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约翰·罗默对剥削理论的技术重建

2021-04-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9卷第1期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and Hvdroelee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解读约翰・罗默对剥削理论的技术重建 王 坤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34) 、套一受一受一生一女—生一兔 1.一夹—女 一 _.一寞一女一生 J 一变 摘要: 罗默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难以对当代社会中的一些新的经济 现象做出恰当的说明和解释。由此,他主张构造一种新型的剥削理论来替代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 论。罗默采用西方经济学方法对剥削理论进行技术重建,用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局限性。 关键词: 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重建;博弈论;一般剥削理论 中图分类号: B0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444(2013)01一o036一o3 毫 一羹一羹一 羹一聋一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是由西方左翼学者组成, 人占有时剥削就会消失,不平等也就会消失,但是事 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着不平等,这种不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且一直活跃至今的主 要集中在英美国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股思潮。 平等是马克思当年所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也就没有 相应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 而这恰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应当加以讨论 的重要问题。 他们研究的内容大多围绕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议 题,如剥削、阶级、历史唯物主义等。在他们看来,马 克思思想中的有些概念不清晰、不完整,从而导致了 理论的模糊不清,部分理论受到马克思所处时代的 罗默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在很大程度 上是围绕剥削问题展开的,然而,马克思的剥削理论 限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无法对当代社会中的 现实问题做出说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主张通过 运用分析哲学以及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马克 思的理论进行检验、论证,抛弃“不合理”的内容,达 到增强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的目的。 罗默重建剥削理论的原因分析 对剥削的分析是一种利润计算,只能是技术意义上 的剥削理论,本身达不到从道德上批判资本主义制 度的目的。罗默在改造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 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构造了一 套不同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剥削的一般理论”,既 一、能对资本主义的不公正进行批判,又能对社会主义 社会中所存在的不平等加以说明。 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在当代似乎面临以下 难题:作为剥削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不断遭受质 疑;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的下 降;多种非传统意义上的新型剥削理论的不断涌现。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罗默主张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剥 削理论进行重构。罗默指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在当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对剥削加以技术上的说 明,在罗默看来,这种方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本身 也是不必要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无法解释社会主 义社会中的剥削现象。马克思把剥削产生看作是资 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 劳动,而这种剥削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制 度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如果消灭了生产资料 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剥削 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它论证了 资本主义是一种不道德的制度,这也是它一直经久 不衰的原因。但是罗默认为,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 私有制则意味着剥削的消灭。依据这个推论,社会 主义已经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剥削也应不存在, 的一个重大空白点就是它对社会主义剥削问题的失 事实相反,社会主义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说明剥削 在社会主义中仍旧存在。罗默以此为论据来说明马 语,因为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当不存在生产资料的私 收稿日期:2012—11—15 作者简介: 王坤(1984一),女,河南淮阳人,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第29卷第1期 王 坤: 解读约翰-罗默对剥削理论的技术重建 克思的剥削理论具有局限性,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 会中的剥削现象。 二、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 罗默将一般均衡理论引入他的微观经济模型 中,构建了无劳动力市场(模型A)、劳动力市场孤 岛(模型B)和资本市场孤岛(模型C)三种经济模 型。模型A,即假设市场中不存在劳动力的交换与 购买,也就是说这种市场不具备马克思所提到剥削 产生的一个必备要素即劳动力的买卖,任何人都不 为其他人劳动,市场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没有积累, 每个人工作的时间恰恰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 种情况下,罗默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了界定,即 社会再生产自身的时间,既包括生产既定数量生产 资料和再生产自身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所需要的时 间。“在既定的经济中,如果某些成员必须从事超 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才能挣得他们所需要的 消费品集,而其他人以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能 挣得他们的消费品集,就可以说剥削存在。” ’ 这里可以看出,罗默混淆了作为商品交换价值基础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体现为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 动时间,前者是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后者是劳动力再 生产的条件。在劳动力市场孤岛(模型B)中,一部 分人占有生产资料,而另一部分人不占有任何生产 资料,只拥有生产技术,因此在该市场中存在劳动力 的买卖。在该模型中,因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那一 部分人需留在工厂进行劳动,并且他们的劳动时间 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罗默看来,该模型描述 了马克思所讲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工人付出的 劳动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受到了剥削。这 种剥削源于不平等商品交换。在罗默看来,这种对 剥削的描述与马克思所提到的剥削是一致的,剩余 价值等同于工人劳动时间多于他用工资所购买的商 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在资本市场孤岛(模型C)中, 该模型假设同模型B相同,只是该市场中不允许雇 佣制度。但是该种模型中即使在没有劳动交换制度 的情况下,剥削依然存在,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并 不是剥削产生的必要条件。罗默对引起剥削的经济 特征进行了分析,产生这种剥削的模式所代表的制 度就是竞争市场和对生产资料的私人不同占有。罗 默得出结论:“剥削的产生可以归结为由财产(资 本)初始分配的不平等而导致的分配结果的不平 等。”¨ ‘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进行自由市场 交易,剩余产品生产是一系列市场交易的结果,它本 身并没有什么不公正,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基于 最初的不平等的财产分配,才使穷人的工作时间必 须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 要。由此,罗默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是不公 正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初始分配不平等导致的 剥削的不公正” 儿 。 罗默强调剥削存在的根源就在于资本初始分配 的不平等,由于这种不平等的存在,穷人工作的时间 必须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取维持生存的 生活资料。而富人少工作或不工作,就可以换取维 持生存的生活资料。可以看出,罗默对剥削的定义 中没有包含任何与生产关系和剩余价值有关的参照 物。剥削产生于个人为获得社会劳动而交换劳动产 品的劳动量的再分配过程,它表达了一种与他人商 品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自然转移。这 样,剥削就不再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二元对立的产 物,而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元的商品交换的结果。 罗默在《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关心剥削吗?》中提到。 在描述剥削时,不能说是A剥削了B,而是说A是 剥削者,B是被剥削者,即剥削并不是体现了资本家 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剥削的)资本和(被剥削 的)劳动之间的关系,而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由 此罗默进而提出:剥削本身无所谓公正或不公正,只 有当它与不公正的财产初始分配相联系时才能称之 为不公正。在他看来,马克思把剥削定义为是对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占有,是仅仅从技术意义上来 讲资本主义剥削,即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动的占 有,但是技术意义上剥削事实的判定不能够替代价 值上的判断,即从劳动力的可剥削性中并不能推出 剥削的不公正性。罗默认为,如果剥削不能够从价 值判断角度与不公正相联系,那么它就达不到从道 德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在罗默那里,财产的不平等分配关系表现为生 产资料的不同所有权,它不仅能够解释剥削技术意 义上的产生,而且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进行 价值判断的基础。罗默认为财产关系定义优于马克 思主义的剥削定义还在于马克思关注的主要是资本 主义背景下的剥削现象,而罗默关注的则是一种对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普遍适用 性的一般剥削理论。罗默将博弈论引入对剥削现象 的界定,由于罗默从财产分配关系人手考察剥削,因 此对不同社会制度下财产关系的界定是问题的关 键。剥削博弈定义:群体N由s和s 组成,s或s 都 不会因另一方的消费或行为而享受或遭遇消费外部 性的情况下,当且仅当:(A)由于可让渡资产的再分 配导致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人均占有的那份资产, 从而S的成员受益,而S 的成员受损。(B)S 因S 的劳动而受益。那么s就是被剥削者,s 就是剥 削者。 三、对罗默一般剥削理论的评析 罗默的剥削理论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方法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从抽象的个人出发,把 人假设为“理性经济人”。他们犹如原子一般,却又 不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之中,个人的简单相加便 构成了经济社会整体。第二,在进行分析过程中使 用模型。通过一系列条件的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 建立模型,从中得出结论。新古典经济学者在运用 均衡模型时所关心的不是均衡本身是否存在的问 题,而是如何找出均衡存在的条件。他们认为,只要 找到了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中的重要 具有合理性,学者们对此褒贬不一。赵磊指出:“罗 默用博弈论结果作为剥削是否存在的依据(即如果 观察到了选择状况的变化,就可以得出剥削存在与 否的结论),这种来自经验观察的剥削理论,好像很 ‘实证’,其实并不可靠。” 因为在博弈的过程中, 要求双方对于对方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双方的博弈 需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事实上,在马克思所分 析的资本主义剥削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并 非是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因为工人没有任何的生产 资料,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为了维持生 性,那么罗默构造理论的劳动价值论便是错误的,并 认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剥削理论不仅是错 误的,而且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劳动价价值论为什 么是错误的,他本人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而 只是追随了西方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 传统。 存不得不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因此,资本家与 工人的关系并不能满足自愿的原则。 有学者对罗默对剥削的财产关系定义的严谨性 存在质疑。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在定义剥削时 指出,判断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剥削就看某个群体 罗默通过采用经济均衡模型对他的剥削理论进 行阐述,而这一过程中,他认为完全可以避开劳动价 值论,而仅仅通过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权的分析,就 既能对剥削进行技术性描述,又能对剥削所反映的 离开社会后是否导致另一个群体福利的下降。事实 上,该方法仅仅从博弈论的行为选择中描述了剥削 存在的可能性,至于剥削存在的必然性却没有得到 科学说明。因为某个群体离开社会导致另一个群体 福利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剥削因素仅 仅是一种可能性,因此,罗默所采用的博弈论方法不 能说明剥削存在的必然性。余文烈指出:“罗默过 高地估计了博弈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这 种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必然造成理论上的片 面性。’’ ( ) 不平等进行揭示。曾庆福指出:“罗默撇开劳动价 值论,撇开具体的生产过程,仅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 占有来分析剥削,认为不需要劳动力市场,不需要劳 动力交换,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就会产 生剥削,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生产资料的不 平等分配只是提供了剥削产生的可能性,只有在这 个前提下,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剩余产品,资本家才 能利用他占有的生产资料,强制地无偿占有工人创 造的剩余产品,剥削才从一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剥削才可能真正发生。在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中,生 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只是作为剥削产生的一个前提 参考文献: [1]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 学导论[M].段忠桥,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3. [2]赵磊.评罗默的剥削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 (1). 条件。因此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析不能代替对剥 削产生的实际过程的分析。 博弈论是罗默在对剥削理论重建的过程中广泛 [3]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 社,1993. (责任编辑:董红克) 运用的方法。然而博弈论在剥削理论中的运用是否 Analysis of John Roemer’S Reconstruction of Exploitation Theory WANG Kan (Marxism School,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x’S exploitation theory which based on labor theory of value couldn’t explain these new economic phenomena and characteristics,SO Roemer tried to construct a new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pro— vided guidance for these new economic phenomena.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labor value theory,he redefined and generalized the concept of exploitation on labor values,and at the same time,it elaborated it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owards the silent but unfair phenomena within socialism,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arxism. Key Words:neoclassical economic;reconstruction;game theory;a general exploitation theor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