作 都认真仔细、亲力亲为,面对学术权威敢于否定、 位信息最新更新方式UBSL触发以及对运动传感器 工作状态的关注;作为重要试验内容的测深侧扫测 绘试验,详细讲解了参数设置和波形分析方法等。 严谨求实的崔维成所长,同时作为潜航员培训工作 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作为主管潜航员培训以 20]0 0cecm World 33 r tE41,:【:| ,●i甘‘, 删1……一-…^-……, 、0 ●‘■1 J及总师组组长的崔维成副总指挥叮嘱我: “明天你 里程碑的意义,务必做到精心操作,保持平常心, 作为主驾驶,责任比较大”。为了第二天的试验任 务,他在权衡之后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主动将原本 定制的下潜任务进行了调整,将潜航员培训潜次提 最后祝你们圆满完成任务。他临行前的心理疏导、 嘱咐和关心不但增加了我们完成任务的信心更鼓舞 了我们的士气。 前,而把自己的潜次调整到由于天气原因很可能无 法进行的日期,作为潜水器本体负责人,做出这样 的安排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胸怀!而他的一句嘱咐 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第二天潜次任务中自己的责任和 担子。 会后,部门长叶聪把最近下潜任务中的一些操 作经验再次和我们分享了一遍,并讲到“精心操 作,你们没有问题!”通过对第二天操作计划全面 9:45时潜水器准备结束,作为主试航员,我 首先进入潜水器完成潜水器甲板检查。在完成观通 设备检查过程中发现右舷液晶显示器没有图像显 示,上面的按键工作正常,通过重新加固视频线后 恢复了图像。舱内检查完成后,通知左试航员和右 试航员依次进舱。我们三人将舱内物品进行了布置 后让大家在狭小的空间内能够比较舒适的坐下。右 试航员进行接地复查后在对右舷显示器位置调整的 系统的策划和对操作的全面自我浮现后,我对第二 天顺利完成下潜任务充满信心,同时也深知自己作 为主试航员的责任和担子,务必做到精心操作。正 所谓压力就是动力,在第36潜次任务中我作为主试 航员主要负责声学通信,还有就是观摩学习和监督 中试航员叶聪操作,叶聪熟练准确的操作动作、良 过程中,右舷显示器图像出现调试画面,我在确认 线路连接正常后和右试航员一起通过视频切换。 lO:O0时总指挥宣布“第37次试验开始”, 潜水器即进入布放阶段。从我进入载人舱后就基本 沿袭了上一潜次下潜的习惯,在36潜次任务中, 从人员进舱、下潜、作业到最后抛弃上浮压载过程 好的心理素质值得我学习。他在2009 ̄海试中连续 承担l3次主试航员,在今年海试中lS次担任主试航 员,这不是单凭体能就能够完成的,更是一种坚若 磐石的毅力、有崇高的目标和为祖国事业可以牺牲 一中,舱内人员除了与操作试验有关的讲话交流外其 他闲话基本没有,我们需要时亥0关注潜水器状态和 接地,无关话题只会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大部分实 际操作是由我来完成的,我开始感觉到作为主试航 员的压力,开始明白以前参加的大部分潜次中叶聪 肩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而我在首次从部门长肩上 接过担子时,心里难免有了些许紧张。在收至0可以 关闭舱口盖指示后,按照无数次模拟的下潜操作流 切的精神的体现。 试验开始时间定在了i0:O0,临行前两小时, 海试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把我们叫到了他的住舱进 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这不是第一次了,通常我们 都说心理疏导,而刘副局长就是一名优秀的心灵按 摩师。他的话总是简洁却充满能量,不但要求我们 精心操作、全面完成任务,更为我们分析该潜次的 一程,一边旋转滑轮一边观察各个方向密封面的贴合 情况,这时心里的紧张感让我更加仔细地将滑轮旋 转到位,打滑后比叶聪操作时更加多旋转了几圈。 面对新的位置,人总有适应的过程,每个人适应时 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经过专门心理训练的我, 通过舱内设备熟练准确的操作3、4分钟后就克服了 些优势:昨天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第23次海 试的座底,解决了困扰我们已久的接地问题,让我 们士气大振。昨天小唐参加了下潜任务,参加了作 业,获得了操作经验,了解了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潜水器本身可能没有问题,载人舱更没有问 题。无论是50米、300米,还是lO00米、3000米, 这只是深度的变化,水下操作工作都是一样的,所 紧张感,在接下来的任何一次操作更加准确无误、 得心应手。之前操作额外小心、谨慎的紧张感荡然 无存。由于接地问题的消失,在整个下潜过程中舱 内试航员虽然也时刻关注接地问题,但接地可能出 谓的心理压力,你们通过了长期专业训练已完全克 服,今天下潜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你们以后工作具有 现问题给我们造成的压力明显减少了。 在整个下潜过程中,潜水器下潜速度一直保 34 0c@clrl Wofld 2010 一l\ 哆 一一_- , _埘_ ≮ ?Ⅶ f , ≮ 《 l封面故事】COVER STORY 按照计划,我一边操作潜水器保持航行和前进 速度,一边注意通过主观察窗和微光摄像机观察四 周及海底。由于有300米长达4d\时以上的近底航 环,逐渐向目标点逼近,形成一道宽度约40米, 长约150米的搜索带。综合显控计算机,母船与潜 器航迹界面上通过多普勒底跟踪记录了潜器蛇形运 动轨迹。就在我们完成蛇形搜索再次座底更新定位 数据时,发现 行和多次座底经验,我保持潜水器基本正向顶流, 点动航行控制 器,让潜器缓 慢前进,只见 微光摄像机记 定位数据更新 后距离目标点 距离超过300 米,并且有时 显示在千米之 外后,多普勒 也由于离底太 近不再更新数 据了 我们知 道不能完全依 靠定位信息 了。我继续凭 录下了潜水器 下部水流带起 的烟雾不断向 后移动。最后 利用潜水器前 进升力顺利触 底后座底成 功,3个观察 窗前顿时升起 了一层沙雾,但由于海流的作用很快就消失了,我 借对潜水器运动方向以及运动距离的思维成像继续 完成蛇形搜查 们清晰地看到了3700多米的海底。 按照计划我们首先静默了5分钟,重新通过 UBSL定位潜水器后,确认目标点位置284米,方向 l 34度,座底位置基本与预测位置一致,能如此靠 近目标点说明“向阳红。9”船船长及船员、大洋中 在蛇形搜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没有 看到的生物,如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虾、1米多长 的章鱼、坐在海底的蚌、各种看着像是植物的东西 和被我们成功取上来的紫色的生物。在蛇形搜索后 期,近底航行过程中发现海底卧榻着一只紫色的我 心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取得了精确数据。 在静默期间,我采用蛇形路径搜索,增加观察范 围,同时考虑有效视野。我根据目标点距离定制了 蛇形路径方案,首先控制潜水器很快离底,由于之 前几次实践积累的经验,手操潜水器近底航行就更 加得心应手了,在距离目标点70米距离开始了蛇形 路径搜索。控制潜水器离底接近2米,保持基本稳 定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不但有良好的清晰视野,点 们认定为的海参,大约20多厘米长、十几厘米宽。 我将潜器稳稳停在海参前面约2米处,这次座底十 分成功,不但没有带起沙雾,而且保持了右30度 顶流。我请示进行生物取样,在得到同意后,我操 作了液压源ll0伏上电,启动了副液压源,副液压 源显示压力l9帕斯卡,这个压力值是最新调整的, 因为在第36潜次任务中由于压力14.5帕斯卡太低影 动前进的速度能够带起尽量少的沙雾。这样做不但 能在发现目标物后立即停下,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 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大范围的搜索。根据蛇形搜 索略径的规划,首先控制潜水器右转到190度,匀 速前进。通过时间控制前进距离,在20米向后左转 响了机械手作业。由于今天系统压力正常,我操作 机械手非常顺利,通过操作主手完成了几个简单复 合动作就将机械手调整到了作业位置。这时候我 通过观察发现潜水器目前有4度艉倾纵倾角度并不 适合作业,我启动纵倾调整功能,打开操作杆使能 向到45度,前进距离控制在40米后,控制潜水器 右转到190度,前进约50米后左转到4S度,依次循 开关,将水银打向艏部,这个过程花去了大约lO分 钟。 0cean World 201 0 在调整潜水器艏倾过程中,潜水器正慢慢被海 流顶着一边缓慢左转,一边倒退。我左手控制潜水 器低头,右手操作潜水器在海底蹭动右转前进,不 断调整潜水器位置。在将纵倾角度调整到负0 l度后 0 5米/秒的速度预流航行。系统参数筛选是十分 重要的,一旦确认后就不能更改了。在前l5分钟 的参数调整过程中,我将增益从一20分贝分别调整 到一21、一22、一23、一24、一25,最后选定了一236, 停止了纵倾调节。然后将潜水器蹭动到海参前进入 机械手作业区,操作机械手将海参连泥带沙抓了起 来。在收缩机械手的过程中十分小心,海参本身是 软体动物,在抓起的过程中又怕抓不稳掉下去,又 并通过高速水声通信上传了波形图,参数的设定得 到了可能。然后我根据对扫描路径的观察,分别要 求调整航行深度到75米、55米,分别对应有效范 围,最后选定了55米定深。整个参数调整过程使用 了20分钟,然后开始了接近iIj\时4O分钟的十字交 叉折线航行。我们这次测深侧扫测绘得到的数据为 数据处理和完成海底地形地貌图取得了有效数据, 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第一幅南中国海详细、精确的 地形地貌图。 怕太用力会把它弄成两段,不断地通过观察控制爪 的收缩程度,在我确认抓稳后迅速将其放入取样筐 内,整个过程基本一气呵成,只用了3分钟。 在完成生物取样后,我建议让付文韬操作潜 水器,我负责声学通信以及之后的测深侧扫测绘 试验。在小付进行最后机械手作业阶段,为了保 证他顺利完成作业任务以及为之后BSSS ̄]绘时间 第36、37潜次试验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第 37潜次试验,从甲板准备、潜水器入水到抛弃下潜 压载后均衡座底、再到37O0多米的深度近底航行和 机械手作业,特别是两次机械手作业过程中出现的 上的保证,我提前启动了BSSS计算机、BSSS舱 外设备,并将系统设定在待命状态。在小付顺利 完成取样任务后,开始了Bsss ̄绘试验。BSSS 测绘试验首先要求进行系统参数筛选,这也是我 第一次进行参数设定和筛选工作。按照之前的计 划,首先需要将潜器上浮到离底70米左右。我选 择了65米,并要求潜水器定深、定向以及以小于 问题、处理问题和任务的顺利完成,通过实践体验 让我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感受了作为主试航员 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通过克服压力和实践体 验,我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成长为一名合 格的潜航员。目 溉 一 201O oceoo Worl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