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性中的安与不安

2020-02-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写作

请以下列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看重“安”,成语就有“安邦定国”、“安如泰山”、“安之若素”、“安贫乐道”、“安分守己”等等;而著名导演李安却说:“我这个人名字叫‘李安’,其实很容易不安。”作家安琪也说:“我一直是个不安的人,不安心,不安分,不安定。”“安”是一种姿态,“不安”也是一种境界。

你怎么理解“安”与“不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性中的“安”与“不安”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足可见人们追求安定、平和的生活状态。

那些有“安”的名字也透露出父母期待平安的心境。但李安、安琪等人称自己不安心、不安分、不安定。

“安”和“不安”其实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追求“安”的心境,却总以“不安”的状态活着。张爱玲给自己的一部小说起名“小团圆”。且不说小说主人公的悲离,就连张爱玲自己的人生也不团圆。幼年父母离异,少年饱受情感之惑,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孤独中离世。身世的不圆满,使张爱玲以一双“不安”的眼睛观察世界,捉摸人的心境。对团圆的渴求,又使张爱玲笔下不禁流露出对“安”的执着。这种矛盾充分说明了人的复杂性。

就因为人们大多追求安定,所以统治者为保住自己的“天下安定”,总以“安稳”的生活相要挟,企图扼杀“不安”的思想。然而,在一个看似“安定”、甚至表面如一潭静水的时代,实则底下常有最为“不安”的暗流在涌动。

秦始皇焚书坑儒,看似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达到了愚民之效,实则加速了它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技法高明很多,却终究达不到“安”之功效。清代大兴“文字狱”,同时利用八股取士制度扼制“不安”的灵魂,最终,“自由”、“民主”的思想还是势不可挡。

人性中本有“安”与“不安”,怎么能要求诺大的社会只剩一个“安”字?

恐怕给“不安”一条出路,才是比较好的方法。何为“不安”?追求自由,就有所“不安”;独立思考,也可曰“不安”。何为“安”?渴望和平,是为“安”;乐于现状,也可谓“安”。其实这两者有统一的载体,那就是人之本性。一切有助于释放人性的制度、管治,有时也会有短暂的表面“不安”,实质上,让“长治久安”有了最为可靠的保障。寰宇中越来越多的民族在走向民主,曾经被视为“安国”捷径的专制暴政日益走向没落,这正是对不安人性的最好告慰。

“安”是一种状态,“不安”也是一种存在。在人性中深藏着的这两种因子,将在达到平衡后放出永恒的光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