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珊
【摘 要】通过分析广东1980年来32年工业“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广东“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建立模型,将广东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拟合,EKC曲线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EKC曲线倒“U”形式。其计算结果显示:广东“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工业“三废”产生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说明广东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治理,转变经济增长的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向生态宜居省份转变。%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three wastes”emissions changes of thirty-two years in Guangdong since 1 980,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three wastes”in fluctuation shows a rising trend in Guangdong.A model is built to fit EKC curve with the per capita GDP with industrial “three wastes”emissions,and the curve does not fully conform to the traditional form.The result shows:the three cubed curve is more obvious between industrial “three wastes”discharge and per capita GDP.The three cubed curve is in the rising stage,which explains that the industry of Guangdong i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iddle to late,and has an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ruc-ture,chan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liva-ble provinces.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5(035)002 【总页数】5页(P237-241)
【关键词】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工业 “三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广东 【作 者】李瑛珊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27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196;F124.1
环境问题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产生。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加强环境保护,以环境的改善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外经济学家早在上个世纪就着手开始研究经济发展同环境质量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倒“U”模型。由于我国对环境质量的重视时间起步较晚,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统计数据比较欠缺,特别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定性和定量方面以及二者关系曲线形状特点的相关研究更是匮乏。
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连续25年经济总量蝉联全国第一,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也形成了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以及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广东省政府把环境发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指出要以建设和谐广东、绿色广东,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随着广东产业升级以及
对环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气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绿色广东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实际过程中是否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关系,从而在不防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改善环境质量。所以,研究广东工业“三废”排放情况与广东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并分析其内在原因对广东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uznets于1957年在研究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时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2]。受他的启示,199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鲁斯曼和克鲁格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初期环境污染程度很小,环境污染程度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有增长的趋势;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程度反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其曲线形状像倒“U”型的曲线[3]。潘那约托借用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关系的研究所得到的倒“U”型曲线关系,将该曲线称为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4]。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以后,国外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相关的实证检验。1994年Selden等利用30个国家1973至1984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与人均GDP之间都呈现倒“U”关系[5]。1995年Holtz-Eakin等人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国外实证分析说明,在西欧、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是普遍存在的[6]。
20世纪末我国的学者才开始着手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东部省份的经济增长同环境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EKC的倒“U”型关系。陈春华和路正南利用1998-2007年江苏省的工业“三废”和人均GDP统计数据,建立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工业“三废”三个指标中只有工业废水同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环境库兹
涅茨曲线倒“U”特征[7]。杨丽霞根据1981-2006年的浙江省的环境与经济数据模拟发现浙江省工业“三废”排放量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呈现倒“U”特征,而是呈现出“N”型和同步增长的特征[8],环境污染也没有呈现出递减的迹象。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展重要省份的广东省,2013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同全球排名第15名的韩国GDP相当,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广东面临着资源环境“门槛”限制,资源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广东较其它地区更具备夯实的经济基础和高速工业发展速度,可以从产业转型,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为其它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所以,在广东1980—2012年经济和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EKC曲线模型,为广东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共同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按照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广东省GDP总量为62164亿元,是我国GDP唯一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的省份,全国排名第一,同比增长8.93%。在广东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工业废物的排放量伴随着经济增长也在不断增加,例如2012年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高达83.85亿吨,较上年增长5.50%。利用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工业“三废”变化趋势与人均GDP变化趋势大体相一致。广东人均GDP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1980年481元/人增加到2012年54095元/人,年均增长率为23%。从1980年到2012年的32年来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生产总值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1996年,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同人均GDP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工业固体废料产生量16年来的年增长率为1.4%,工业废水排放量16年来的年增长率为1.7%,工业废气排放量为9.85%。第二阶段为1996-2004年,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同人均GDP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尤其是工业固体废料产生量增长速度较快,由1996年的1352万吨增长2004年2609.22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3%。第三阶段为2004-2009年,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料产生量从2004年2609.22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4740.9万吨,年增长率高达13%;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增长率也出现了快速提高,年增长率高达12.6%。第四阶段为2009—2012年,广东工业“三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2009年开始广东工业“三废”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2008年的21.33亿吨下降达到2012年的18.61亿吨,而工业固废产生量处于上升趋势,直到2012年才略有下降,从2011年6507.86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5965.49万吨;广东工业废气排放量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直到2012年才有所下降,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8.33%。下面利用1980-2012年广东工业“三废”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构建广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深入探讨并分析广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3.1 指标、数据的选取
在广东企业生产、人民生活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种污染物会破坏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广东环境污染物逐渐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紧迫。环境质量应包含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和土壤等在内的环境质量,既包括生态破坏也包括环境污染。但在现有的统计资料中广东省的环境污染物一般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步增加,可以用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相应指标作为工业污染物排放指标。构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模型的关键是环境指标的选取,这些指标不仅要体现环境质量还要具备可搜集性和流量性的特点[9]。虽然GDP总量等变量都可以看作经济增长的函数,但人均 GDP 能更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水平,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广东省1980年以来人均GDP;环境质量指标选取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经济和环
境相关指标的1980-2012年时间序列能够反映广东省跨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特征,以上数据来自1981—2013年广东环境统计资料汇编和广东统计年鉴。 3.2 模型的构建
在实证研究中,一般以经济增长指标为自变量,环境质量指标为因变量构建函数,把经济增长指标做横轴,环境质量指标做纵轴进行曲线拟合,EKC拟合模型是二次函数模型Y=a+bX+cX2,还有三次函数模型Y=a+bX+cX2+dX3[10]。借助SPSS软件,利用广东工业“三废”指标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采用一次型、二次型、三次型及指数等多种方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发现三次回归曲线能更好反映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所以,最终选用三次回归曲线模型模拟广东省经济增长同环境质量的关系,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3.3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由广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广东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量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广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这两个环境指标的曲线拟合系数大于0.9,效果较好。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的R2 值为0.97,说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97%可以用人均GDP指标来解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拟合系数为0.948,说明工业固体废气物产生量的94.8%可以用人均GDP指标来解释。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指标曲线拟合效果不理想,拟合优度R2 仅为0.586,但从二者的二次方、三次方模拟的结果来看,三次方模拟的拟合优度结果为0.586优于二次方模拟的结果0.583和线性模拟的结果0.55,所以还是三次方程模拟的结果更好,三次方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更强。拟合系数R2数值为0.586,说明只有58.6%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可以由人均GDP来解释,其他因素如政府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等很大程度影响了工业废水的排放。从广东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产生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轨迹分析可以看出,并非传统的
倒“U”型,并且三条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拟合曲线呈现为倒“U”的右侧和正“N”的左侧相结合的曲线。U型曲线转折点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816元/人时,而“N”型曲线转折点为人均GDP37638元/人,广东工业废水排放量在这点之后呈下降趋势。广东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同人均GDP拟合图像呈U+倒U型,尽管模型从统计学意义上解释了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之间的关系,U型曲线计算的转折点为人均GDP9139元/人,已达到达到转折点;而倒“U”型曲线仍处于左半部分的上升期,还没有达到转折点。总的来说,在1980—2012年间,广东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拟合图像显示曲线呈现出上升态势,尤其是2006年以来上升势头更是明显。这说明广东目前仍处在工业大发展时期,广东工业中多数为传统工业企业,如电子电器、精密制造、纺织化纤、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领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环境压力日益紧迫。伴随着广东工业化进程向中后期发展,广东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将持续增长,2009-2012年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出现加速上升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同环境持续恶化并存,因而呼吁广东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广东省EKC的拐点尽早出现。
如图4显示广东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EKC曲线呈N型特征,在人均GDP达到9139元时出现转折,在这年广东工业废气排放量出现暂短下降之后又出现了上升趋势。1996 -2012年一直处于增长期,2010年之后,广东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出现快速上升趋势,更接近于U型EKC的右半部分,2012年后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这与广东省能源结构中仍以煤炭型能源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非石化能源使用率较低,同时与火电行业的锅炉污染和工业企业源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也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调整工业能源使用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有效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是减少当前广东省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目前,广东仍旧处于环境污染的高峰期,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工业“三废”排放量随经济发展仍将持续增长,这种“经济高增长和环境高污染”将持续。广东已跻身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创造经济腾飞奇迹的同时,也付出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水体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带来的隐形经济损失,正降低全球对广东经济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环境质量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改善,而应坚持环境质量提升与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紧密结合,重新定位广东发展模式和目标,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广东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广东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掀起绿色广东建设新篇章。为了实现广东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提升同步增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广东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2014年,广东将发展航空、会展业、金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加快以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基础、全力构建高端现代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为广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质量提升提供了现实支撑和良好保障[11]。 4.2 加大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
广东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广东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量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力度,不断强化对工业“三废”的治理,才可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实现广东节能减排,构建广东高端现代服务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绿色产业计划,推行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投
资力度,把广东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生态城市。 4.3 不断加强环保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环境保护
广东先后制和修订《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三部地方环保法规,颁布实施《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4部环保政府规章,公布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8项地方性环境标准。广东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夯实环境质量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推进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提升环保监管效能,完善防控协调机制,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探索建立区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倡导广东科学政绩观。 4.4 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强化工业环境监管,实现企业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改革财税金融体制等经济杠杆,对工业污染物达标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与排污权交易制度,调动企业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和企业治理工业污染的积极性。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全面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技术支撑,逐步构建起科学、规范、有力、协调的防治体制和长效机制。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广东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建立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让广大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格局中来。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6〕35号).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Z].2006-04-04 [2]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45(01):1-28
[3]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 NBER, Cambridge MA. 1991
[4]PANAYOTOU T. 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Working Paper WP238,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93
[5]SELDEN T M, SONG D. Neoclassical growth, The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5,29(2):161-168
[6]陈锋.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分析——以陕西为例[J].经济问题,2008(9):38-39
[7] 陈春华,路正南.江苏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库兹聂茨曲线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3):109-110
[8] 杨丽霞.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01):78-80
[9] 高振宁,缪旭波,邹长新.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1):41 -43 [10] 秦昌才,刘树林.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05):29-34 [11]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委会.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