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8年10月,毛泽东论述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49、50页。“割据”现在称为革命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从海陆丰农民运动发展建立起来的,自1927年存在至1933年共7个年头。
被后人誉为“农运大王”的彭湃,1922年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海丰地方组织后,于6月开创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斗争实践中形成训练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还曾画了农村包围县城的经济斗争形势图,以形象示意。[参见《不朽的丰碑》(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6、88、210、211等页。]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创办的农会,迅速发展,1922年7月29日成立海丰“六人农会”,至年底,全县建立了12个约农会和1个分会,会员16500人。至6、7月间,又有普宁、惠来、五华三县组织农会,相继在海丰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当年冬,又在汕头成立惠潮梅农会筹备处,参加的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普宁、惠来、澄海、潮安、潮阳、五华10县。1924年6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海丰有伟大的农会组织,现虽为反动势力所压迫,但因应付得法,基础并未有损坏,实为将来东江农民运动之中心。”[《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合编)第1册第451页。]
1925年2月东征胜利后,彭湃在周恩来协助下,建立中共海丰支部和农民自卫军,农会公开活动,改称农民协会。当年10月党支部发展为地委,1926年春夏再扩大为海陆丰地委,领导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和惠阳的高潭区,至1927年3月,全地委有党员4000人(其中海丰县有3000人)。[《海陆丰革命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二辑第97页。《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30册第72页。]农民自卫军在第二次东征前后作战中牺牲53人,当年11月被广州革命政府任命为地方防军,至1927年4月,海丰共有农军4000人,另有两个常备队三百人。农会恢复后大发展,至1926年8月有21万多人,(《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一辑550页。)占全县人口一半以上。
1926年1月,广东省农民协会设立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彭湃兼主任,陆续从海陆丰调出多批干部到潮汕各县工作,把海陆丰农会经验直接传播到各县,至1927年3月,全办事处农会会员达100多万人。(《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123页。)
1927年,海陆丰在武装起义过程中建立革命根据地。4月第一次起义后,建立海丰、陆丰和紫金三个县的临时人民政府,5月9日退出县城。下旬,大部常备农军和潮汕来会合的农军组成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北上湘赣,当年8月初在湖南汝城遭敌军袭击失败。
6月,地委领导农民抗租,重建农军常备队。9月,地委和新成立的东江特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秋收起义的指示,举行第二次起义,成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海丰、陆丰两个县临时革命政府,宣布没收土地交农会分配给农民。区、乡农会接收政权。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标志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
10月2日,南昌起义前委派员到海陆丰招兵补充部队,海陆丰县委(地委改组的)和东江特委立即紧急动员,4日早即招集了700新兵出发(《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125、126页。)(途中闻南昌起义军在普宁失败折回)。董朗带领的南昌起义军1000多人,与东
江特委接应人员取得联系,于7日至陆丰新田的碣石溪。9日抵达东江特委驻地朝面山,(《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33册第27页。)立即和农民在山下挖战壕防守。随后,这支队伍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
南昌起义军失败后,10月15日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在香港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打红旗,建立苏维埃政府,彭湃参加会议后,写了《土地革命》文章交即将创刊的《红旗周刊》发表,回海丰领导武装起义。
当时,广东军阀李济深同张发奎冲突,彭湃审时度势,决定领导起义迎接苏俄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部署先攻各区,后占县城。至10月30日,先后攻克公平、梅陇、汕尾,国民党驻军怕孤立被消灭,于11月1日凌晨弃城西逃。农军即日进海丰县城,5日克复陆丰县城,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起义胜利后,彭湃和东江特委、县委领导肃清残敌,组建工农革命军县团队,在与红二师驻地朝面山毗邻的惠阳属高潭区中峒建立后方根据地(《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第82页。),储备物资,以备敌军来攻时退守。同时筹建苏维埃政府。11月10日成立汕尾市苏维埃政府(镇级),16日成立陆丰县苏维埃政府,21日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接着成立海丰、陆丰两县城的苏维埃政府(镇级)。农村仍以区、乡农会接管政权,至1928年初区也成立苏维埃政府。1928年1月下旬,海丰县举行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县苏维埃政府改称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当时两县除陆丰的上砂一隅外,苏维埃政府领导的人口近80万人。两县实行土地革命和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形成类似后来的正规军(红二师)、地方部队(工农革命军县团队)、民兵(赤卫队)军事体系。至1928年2月,两县分田的面积占总面积,海丰80%,陆丰40%。
1927年11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重新成立东江特委,领导海丰、陆丰、紫金、五
华、普宁、惠来6县,加上海丰县委领导的惠阳县高潭区,有7县地域,彭湃任书记。
此后,红二、四师分头进军紫金、五华、普宁、惠来等县,帮助农民暴动。结果,新建普宁、惠来、潮△等3个县和紫金、五华惠阳各1个区的县、区苏维埃政府。(《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26册第140页。)革命根据地人口增至上百万,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
1928年3月1日,海丰、陆丰两县城被国民党重兵攻陷,苏维埃政府又退守农村。下旬,东江特委机关迁惠来。此时省委认为全省仍是暴动的形势。东江敌人兵力甚为空虚,强调要与敌人决战,还派张善鸣,赵自选来海丰指挥反攻县城,于是彭湃集中红二、四师一度攻占惠来县城,几天后失守,接着红二、四师赶回海丰,于5月3日反攻县城,释放百多被捕的同志后退出,这次反攻战役,张善鸣和赵自选先后牺牲。从此,红二、四师在海陆丰,彭湃和东江特委在潮普惠的大南山进行反围剿。
1928年6月,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仍称东江特委,彭湃任书记。同时在海丰成立以省委委员、东江特委委员杨望为书记的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暴动委员会,指挥4县斗争。
1928年10月,彭湃调中央,任政治局委员、农委书记,海陆丰同东江特委失去联系,经海、陆、惠、紫四县县委请示,省委批准成立海陆紫特委,11月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东江设两个特委,东江特委领导潮梅15县,海陆紫特委领导惠州的3县(《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22册第52—54页,第13册第199页。)(后来扩大领导至4县,称海陆惠紫特委,再扩大领导惠州10县,称惠属特委。)从此,海陆丰根据地分由两个特委领导,惠州的海丰、陆丰、紫金和惠阳的高潭区由海陆紫特委领导。属潮梅的普宁、惠来等根据地由东江特委领导。
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海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命高潮。1930年夏,立三\"左\"倾错误影响到海陆丰。红军热衷于攻打城市,部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1932年,广东的反动统治趋于稳定,他们集中兵力大规模进攻红色区域。春末,张达师及张瑞贵师一部进八海陆丰,疯狂\"进剿\"、\"清剿\"、\"屯剿\"。另一方面,王明\"左\"倾路线在前一年的夏秋间贯彻到东江,错误路线执行者大打所谓AB团、社会民主党,使海陆紫、陆惠地区的反\"围剿\"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随着敌军在根据地周围构筑封锁线,村庄被毁,群众被杀或被赶走,我军的活动十分困难。1933年春,红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年,海陆丰边界赤卫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虽然,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最后失败了,但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中,也充分肯定了海陆丰的经验和做法。其创造的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