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日期:
2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
A.与时俱进 B.综合创新 C.理论联系实际 D.发展马克思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1-35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1-42 A.持续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伸张性 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1-61
A.坚持实践的观点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辩证的否定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D )1-56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D )1-86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 )2-90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同时的 D.不同时的
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C )2-89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2-108 A.辩证运动 B.绝对运动 C.相对运动 D.辩证否定
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D )2-114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 B )3-139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竞争关系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 )3-163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B )3-160
A.和平发展 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 D.文化宣传 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D )3-134
A.具有自我意识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C )4-190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D )4-198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4-203
3 / 33
A.价值规律 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普选制 D.多党制 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C )5-229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5-234 A.Ⅰ(v+m )=Ⅱc
B.Ⅰ(v+△v+m/x )=Ⅱ(c+△c)
C.Ⅰ(c+v+m)=Ⅰ(c+△c)+Ⅱ(c+△c)
D.Ⅱ(c+v+m)=Ⅰ(v+△v+m/x)+Ⅱ(v+△v+m/x)
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D )5-245
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价值上下波动 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A )5-257
A.土地肥沃程度、地址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B )6-270
A.国家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借贷资本 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C )6-268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混合联合企业 D.康采恩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 B )6-291
A.生产要素市场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国际分工普遍化 D.市场经济一体化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B )7-318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 )7-323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 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 )7-324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 )8-351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 ABD )1-45
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辩证否定性 D.社会历史性 32.规律具有( BC )1-78
A.永恒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实践性 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ABC )2-101
A.实践关系 B.制约关系 C.认识关系 D.对立关系 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ACD )2-107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 / 33
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 ACD )3-165
A.创造性 B.无政府性 C.自由性 D.兼容性
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 AC )4-183
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 ABC )5-237
A.耗费的棉花价值 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 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 ABCD )5-247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 ABD )6-291
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 D.国际资本不充动大幅增加
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ABC )7-328
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8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2-109
答:认识的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
(1)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43.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154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4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4-206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5.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5-242
答: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1)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高,平均利润率水平也就比较高;反之,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低,平均利润率水平也就比较低。
(2)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社会总资本中投入利润率较高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高。反之,社会总资本中投入利润率较低生产部门的资本所占比重越小,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越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2-118
答: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彻底推翻了主观真理论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5 / 33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7-325
答: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物质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改变束缚其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些国家虽然比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落后,但其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些经济文化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的国家,一般都受到国内存在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1、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靠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良,根本不可能解决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靠这些国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也很难达到强国富民的目标,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落后国家要想走上同发达国家同样的道路,用资本主义方式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
2、在革命前,这些国家劳动人民遭受到多重的苦难和剥削、压迫,他们迫切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推翻压在头上的内外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同时,这些国家的革命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带领工人农民起来进行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红色革命政权,从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现实,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并没有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什么“反常现象”和不该出生的“早产儿”。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 0-5
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 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 1-35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1-41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 1-51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1-61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6 / 33
( B ) 1-66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 1-85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 2-93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2-106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C ) 2-107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B ) 2-118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 3-137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D ) 3-144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 ) 3-15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C ) 3-161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B ) 3-157
A.政治立场 B.经济地位
7 / 33
C.思想观点 D.文化水平
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D ) 4-192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 4-190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体劳动与联合劳动的矛盾
1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 ) 4-201
A.m:v B.v:m
C.m:(c+V) D.(c+v):m
2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B ) 4-186
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1.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 A ) 5-232
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
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 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
22.下列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 ) 5-228
A.生产资料采购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2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表现为( C ) 5-238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 B ) 5-253
8 / 33
A.大体与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率水平相同
B.大体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相同
C.大大高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D.大大低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25.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B ) 5-260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具有不同等级 D.资本主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26.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D ) 6-270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资本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形式
27.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大多采取( B ) 6-273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浮动价格 D.固定价格
28.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 C ) 6-298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2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C ) 7-337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8-345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9 / 33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CD ) 0-5
A.科学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各项正确揭示了意识本质的有( BCD ) 1-82
A.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CD ) 2-125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实事求是
3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有( AB ) 3-140\\144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35.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 BCD ) 4-214
A.财政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立法权
36.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 AB ) 5-256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平均利润 D.借贷利息
37.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ABC ) 6-299
A.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10 / 33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C.是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8.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 ABC ) 7-336
A.思想领导方面 B.政治领导方面
C.组织领导方面 D.经济领导方面
39.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重大差别有( ABCD ) 8-351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公有制形式不同
C.分配原则不同 D.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 ABD ) 8-347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行业差别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0-14-19 答: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77 答:
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2-115-116 答: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1 / 33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4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4-202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4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5-250 答: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
(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2-128 答: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6-284 答:
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
(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经济侵略,使这些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出现了分化,劳动力市场出现,有充足而且价格很低的劳动力供给。
(3)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公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
12 / 33
设,为输入资本提供了一定条件。
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两重作用。
(1)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2)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
结果。这是一种(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13 / 33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
标准,这是一种( B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
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 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 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 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20.超额利润是( D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 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 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
14 / 33
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 22.利息的本质是(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 23.土地价格是( D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 C.利息的资本化 D.地租的资本化
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社会生产价格 D.市场价格 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26.下列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 ...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D.信息产业的兴起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CD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BC ) A.物是感觉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B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 / 33
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CD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BCD )
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 BCD )
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BC )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 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 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 ABCD ) 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BC ) 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16 / 33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其内容包括: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1)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4)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7 / 33
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1、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或暂时未同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它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
2、流通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它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C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8 / 33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D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9 / 33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C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 ) 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C )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B ) A.c+v+m B.c+v C.v+m 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D )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B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 )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C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B ) 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20 / 33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ACD ) 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D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理在事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B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B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BD ) A.军队和政府机关 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 D.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B )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BC )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21 / 33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BC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 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BCD )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自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选
1.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教育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封建社会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
9.资金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1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1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c+v 1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1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
1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
1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国际垄断联盟 1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1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22 / 33
1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20.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2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正确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能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思能动性的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时间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形象性 3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质 二、多项选择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狭义相对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理在事先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时候哲学道理有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哲学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行等价交换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国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完全摆脱接收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
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 33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 (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答:原因: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源泉:绝对地族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不相同,这是各国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时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论述题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24 / 33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7.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事什么。
(1)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本质就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第一,生产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商的密切配合的趋势。
第二,贸易全球化。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和必要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最后,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第三,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原因: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需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会死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25 / 33
26 / 33
27 / 33
28 / 33
29 / 33
30 / 33
31 / 33
32 / 33
33 /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