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外高等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与借鉴

2020-04-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外高等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与借鉴

作者:黄宁阳 张红梅 葛俊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2期

摘要:目前,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就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和创造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能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本文对国外高校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尊重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浅析,从而引申到必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成分,将对高校开展实践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学习与借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当学生因为求知欲强而受到奖励的时候,就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由此看出,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国外高校的做法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形成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国外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形成了全民族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理想和文化来追求。高校老师具备高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把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性进行严格培训,在培养的过程中,掌握创造的规律和特点,形成良好的氛围;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办学的宗旨来抓。日本国土虽小,但经济强大,就是得益于重视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成“生成能力”,懂得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便利,如何从这些知识和信息中寻找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则需要长期的培养训练。因此,日本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国策,作为日本通向世界的教育目标。日本从二战战败国一跃成为今天亚洲四小龙之一,则更加证明了高校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指出,教育和知识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才创新注入了能量,增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哈佛大学明确提出,培养出的大学生既要具备领导才能,又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国策来落实。由此看出,很多国外高等教育形成了全民族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尊重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国外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比较高,这是因为他们把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大学生作为主体性和个性受到了尊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尊重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潜能,发挥其主体意识,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大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种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精炼,特点比较突出,学制上灵活而富有弹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建立了指导与自学、基础与前沿、限制与开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授课一般只占三分之一的时间,余下的时间留给大学生讨论和发言,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知道与不知道的都敢举手,回答问题时边说边想,老师不是关注谁的答案对错,而是关注谁的话有自己的特点,有独到之处。以讨论带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在讨论和发言中,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得到了尊重,让大学生在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和自信。以修满学分为毕业依据,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使大学生能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贯穿教育始终

创新是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施精品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及体系,建立宽口径基础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增设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制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围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课程。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精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以大学生为中心,体现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启迪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大学生表现欲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手段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问题式教学、现场观摩和岗位实习等,使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是开辟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拟订实践提纲,明确实践目标和步骤,并严格按照计划表行事,掌握自己的实践进度,保证实践按时完成。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自主创意产生的科研项目,应当特别鼓励、支持,为他们与社会上的科研力量合作牵线搭桥,使科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学校在实践场地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根本支撑。高校应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的建设速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功能,不断改善各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在课外时间,吸引大学生到实验室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抓住政府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契机,将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直接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增长阅历,锻炼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成志愿服务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各场馆担任解说、翻译、服务等工作,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秀英,张进明,白守礼,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张波.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

[3]姜大海,卜建国,邓成林.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4]付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J].大众科技,2010,(11):87-188.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时间:2011.1-2012.12

作者简介:黄宁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学院,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农业政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