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性乌托邦世界的日常可能性——电影《安东尼娅家族》的意象解读

2022-06-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女性乌托邦世界的日常可能性——电影《安东尼娅家族》的意象解读

作者:俞佳佳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

摘 要:《安东尼娅家族》充满了象征色彩,意象繁多。本文从电影的意象中攫取了部分意象,在表现女性独立、女性乌托邦方面,这些意象有着各自的功能和意义。本文将从劳动与耕作意象、宗教生活意象、家庭和休闲意象这三类意象出发,围绕意象的现实性和象征性展开分析,意图讨论文本描绘的女性乌托邦世界在日常生活世界具体的运作形式。

关键词:女性独立 女性乌托邦社会 劳动意象 宗教意象 家庭休闲意象

引 言

《安东尼娅家族》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女权主义电影,是荷兰著名女性导演玛琳·格里斯的作品,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电影以充满象征色彩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为了分析影片的象征意味,不少论者对文本的意象及其内涵做了精细的分析。《安东尼娅家族》营造的女性世界虽然充满着乌托邦色彩,但也包含着具体丰富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对这些日常生活化的意象展开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文本其实在努力让这个乌托邦世界落实到现实的领域。作为一部营造乌托邦世界的影片,文本中有很多包涵着深刻哲学意义的意象,纵观人们的研究,对这些意象的分析已经很丰富,而且这些论文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象征性这个特点上,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则落在了象征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上,从日常意象出发,分析电影文本中种种意象的现实属性及其对于整个文本的艺术功能意义,意在深度解析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女性世界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由此观察电影文本所呈现的女性乌托邦世界在日常生活层面如何实现具体运作。通过对电影中的日常生活意象的解读,从细节处挖掘这部影片的内涵,使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理解这部独特的女性主义电影。

一、劳动与耕作意象

电影《安东尼娅家族》构建了一个女性乌托邦社会,“乌托邦”是个具有理想意味的词,电影为了削弱“乌托邦”的理想色彩,使文本靠近现实,做出了种种努力,正是在这种种的努力之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乌托邦社会建立的可能性。经济是一个社会的命脉,经济不通畅,即使政治民主、文化发达,整个社会也似那海市蜃楼,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电影为女性乌托邦社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现经济独立,那它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

为表现女性经济独立,电影设置了一个意象——劳动耕作意象。安东尼娅回到家乡之后成为一个农民,务农是她的主要工作。电影中多次出现了耕田的画面,每一次耕田意象的出现都是安东尼娅生活的阶段性图景展示。耕田为安东尼娅带来了经济效益,它为建立女性乌托邦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具体的演示向观众展示了女性乌托邦社会具体的经济运作形式,使女性乌托邦社会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耕田除了是安东尼娅经济独立的象征,它还具有其他意义。第一,种子是根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播种这一举动象征着生命的繁衍。安东尼娅对于生命,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是未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安东尼娅家里才越来越热闹。第二,播种与丰收,即春耕秋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在耕田第四次出现时,这一点,尤为明显。我们看到“几天变成了几个礼拜,然后变成了几年”,我们看到“田野里变成了绿色,然后是棕色”。在这四季更替中,这如流水般的光阴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悄然逝去,我们却无知无觉。

经济独立并不是只有耕田这个选择,电影的背景也不是只有农村这个选择,那电影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方式来表现女性独立呢?笔者认为这与影片的意图有关。影片旨在建立一个女性的乌托邦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男女相对平等,小农经济的模式、自给自足的方式,表现出了安东尼娅独立的生活状态;电影设置的这种经济独立方式是比较理智和温和的,更能让人接受,更适合表现女性乌托邦这样一个主题。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性别特征也决定了农业社会更适合,在原始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女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粮食采集、耕种等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有利;之后的封建时期,在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劳动力也并不输于男性。但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女性基本被排除在生产体系以外;毫不讳言地说,工业社会就是一个男性的社会。另一点,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往往是几代几代居住在一个地方,除非大灾难出现,人们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这种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交往密切,事物更新换代缓慢,带给人熟悉感与安定感,在电影中表现出来,更能让人有温暖、其乐融融的感觉,但在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却充满了疏离感、陌生感,不符合电影缓慢的节奏。

二、宗教生活意象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传统,而且还是西方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安东尼娅家族》中存在着诸多来自宗教的一些意象,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意象的功能及其所呈现出来的与女性乌托邦世界的关系?事实上,它从日常生活的精神文化角度,营造了这个乌托邦世界的具体运作形式。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话语权被男性所掌控,我们深受男权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安东尼娅家族》为成功构建一个女性乌托邦社会,打破了男权中心主义意识形态。基督教就是电影选中的切入点。在基督教里,女性从被创造出来开始,就有被定性为男人的附庸品的倾向:“耶和华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a 在偷吃善恶果被发现后,耶稣对女人的惩罚是:“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b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攫取到两个关键词,“从男人身上取出来”“恋慕”。在基督教里,男性是支配的一方,女性是被支配的一方也是服从的一方。这个宗教,是男权的宗教。在电影中,安东尼娅一家打破了基督教的外壳,改变了基督教的传统与惯例,给基督教增添了新的元素,为建立女性乌托邦世界构建了精神基础。电影对传统基督教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对它的权威性跟严肃性进行了调侃与嘲弄。在安东尼娅母亲的葬礼上,参与仪式的小孩掉落了物品,并发出了笑声。在这笑声中,葬礼的庄严感、教堂的神圣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电影的第二个行动是针对神职人员展开的,因为基督教的根基在《圣经》,而《圣经》却不是由上帝向世人传授,而是由神职人员传授;可以说,神职人员拿到了上帝话语的代理权。在达尼埃拉怀孕事件中,神父谴责达尼埃拉未婚怀孕,却在一个雨夜被巴斯和安东尼娅抓到猥亵少女,在事发第二天的布道中不得不赞美起了女人。另一个牧师因为生活理念与教堂不符,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堂,结婚生子。电影的这一设置,从内里消解了基督教的权威,为它注入了自由的空气。但从整体来说,电影并未脱离原有的基督教框架,而是用基督教的信仰来反击原有框架下的信仰,从男性视角的基督教转为了女性视角的基督教。

《安东尼娅家族》对女性乌托邦世界的精神层面的构建是成功的。首先这得归功于切入点的选择。宗教对人的影响是文化中面最广的、程度最深的。电影对基督教做了改造,将其中苛刻不合理的部分去掉了,使得基督教的教义变得灵活、宽容、慈爱,更符合发展的规律,也更适合人。其次,《安东尼娅家族》赋予了女性话语权,这使得安东尼娅一家有了表达想法的基础条件。但在电影中,女性的话语权力明显地大过男性,这也使得电影所构建的女性乌托邦社会的真实性打了一丝折扣。

三、家庭和休闲生活意象

如果说劳作意象表现了女性乌托邦世界的生产方式,宗教意象呈现了乌托邦世界的精神构架,那么家庭和休闲意象则演绎着这个女性乌托邦世界的种种展开的细节部分。简单地说,前两者是骨架,后者则是肌肉。电影虽是以整个二战结束为背景展开的,但是电影却并没有叙述一些宏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来表现这个女性乌托邦社会;相反,它只是从一对母女的生活入手,讲述了这么一大家子的故事。影片中描述生活细节的意象有很多,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也使安东尼娅家的生活更显真实。电影里的家庭和休闲生活意象主要有房子、聚餐、骑马、抽烟等。本节将以这几个意象为代表,从而展开分析。

安东尼娅的家是电影中女性乌托邦社会最重要的表现,也是女性主义社会的阵营。“安东尼娅的农场变成某种逃避社会的乌托邦式的避难所或典型的公社的样板”c。安东尼娅收容了形形色色的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他们生活在“粉色”的房子中。粉色,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颜色,它是少女的颜色,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将这个颜色作为房子的颜色,不能不说这是导演匠心独运的安排。安东尼娅家被这样一个梦幻的色彩所包裹的,凸显了它的乌托邦性质。

电影的基调是平和的。这与另一部表现女性生活的电影《末路狂花》是截然不同的。在《末路狂花》中,塞尔玛与露易丝在被男性的暴力逼迫到绝境之后,她们选择了武力对抗,她们原本的“休闲之旅”成了“女性英雄之旅”。这样以暴制暴的方式让很多人拍手称快,最后那一幕更是悲壮。可是一时的痛快之后,我们却要思考一个问题:男人跟女人一定要站在对立面上吗?答案当然是“不”。安东尼娅一家并没有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正是在这份随性中,我们看到了构建女性乌托邦社会的可能性。安东尼娅一家最常做的事情是聚餐。与其他家庭相比,安东尼娅这个家庭,是鲜活的。迪迪家的农场是沉闷的,充满压迫与暴力;奥尔格的小酒吧,是男性的主场;教堂,虚伪,且礼节冗杂。聚餐,就是表现这一鲜活特质的重要生活图景。这个图景,是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男女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第一次聚餐到最后一次聚餐,男性都没有缺场。这个图景为女性乌托邦社会找到了一个出口,它向大众展示了男女是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和谐共处的。

生活中的细节,是为女性乌托邦社会构建生活基础,上文的聚餐意象是其中一点,下文的骑马、散步、抽烟也是其中的内容。前者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展示了女性乌托邦社会的生活图景,后者则偏向于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

安东尼娅在生活中喜欢骑马。骑马意象的背后,还含有展示女性力量的含义。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特征上有天生的不同,这是无法更改且无法忽视的,然而有很多事情,本不是男人的特权,却渐渐地发展成了男人的特权,且根深蒂固,例如,骑马。在东方,骑马的是兵,是将军;在西方,骑马的是骑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代表——男性。安东尼娅打破了这个传统,在电影中骑了四次马,并且只有她骑马。这是一种权利的共享,在电影中或可称为权利的转移。另一个意象是抽烟。抽烟与骑马有相似性,抽烟的代表是安东尼娅家族的第三代——泰瑞莎。泰瑞莎长大成人后,和一些知识分子进行试验。在三次类似但又有区别的性关系中,影片对于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定位也越来越客观。第一次是传统的男性主导;第二次是反传统的女性主导;第三次,两性相对平等。影片在极力塑造一个女性乌托邦的社会,泰瑞莎的三次性行为与当下男女社会模式是相切合的,在试验中,泰瑞莎找到了最合适她的西蒙,而这个女性乌托邦社会也找到了最适合女性生活的两性关系的模式。

结 语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中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d。我们见到的女性,包括我们自身,几乎没有人能逃得过男权中心主义意识的影响,因为这个文明是属于男性的,女性只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电影《安东尼娅家族》别出

心裁,直接重新构建了女性社会,可以说,这是对女性理论的一次实践。本文以意象为切入点,着重于对女性乌托邦世界日常生活的具体运作形式进行讨论。通过前文的讨论,我们对电影中女性乌托邦社会的具体运作形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电影的内容还有许多值得继续拓展的地方,比如:女性乌托邦社会的两性关系、女性乌托邦社会的人物形象群、女性乌托邦社会的空间格局等,本文且只做一个抛砖引玉之论,期待着后续更深入广泛的研究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